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八职官沿革.doc

    • 资源ID:1816938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八职官沿革.doc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八职官沿革”八、职官沿革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历朝历代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既有整个官僚体系的改变,也有部分官职称谓不同或是分工的变化,还有后人作品中沿用古称的问题。这里只是择其大要情况,略作说明如下:1,中央官制在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就是宰相。春秋战国时期,齐、秦等国有相,楚有令尹,宋有大尹,吴有太宰,实际上都是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和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中的“相”均指宰相。秦汉时期,设立丞相(管行政,统率百官)、御使大夫(管检察和秘书工作)、太尉(管军事),称为三公,同为宰相。魏晋以后,形成三省,即尚书省(执行)、中书省(秘书)、门下省(审议),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隋唐以后的几个朝代,皇帝不愿把大权经常交给三省长官,就让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参知政事”等头衔行使宰相的职权,如司马光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参政”就是“参知政事”的省称。宰相以下,就是中央各部门的长官。周时有五司: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担任这些官职的一般都是大夫。如子鱼论战中“司马曰”,“司马”就是主管军事的官。秦汉时,中央机构采取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物;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如周亚夫军细柳中“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向三省六部制过渡。到隋代,正式确定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的正副长官是尚书和侍郎,每一部下设四司,各司的正副长官是郎中和员外郎。此后历代相沿,基本未变。六部的分工是:吏部:主管中下级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勋封等。户部:主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礼部: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兵部:主管中下级武官的选用、练兵、军械和驿站等。刑部:主管全国司法行政。工部:主管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交通等。2.地方官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的长官主要有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战国时开始以郡统县,郡的长官叫“守”或“太守”,以后沿用,如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在汉代又尊称为“府君”或“使君”,如陌上桑:“使君从南来”。县的长官称“令”“长”,后代也沿用,如陈涉世家中的“陈守令皆不在”。宋代以后,县的长官称为“知县”,如唐翁猎虎:“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知旌德县”就是做旌德县知县。州的长官称刺使,如童区寄传:“刺使严证奇之”。宋代开始改刺使为知州,但习惯上仍称为刺使或太守,如醉翁亭记:“太守宴也”“太守醉也”,欧阳修此时是滁州知州,所以这里自称为“太守”。到元代,行省成为全国最高一级行政区,其长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等,明初左右使成为一省的最高长官,中期以后,总督或巡抚成为一省或几省总揽军事、行政及监察的最高长官,总督又称制军,俗称制台。如制台见洋人中“制台”,就是总督。省的下边有府,府的长官为知府,如登泰山记:“与知府朱孝存子颖由南麓登”。另外,清代省以下,府州以上还有道员(道台)作为高级行政长官,鲁迅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说“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就指此。附录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举、辟】举:举荐;辟:招用,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征】君征召臣。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升】提升,如“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假】临时充当使臣属吏。【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退】撤销或降低官职;自己辞职。【斥】屏弃不用。【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调】调动、调迁,如“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八职官沿革.doc)为本站会员(阿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