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彩】财穷、身穷、智慧穷、心量穷、福报穷、担当穷 回家人.doc

    • 资源ID:17890560       资源大小:148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4.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4.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彩】财穷、身穷、智慧穷、心量穷、福报穷、担当穷 回家人.doc

    回家人 一、何为穷? 不知穷,焉知布施? 穷的根源是般若智慧不到家,应该说,般若穷,则一切穷。也可以说,执着什么就什么穷,而且会因执着心动而返到相应的果报法界中。再说一下,就是不懂布施的朋友最穷。 在生活中,世间人的任何心动都属于交换:有的是用小换大,为得;有的是用大换小,为失;有的用中换中,为不得不失。从心动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就是相上的穷富(得失)。下面我们就从六道的相上谈谈“何为穷”吧! 2.1财穷 今天,和母亲到潍坊谈一小生意。看到别人的企业,母亲不禁大发感慨:“别人的福报真大!” “你可以布施嘛!”我说。 “没有那么多钱,如果像比尔盖茨似的,我也会把全部的家产捐出来。”母亲一脸委屈地讲。 “那你知道比尔盖茨是怎么成为世界首富的?” “前世布施得来的。”母亲回答。 “布施了多少?”我问。 “不知道。” “从他要将全部家产在10年内都捐献掉的决定看,这是他自从发心布施以来一贯的作风了。”我讲。 “别说得那么玄,我没听懂。” “也就是说,他这个首富的来由是这样的:当初他刚刚开始布施时,可能那一生只有5分钱的家产,但他把这5分钱的家产捐献了;而机缘成熟后,可能因为他有捐5分钱的因缘,让他一生有了50元的家产,但他又捐献了。依此类推,当他有几百亿美元时,他又全部捐献了。” “他这是做了一个很赚钱的生意。” “是的,如果他这世能如愿所行,在机缘成熟时,他就会不仅仅成为一个地球的首富了。” 这是段真实的对话。 世界文化正呈现出多元发展。当我看到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时,也被西方的财富文明所感染。他们也许说不出那么多的因果道理,可能想到这个理由的概率,就像高尔夫球一杆进洞一样,但他们毕竟做到了财富的重生。哈哈! 念念为自己, 时时想多了。 他日知布施, 舍了即是得。 当你对自己的钱袋起一念执着的时候,就向穷人迈进一步,这一点在金融市场最明显。有时也奇怪,为何就这样简单的变化,却只有5%的人赢利?哪怕是对赌,也应该有50%的赢利几率!存在总是合理的,事实上,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在金融市场被淘汰,相上的原因就是“穷人的思维”。 想什么来什么,舍什么得什么。没有什么恒定,一切皆自己求。 哈哈,看看我的六道习气多重。惭愧! 2.2身穷 还有身穷的吗? 有,自杀的,横灾的,长时间放逸不劳动,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 讲故事不能离开出家人,哈哈,记着一个青年人,到和尚面前,虔诚地磕头后问:“我为什么一无所有?” 和尚告诉他:“不是啊,你有亿万财富不换的东西。” 青年一脸茫然问:“是什么东西?” “如果给你亿万金钱,但让你立刻死去你会干吗?” “知道了,我的生命是亿万金钱不换的。”青年激动地磕头离去。 当我们成为人时,就已用了好多的善缘:父母的爱、手足的情、大地自然、国家边疆、五谷饮食,还有我们手中的这台机子一大堆废话就为告诉你一件事:珍惜当下,珍惜善缘与生命。 如果你因自己心性与身体上的放逸与享受,造成长时间懒惰、忧郁、不思上进,那就会因“身穷”造成向鬼道靠拢的因缘。 这类人即使转世依然为人,也会留下身弱八字,且极易被外道附体。 积极的心态,精进的修行,努力的劳动,誓不言败的作风,是身不穷的好方法。 2.3智慧穷 智慧不就是般若吗? 不是那样讲的,般若不单纯包括智慧,智慧是般若的一个缩影,就像全息照相一样,般若穷乃一切穷的根本,智慧穷则是情重理弱的表现。 记得释迦牟尼佛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只狗,已经不可思议劫为狗,尸体与须弥山一样大了,但还是世世为狗。当时疑惑不解,最后在修行中,才明白,这狗也看到天人好,有时也觉得当狗挺累,但它放不下对狗情人与狗身子的执着,时时想,念念想,到了转世的时候,又投生当狗了。 哈哈,精进用错了地方!如果它把这劲头放到念阿弥陀佛上,时时想阿弥陀佛,念念想阿弥陀佛,不成佛都难! 从六道相上看,当智慧穷时,内心就会先失禅定,禅定一失,则我执升起,放逸与享受念念跟到,情就会加重。 记得有人讲过一个事情,澳大利亚的一种土著人,老人死的时候将身上的器官一个个关了,神识就离开身体了,没有一点痛苦。为什么我们不能那样呢?因为我们智慧穷,情太重。 当智慧穷时,在你的眼睛看外面景象的过程,就会根据自己习气的标尺,相对加重好坏的分别,同时情重的心开始向好的靠拢,这样眼识的情也在加重,理智在减少。(声、香、味、触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里就不罗嗦了。) 从相上看,当开始享受与放逸时,就向畜生道的因缘靠近一步,即使有大福报,也会是“大象披璎珞”一样的结果。 告诉大家个大秘密:实在有情,可以用甚深般若将你的情布施给法界,愿法界吉祥、平和,佛陀法轮常转。 自己得利自己知, 不向他人贪一分。 得到皆是应得到, 放下也是该放下。 2.4心量穷 这可是个大题目。从相上看,为自己讲,修行就修了个心量。 记得一老友言:“心心心,难可寻,即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哈哈,说得好!心量穷的主,就窄得连自己也容不下,最后直到在五无间地狱中才学会想明白。 慧命来自佛陀的教育,身命得于父母的恩赐。一天到晚跟佛过不去,念念没有孝敬父母的心,又要破佛身血,又要杀害父母,这样的人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因此,多念地藏菩萨。 相上动时帐算明, 佛陀父母第一重。 若是心量穷无极, 还有地藏在其中。 在世间做事时,为人坦荡,不忘恩负义,知理明事,符合社会人伦道德,一般不会产生嗔心的。 贪心无非享受,乃落饿鬼道。嗔心、诅咒则是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拉到地狱中了。造成这个的原因,多是因忘恩负义,无明横理引起的。 还有一类人,自认为证得了,呵佛骂祖,轻视诵经的人,这都有忘恩负义的成份(这段不包括过去那些高僧大德)。 现在是末法时期,如想想在刚学佛时对佛是如何恭敬,诵了多少本佛经,是因什么才开悟的,就不会轻视诵经,呵佛骂祖。 也许会说:“这是表现不着佛法。”那问你:“敬佛诵经就是表现着佛法了?那禅宗老和尚拿经遮遮眼,就是着进去了吗?”哈哈,那是你根本没出来,吓得连经也不敢看了。 不“着”不是你那境界,至少要“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这是一个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决然不是怕自己失了寂念与静慧,而在末法时期,表演一个呵佛骂祖、轻视末学、毁谤诵经者的发心、错误影响幻众的反面人物。 另外,你要真是通透彻悟,就很难生活在2005年这末法时期了,因为这个时期亿万人修行,罕见一二人得道,比中6合彩还难亿万倍,不要自己骗自己了。 地狱门前僧道多,愿这段文章能帮一切末法众生不失正念,不失菩提心,直到无余涅槃。 将心量穷布施出去的方法,在般若的基础上,一个是忏悔,一个是学做佛。 2.5福报穷 还有福报穷的吗? 有,就是有福报不知道布施,也不知道应如何布施。也就是“有东西,不知道为何布施和怎样布施而穷”。 在相上看六道,有财富,不知道布施,不知道应如何布施财富,得贫穷报;有身命,不知道布施和不知道应如何布施身命,得鬼道报;有智慧,不知道布施和不知道应如何布施智慧利益众生,得畜生报;有心量,不知道布施和不知道应如何布施心量予敌人,得地狱报;同样,福报穷者,得阿修罗报。 阿修罗的福报与禅定都很大,同时嗔心也很重,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非常狠,但只是对敌人狠,对自己人包容心很大,有的也非常孝敬父母,讲义气,现在社会黑帮老大就有这类个性。他们不同于心量穷的人,心量穷的人是连自己也不放过的人。 你也许说他们不像福报穷的人。是的,表面上是这样。 记得北京一朋友问,他为何修大威德金刚,嗔心越来越重?造成这样的原因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因有我相,已失菩提心。 福报穷的人,就是因有我相,失菩提心,造成有福报,却到了阿修罗道上。 福报大总是比福报小好,但如何用福报?最好是念念为慈悲众生,为众生早日出离六道,早日入究竟涅槃而动,其心不着,也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实在达不到,也应戒忌用力,不失静慧的生心。否则,就是有福报,反而得“福报穷”的果报。 少福报,多福报, 没时求来有时闹。 看破放下是一关, 无我才是真福报。 2.6担当穷 担当与心量大小有意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心量小的人不一定没担当,只是不知自己能担当多少,能无穷担当者则一定是心量大。这里只能说担当穷的人至少有一念执着,一念放不下的地方。当年四祖见法融禅师,石头上写一“佛”字后,一屁股坐在上面了。哈哈,法融大惊。四祖忙问:“你还有这个?”这个就是法融禅师担当穷的地方。 何为担当穷?该舍的舍不了,为担当穷! 这里所讲的担当穷的人,单指表面上看什么都不缺,什么都好,福报啦、禅定啦、持戒啦但就是有一念离不开,就像树上的爬藤洼,也挺高,也漂亮,就是没有主心骨,没有自己,离开树就死了,如同现在的二奶。这类人修了半天,一念执着就上天了,成了眷属了。 记得在佛音网站上,有朋友告诉我,他拜法华经时加持很大,很舒服。当时我就骂他:“你贪食毒蜜,只知其甜,不知其毒。”为什么这样骂他呢?那是因为拿他当朋友,怕他着了加持,没了自己的担当。 当你内心对任何的境界有一丝执着(这其中包括舒服、享受、快乐、轻安等),那就开始担当穷了。哈哈,即便是法喜充满了,也只是法喜充满,没有什么值得执着高兴的(心性上讲)。 世间人担当穷主要表现在:渴望得到别人的保护,渴望得到别人的爱,渴望别人爱上自己,渴望引起别人在一定范围内注意自己,以引别人心动或夸奖自己美丽而自豪有点小女人的气质。当然,这里不是说非要引别人骂自己就是好,只是从相上谈这类现状。 记得一个朋友,烦恼地来找我说,她和身边的异性在一起时,那些异性总有种种不好的想法,比如看她的眼光、说话的语气等等。当时我回答她:一切都是自己求来的。因为她内心一直有渴望引起别人心动的错误想法。哈哈,劝修行者,离这类人远一点,不是怕,而是没有必要,实在不行可以劝这类朋友多多念佛。 近则狂,远则怨, 此时孔子也难全。 退一步,放一着, 阿弥陀佛可挡难。 又给阿弥陀佛添麻烦了。 担当穷的布施方法是行大无畏。 大无畏者,首先在行一切善的基础上,在为正义、为大多数众生或所有众生服务的心态上,去排除万难,直至到达无我的境界。 而不是这类为美容去试刀,为哗众取宠而穿一小衫走夜路,更不是为自私的爱破坏别人的家庭,厚着脸皮以第三者为大无畏,决不是! 大无畏的话题很大,我们在后面的“如何布施”中再细讲。 大无畏在这里指修行者不能着于一切修行中(如诵经、持咒、磕大头、礼佛等)带来的在身体、心灵上的轻松、欢快的加持(心性上讲)。当然不是说不去诵经、持咒、磕大头、礼佛,也不是说诵经、持咒、磕大头、礼佛没有加持,而是它加持它的,你干你的,就是不进去,不心动,不享受,不失寂念与静慧(也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在做不到,也要戒忌用力地观照着,了知分明,不着内、外一切相,直到无力可用,了无可着,最后证到无我的境界。这为真担当,为大无畏。 决不是在2005年,以呵佛骂祖,坏人诵经念佛的发心,而为修行不错的标志。 2.7从四料简看禅净之争 下面是因担当穷引出来的话题,可能会让有些人心里不舒服,希望不要对号入坐。 几个月前见过一朋友的文章,说永明延寿大和尚的四料简,误了现在的禅人,把禅人都回向到极乐世界了。哈哈,狗屁,学的是什么禅,毗卢顶上你敢行,阿弥陀佛不敢念,赵州老和尚还念了好几句呢! 也许他会说:“现在的禅人,被四料简引得光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相,走不出来,没有了自己。”即使这样,那也不是永明延寿的错,而是你教得不好。你教的学人,一看经就进去了,一诵咒就没有自己了,一动心就失静慧寂念。这样学法,如不去修净土法门更麻烦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法上担当穷的表现。 当年禅宗四祖教念佛禅,讲的是“守一不移”地念佛(也就是圆觉经上“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但禅还是禅,只是用念佛来修禅,念佛就是念佛,没有别的东西。哈哈,在禅人看,全国都解放了,你向哪里逃!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在透过来的禅人看,这样弘法利生是对的,因这样修禅,不失双利,如同捡一金砖叩门,即使门没开,还有个金砖在手。哈哈,但这禅法虽念佛,却不是净土法门,更不是禅净双修。因为它们的本质是两回事。 也见印光大和尚讲的“四料简”,他是从净土法门的角度讲“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的,原话是:“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惟以信愿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而丧胆,如虎之戴角。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即以禅净双修接之。”这里讲的“禅净双修”,是外人看的“禅净双修”,是修净土法门看的禅净双修,而当事者已经到达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唯观如幻的境界了,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在这个境界中,已经没有什么禅不禅、净不净了,只有大慈悲众生,随机讲法的一个幻相了。 现在有的净土修行者,不好好理解印光大和尚讲的,拿了点东西,就到处乱讲,搞什么禅净双修,弄得佛七不像佛七,禅七不像禅七哈哈,一天到晚讲别人的坏话,找别人的毛病,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净土法门里也用禅定,就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本身就是一种大禅定,但这是禅定,不是修禅,更不是禅净双修。 还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这是有的净土修行者,用来攻击禅人的理论武器。哈哈,你说你不好好念佛,一天到晚找人学禅的毛病,你怎么能净下心来?怎么能往生得了?更何况你又不懂禅。 也许他会说这是永明延寿讲的,哈哈,你又不是他老人家,你怎么知道他老人家的心量? 沩山祖师沩仰宗中的开宗祖师,他就说:“老僧百年之后,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你说他是阴境现前了,还是发愿还这个债?快回答! 还有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三类化身什么意思?是三类化身他就不是佛了? 毗卢遮那顶上行又是什么意思? 这四料简是不是永明延寿大和尚讲的先不说,就算是永明延寿大和尚讲的,那也是永明延寿大和尚讲的,不是你讲的,不要拿永明延寿大和尚的东西当标尺,到处去攻击人,动修行人之心。 不要见打坐就认为是修禅的,见口念佛就认为是修净的。 唉!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狗咬狗,两嘴毛。劝大家看这东西不要被我忽悠到里面,捡点实用的就可以了。 没事的,挺好的。 穷是执着的代名词,如不能三轮体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地将这些执着布施掉,也就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而“修一切善法”,则非真布施;同理,以般若摄持,直至离一切相地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为真修行。任何的矫揉造作,你来我往,都是有落处的。 三、如何布施 要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要想福慧(定慧)具足,是要修无相布施的,是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来获得的(从相上讲)。这是任何成佛法门都必须走的路子。因此,修行者不可不明真布施,不可不行真布施。 在修无相布施的时候,如果证不到无相的境界,就只好在有相的境界中去学习如何布施。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3.1财布施 财布施又分为内财布施、外财布施。 3.1.1如何是外财布施 外财就是指钱、物。净戒阿笈摩中说: “彼吝啬人守财奴,不行些微之布施,终堕饿鬼恶趣道,大肚凸起如鼓然。” 外财布施不在多少,不在大小,只要他需要,你心动了,做就可以了,不要管他及前后左右人对你的看法。这类布施,别人讲的很多,在这里就不浪费时间了,只要记住,这个过程是戒忌用力至无力可用的。 3.1.2如何是内财布施 内财布施不单纯包括身体布施,还包括五官布施、步行布施、站立布施、坐定布施、卧眠布施、善行布施、意念布施,八种内财布施。 在地球上,是多重法界并存的,我们的一举一动,一坐一卧,都影响着法界的其他众生。 记得在初学打坐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修行人在刚开始打坐时,是双盘;一会儿因腿子痛,变成单盘了;一会又因腿子痛,成了散盘。这时旁边的一个师兄已经有了天耳神通,听见两个鬼道的朋友讲:“刚才看到一座金山,转眼变成银山,现在变成土山了。”哈哈,这就是内财布施,当这修行人打坐为双盘时,他向鬼道布施了一座金山的形象,使这些鬼道的朋友心生恭敬。 年轻的时候,因不懂修行,变得很肥胖。后来修行了,就到处翻阅佛陀日常生活的细节等。发现佛陀老人家没有像我们似的,去天天跑步、日日健身房地处理这个肉身子,而是在心性上“廓然浩荡,本无圣贤”,但形体上却具足一切威仪后,一切善相自然而成。 哈哈,身体不是锻炼出来的,而是用平和的心态、气势保持出来的,也就是“相随心转”的意思。 这里告诉大家个秘密,如你能具足无穷大的心量,与正确的威仪戒律,在身上无任何形体业障的时候(如婴儿状),道教与儒家的圣人境界,是可以自然而然达到的,根本不用什么意念与心念强求引导,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哈哈,也不知道有几个能看懂的。 (1)身布施 在佛陀时代,人的精神境界是非常高的,在宗教思维的引导下,修行者是众生要什么,就赠送什么的。 舍利弗发心要修大菩萨行,利益一切众生,于是引得一位大菩萨变成一个孩子呜呜地哭,来考验他。舍利弗见小孩哭得十分伤心,就发心帮助他,问他:“你需要什么帮助?”小孩回答:“我母亲的眼睛瞎了,需要一只眼睛。”舍利弗二话没说,将自己的右眼挖了出来。小孩忙说:“不对,我母亲坏的是左眼。”舍利弗心中有一丝犹豫,但还是挖出左眼给小孩。小孩放到手中闻了一下,说:“这样臭,谁稀罕要?”于是丢在地下踩了一脚。 现在没有哪个大德修行者会发愿人们要什么给什么了,因为那些要肾的、要肝的、要胃的,会把你的身体拆零散了,同时也不会说你好。(因你的行为有违现在世间道德伦理,又引起了众生很大的贪心。) 世风浊浊见真招, 随缘先学当下潮。 无为须向有上证, 适时适事为修行。 现在能献血、献骨髓就是很大的身布施,不要苛求自己,可以在身体相对允许的情况下,每年献次血,这对自身的造血系统与免疫系统都有帮助(对免疫系统的帮助是心性层面的)。献骨髓虽然如同摸500万大奖一样难遇到,但有献骨髓的心在,即有同实捐骨髓者一样的功德。 万法唯心。 修行者可以先从这两方面修身布施。 (2)五官布施 这里讲的五官,不是眼、耳、鼻、舌、身,而是眼、耳、鼻、舌、面。 记得一个大德讲:坐禅时面相要自然,微笑,否则面相容易变得冷酷。当时觉得这位大德有点着相。一天,我在家里打坐,下坐后,妻子看了我半天。我问:“为何这样看我?”妻言:“你刚才打坐的脸好难看。”哈哈,这才知道,不是人家有点着相,而是我有点着相。 从相上说,面相要正气而不小作,眼目要刚毅而不斜视,耳朵要圆融而不单薄,鼻子要中通而不扁塌,话语要真诚而不恍惚。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记得20岁那年,陪一市领导到外地乡镇企业局办理业务。在车上,他就说:“同样的事,我到企业局,有座有茶有人接待,而你就没有。”我甚是不服气,于是打赌,请一顿饭。我先拿着资料进去,一进门就被小秘书拦下了,仔细盘问,详细检查带来的资料,如同对付国际奸细。哈哈,这时,同来的那位领导进来了,进门就说:“你们局长在家吧!”小秘书放下我的东西,就将他领到内屋了,上座倒茶,忙问:“你是哪里的?我们局长在开会。” 回去的路上,我虚心地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你面上没有正气,如同贼一样的感觉,眼中少执着与刚毅,让人不相信你。”我这才知道,五官面相布施,给人感觉是这样的关键。 布施不单纯是舍,还有影响别人及周围环境的意思。大家可以试一下,当自己的五官面相呈现一种吉祥和谐的境界时,心是一种如何的感觉,外围环境又有如何的变化? 这可是我用一顿饭换来的,大家学好了,每人还我一顿饭。 也许有人说:“我的五官面相就这样了,怎么办?”那就学着对着镜子,找到一个适合或叫做自己看着舒服的模样当然要在心态自然的情况下找到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将镜子拿开,过一段时间再看看有没有变化的地方。慢慢来,49天就不别扭了,就变成自己的习惯了。其实,那些国家主席的标准形象都是这样练出来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3)四大威仪布施 四大威仪布施是:步行布施、站立布施、坐定布施、卧眠布施。 八万细行实质是不离四大威仪的。 从相上看,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宇宙,也叫磁场。四大威仪来自外相,外相可以影响妄心,但不离自性,因此做好自己的威仪本身就是修行,是给法界大布施,哈哈! 具足威仪体端正, 无言之教震有情。 八万细行施法界, 海底本来如此行。 好了,我们看看释迦佛是如何讲的。 步行布施 “教诫律仪载,行走之时,不得垂手及左右顾视,必须直视前方七尺之地,勿踏虫蚁及急行,并不得与女子、醉酒者同行等。 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载,修道者于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此外,于一定区域内反覆往返之行走,称经行。” 这段中,别的比较好理解,关键是在“常在正念以成三昧”。这是指在行走的过程中,戒忌用力地了知分明,不离不弃,不失寂念,不失静慧,直至了无可用,成入三昧。 在行走过程中,人的步态与担当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 站立布施 “据教诫律仪之在师前立法条载,不得直立于师前后,不得距离太近或太远,并不得立于高处、上风处,必须侧立于师之额角七尺许处。 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载,修道者非时不住,于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此为如法而住。又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举出闹门间、屠杀处、祠祀处、桥下、桥头、四徼道、空闲处等七地,为恶鬼之住处,故不宜居住。” 记得年轻时非常瞧不起当兵的,傻傻地站了一天又一天,没啥意思。学禅后,发现自己错了,因为我的身不直,后来通过站墙(就是头、背、脚跟成一直线),好一段时间才改过来。 佛陀没有细讲身体形态(可能我的资料不全),但日常中,身形上应注意不可轻率、歪斜、抖动与摇摆。 身体可用轻松而又不放逸,严谨而又不做作的心态去把持。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如不好好自持,就会因松懈放逸,变得肥胖。出现这个情况后,日常的行禅、立禅就非常重要,同时一些中国古代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如“八缎锦”也就非常必要。 在这里告诉大家个秘密:洗髓经与易筋经是真东西,只是大家不知道里面的精髓,只学它的外表罢了。虽说它不像武侠小说吹的那样可以让人飞檐走壁,但却是禅人在末法时期修行、锻炼身体的宝贝。 真正秘密没秘密, 无上圆满无圆满。 贪恋天边美娇娘, 忘却家中真知音。 坐定布施 先看看释迦佛如何讲。 “坐:据教诫律仪载,未唤坐,不得辄坐,不得同床共坐,若坐时脚未着地,则不得坐等。 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载,修道者跏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此为如法而坐。又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载,不得与女人连席而坐,于床上时,不得思念叹息世间事等。” 在佛教中,一般坐时必须陈敷坐具,结跏趺坐、半跏趺坐等,若疲劳时,可伸展一脚,但不得舒展两脚。 在柏林禅寺,听说单单坐的方法就几十种,不过我是没有学习到那样多。 中国自古至今学禅定的人不计其数,关于“坐”的书籍,也可以说汗牛充栋,在这里就不细讲了,只告诉大家一个坐的小方法。 坐的时候要直脊、抬头、虚腋、放松,手与身体在对外工作时,要戒忌用力、了了分明。(问:这里“戒忌用力”是否指不要用意太过?答:是的,也有不要刻意去做,同时有“了知分明”的意思。) 对于下腹,应是轻松自然,提气,轻微提肛,标准是能将自己的两个手指轻松地放在腰带里。 要学会戒忌用力地保持这个坐姿,否则易大便不畅,尤其那些吃肉的。如正确坐90天,自然有大收获。 治病如抽丝, 得病也抽丝, 习惯必自然, 日久即是病。 修行细节起, 放逸首先洗, 来时颤巍巍, 去时巍巍颤。 卧眠布施 “修行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若睡眠时,当右胁而卧,以右手曲肱为枕,左手平舒于腿,双腿微弓,两足相叠,名为吉祥卧,亦名狮子卧法。右胁而卧,于诸卧姿中,最为有益,能令身得安稳,心不动乱。律云: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卧,是贪欲人卧。是故修道人不仰卧、不覆卧、不左胁卧,应右胁而卧,保持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 “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五举出,仰卧为阿修罗之卧法、伏卧为饿鬼卧。” 这里,仰卧、伏卧就不讲了。左肋卧时,因压迫心脏,故易昏沉不适;同时,过去修行人多为男性,在某些意义讲,左为阳,故阳在上。 这四威仪,相对而言对人中心磁场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人身心的病态,在某些意义上讲,是日常不正确的行、住、坐、卧的习惯造成的。 (讲到这里,自己也觉得没有将心中的四威仪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的万分之一讲明白。) 下面在“卧”上单纯讲一个“摄心不寐”的境界吧。 记得在九华山,同屋住一出家人,晚上通宵打坐(夜不倒单)。于是,日间攀谈,出家人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根。”当时心中异议:“财色名食,为相上讲的地狱根还可以,为什么睡也是?” 后来在修行中发现,睡就是昏沉、掉举造成的短时间身体与思维的昏迷。也就是说,因心着外相,而没有好好地观照,尤其是尘沙惑,造成定力不足,发生身心中心磁场的混乱,造成启动自我保护系统的休息。也可以说,睡眠是一种不很高明的定力休息过程。 睡只是身体的休息,深禅定才是心的休息。 如果在日常中,能唯观如幻,不失静念与寂慧,甚至能到达“不起作用”、“如如不动”的境界,就不会有昏沉、掉举,只有肉身的休息了,自然而然就是摄心不寐。 摄心不寐并非不倒单,从其中一表相上说,是睡了,但十方一切世界都可以了知分明,不起一念,更不要说自己睡觉的房间与身体了。 这里面有很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大家学习时,注意不要强行修习摄心不寐,不然轻则影响日常生活,重则造成轻度精神分裂。 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皆不出行、住、坐、卧四者。此四威仪,正是修行者日常举止所应遵循的仪则,同时也是在末法时期相上表法的行,也是对法界无量众生最真切的内布施。 “有四威仪名曰无常。无四威仪乃名曰常。虚空常故无四威仪。佛有四威仪是故无常。”(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因此,真正的内布施四威仪,是在不违背任何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同时,于行住坐卧中,了知而不起一念,不为其动,为有四威仪是故无常。决不是以不持任何戒律,不管任何细行与威仪为无四威仪的 (4)善行布施 善行布施是指身体力行地帮助别人。如,见一三轮车爬坡困难,伸手帮助一下。再如,看到有人把喝完的易拉罐丢到地上,就过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中。这些都是善行布施。 勿以善小而不为,心动则法界动,无论大小,无论着不着它。因为即使心如如不动,法界中也会有无量的众生因你的善行布施赞美你,学习你。这也就是幻法影响幻众。 记得在网络上见到一篇文章,是说某人当警察时发现一宗冤案,就心动为这个冤案做了汇报,使被冤枉的人得到平反。这事就过去了。但日后他得了很严重的病,这时有个陌生人来救他,并且告诉他,因他的那一念救人的心,得到今天被帮助的果,最后那人还引导他学习佛法。(大体是这样一个故事,但是真实的)哈哈。 举心动念无不业, 末法修行事艰坷。 众善奉行不舍小, 弥陀时时心间搁。 (5)心念布施 心念布施有点类似法布施的随喜赞叹,同时也有点类似比较布施大小上的分辨,在这里单纯拿出来讨论,是因为它有很大的现实利益。 这几天,当地准备建一个寺院,于是劝一个企业家给十亩地。因为他学佛不是很深,谈妥后,见他的心没升起来,知道他有点心痛那块地,于是给他讲了如何心念布施。当他想到这是当地众生的福祉,知道自己的行为能多么大地利益众生时,他的心开了,说:“我知道现在如何处理了,每当想起这块地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泽及万代的好事。”哈哈,他会用心念布施了。 可以看看那些革命英雄,在战场上杀了那么多敌人,最终也被别人杀死了,但为何死后能升天?哈哈,这就是心念布施的一个结果,这里就不细讲了。大家好好体会心念布施的妙用,尤其在生意上与日常生活中。 天天谈布施, 布施在哪里? 时时用布施, 知道他已歧。 3.2法布施 法布施在布施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是因为多数从相上看的原因。 法布施分为世间法布施与出世间法布施。但无论什么法布施,都是以让众生放下、看破妄想执着,得到相对解脱为方法的,只是出世间法布施,相对来说是终极的,也就是没有范围的。 (1)世间法布施 如教别人学习生产技术、世间生存技巧,都算是世间法布施。它最大的特点是:从心相上看属于左手打右手的一个过程,当然若想超越这个过程,需要证到三轮体空后的无相布施的境界。 三轮体空后的无相布施,不是无记,哈哈,无记乃畜生;也不是有记,有记即凡夫。是彻证到“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后的善行;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的境界。这里的一切善法就是身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真修行人,不会因善小而不为,这才是真正的深深海底行。 (2)出世间法布施 众生有两条命:一条是父母给的身命;一条是自己的慧命。慧命虽相对来说是自己的,但却需要佛法来续,当然,续慧命需要出家师与明眼的善知识来指点。 这出家师与明眼的善知识的指点,就是出世间法布施,也就是文字般若。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出世间法,从相上看属于了义法,是到达成佛彼岸的船,是筏。虽然佛陀讲“法,非法,非非法”,但从相上讲毕竟有文字般若。 哈哈,现在有些修行人,以不修法为不着法相,以不持戒律为破相,实质又着了个不修法、不持戒的法相了,依然没出来。古代高僧大德的那个境界,不是有些修行者现在这个境界。不要没学到亿万富翁的本领,却学了亿万富翁的生活,这样一定是没救的穷光蛋。 赠送了义的佛经、光盘、磁带、佛像等等,都是法布施,而且果报也不可思议。但内在的法布施,首先是持戒不缺(如弘一大师,那就是真正的法布施,人天表率)。佛陀讲经49年,从相上看,无非说了在般若圆融中行一切布施(包括将心性中的妄想执着都布施掉),因此严持戒律,如法修行,做一切众生善的表率,直到引导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此为出世间法布施的第一义。 有了上面的标准,六度波罗蜜可圆融应用,有了它,下面的就好学了。 学什么?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哈哈,修行人不学它,学什么? 记得一位修行了得的朋友来我处攀谈,最后说到:“你回家人,不缺吃,不缺喝,一天到晚,收什么徒弟?讲什么经?自作多情,到处找事!”我当时回答:“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各位朋友,这里讲的“不缺吃,不缺喝”,并非世间的不缺吃,不缺喝。“自作多情,到处找事。”也并非世间的自作多情,到处找事。) 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 这里面细讲,涵盖了一切善。同样,即使四个字,也无法用语言讲圆融了。在这里提醒大家,普贤乃法身大士,这十大愿王你可以往细处去做、去修,也就是越细越好,但一定不要觉得自己做到了或做得圆融了。 (嗨!不知有几个能听明白的。) 经常见当地的老太太,虽说经教不如青年修行人完美、圆融,但在法布施上却十分了得。哈哈,没有别的,就是拉别人皈依三宝,人家不皈依,她就锲而不舍。中国佛教的发展在某些意义上讲,她们是功不可灭的。 佛陀在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上说:“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 哈哈,如实在对经教不是十分圆融,不如学老太太劝别人皈依三宝、心念佛,而做法布施。 好了,法布施讲完了。(哈哈,永远讲不完。)在这里我要使使坏了。人身难得你已得,佛法难闻你已闻,跟着吆喝吆喝吧。 愿一切众生皆修了义出世间法布施。 愿一切众生皆得了义出世间法供养。 愿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愿佛陀正法长住,楞严不灭。(这里的楞严指楞严经) 法布施讲的比较粗,倒像是一篇对法布施的定义了。可以配合一些大德的经论与解释,系统地看,此处因篇幅的原因就不详细讲了。 3.3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因范围与层面的不相同,有千姿百态的形式。 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用自己的功德化现西方极乐世界,利益无数人天众生。他让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心无恐惧,得大庇护。这就是无畏布施。 同理,在抗日战争年代,我们共产党的战前政治动员,就是另类的无畏布施。 在山东,过去多出响马,那些响马头子建立的响马窝,对那些小响马来说,也是另类的无畏布施。 再同理,现在有些在校的学生教唆自己的同伴犯法,也是一种无畏布施。 即使在布施论坛上,于正法宣传帖子上跟一张赞叹的帖子,让那些本来对正法疑惑的众生树立起信心,也是大无畏布施。 因此无畏布施,要先从心性上看,如心性不明,相上的无畏布施易让人迷惑。 修行从相上看是一个舍的过程,也就是布施的过程;从心性上看,却是能担当。 无相大无畏布施过程,是在放下、看破一切幻相、执着的同时,如如不动,“不失寂念及诸静慧”的一个绝对担当大无畏过程。 这个住实相“唯观如幻”绝对担当中行一切善法的过程就是无相大无畏布施。 若想研

    注意事项

    本文(【精彩】财穷、身穷、智慧穷、心量穷、福报穷、担当穷 回家人.doc)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