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2021年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doc
-
资源ID:18255948
资源大小:25.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最新2021年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doc
2022最新2021年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大家都知道一节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琢磨、精心设计的公开课与准备的不够充分的随意课节,无论从教师的教态、板书、方法,还是从课堂结构、气氛、效果等都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一堂好课必须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方便大家学习。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1一粒种子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10个生字,知道“挺一挺、舒服、钻出来、热闹”等词的意思。2、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感受生长的快乐。3、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4、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教学重点:学会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经过。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看课题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种子是怎样长大可的?)二、听配乐朗读课文1、你都听明白了什么?交流2、自由读课文,看还能读明白什么?3、交流4、填空:课后习题6三、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1、把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2、读生字词。3、完成课堂作业2四、巩固练习1、记一记自己认为难写的字。2、写一写生字。3、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读生字词2、按课文填空(课后6)二、研读课文1、你能从这段话中读出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吗?板书:暖和的天气喝水松土(空气)2、你乐意当一回种子吗?为什么?好好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3、如果你真是种子,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阳光?泉水?还是空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读,说明原因。4、交流:第一部分抓住“醒、挺”第二部分抓住“种子喝的水是从哪儿来的”第三部分是重点(1)在学生交流后,请同学分别划出蚯蚓和种子的话。(2)男女生分读,比一比,哪边同学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3)重点理解种子奇怪的语气,“招呼”的意思。三、小结课文1、到这里为止,种子已经挺了三次了。我们用朗读来表现他三次挺的动作好吗?2、老师读,学生表演3、女生读,男生表演4、男生读,女生表演四、巩固练习1、齐读17段2、完成课堂作业3五、熟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读生字词2、读课文17段二、学习课文8、9段1、当种子挺了三次之后,他听见了什么?2、出示句子: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3、你能想像一下,他们都会怎么唱呢?4、比较句子: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5、练习朗读6、如果你是那在地底下呆了很久的种子,当听到外面的歌声会想些什么?(理解“热闹”,你还知道哪儿很热闹?)7、指导朗读种子说的话8、种子终于又挺了挺身子,他终于看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你能给“光明”换一种说法吗?帮他描述一下他眼中“光明的世界”。9、齐读8、9段三、总结课文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把种子当作人来写,知道了种子钻出地面的条件)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整地读一遍课文。四、巩固练习1、听写词语2、完成课堂作业五、课外阅读1、选学读本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蚯蚓2、新教材笋芽儿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2乌鸦喝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道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教学难点】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小鸟吗?(乌鸦)能看着图片说一说它长得什么样?(乌鸦浑身长满了乌黑的羽毛,嘴巴尖尖的。)2.乌鸦不仅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它却十分聪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乌鸦喝水一课,一起去认识一只聪明的乌鸦。(板书课题)13.乌鸦喝水(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乌鸦处找办旁许法放进高(1)学生自由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4)去音读生字。(注意指导:“旁、放”是鼻韵母,“找”是翘舌音。)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乌黑、乌鸦、到处、找到、办法、旁边、许多、办法、放入、进出、高兴4.学习多音字。只(zh)一只;只(zh)只见5.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乌鸦喝到水了吗?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具体内容。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4)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呢?(第一段:乌鸦要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到;第二段:乌鸦想出了喝到水的办法;第三段:乌鸦终于喝到水了。)2.学习第一段。(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段,师生评价。(2)思考:从“到处”一词可以看出什么?(“到处”说明乌鸦找了许多地方,心里很着急。)想象:乌鸦都去过哪里找水喝呢?用“乌鸦也许去_找水喝,也许又去_找水喝”句式练习说话。(3)乌鸦终于找到水喝了,它的心情如何呢?(高兴、兴奋)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4)乌鸦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乌鸦虽然找到了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还是喝不到水。)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个困难。(5)指导朗读“怎么办呢?”这个问句。师: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怎么读“怎么办呢?”这四个字。(学生试读,师再范读,读出疑问语气。)你也来体验一下乌鸦的心情,带着失望和疑问的语气读一读最后两句。3.学习第二段。(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段,师生评价。(2)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乌鸦看到石子就想出了办法,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乌鸦。)(3)师小结,指导朗读。乌鸦想出好办法来了,一定很快乐。让我们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4.学习第三段。(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段,师生评价。(2)思考:为什么瓶子里的水会升高呢?(因为放进了小石子。)(3)乌鸦又是如何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呢?(一颗一颗放进去的)从“一颗一颗”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这是一只做事认真、有耐心的乌鸦。)(4)瓶子里的水是如何升高的,找出相关词语?(渐渐)理解“渐渐”。你能给这个词语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说句子:_渐渐_。(5)指导朗读,读出乌鸦的高兴。5.拓展延伸。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好主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例如:可以把瓶子歪倒,水就会往外流;还可以想办法找一根吸管)6.教师小结: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个故事。(播放视频乌鸦喝水)7.指导书写“只、石、多、出、见”(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2)师范写生字。(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8.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篇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由喝不着水到喝着水的过程,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得到解决。我们遇到问题也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四、总结拓展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于动脑的小乌鸦。(2)让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3小蜗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偏旁,会写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妈妈与孩子的感情。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小蜗牛一课四季的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体会各个季节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以及识记生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给大人听。【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播放视频蜗牛和黄鹂。2.同学们,你们首歌曲里唱的是哪两个小动物吗?(蜗牛和黄鹂鸟)3.对了,可爱的小蜗牛,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今天老师将带领给大家来学习一个小蜗牛的故事。(板书课题)14.小蜗牛(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1)学生自由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4)去音读生字。(注意指导:“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住手、孩子、好玩、好吧、发芽、绿芽、爬行、好呀、不久、回来、全部、变化。4.看图猜一猜下面几幅图里都是什么?你能够在图画的帮助下,猜出下面加点的字是什么字吗?加油,相信你一定能猜出来。(蜗牛、发芽、草莓、蘑菇)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感受小蜗牛的故事。三、精读领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1)课件出示第一段,生自己朗读这一段,找出蜗牛家与树林的距离。(2)感知“旁边”,并用“旁边”进行造句练习,感知词义。()的旁边坐着的是()。()的旁边是()。2.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妈妈对小蜗牛说的话。(“孩子,到小树木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2)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文中找出来(3)小树发芽。春天还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自由交流,可做适当提醒。(冰雪融化、燕子回归、小草发芽)(4)有感情地读读第二段,感受春天的美丽。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感悟“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读的时候语速要慢,“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读出小蜗牛的慢。)(2)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3)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4)通过“长满”叶子,地上草莓,感悟夏季特点。(5)展开联想,我们的夏天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交流)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1)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2)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3)通过树叶“全变黄”,地上长蘑菇,感悟秋季特点。(4)展开联想,我们的秋天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交流)5.学习第七、八自然段。(1)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2)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3)通过树叶“全掉了”,地上盖着雪,感悟冬季特点。(4)展开联想,我们的冬季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交流)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变化。7.指导书写“对、妈、全、回”(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2)师范写生字。(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8.课堂小结:小朋友们,小蜗牛用它慢慢的足迹,给我们展现出了美丽的四季景象,希望我们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务,感受美丽的季节。四、总结拓展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变化。(2)喜欢小蜗牛,并能感受到身边季节特点。2.课堂练习(1)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年有_季,分别是_、_、_、_,每个季节的景色都很美。(2)我会填。春天来了,小树()了。夏天来了,小树()了叶子。秋天来了,小树的叶子全()了。冬天来了,小树的叶子全()了。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4咏华山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课外: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2. 学习生字“华”3. 释题。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4. 指导看图。(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二. 范读课文1. 范读课文。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三. 学习生字词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 开火车读生字。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四.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1. 出示生字,认读。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二. 讲读课文1. 学习第一段。(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 指名读。(3) 小结。齐读。2. 讲读第二、三段。(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c. 指导朗读。(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a. 齐读四、五句。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a. 指名读古诗。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c. 指导朗读。(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b. 指导朗读。(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8)随老师齐读课文。三. 小结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四. 作业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练写生字。第三课时一. 复习检查1. 听写生字。2. 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二. 朗读训练1.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2. 同桌互读。三. 指导背诵古诗1. 教师范读古诗。2. 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4. 指名背诵。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5小闹钟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知道多音字“行”的读音和用法。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4.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谜语导课:同学们,你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短腿腿,圆脸膛,耳朵长在脑袋上。肚里声声滴嗒响,提醒我们早起床。”谁猜出来了?点评:谜语导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引出课题做了铺垫。(板书课题:小闹钟。齐读两遍。)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钟”字。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老师建议大家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先圈出来,然后结合上下文猜一猜,或在认字条中查一查,问一问同学。)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点评:在读文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2.同桌合作读,相互听一听,学一学。3.课文读下来了吗?是否需要帮助?4.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特别注意不认识的字和读不通的句子,老师(小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或指名优生读一遍。)点评:第3、4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是教师范读还是优秀学生范读。如果有读得好的学生,完全可以由学生范读,生生互动。5.你能大声把课文读一读吗?(指名读。)6.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点评:在学生充分读文后,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不仅注重读文识字的过程,而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三、学习生字。1.同学们课文读得很流利。有些字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请认真听游戏规则:拿字卡的同学迅速到前面来,拿拼音卡的同学大声把拼音读两遍,你的字朋友就会向前迈一步,把字举起来。其余同学如果见找对了,就大声把字读两遍,如果找错了,就用手势告诉他。学生读拼音,开始做游戏。教师把找出来的字“鼠”、“兔”、“贴”、“瞧”、“改”、“惯”、“使”、“劲”贴在黑板上。2.有四个字见你们为它们找到了朋友,也来凑热闹了。说一说,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出示“探、抓”、“偷、使”四个字,学生识记完后也把它们贴在黑板上。)3.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抢读贴出来的字。点评:识字方法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效率。4.有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句中读音也不同。(出示一段话,试读、齐读。)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到银行里去。我看到路上有许多行人,银行门口有一行大字。点评:把多音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且联系生活实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把字放到文中,你能把课文读得好些吗?(指名读课文。)四、看图复述课文,续编故事。1.(课件分段出示:小闹钟到猫头鹰家、小兔子家、小熊家的动画。)思考:小闹钟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2.(课件显示小闹钟继续找朋友的画面)想一想,他还到谁家?3.如果6点半到你家,会看到什么?会对你说什么?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联系生活实际,渗透了思想教育。五、小结。总评:本课设计新颖,体现了新课标思想,既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体验,又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生活实际。尤其是识字方法的灵活多样和对多音字的教学更是本课的特色所在。教学中,始终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前提,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表达、想象、合作等能力,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要节约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思想教育。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参考教案五篇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