高校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及评价.docx
高校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及评价高考制度是连接高中与高校教育的纽带,它直接引导着高中的教育教学并决定着高校的生源质量。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施行意见),要求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实行“两根据,一参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即高校招生主要根据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和各省市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此基础上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评价。就试点省市的实际情况来看,“3+6选3或者7选3的选科考试方案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策都基本上得到了贯彻执行,但由于社会诚信环境和教育资源不平衡等众多原因,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尚需长期探索才能实现政策目的。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试点“两根据,一参考政策不同的是,二战以来的美国本科院校招生,一直坚持包括统一考试在内的多种要素的综合评价政策HolisticReview。他们录取学生的标准除了统一招生考试成绩SATScholasticAptitudeTest或ACTAmericanCollegeTesting外,还包括学生高中课程平均绩点成绩GPA、成绩排名、小论文、推荐、面试、课外活动以及各类特长与获奖等。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场,美国部分高校招生又开启了新的综合评价政策,即施行“非强迫性的考试入学政策TestOptionalAdmissionsPolicy。其基本含义是,统一招生考试成绩成为美国高校录取国内新生的非强迫性标准或者讲非必要条件,高中生报考本科院校能够选择提交SAT或者ACT统一高考成绩,可以以选择不提交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进而高校主要根据高中课程成绩和课程知识严谨性等多种元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录取。美国考试公平与公开中心TheNationalCenterforFairandOpenTesting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施行该政策的有1000余所四年制高校1,这个以私立非营利高校为主体的施行比例,已经接近美国20152016学年能授予学士学位的2597所大学的4成2P402。从这些学校的声誉来看,在201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分类排行榜中排名居第一方阵的大学有300所,在排行前100名的四年制文理学院中有一半高校施行了该政策,诸如贝茨学院、鲍登学院、布林摩尔学院、圣十字学院、培泽学院、史密斯学院、卫斯理学院以及维克森林大学,都是排名前30%的名校。还有一些公布不对SAT、ACT成绩做出硬性要求的大学,比方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等,则是英国QS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居前的世界名校。从地域分布来看,已有49个州的部分高校施行了该政策。其中,在新英格兰、马里兰、宾夕法利亚以及弗吉祥亚4个州,超过半数的高校施行了该项政策。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研究者对美国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这些研究并未涉及美国高校的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2009年,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唐滢的博士论文专著(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竞争程度不同的各类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其中包括了本科院校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还有很多论文也讨论过类似主题,其中也包括一些美国精英大学怎样进行综合评价录取的案例研究。所有这些,使得国内教育工作者对美国高校招生的综合评价指标越来越熟悉。在这些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高中平常课程成绩与高中成绩排名,其次是SAT或者ACT这类统一考试成绩以及精英高校招生采用的大学先修课程成绩AdvancedPlacement或者国际文凭课程成绩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等。此外,还有各种定性评估的课外活动、教师推荐信、学生自述、各种特长与获奖等3。然而,为什么今天会有1000余所美国本科高校十分是私立院校不对SAT、ACT成绩做硬性要求而施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这是我国学界迄今尚未关注的政策话题。本文拟就美国高校非强迫考试入学政策的发展历程、施行原因以及有关论争观点等作一扼要述评,希望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高校招生考试和综合评价录取政策的理性认识,促进高中与大学学生的更好发展。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的发展历程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美国高校开场努力建立服务于院校责任的招生政策。当时,有些农业院校为了提高招生数量而试行降低或者取消招生标准的举措。随着合格生源的剧增,这些学校后来又开场把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作为主要招生标准。那些推行古典人文教育的高校,则开场建立更为严格的招生标准以选择优秀生源。但从整体上来看,一战以前的美国学生申请大学,主要通过面试或者大学本人举办的招生考试。一战以后的美国高校为了应对生源竞争,开场建立起两种跨院校的招生标准:一种是东海岸的高校,他们于1926年协作成立了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并举办招生考试,这就是今天的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Board以及其管理的SAT、AP招生考试的前身;另一种是中西部高校在密歇根大学的领导下建立了高中资格体系,这是美国大学招生重视高中生课程成绩标准的前身,他们最终于1959年建立了标准化的ACT招生考试。以上这段历史,使得美国人认同了那些生源竞争剧烈的大学招生评价标准,包括实行至今的高中成绩、招生考试分数、推荐信、小论文、课外活动以及其它一些非学术标准。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应该讲是以上综合评价政策的新发展。从高校个体来看,美国著名的文理学院鲍登学院于1969年最早放弃使用标准化考试SAT、ACT。同年,建立于1855年的贝茨学院也开场研究该政策。1979年,他们发现依靠高中生自我评估的学习精神、主动性以及动机,是学术成功的重要指标。1984年,他们决定施行不要求学生提供SAT1考试成绩主要测试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招生政策。19851989年,他们每年招收一个班级试验该政策的效果,结果证明不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学生的学术质量总体会更高。于是,他们在1990年最终通过老师投票表决,决定施行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选择提交或不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招生政策。这些代替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元素,主要是高中课程成绩、小论文、推荐信以及学校十分看重的个人面试,而实际录取的申请者中不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学生大概比提交者要多4%5%4P26。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场施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1998年,全美有275所高校施行该政策,他们不采用SAT或者ACT考试分数对部分或者全部新生做出招生录取决定,其他一些生源竞争剧烈的高校十分是公立高校则在90年代增加了SAT考试的录取权重4P8。直到2008年,施行该政策的高校也仅有280多所5P21,包括了部分公立大学,比方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等。这两大公立大学系统,不是根据招生考试成绩而是根据高中学生的综合排名,对排名前10%甚至更高位次的学生实行直接录取。美国考试公平与公开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1000所大学十分是私立大学施行了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很明显,施行该政策的高校在2008年以后经历了迅猛扩张的阶段,以致于该政策似乎演化为一场非强迫性考试入学的政策运动。三、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的施行动因严格讲来,1000多所施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的高校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一高校致力于降低招生统一考试的负面影响施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的高校,都担忧长期过度依靠统一考试分数招生会给社会和教育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这种负效,一方面表现为考试的科学性有问题而影响学生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招生公平性有问题而影响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发展。首先,高校以为招生统一考试成绩并不是预测学生大学成功的最好指标,学生的高中课程成绩与其所学课程知识的严谨性才是预测学生大学成功的最好标准。其根本原因在于,大规模的统一招生考试属于考试测量学上讲的常模参照考试,它不同于高中平常课程属于标准参照考试之处,在于考试命题标准的难易控制通常要根据学生群体的水平分布而不是高中课程大纲的客观标准要求。这种常模参照考试的特点是:学生群体水平越高,要求命题相对越难,进而考试结果才能拉开学生之间的成绩位次,或者讲学生群体的考试成绩才有可能出现正态分布,以显示出考试有相对合理的区分度,最终有利于高校根据该成绩来选拔学生。这种出于考生竞争的命题导向,往往使得高中教学总是追求拔高课程教学难度,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健康发展。而高校长期过度依靠这种招生统一考试成绩录取学生,会导致美国70%的高中把珍贵的教育资源用于学生的考试准备,进而导致学生把主要的精神放到某几个科目的考试上而不是高中各门功课的有效学习中。反过来讲,不过度强调招生考试分数,不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课外辅导负担。能平均提高SAT考试分数100分左右的课外辅导,对富有家庭不算什么,可对穷人家庭是很大的财力负担4P27。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向高中传递的信号是:标准化的招生考试分数不等于学生的优势,高中学校以及学生不需要把主要精神用于考试准备而是用于各门课程的有效学习,高中学校不需要成为选拔性招生考试的狂热追逐者。这个方面,十分类似我国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其次,高校以为招生统一考试成绩本身体现的是学生的社会阶层差异。很多生源淘汰程度高的名校的多年招生数据揭示,家庭经济与教育背景越好的学生,其招生考试成绩越好。过度重视统一考试分数,会明显有损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低收入阶层子女、第一代大学生以及女性成功申请大学。2015年公布施行该政策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消息讲,固然本人已经拥有多样化的优秀生源,但仍然致力于进一步向那些第一代大学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弱势群体扩大入学时机。2018年6月公布施行该政策的芝加哥大学在招生网站消息,说明其目的是要提高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和低收入学生获得优秀的本科教育,并表示将增加财政援助和项目资源6。显然,通过增加优秀生源的多样性来提升高校招生的公平性,也是施行该政策的重要目的。二取消平权法案加速了大学改善招生公平问题1965年开场生效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Action,最早出现于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行政命令中,被视为解决美国国内歧视与种族分隔的法规。其主要目的是贯彻(1964年民权法案)第六章关于少数民族在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奖学金分配、薪水增加、财政援助以及事业发展方面享有平等时机,基本要求是黑人和白人高中生进入州立大学的比例一样,黑人和白人在财政援助和补偿教育计划方面的时机平等。20世纪7090年代,美国固然出现各种关于平权法案的招生诉讼判例,但总体上,各级法院支持高校招生平等以维持学生多样化的教育宗旨。21世纪以来,围绕平权法案的招生公平诉讼也仍然存在。比方考生史密斯诉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案中,地方法院于2000年的第九轮诉讼中重新强调了高等教育多样性的优先性原则,支持种族考量的招生政策。又比方考生约翰逊诉佐治亚大学案中,地方法院在第十一轮诉讼中裁定佐治亚大学1999年的招生政策违背了平权法案的平等保护条款,支持高校学生群体的多样性7。当前美国高校招生的现实是,在最具生源选拔竞争力MostCompetitive的91所大学中,有72%的学生来自于最富有的家庭,而只要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于社会底层十分是少数民族,这些学生的成绩处于高中班级排名的前10%20%8。21世纪的(平权法案)之所以备受争议,主要是随着1996年加州公投的209决议生效,加州大学分别于1997、1998年终止了研究生和本科招生中各种基于种族、少数民族、地域以及出生等的招生照顾政策。1998年以后,包括加州、德克萨斯等8个州都取消了(平权法案),这导致高校招生和其它领域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也取消,进而加速了高校对招生政策的重新评估。取消法案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加州大学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急速下降。以加州大学为例,1998年取消(平权法案)以后,非洲裔黑人学生、拉美裔黑人学生以及印第安学生的招生比例直线下降,一直到2005年都未能恢复到1998年以前的水平。目前,加州大学所招新生中弱势群体比例为28%,相较于1998年前几乎下降了20%9。为应对这种局面,加州大学自2001年引入高中课程成绩合格性并施行了高中排名前4%学生的招生政策后,又于2012年施行了以高中课程成绩为基础的高中排名前9%的招生计划,如今则在考虑能否全面施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则施行了高中排名前10%学生的招生计划,他们不考虑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也不考虑各高中学生成绩的差异。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参加这一阵营,考虑怎样提高生源的多样性和招生的公平性。三知足高校招收个性学生的竞争需要高校之间十分是公立与私立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是美国高校招生面临的常态。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包含了很多私立大学尤其是常春藤联盟高校,他们的招生录取率经常低于10%。一份对美国1640所高校的抽样研究显示,那些越是强调个性的文理学院绝大多数为私立非盈利高校与私立高校,越是倾向于采用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而最具优秀生源竞争力和没有优秀生源竞争力的高校,则不太倾向于采用该政策。此外,公立高校则由于服务于本州的公益性质而有施行该政策的较大制约性,其招生往往被政府强迫要求更高的透明性和一致性标准,比方要求学生提供最低要求的SAT、ACT考试合格分数。一般而言,高校的生源竞争力能够分为“最高、高、较高、较低、没有五个档次。相较于最具优秀生源竞争力和没有优秀生源竞争力的高校而言,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优秀生源竞争力较高或者较低的高校,往往会面临相对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由于刚性的标准化考试成绩要求,一定程度上会阻止这些中间状态的高校吸引更具个性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多的高校招生不要求使用标准化考试成绩,往往意味着他们会有更大的生源群体,其招生经过就会越来越注重评估与高校个性相关的学生个性品质10。事实上,标准化的招生考试成绩成为学生报考大学的非必要条件后,这种新政策就会鼓励学生在招生经过中充分展现本人,提交那些能充分反映本身学术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动机、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材料,比方高中各种课程的成绩、小论文、面试、老师推荐信、课外活动等,进而为高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奠定更好的基础。四适应高中课程变革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推动高中建立基于能力的评估Competency-BasedAssessment,各高中开设了大量的与学生的大学成功和将来工作技能准备相关的课程,以及其它基于特定项目的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此外,为了让更多高中学生具有上大学或者直接就业的知识能力基础,各州还纷纷出台了高中生能够到社区学院选修课程进而获得高中课程成绩学分的双重入学政策Dual-Enrollment。加上拥有几十万学生的特许高中(CharterSchools)和几十万在家接受教育(HomeSchooling)的学生存在,导致长期依靠卡耐基单位考核高中生学期成绩的传统的大学招生办法,无法识别和比拟学生们选择学习的各类整合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成绩高下。更糟糕的是,传统招生办法由于无法覆盖这些高中的课程教学大纲,在变相地惩罚学习这些多样性课程的学生11。这些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无疑要求高校招生标准需要具有更大的灵敏性和包涵性,以便能覆盖各高中的课程大纲要求,十分是能力导向的高中课程评估变革要求。不强迫要求学生提交统一招生考试分数的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新政策,显然更适应这种高中课程内容标准变革的包涵性要求。就实践案例来看,为支持本州高中课程改革,威斯康辛州的高校首先采用了基于能力评估的大学招生录取办法。他们的基本招生政策要求是,采信本州施行的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和外国语五个基本学习领域的能力评估,根据每个学科领域5分制的成绩计算办法,到达3分的学生就符合大学的最低招生要求。其他各州的做法各异,但改革思路类似,主要是依靠大学、社区学院与高中老师协作完成描绘高中课程的新标准,进而力图使高校招生适应高中课程考核等级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高中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四、关于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的论争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施行以来,一直伴随着很大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关于标准化招生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支持招生统一考试的观点主张继续施行招生考试为主的综合评价政策;反对招生统一考试的观点主张采用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以增加录取学生的多样性和公平性并同时保持招生质量。支持招生统一考试的观点以为,该考试能够充当大学招生人员区分不同学术背景学生的“共同标尺CommonYardsticks。以SAT考试为例,多数研究以为学生的考试分数与大学一年级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人们对这些高分数学生抱有更大的学术等待;保留SAT考试分数要求,至少有利于高校保持新生选拔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声誉光环。创立SAT和接管AP考试的大学理事会以为,单一的、绝对的考试分数排名靠前的学生,固然不是大学需要的最优秀的学生,但至少高校招生依靠的评价信息越多越好。假如高校招生把SAT和高中GPA成绩放到一起,就会是预测学生大学一年级GPA、大学保留率和完成率的最好指标。另外,他们以为施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尽管有可能增加了申请者的数量,但鲜有证据证实这种录取政策实际增加了具有社会经济背景和种族多样性的弱势群体学生数量12。一个有力证据是,佐治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AndrewBelasco在研究了施行20年该政策的30所文理学院后,发现他们在实际录取学生的多样性上并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提升,所以他以为该政策要么是公平的福利,要么可能是别的目的。一个功利主义的讲法是,接受更多样化的生源有可能是接受更多高校经费捐赠者的子女,而实际可能拒绝的是更多的弱势群体生源。不过,施行该政策30多年的贝茨学院前招生办主任BillHiss以为,扩大生源多样性不是两三年就会发生戏剧性变化,而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缓慢增长经过。真正的问题是,接受进来的有些优秀学生在财力上难以承受,比方私立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每年学费万美元,加上其他花费得每年万美元13。反对招生统一考试的观点以为,尽管很多学生在高中成绩、课外活动和社区领导力方面表现优秀,严格的考试分数要求也经常会使得他们被排挤在生源选拔性较高的高校之外。不过度强调招生考试分数,则至少能够使得更多的私立高校向他们打开大门,同时提升招生的公平性和卓越性。而生源选拔性较高的公立大学,则不会由于严格的分数限制而向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低收入学生、农村学生和第一代大学生关闭大门。比方,具有较高生源选拔性的贝茨学院,曾对该政策施行进行了五年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这种主要依靠高中GPA成绩的录取政策对生源质量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反,扩大了生源选择范围并对生源质量带来了更为积极的效果;那些没有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学生在大学有更好的保留率,而且其少数民族学生比最初5年施行该政策时增加了一倍。马萨诸塞州惠顿学院在1992年施行该政策后,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4P15。最新的有力证据是,Hiss,Syverson,andFranks2018年利用施行该政策的28所高校共计955774份学生成绩及其社会经济背景分析,证实了该政策不但提高了学生多样性,也没有损害生源质量。美国考试公平与公开中心BobSchaeffer主任据此以为,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是一个学生与高校双赢的政策,高中课程成绩与课程内容的严谨性是预测学生在大学成功的最好指标。事实表明,那些施行该政策的高校不但扩大了学生多样性,也没有降低生源质量。因而,如今是基础教育政策制定者扭转公立高校痴迷招生统一考试分数的机会了14。客观地讲,以加州大学为代表的很多美国公立高校,都认识到了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教育与社会负效越来越大15,他们深知学生的高中GPA具有与大学成绩更高的相关性。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增加招生的透明性和可比性,美国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给予了标准化考试分数更高的录取权重。目前,这些公立高校之所以继续依靠老办法进行综合评价录取学生,主要是基于下面考虑:一是担忧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会给考生释放一种降低学术质量的市场信号,甚至也有高校担忧其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实行的大学排名中会由于新政策而影响排名和声誉。二是很多公立高校确实有较大的来自州政府的政治压力,进而把标准化考试分数当作严格入学标准和提升学术质量的工具。三是很多公立高校以为主要采用标准化分数招生具有低成本的效率,更复杂而全面的评价考生显然需要高校花费更多的人员时间和经费4P21。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公立高校难以凭一己之力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所以,美国将来能否有更多公立高校施行该政策,还取决于他们对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五、对非强迫性入学考试政策的评价2015年,美国人均GDP为56300美元,联邦政府的教育消费为1540亿美元,占整个公共消费3.7万亿美元的4.2%16。就高教构造来看,20152016学年美国有4583所授予学位的高校,包括1620所公立高校,1701所私立非营利高校(PrivateNonprofit),还有1262所私立营利高校(Privatefor-Profit),公立高校占总数的35%。而其中的本科高校有3004所能授予学士学位的有2579所,占4583所的56%,2年制高校有1579所。20052015年能授予学位的本专科高校招生数量共计2000万,本科招生占到1700万2P402,399,平均每年本科招生占到总招生数的85%。可见,美国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并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背景下,美国高校施行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无疑有其特殊国情。不过,这个政策对我们深化反思招生考试的功能以及怎样使用招生考试成绩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一高校要有适度的招生质量自主权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体现的是高校拥有适度的招生质量标准自主权。在美国,由于公立高校更多地受制于本州政治经济等责任,我们看到私立高校比公立高校拥有相对更大的招生质量标准的自主权,其突出体现于私立高校更有权决定能否使用SAT、ACT考试成绩。当然,美国高校一直都有自主使用多元招生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录取学生的权利。不仅如此,他们还有行使招生自主权的能力,这体现为几乎所有名校在本科招生办公室都有本人的招生研究人员。美国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实践尽管仍有较大争议,但其渐进的实践经过却是基于试验和研究的结果。以公立高校为主体的我国教育部网站显示有816所公立本科院校,占1239所本科院校数的66%,固然可能不具有施行类似政策的国情等条件,但在高校怎样使用统一招生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高中生的其它成绩方面,还是有必要通过对本校招生质量的院校研究,进而建立起本人的生源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为促进高中和高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作出奉献。二理性认识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功能美国招生统一考试的论争,表明高校招生标准是学生发展的指挥棒。事实上,除了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存在十分诟病的应试教育外,在美国也有大量类似的批评。美国高校研究以为,只要大学过度利用招生考试成绩招生,高中就会跟着考试指挥棒转,社会就会出现各种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课外补习辅导,进而学生就难以按课程大纲要求进行全面的课程学习。另外,招生考试还会限制弱势群体进入好大学,影响招生公平。所有这些,使得高校合理使用招生考试成绩成为限制其负效的必然举措。非强迫性考试入学政策,尽管主要是在私立高校招生中采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努力方向。美国多年来对招生考试SAT、ACT的研究表明,大学招生质量标准的最好指标是学生的高中课程成绩,这是高中课程大纲指向的课程目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将来我们有必要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造成基于课标要求的标准参照考试,依靠高校、高中老师科学制定出各门核心课程的等级标准与考核要求,进而尽可能避免高中教学拔高课程难度要求,为学生发展和高校招生提供更好的基础。当然,好的课程标准还要有高水平老师去施行。美国20112012学年公立中小学老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56%,私立中小学老师为43%2P72。这比我国高中老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5.01%17高出很多。我国将来提升高中老师学历水平还任重道远。三高校招生公平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美国高校招生公平问题,是联邦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但是,长期建立的高校招生政策,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进入精英高等教育。20世纪7090年代的平权法案,致力于纠正根深蒂固的种族和少数民族招生歧视,但是,即便高等教育从群众化走向普及化,他们仍然只能进入不太有声望的高校。2003年3月28日,美国教育部了一份报告(高等教育中的种族中立政策选项:走向多样性的创新方法)Race-NeutralAlternativesinPostsecondaryEducation:InnovativeApproachestoDiversity,描绘了美国正在施行的大量种族中立招生方法,主要是班级排名和百分比计划招生以及财政援助办法。美国教育部声明其目的不是评估这些方法,而是提醒不要把这些方法当作最好的实践指导。这些方法看起来是在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就能被高校录取,但由于严重的种族隔离而并未能真正解决招生歧视问题。事实上,加州、弗罗里达和德州施行的班级排名与百分比招生计划,并没有显著改善本科、研究生以及专业院校的招生公平水平,相反,这些刻板方法否认高校招生官选择潜能学生的能力;没有班级排名和百分比计划,那些排名靠前的学生也能考入好大学;黑人学生仍然难以进入好大学,等等18。由此观之,假如偏离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宗旨,高校招生公平问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情况下也很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