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卓越工程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形式(精品).docx
-
资源ID:17893420
资源大小:19.5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卓越工程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形式(精品).docx
浅谈卓越工程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形式摘要:简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高校中的施行情况,分析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现状及缺乏,从培养标准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老师队伍建设和企业培养质量保障等几方面,讨论航海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的改良对策。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航海类专业;校企合作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以后,为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企业需求,输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等工程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6月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技术人才,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促进构建布局合理、适应需要、具有中华特点的教育体系,加快向教育强国转变的进程,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校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形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要深度介入培养经过,创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高校要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改革完善工程老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高等教育要不断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1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施行经过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重点改革的对象。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即“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突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对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累计一学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这一硬性要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置两种培养形式:第一种为“25+05+05+05形式,即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在企业实习,第7学期回到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第8学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第二种即学生在企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3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校积极探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如湖南大学逐步建立完善“学校企业学校“国内国外国内的“三明治式的青年老师培养形式。4但是,一些具有教授职务终审权的高校尚没有设置“工程型老师职务。5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上,企业具有众多优势条件,校企合作培养能够整合企业和高校两大优势资源,服务于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培养。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预招聘、双向互选的人才选拔培养形式。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通过双向互选的形式签订三方协议,然后到企业接受培训与学习。6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能够缩短工作适应周期,学校能够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企业能够得到更优秀的人才,最终实现三方共赢。但是,在校企合作经过中,相当一部分高校过于注重校友谊节、师生关系等非组织要素,这使得校企合作的关系变得特别脆弱。7大连海事大学作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于2015年组建了第一个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校努力探索人才培养形式,为国家输送综合素质好、安全与环保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人才。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为例,对航海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形式进行初步讨论。二、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培养大概情况与缺乏1培养大概情况大连海事大学(下面简称“学校)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第二批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和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学校于2015年组建了第一个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学校经太多方研讨,最终选择与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该公司与世界多家实力雄厚的国际航运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第一届卓越工程师班计划招收30人,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面向全体航海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招生选拔。学生自愿提交申请并参加英语测试、面试和心理测试三个考察环节,最终遴选出30名立志从事远洋运输事业、英语基础好、心理素质强、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组成卓越工程师班。整个选拔经过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完成。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以学校优势专业为基础,结合多年办学经历,制定了“1+15+1+05的签约式校企合作培养形式:第1学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第35学期由校企联合培养;第67学期为船舶实习,以企业指导为主,学校配备相应的老师;第8学期回校完成毕业课程。2存在的缺乏截至目前,学校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已经组建3期,在施行经过中发现尚存在下面缺乏:第一,培养标准较普通班无本质区别,未能更好地体现“卓越。与普通班相比,卓越工程师班制订了单独的培养方案,在专业课方面增加了课时量,同时增加了英语白话的课时,实习期从普通班的1个月延长到3个月。但在专业课的设置和实操能力培养方面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如在油船、化学品船、特种船等船上工作资质的认定方面,普通班和卓越班学生在校期间均未涉及;在课程设置上,卓越班与普通班基本一样。第二,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当前,船舶大型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对船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卓越工程师班目前的课程设置仍存在与行业和技术发展脱节的陈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仍未突陈旧有形式,存在“换汤不换药、沿用老教材的现象,有些课程内容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第三,老师的任用及考核政策和办法有待健全和细化。由于卓越班成立时间较短,在老师的任用和考核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奖励政策,对有丰富航海资历和教学经历的老师缺乏奖励机制,对青年老师缺乏鼓励机制。第35学期,根据培养要求,至少要保证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海上资历的老师主讲,这对卓越班任课老师的选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67学期,学生在船实习期间,缺少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并全程负责学生的教学实习任务。第四,学生在船实习的教育和管理需进一步明确考核指标,以突出校企联合培养的特色。在卓越工程师计划施行经过中,只选取了一家合作企业,固然有利于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但不利于发挥不同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学生在船实习期间,采取了与普通实习船员同样的管理形式,未能针对卓越班特点进行教育、管理和考核。三、航海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对策1培养标准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标准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在航海技术专业普通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育部关于施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精神,借鉴各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的珍贵经历,严密结合航运市场发展和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制定具有海事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方案,为国家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培养应用、创新、实践型人才。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海事教育相关高校要以培养高精尖航运人才为目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走在航运发展的前沿,敢于淘汰陈旧课程,积极开设符合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新课程;鼓励老师研究航运新动态,把握新技术,编写新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高校要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好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工程教育特点,不断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3老师队伍建设高校要注重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在卓越工程师班师资配备上,除了要请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外,还要具有5年以上海上实践资历。假如不能知足条件,至少要保证到达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海上资历的老师主讲。积极探索鼓励机制,在评职和待遇等各方面给予卓越工程师班任课老师优先保障,促进持证老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水安然平静教学质量。4企业培养质量保障学生在企业的教育培养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环节,因而,要努力提高企业培养质量。一方面,要保障合作企业的质量。在校企合作培养经过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保证合作航运企业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学习平台。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在船的培养质量。学生上船实习后,做好配套的师资配备和政策保障,尤其要注重在船上的教育和培训,进而大幅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四、结语航海类专业理论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怎样办妥海事类本科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是航海类本科院校积极讨论的重要课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施行,有力地促进了航海类专业在培养目的、培养形式、培养措施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使得教学形式真正由重理论、轻实践向重实践、求创新转变。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形式,实践中获得一些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办学中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