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易俗河有什么公园.doc
2021易俗河有什么公园易俗河有什么公园金霞山景区。易俗河古称“洛口”。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住了一宿。因而得名。后取移风易俗之意而称之为易俗河。唐天宝年在此建县城。明清为湖南重要“米市”。有金霞山。白云峰和九龙山等名山。在砚井等古迹。是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和中共湘潭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杨昭植的故居。湘江边有中共湘潭县秘密活动处 裕丰粮。崛起的新县城。建有工业园区等许多景点。中文名,金霞山景区。古称,“洛口”。海拔,151米。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住了一宿。历史,唐天宝年在此建县城。景观,金霞山。向东渠 。简介。金霞山 位于新县城东部。海拔151米。北临湘江。俯瞰潭城。高峰叠立。秀拔耸翠。是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每当旭日东升。或雨后初霁。蒸霞灿烂。岚气金光。故名。龙兴寺 位于金霞山西部山腰。1994年冬重建。占地40亩。规划寺院主体结构为三进殿堂。前为天王殿。两侧钟楼;中为大雄宝殿;后为法堂楼。两侧为厢房。另有配套设施放生池。花园。亭台。楼阁等。规划雄伟。模式近似于广东曲江南华寺。向东渠 位于金霞山东麓。系1973年春建成。纵贯谭家山。梅林桥。易俗河3镇。总长29.18米。它使湾东港垸内的7500亩农田。免除洪涝灾害。兼灌农田1.12万亩。砚井 位于县城飞羊 。因宋太史路堂在此洗砚。故名。又传宋时。飞羊 一 饮水困难。人们便自动捐资修建此井。故又名“ 井”。井口边长1.5米。井深5米。铁牛戏沙 挂嘴洲湘江中有一巨石。形似铁牛。据传“铁牛”在此镇压水魔。永保安泰。旱季。河水浅。隐若可见“铁牛”。罗亦农故居 位于县城青狮村雷公塘。坐西南东。土砖青瓦结构。共有房屋14间。故居门联曰:“存得天良。蒙庆受福;放开眼界。创业成家。”系罗亦农亲笔书写。金霞山。金霞山位于湘潭县易俗河镇东侧之湘江南岸。海拔151米。清嘉庆年间。列入湘潭四大名山之一。现在是湘潭生态风景区。据清湘潭县志载:它“朝阳映翠。岚气金光。绚呈异彩。故名”。民间传说:古代有一男一女。男名金哥。善医术;女名霞姑。识草药。两人相互配合。长期在此地治病救人。为纪念这对男女生前的功德。乡人便以金哥的金字。霞姑的霞字。命为山名。金霞山上延岳秀。中扼湘流。下瞰潭城。层峦叠嶂。挺拔威仪。峰巅奇石如笔。直插天空。名文笔峰。有迂曲的山道。通峰接顶。山上。过去建有霞栖庵。龙兴庵。霞栖庵。又名霞栖寺。建年待考。明祟祯方郎中。监司佥事郭金台题诗霞栖庵片石曰:“众山蟠孤岑。渰悬复群木。参天通一门。中隐区灵屋。人烟隔数峰。片石独渊矗。苔藓篆古意。幽映憩修竹。开士契我心。振音扣容谷。茗香泛远圃。静与山花逐。门径罗新规。疏观又遥目。此中还龙像。挂席敷广陆。谁持烁迦逻。应见邱邱复。”清监贡郭宪章也题诗霞栖寺曰:“幽然一刹踞崚嶒。古木参差护佛灯。帘卷晴云时入榻。门闲野雀近窥僧。”。龙兴寺。金霞山关公坡建有龙兴寺。是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开始叫龙兴庵。原址在金霞山之东。建年待考。相传最初是石头禅师结茅为庵。竣工当晚。石头禅师梦见有五龙绕庵。认为是兴旺。吉祥之兆。故以龙兴命名。后来龙兴庵有兴有衰。至1949年解放前夕。仅剩“一担柴式”建筑。1994年。在湘潭县人民政府重视与支持下。由彼岸法师主持。在金霞山关公坡易地重建龙兴寺。重建的龙兴寺。第一期工程法堂楼与两旁的宿舍楼已经落成。楼两层。朱墙黄瓦。梁上雕龙画凤。建筑堪称古朴。典雅。楼的门匾横书“龙兴寺”三字。对联为湘潭诗人周家乾撰写:“霞光万道龙兴寺;碧浪千重易俗河。”楼内上。下两层都是法堂。占地920余平方米。法堂内供奉木雕如来佛。观世音及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天等镀金神像。如来佛与观世音像高丈余。形神俱佳。雕塑精湛。楼前有一水塘。能将整座寺宇倒影于塘水之中。每夜灯火辉煌。站在塘头举目远望。十分壮观。水塘。现在成为放生池。池中央。立千佛塔。塔高6米许。塔座3米许。铁铸。塔上。有铁铸大小神像上千座。1996年建荼毗园。占地1亩。设存放骨灰的普同塔160个。已投入使用。按龙兴寺的总体规划。将占地8000余平方米。有山门和前。中。后三殿。前殿名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中殿名大雄宝殿。中。后殿两侧为左右厢房。设禅堂。罗汉堂。功德堂。文物楼等。1994年3月30日。龙兴寺正式开光。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湘潭的诗词与书画。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