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成唯识论浅释10》.doc

    • 资源ID:17895950       资源大小:552.50KB        全文页数:1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唯识论浅释10》.doc

    成唯识论科文卷十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癸二、十一障即二障明伏断位 分三子一、总明现种伏断位次 分二 丑一、总即二障此十一障,二障所摄。(如)此(像上所说的)十一障,(总为烦恼、所知的)二障所摄。 有人问:前标断十重障,明明只有十重障,为什么现在说十一障? 答:当知现在说十一障,因前说明了十地断障之后,复有着碍二愚的余障,所以有十一障。 解深密经、地波罗密多品说:“善男子!由此二十二种愚痴及十一种粗重故,安立诸地”。 证知是有十一种障的,不过最后的最极微细障,是佛地断非十地断。 此明二障种现伏断的位次: 此明烦恼障的伏断位次:丑二、别解释 分二寅一、明二障伏断位次 分二卯一、烦恼障 分二 辰一、见所断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烦恼障中(属于)见所断(的分别起的)种(子,在)于(初)极喜地(入)见道(的时候,开始顿断。但这所说的见道,是指真见道说,不是约相见道说,由于惑灭智生,所以说为)初断。(而)彼(分别烦恼)障(的)现(行)起,(在初)地(以)前已(经降)伏。(亦就是分别烦恼的现行,就直往的菩萨说,在登地前的资粮、加行二位就已渐渐降伏)。 但于其中还有分别的,就是资粮位中只能伏粗现行,到加行位中才能伏分别的微细现行。但这所谓伏,是由无漏道伏,不是世间道伏。有人问:为什么不是世间道伏?答:因为分别烦恼的力量强,有漏道的力量弱,弱的有漏道不能伏强的分别烦恼。 辰二、修所断修所断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以上能顿伏尽,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八地以上,毕竟不行。(烦恼障中的)修所断(的俱生)种(子,在诸地中是不能断的,要到)金刚喻定现在前(的)时(候,才能)一切顿断。(而)彼(俱生烦恼)障(的)现(行)起,(在登)地(以)前,(亦就是加行位中开始,就能)渐(渐的降)伏,(不过到了)初地以上,(才)能顿(时)伏尽,(使)令(彼俱生的烦恼障现行)永(远)不(再现)行,(犹)如(证到)阿罗汉(果的圣者一样)。 有人问:假若在初地已经伏尽,为什么在七地以前有时候还起贪、嗔等的烦恼?答:(是诸菩萨为了度化众生,而且对于烦恼无所怖畏),由(于)故意力(暂时生起烦恼,在)前七地中,虽(仍然)暂(时)现(生)起(烦恼,然)而(已能)不(会因烦恼而)为(过)失!(到了)八地以上,(由于道力的殊胜,已能)毕竟不(再生起现)行(活动)。此明所知障的断位次卯二、所知障 分二 辰一、见所断所知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所知障中(属于)见所断(的分别)种(子,同样是在)于(初)极喜地见道(的时候)初断,(与烦恼障种刹那顿断)。(而)彼(所知)障(的分别)现(行)起,(就直往菩萨说,亦是在登)地前(的资粮、加行位中),已(经渐次渐次的降)伏。辰二、修所断 分二 巳一、释伏断位修所断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尽。彼障现起,地前渐伏,乃至十地,方永伏尽。(彼所知障,属于)修所断(的俱生)种(子,因为在十地中物每一地皆能为障,所以在)于十地中,(一地一地的)渐次(渐次的)断灭,(直到)金刚喻定现在前(的)时(候),方(能)永(远的彻底)断尽。(而)彼(所知)障(的俱生)现(行)起,(在未登)地(以)前,(亦就是加行位中开始,就已)渐(次渐次的降)伏,乃至(要到)十地,方(能)永(远的)伏尽。 有人问:六七二识都有所知障的,但是到那一地断什么障,还不怎么明白,请再说明一下。 巳二、分别八地以上现行 分三午一、约第六识俱者八地以上,六识俱者,不复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能违彼故。答:八地以上,(假若是与第)六识俱(相应)者(的俱生所知障,是就决定)不复(再)(生起)现行。 有人问:什么道理?答:(因为二空)无漏(无分别智)观心(以)及(此二空智)果、灭定、后得智等),相续(不断的现前),能(够)违(背)彼(第六识相应的俱生所知障)故,(所以使它没有活动的余地)。 午二、约第七识俱者第七俱者,犹可现行,法空智果起位方伏。(假若是与)第七(识)俱(相应)者(的俱生所知障,在八地位上)犹(然)可(以)现行。 有人问:什么道理?答:(因为第七识的法执,要到)法空智(以及法空智)果(生)起(的金刚道)位,方(能)伏(除)。有人又问:为什么?答:因为唯有法空智以及法空智果,才与法执相违,使它不起活动。至于第七识的生空智及生空智果,由于行相都是很粗显的,还没有力量使第七识相应的我执不发生活动! 午三、约五识俱者前五转识,设未转依,无漏伏故,障不现起。前五转识(相应的所知障,在十地中,(假)设(还)未(证得)转依,(而得)无漏(智以降)伏(的话)故,(那就由第六识相应的无漏殊胜势力而降伏于彼所知障,使彼二)障不(得)现起。有人问:假若真的如此所说俱生烦恼十地不断,为什么瑜伽论四十八卷中说,二障三位中断?瑜伽论四十八卷说:“又由如是所说的十二诸菩萨,经三无数大劫时量,能断一切烦恼障品所有粗重及断一切所知障品所有粗重。于三住中当知能断烦恼障品所有粗重:谓于极欢喜住中,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断,一切上中诸烦恼品皆不现行;于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中,一切能障一向清净无生法忍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断,一切烦恼皆不现前;于最上成满住中,当知一切烦恼习气随眠障碍皆悉永断入如来住。当知一切所知障品所有粗重亦有三种:一者在皮粗重,二者在肤粗重,三者在肉粗重。当知此中在皮粗重,极欢喜住皆悉已断;在肤粗重,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皆悉已断;在肉粗重,如来住中皆悉已断。得一切障极清净智,于三住中烦恼、所知二障永断。所余诸住如其次第,修断资粮”。寅二、释妨难 分二 卯一、会违教难虽于修道十地位中,皆不断灭烦恼障种,而彼粗重,亦渐断灭。由斯,故说二障粗重,一一皆有三位断义。答:虽(然说在)于修道(的)十地位中,皆不断灭烦恼障(的)种(子,然)而彼(烦恼障的)粗重,(在修道的十地位中),亦(能)渐(次渐次的)断灭。由(于如)斯(因缘),故(所以瑜伽论四十八卷)说,(烦恼、所知的)二障粗重,一一皆(具)有三位断(的意)义。有人又问:假若是烦恼粗重而不是它的种子,那就不是唯三位断,如所知障一样的地地皆断,怎么可说但三位断? 卯二、会粗重地地断难虽诸住中,皆断粗重,而三位显,是故偏说。答:虽(然说)诸(地的每一阶)位中,皆(能够)断(除二障)粗重,(然)而(由于)三(劫分齐的成满)位显,是故(所以特别就三位)偏说,(不说地地皆断)。所谓三劫分齐成满位是说过初劫得至极喜住,到了第二劫满即得第二无功用住,及至第三劫满即得第三成满住。述记除了这个理由,还说有其它的六个理由: 一,无漏观心初起、无间、圆满别故: 无漏观心的初起是指初地见道。 无漏观心的无间是指八地的无漏相续。 无漏观心的圆满是指最高的佛地。 当知此亦就三位偏说。 二、现起二障多分、少分、全分无故: 二障的多分是指在初地中能永断一切分别二障,不论是种子、现行都断尽,名为多分。 二障的少分是在第八地中,唯能伏烦恼的现行不起,名为少分。 二障的无分是指到佛地中,能断尽俱生的二障,名为多分。 三、一切烦恼分别、俱生永害、不行、毕竟离故: 一切分别烦恼在见道时就得到永害。 一切俱生烦恼到了八地就不现行。 毕竟断除二障是最高的佛地。 四、无生法忍少净、多净、极净别故: 无生法忍少净于见道位中,俱断分别的二障,名为少净。 无生法忍多净了第八地时,无漏观心相续,俱生烦恼不行,名为多净。 无生法忍极净于最高佛位,一切有漏断尽,没有丝毫染污,名为极净。 五、初舍异生、分段、变易有差别故: 初舍异生在初欢喜地,开始舍去异生性。 舍分段到了第八地,即舍分段生死。 舍变易圆满佛果位上,变易生死亦舍。 六、于无漏心未得、有相、无相满故: 无漏心未得从初发心以来,直到初欢喜地前,名为无漏未得。 有相已满进而到达第八地,名为有相已满。 无相已满最后登于佛地,名为无相已满。 此明断障的顿渐:子二、明断顿渐 分二 丑一、问断二障种,渐顿云何?有人问:断(烦恼、所知的)二障种(子,若)渐(若)顿,(其行相究竟是)云何(怎样的)?【顿断】烦恼一时断灭,称为顿断;若经长时间渐次破除烦恼,则称渐断。以见、思二惑为例,断除见惑,犹如破石,是为顿断;断除思惑,犹如藕丝,是为渐断。于天台宗,三藏教菩萨经过三祇百劫,烦恼犹未断尽,至最后身,方以三十四心顿断见、思,及其习气等烦恼。【渐断】指经长时间渐次破除烦恼。“顿断”之对称。谓三界九地之八十一品修惑徐徐而断除。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大二七·七四二上):“有作是说,顿断非渐,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烦恼一时断故。为遮彼执显必渐断,四沙门果渐次得故。”虽说前已明断,但因有二意义。一、前所说断,但就菩萨而言,未辨二乘断惑,现在对二乘辨断差别。二、前所说断,只是说断而已,未曾分别渐顿,现在更进一步的明小大渐顿断别。此明第七识俱的二障丑二、答 分二 寅一、释第七相应二障顿断第七识俱烦恼障种:三乘将得无学果时,一刹那中,三界顿断;所知障种:将成佛时,一刹那中,一切顿断,任运内起,无粗细故。(假若是与)第七识俱(相应)(的)烦恼障(的)种(子,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圣者,在)将(要)得(到)无学果(的那个)时(候,在)一剎那(之)中,三界(所有烦恼,悉皆)顿断。(假若是与第七识相应的)所知障(的)种(子,在菩萨)将(要)成佛(的那个)时(候,在)一剎那(之)中,(所有)一切顿断。 有人问:为什么是如此的?答:(因为与第七识相应的俱生所知障),任运内(执第八识以为实我实法而)起(的,不缘于外),无(有)粗细(的品类差别)故,(所以一时顿断)。 此中所说的无粗细,是约第七识中的烦恼,如约三界九地说,地地有九品,成为八十一品,此八十一品非非想处地第六识中九品烦恼一类相似,所以说为没有粗细,实际是有粗细的,如断善的邪见,虽说是一,但并不是没有九品,所以成为能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所障相同,断就没有前后,以此名无粗细,但约九地相望,地地皆有九品,并不是说九地所摄总是一品。寅二、释余六相应顿断 分二 卯一、烦恼障余六识俱烦恼障种,见所断者:三乘见位真见道中,一切顿断;修所断者:随其所应,一类二乘,三界九地,一一渐次,九品别断;一类二乘,三界九地,合为一聚,九品别断;菩萨要起金刚喻定,一刹那中,三界顿断。(假若是与其)余六识俱(相应)(的)烦恼障(的)种(子,那就有顿断与渐断的差别:就是分别烦恼种而为)见(道)所断(的)者,(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见(道)位(的)真见道中,(就可)一切(同时)顿断。但此见道的顿断,与修道九品别断叫做顿,是不同的。因三心见道中,总合三界九地,有分别烦恼障,以为二品:一、由内遣有情假缘智:就是上品烦恼障,若第三遍遣一切有情假缘智,就是下品烦恼障。二、由内遣诸法假缘智:就是上品所知障,若第三遍遣一切诸法假缘智,就是下品所知障。现在是取上下二品烦恼障名为顿断,不同修道烦恼,修道烦恼有九品,九地之中地地九品断。 此明二乘人利钝的断惑(假若是属于)修所断(的烦恼障的俱生种子)者,(那就)随其(根性的利钝)所应(而有渐顿的差别。如是)一类(渐次得果的钝根)二乘(行人,由于)三界九地(的各有九品修所断惑),一一(地中)渐次(渐次的)九品别断。如预流果的圣者,断欲界思惑至第五品,名为一来向,断欲界六品思惑尽,名为一来果,因为还有剩余的欲界三品思惑,所以还要再来人间一次,若断欲界惑到第八品,名为不还向,到断欲界九品思惑尽,名为不还果,因为欲界的思惑断尽,不会再生到人间来,所以名不还果,寄生在净居天,复断上八地的各九品惑,一直断到第七十一品,名为阿罗汉向,到了最后一品断尽,就可证得阿罗汉果,是为渐次断惑。【九品惑】:即贪、嗔、慢、无明等四种修惑,就其粗细而分为上、中、下等九品。又作九品烦恼。总三界有欲界、四禅、四无色,共为九地。其中,欲界具有四种修惑,四禅、四无色除嗔之外尚有其余三惑。于各地复分上上乃至下下九品,九地合为八十一品,称为八十一品修惑。此通有漏、无漏二断,凡夫亦得断其中下八地七十二品;若就圣者而言,于修道位断欲界之前六品者为第二果,断欲界九品者为第三果,断尽上二界七十二品者为第四果。又每断此一品,各有无间、解脱二道;所断之障,于一一地中各有九品,故能对治之道亦有九,称为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无学之圣者修练根时,亦有九无间、九解脱。【九地九品思惑】:乃指三界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合计为八十一品惑。三界总有九地,即欲界、四禅、四无色。其中欲界具有四种修(思)惑(贪、嗔、慢、无明),四禅、四无色已除嗔,尚余三惑。于各地中,总此等修惑,分上上乃至下下九品,合之为八十一品修惑。(又有)一类(利根的)二乘(行者,将)三界九地(的九九八十一品修所断惑),合为一聚(共成)九品,(于一生中)别(别而)断,(不要经过七生来断。说得明白一点:如九个上上品合为一聚而断,乃至九个下下品合为一聚而断)。假定是上根的,就九品顿断;假定是中根的,先断上三品,次断中三品,最后断后三品;假定是下根的,九品一一别断,先断上上品,次断上中品,再断上下品,乃至最后断下下品。此明菩萨的断惑(如果是大乘)菩萨(行者),要(到现)起金刚喻定(的那个时候,于)一剎那中,三界(九地的烦恼,同时)顿断,(无渐断义)。有人问:为什么?答:因为这个烦恼,在初地时顿伏,到金刚定,顿断彼烦恼种。上来是说与第六相应的烦恼障的断除情形,现在来说与第六识相应的所知障的怎样断法。说到所知障的断除,在唯识学上,二乘人是无分的,唯是菩萨所断的。【金刚喻定】指如金刚一般坚利之定。又作金刚三昧、金刚灭定、金刚心、顶三昧。定,其体坚固,其用锐利,可摧毁一切烦恼,故以能破碎诸物之金刚比喻之。此乃三乘学人之末后心,亦即小乘声闻或大乘菩萨于修行即将完成之阶段,欲断除最后烦恼所起之定;生起此定可断除极微细之烦恼而各得其极果,于声闻之最高悟境可达阿罗汉果,于菩萨则得佛果。一般称断烦恼之阶位为无间道,而由此证得真理之阶位称为解脱道,遂以起金刚喻定相当于无间道,由此得阿罗汉果或佛果亦相当于解脱道,故能起金刚喻定之无间道,亦称为金刚无间道。 卯二、所知障所知障种,初地、初心,顿断一切见所断者;修所断者,后于十地修道位中,渐次而断;乃至正起金刚喻定一刹那中,方能断尽。通缘内外粗细境生,品类差别有众多故。(假定是与六识相应分别而起的)所知障种(子,在菩萨)初地(的最)初(入)心,顿断一切见(道)所断(的)者,(没有丝毫的留存。至于)修所断(的)者(俱生种子,在)后于十地(的)修道位中,渐次(渐次)而断,乃至(直到)正(当生)起金刚喻定(的那相时候,与前烦恼种子,于)一剎那中,方(能)皆断尽,(入究竟位)。 有人问:为什么会如此?答:(因为前六识不同第七识唯缘内境,境无粗细,类无差别,而是)通缘内外(一切境而起的,同时彼第六识所缘境,不论是内是外,皆有)粗境、细(境而)生,(其)品类(亦是)差别(而)有众多(的)故,(所以要于十地中分分别断)。 如粗的就顿断,细的就渐断,缘外的就顿断,缘内的就渐断。因此,第七识所知障一时顿断,前六识所知障种有顿断渐断的差别。有人问:为什么前五识也通所知障?答:因为前五识由于第六识所引,所以亦通二障,如前二障中说。 此明大小乘断障的差别子三、辩三乘四道同异 分二 丑一、约二乘释二乘根纯,渐断障时,必各别起无间、解脱、加行、胜进,或别、或总。 (若是)二乘(行者的)根(机是)钝(的,所以在)渐(次渐次)断障(的)时(候),必(然先)各别(生)起无间(道与)解脱(道),加行(道与)胜进(道。无间道是断惑的道,解脱道是证真的道,必先断惑而后证真,所以无间道在先,解脱道在后,到了解脱时,显示已经断除所应断的惑障,至于加行道与胜进道),或(者分)别(生起),或(者)总(的生起,那是不一定的)。述记说;“二乘加行、胜进可有别别起九品为九品,加行及胜进者”。义演对这解释说:“此明加行、胜进必各别起,如起一品加行已,即起无间断一品惑,断惑已即起解脱及起一胜进即出观,出观经少进又更入起加行,次起无间断一品惑已,次起解脱,次起胜进。余品准知。断地地九品惑,即起九加行、九无间、九解脱、九胜进”。述记说:“或但一加行及但一胜进,故加行、胜进二道总别不决定也”。义演对这这解释说:“此即约加行、胜进或总也。如一出入观断五品惑时,即先起一加行道,次起无间道断一品惑,次起胜脱证灭,又次起一无间断第二品惑,次起解脱道证灭,如是乃至断五品惑已来唯起一胜进道。即起五无间、五解脱、一加行、一胜进。余断四品或三品等准知。故加行、胜进总别不决定也”。 此四道的差别,据杂集论第九卷说:“加行道者:谓由此道能舍烦恼。所以者何?由正修如是道时,能渐舍离各别上品等烦恼所生品类粗重一分,渐得转依。无间道者:谓由此道无间永断烦恼令无所余。所以者何?由此道无间能永除遣此品烦恼所生品类粗重令无有余,又转粗重依得无粗重。解脱道者:谓于此道证断烦恼所得解脱。所以者何?由此道能证烦恼永断所得转依故。胜进道者:谓为断余品烦恼所有加行、无间、解脱道,是名胜进。所以者何?为断此品后余烦恼所有加行、无间、解脱,望此品胜名胜进道”。 所谓粗重是指惑种子,或指无堪行性。 【九无间道】指正断烦恼位之九无漏道。又作九无碍道。间即碍或隔之义,谓观真智理,不为惑所间碍(隔)。烦恼尚存,于后念得择灭之理,故烦恼与择灭间更无间隔,称无间;由此至涅槃,故称道。三界分为九地,九地一一有修惑、见惑。一地之修惑又分九品断之,每断一品惑,各有无间、解脱二道。即正断烦恼之位为无间道;断后相续所得之智为解脱道。修惑于各地立有九品,故能对治之道亦有九品,称九无间道、九解脱道。又无学之圣者,练根转种性时,亦有九无间、九解脱。【九解脱道】三界总有九地,若就圣者而言,于修道位断欲界前六品者为第二果,欲界九品全断者为第三果,断上二界七十二品者为第四果。每断此一品惑,各有无间、解脱二道,即正断烦恼之位为无间道,烦恼既断而得解脱之位为解脱道。一地之思惑有九品,故能治之道亦有九,称为九无间道、九解脱道。 丑二、约菩萨释菩萨利根渐断障位,非要别起无间、解脱,刹那刹那,能断证故,加行等四,刹那刹那,前后相望,皆容俱有。(假若是)菩萨利根(行者,在)渐(次渐次)断障(的阶)位,(并)非(需)要(各)别(生)起无间(道与)解脱(道,所以与二乘行者是不同的)。 有人问:为什么?答:(因为前品的解脱,可作后品的无间),剎那剎那(的)能(够)断(惑)证(真)故。(所以)加行、(无间、解脱、胜进)等四(道),(一)剎那(一)剎那(的)前后相望,(每一道)皆容(许)具有(其余三道。如二品解脱道,可作三品无间道,望起于后成为加行,望初无间成为胜进)。 渐伏资粮位 烦恼障 现行 地前 分别起二障 顿伏加行位 所知障 种子 顿断真见道无间道 初地 习气顿舍真见道解脱道 渐伏地前 现行 顿伏初地 前六识俱 种子顿断金刚无间道 渐舍地地 断惑 习气 永舍佛果解脱道 烦恼障 渐伏初地以上 现行 永伏第八地 第七识俱 种子顿断金刚无间道 渐舍地地 习气 永舍佛果解脱道 俱生起二障 渐次地前及七地前 现行 永伏第八地 渐断地地 前六识俱 种子 永断金刚无间道 渐舍地地 习气 所知障 永舍佛果解脱道 或伏或起地地 现行 永伏金刚无间道 第七识俱 种子顿断金刚无间道 渐舍地地 习气 永舍佛果解脱道述记说:“如初品无间至第二念即为解脱,此初品无间望第二念即为加行。此解脱道望自第二品即为无间,望初为解脱,望后为加行。至第三无间道望第一为胜进,与第二品为解脱,自品为无间,与第四为加行。第二无间望前即非胜进,但是解脱。此是菩萨十地位中断所知障时分品类排次断法。若别别断一一别起,由能印证及能断惑,复能容豫,复能欣求,故具四道。不尔!便无四义具足”。第二无间望初品,但可说是解脱,不得说为胜进。要知所谓胜进道,一定是依解脱道后起的,才得算为胜进,现在第二无间,望前只是解脱,绝对不得名为胜进,因为到这时候,还未有胜进的。壬四、明所证如 分四 癸一、总牒十真如者。癸二、别解 分十 子一、遍行真如一、 遍行真如: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一、遍行真如:(是初欢喜地的圣者断了异生性的惑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此(遍行)真如,(是顿断二种随眠以后,为我法)二空所显(的,遍一切一味相),无有(任何)一法而不(存)在(这种真如)故。 遍行的行当知是指一切有为诸行,是示二空所显的真如,于一切行上无不遍有的,所以叫做遍行。 这道理上说,这二空真如,实有通于其余九地的,现在约最初证得位来讲,所以说初地真如名为遍行。 子二、最胜真如二、 最胜真如: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最为胜故。二、最胜真如:(这是二离垢地菩萨离去邪行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此(最胜)真如,(是由离犯戒垢而证得的),具(有)无边(庄严的功)德,(在)于一切法(中是)最为(殊)胜(的)故。辨中边论说:“由无分别智证无边德最胜理以后,复于后得智中作这样的思惟:现在我已玉得具论德性真如妙理,所以现我于同出离涅槃性中修治诸行,是为勤修相应出离,此亦最胜就是真如。因为戒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同时又是诸行中最胜的,没有那个可以与之对比,亦不是一般人所能测量的,故名最胜真如”。 子三、胜流真如三、 胜流真如: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极为胜故。三、胜流真如:(这是三发光地菩萨断除暗钝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修胜定契证的)此(胜流)真如,(从平等真如现起大悲大智)所(起的等)流教法,(望)于(其)余(不是证得真如所流出的)教法,(此胜流真如是最)极为(殊)胜(的)故。(如此殊胜教法,站在学佛者的立场讲,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当勤求这样的大法,以促进身心的净化)。 子四、无摄受真如四、 无摄受真如:谓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所依取故。四、无摄受真如:(这是四焰慧地菩萨断除微细烦恼现行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通达法界性中的无我我所而证得)此(无摄受)真如,(从此自然就)无(有我我)所(的)系属。 有人问:为什么?答:(因为这并)非(是)我执等(的)所依(有所)取(的)故。 子五、类无别真如五、 类无别真如:谓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五、类无别真如:(这是五极难胜地菩萨除下乘般涅槃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通达)此(类无别)真如(的生死、涅槃,其)类(都是)无(有)差别(的,而是一味平等的)。 有人问:为什么?答:(因为到这地的菩萨,已能将真俗二谛合而为一了,并)非如眼等(那样,随诸有情)类,(各各)有(差)异故。 世亲摄论释第七卷说:“谓于此中体无有异,非如眼等随诸有情相续差别各各有异”。 子六、无染净真如六、 无染净真如: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后方净故。六、无染净真如:(这是六现前地菩萨断除粗相现行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此(无染净)真如,(就是无染无净,其)本性(是)无染(的,当然)亦不可说后(来)方净故。(就是真如在障不染,随智不净,本来如此无染无净的)。 有人问:为什么? 答:因为此地菩萨深观缘起,洞达四谛染净因果,无有一法可染可净。 世亲摄论释第七卷说:“谓于此中本无杂染性,无染故,既无杂染即无清净”。 子七、法无别真如七、 法无别真如: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七、法无别真如:(这是七远行地菩萨断除细相现行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此(法无别)真如,虽(然则是由很)多(的能诠)教法(而作)种种(的)安立,(然)而(这所诠的真如,并不随能诠的教法而有差别,亦就是真如本身是平等)无异(的)故。 世亲摄论释第七卷说:“种种法无差别义者,谓于此中契经等法,虽有种种差别安立而无有异,若如是知得入七地” 子八、不增减真如八、 不增减真如: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现相现土俱自在故。八、不增减真如:(这是八不动地菩萨断除无相中作加行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此(不增减)真如,(是双)离增(益、损)减(的二)执。(就是既)不随(着得)净(而)有增(益执,亦不随着断)染(而有损)减(执)故。即(如是)此(不增不减的真如),亦(可)名(为)相土自在所依真如。 有人问:什么道理?答:(就是所)谓(诸圣者,假)若(真能)证得此(不增减)真如已,(不管是现身)现相,(还是)现(国)土(现相),俱(能获得无碍)自在故,(要想怎样现,就能怎样现,不要加以任何功用的)。世亲摄论释第七卷说:“不增不减义者,谓于此中杂染减时而无有减,清净增时而无有增。相自在依止义者,谓此法界是相自在之所依止,于诸相中而得自在,名相自在,随所欲相即现前故。土自在依止义者,谓此法界是土自在之所依止,于所现土而得自在,名土自在,如欲令土成金等宝随意成故。若如是知得入八地”。 子九、智自在所依真如九、 智自在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九、智自在所依真如:(这是九善慧地菩萨断除利他中不欲行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诸菩萨行者,假)若(真的)证得此(知自在所依)真如已,(对)于(四)无碍解,(就能获)得自在故,(而在人天众中,任运自在的运用四无碍解,善说如来教法,普利一切有情)。 有人问:此地既然已得智自在,为什么说十度十地修智? 答:无性摄论释第七卷说:“第九地中由智自在依止义者,谓此地中得无碍辩所依止故,分证得智波罗密多,于一切法不随其言,善能了知诸意趣义,如实成熟一切有情受用胜法乐,了知此义得入九地”。 子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十、 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这是十法云地菩萨断除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所显的一分真理。所)谓(诸菩萨行者,假)若(真的)证得此(业自在等所依)真如已,(那就可以)普(遍对)于一切神通、(身、口、意)作业、(陀罗尼的)总持、(三摩地的胜)定门,皆(能得到)自在(无碍)故。论中所说的业,就是神通、陀罗尼、三摩地的三种自在业,亦就是所谓身等的三业。无性摄论释第七卷说:“第十地中由业自在等依止义者,谓随所欲得身语业用自在,依五神通随自作业皆能成办,得文义持诸陀罗尼自在力故,能持一切佛所宣说文义无忘,得三摩尼自在力故,于诸等至能持能断,随其所欲虚空藏等诸三摩地、三摩钵底而能现前。第十地中所证法界,是如此等自在所依。了知此义得入十地”。 有人问:真如理体是没有什么差别可言的,为什么这儿要说有十种真如差别? 癸三、释妨难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而随胜德,假立十种。答:虽(然)真如(的体)性,实(在是)无(有)差别(的,然)而随(其所证、所生、能证的殊)胜(功)德,假立十种(差别名,但并不是真如体实有差别)。有人又问:当于初地见到真如理的时候,可说已经了知一切,为何还要依后后立此十种真如? 癸四、废立虽初地中已达一切,而能证行,犹未圆满,为令圆满,后后建立。答:虽(然在)初地中,已(经能够通)达(了)一切(真如之理,然)而能证(真如的妙)行,犹(然还)未(曾得到)圆满,为(了)令(能证之妙行得到)圆满,(所以依)后后(位次第)建立(十真如)。辛二、明所证果 分二 壬一、牒前生下以法论端如是,菩萨于十地中,勇猛修行十种胜行,断十重障,证十真如,于二转依便能证得。如是(像前所说的)菩萨,(在)于十地(的阶位)中,勇猛(精进的)修行十种胜行,(因而)断(除)十重障,(由于断除十种障,所以便能)证(得)十(种)真如,(由于证得十种真如,所以)便于能(够)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二(种)转依。壬二、证明所证得果 分二癸一、约位辩证 分三 子一、总举转依位别,略有六种:(此明)转依位(的差)别,(大)略(来说)有六种:子二、别解 分六 丑一、损力益能转一、 损力益能转,谓初二位,由习胜解及惭、愧故,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本识内净种功能;虽未断障种、实证转依,而渐伏现行,亦名为转。一、损力益能转:(是指所)谓(资粮、加行的)初二位(说),由(于过去闻熏)习(的)胜解(力以)及(由闻熏习而有的)惭愧(力)故,(减)损本识中(所保存的)染种势力,(增)益本识内(新境加的)净种功能。(如是一损一益),虽(然还)未(能)断(除二)障(的)种(子,真真实)实(的)证(得)转依,(然)而(就是这样,已能)渐(渐降)伏现行,(所以)亦名为转。 世亲摄论释第九卷说:“损力益能转者,谓损减阿赖耶识中烦恼熏习力故,增益彼对治功能故,得此转依。谓由胜解力闻熏习住故者,谓住胜解行地安立闻熏习故,得此转依。及由有惭羞等者,于此位中,若烦恼现行即深羞耻,或少分现行,或全不现行”。 丑二、通达转二、 通达转:谓通达位,由见道力通达真如,断分别生二障粗重,证得一分真实转依。二、通达转:(是指所)谓(第三)通达位(说),由(开始悟入)见道(的)力(量),通达真如(法性之理),断(除)分别生(起的烦恼、所知)二障粗重,证得一(部)分真实(的)转依,(所以名为通达转)。 一分是说在此位中,虽说转依,只是一分而已,因为还未圆满。有人问:为什么只证得一分?答:因为所断的只是分别起的二障,俱生二障仍然存在的,所以所证的二空真如唯是一分。 丑三、修习转 分二寅一、正显三、 修习转:谓修习位,由数修习十地行故,渐断俱生二障粗重,渐次证得真实转依。三、修习转:(是指所)谓(第四)修习位,(在此修习位中),由(于)数(数不断的)修习十地(的波罗密)行故,渐(次)渐(次的)断(除初地见道所余的)俱生(烦恼、所知)二障粗重,渐次(渐次的)证得(诸其余)真实(的)转依,(所以名为修习转)。寅二、会违 分二卯一、会摄论通达转在前六地摄大乘中说,通达转在前六地,有、无相观,通达真、俗,间杂现前,令真、非真,现、不现故。(通达转与修习转),摄大乘(论)中(所)说,(与此成唯识论中所说略有不同。彼摄大乘论说)通达转,在前(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的)六地。 有人问:为什么?答:(因为在此六地中,以)有(相观)、无现观,通达真、俗间杂现前,(就是以有相观通俗,以无相观达真,使)令(当)真(实义相显)现(前的时候),非真(实的义相就)不(显)

    注意事项

    本文(《成唯识论浅释10》.doc)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