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设置.docx
阐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设置一、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一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二是培养环保专业人才。因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先接受环保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才能为将来从事各项与生物、环境科学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具备“渴望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对待个人与别人、社会、民族、国家、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表达、沟通的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的之一。环境科学概论固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这门课在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也应当通过学习树立对人类前途命运关心和对社会持续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不断关注我们的环保事业。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原生环境问题(自然演变)外,主要是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随着人类大规模地改造环境,也必将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到达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人类的环境观念在一次次地提升,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学会用一种发展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课程设置应合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的选修课程,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之前,学生大多对环境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也比拟零散,大四开设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引起他们对于环境的关注。为此,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组织等方面力求在说明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能反映环境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比拟全面地把握环境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三、教材的选择与大纲的制订应符合实际情况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材有较多的版本,不同的教材在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各有特色。对不同专业及层次的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不同,所用教材也应有所区别。我系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环境科学概论)仝川主编,2010年7月第一版。这是一本针对师范类非环境专业而编写的精品教材,它着重体现环境科学的思想理念、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内容简练,重点、难点突出,非常合适作为选修教材使用。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这门学科在课程构造中的性质、地位以及教学要求,也是施教的根据。因而编制大纲时要使其能够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的选用、适用的教学对象、课程设置、参考书目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选用的教材要与大纲相一致,内容不能太多,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四、合理编制教学计划,优选教学内容一合理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课程的总体安排,也是安排教学任务、施行教学经过、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根据。该课程既然是概论性质的,在内容深度上与环境专业的学生要有所区别,在学时上亦不宜安排太多,从教学实践来看,36学时基本上能知足教学需要。二优选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环境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除了兼顾全面系统外,更要重点突出。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多侧重于介绍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水体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与处置、物理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全球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一些详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前六章的内容为主,并确定每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牢固地把握环境污染及治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的内容则扼要介绍,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三注重充实新内容由于环境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所以要不断调整充实新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这就要请教师在备课经过中通过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努力把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动态地融入到教学经过中。五、采用多样化的课内外教学形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采用典型的实例教学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它应该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平常要注意素材的收集和挑选,把一些典型问题展示给学生。例如:讲解环境问题时,假如仅空洞地讲环境保护怎样重要,学生不感兴趣,必然导致听课效率低下。笔者尝试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事件的背景及资料,如著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再分析其原因及后果,让学生介入讨论,总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介绍生物多样性锐减时,把国内及世界上一些接近灭绝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现状,用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本人的生存环境。在教学实践中,还适当采用生活中的环境实例教学,让学生深有体会。例如: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毁坏;房屋装修后产生的苯、氡等多种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等。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本人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而学以致用,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二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沟通课堂是知识传播和思想沟通的最重要的场所。上课经过中,老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响,应不时地走下讲台通过口头语言、提问、肢体语言如关注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假如出现学生听课热情不高或对知识不理解的情况,要耐心听取他们的声音,适当修正教学经过中的缺乏之处。通过师生互动沟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笔者在每学期都会抽出几个学时,让学生本人备课、讲课。详细方法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大专题,如环境污染与防治(包括水、气、土、物理污染章节)、环境技术与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章节)、和谐环境(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章节)等专题,提早分组,让学生看书、收集资料,每堂课抽两个小组上讲台由学生讲述,然后请学生讨论和辩论,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通过这种上课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锻炼其表达能力,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反响良好。但这种形式一学期只用1-2次即可,不宜太多使用。互动式教学把教育行为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为介入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沟通讨论的经过中,到达不同观点碰撞交融,实现了以老师为主导的注入式教育到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育的转变,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扬长避短多媒体教学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备受老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下面优点:1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接受课堂信息,方便教学设计,更易突出重难点,学生接受知识也更快。如介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时,用风景秀丽的大自然图片与浊水黑烟、垃圾成堆等生态环境遭毁坏的图片作比照,展示给学生,引起了学生内心的强烈震撼。在准备课件时,能够标好所讲内容的轻重点,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2大大减少黑板板书的时间,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有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图形,靠粉笔来写画,会浪费大量时间。采用多媒体课件,老师能够用图像演示,直观性较强。而且能在有限的课时里,教授给学生更多的信息。3加强上课内容的条理性。可将教学要点宏观上列于某一张幻灯片中,然后以“超链接的方式进入各专题进行深化介绍。这样脉络明晰,便于学生记住,也便于老师做课前温习和课后小结。4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工作原理、复杂的运行经过转换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动画,使得问题愈加容易理解。如讲述水的自然循环时,采用FLASH动画明晰地显示水的蒸发、降雨、浸透、径流等一系列循环经过,加深学生的认识。5便于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由于教材部分内容无法跟时代同步,利用课件,可将最新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最新鲜的空气中成长。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正日益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教学有众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是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的,这主要体如今下面几方面:1人格教育和师生情感沟通的缺失。在多媒体的单一教学中,老师忙着操作多媒体,很多时候就无暇顾及到与学生沟通,更不会由学生表情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味地教授海量信息忽略品德修养塑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是很不利的。而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都会注重和学生沟通,并在恰当的时候进行人格教育。2老师的惰性思想得不到抑制。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老师主要精神都花在了做课件上,很少有时间钻研课本,编写教案。有的老师干脆直接用网上下载来的课件。这样一来,很难有本人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观点,一旦多媒体出了故障的话,上课的程序就乱了,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而传统教学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3上课节拍难于把握。假如讲课过快,学生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易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不理解、疑问增加;反之,讲课过慢,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因而,老师需要灵敏掌控好上课节拍和课堂教学进度。实际教学中,笔者对一些重难点内容,采用下面方法:如讲解目前备受关注的PM2.5时,先板书PM2.5的基本概念和来源,再用多媒体展示PM2.5质量标准出台的背景知识,接着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对它的危害及治理策略进行考虑和总结,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笔记。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就比拟牢固。总之,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互相结合,扬长避短,才能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四到实习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离市区较近的淮南化肥厂、淮南啤酒厂、安徽益益乳业、洛河电厂、大通垃圾填埋场、八公山森林公园、焦岗湖风景区等实地参观学习。去之前,先把相关的环境知识点如废气、废水、粉尘的处理及工艺,环境规划及生物多样性等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早准备好平常不太理解的问题和不懂的难题。在参观的经过中,学生与现场的工作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互动沟通,把书本与实践之间不懂的地方逐一询问。回来后,师生一块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从详细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这类活动充分体现了环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不仅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眼界,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五指导学生撰写环境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若干课题,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兴趣自选并成立课题小组。相关文献的查询、资料的收集、数据的采集,论文和报告的撰写均在课余时间完成,最后以课题小组的名义上交研究或调查成果。在课堂上采用先演讲、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沟通本人写论文或报告的经过和体会,扬长避短,互相学习。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的经过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他们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或学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六丰富课外教学形式1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知识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利用我系每年举办的学术活动周的有利条件,邀请在环保工作中有丰富经历的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进学生对环境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熟悉环境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学生纷纷表示本人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收获很多。2鼓励学生介入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可利用环保纪念日如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环保宣传;主动介入全国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校园节能减排公益项目和“节能减排大学生在行动主题学生活动;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的“绿色出行环保公益行动,加强公众对绿色出行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公众出行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创作环保约章,探索推动环保的新方法、新理念等。通过直接介入活动的全经过,既开阔了眼界,专业知识也得到了丰富和稳固,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将得到很大的加强。六、考核环节注重综合考量为了合理地给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期总评价,采用将平常表现、考试成绩、实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分别根据30%、10%、50%、1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平常成绩主要与考勤、作业、听课、提问、介入课堂教学的热情等相挂钩。考试试题尽量做到题型多样化、合理分配主客观题的分值、设置选做题、增加实际应用题目和综合题目阐述题、案例分析等。在考题的设计上努力做到试题更具开放性和灵敏性,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本人的能力和水平。考试结束后,及时对考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以便适当调整下年的教学内容和试题难度,使考试能够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习主要考察学生实习前准备、实习经过中的积极主动性、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等。其他方面还包括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质量,介入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等。七、结语综上所述,上好(环境保护概论)这门专业选修课,既要求教师对课程体系有总体的把握,又要有灵敏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也在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定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