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doc
-
资源ID:18261109
资源大小:2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最新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doc
2022最新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应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2、 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3、能用“不敢不”造句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教学重点、难点:边读边思,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过程。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读书情况。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1、出示问题: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默读课文,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2、大组交流。(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第一次智斗: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理解: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第二次斗智: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理解: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感悟三次“笑”。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体会出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2、用“不敢不”造句。3、过渡: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出示剧幕:第一幕时间:春秋末期地点:楚国城门外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士兵: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4、分小组练习表演。5、大组交流。五、小结。师: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六、布置回家作业。模仿第一幕的写法,编编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请好朋友一起演一演。板书设计:13、晏子使楚侮辱晏子(充满智慧) 楚王(不敢不尊重)反驳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2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并能用“不敢不”造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侮辱”、“欺君之罪”、“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2、了解历史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精神。3、训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边品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三、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四、教学准备做好以下课件材料:1、把课文中晏子的画像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发现晏子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为楚王叫他钻狗洞作铺垫。2、三个重点句(钻狗洞、最不中用、水土不同)3、晏子说得十分形象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五、教学设计一、人物介绍,揭示课题。春秋是我国历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1、简介晏子:名叫晏婴,身高不到五尺,大约现在的一米四左右。他是齐国的大夫,人们尊称他为晏子。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板书:晏子。学习生字“晏”。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板书:使楚。快速读课文,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遇到了什么事?楚王为什么要这么做?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并完成下面练习。(出示)。楚王( )次想( )晏子。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且( )。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2、交流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显显楚国的威风)。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三、提出问题,合作学习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我们来看看晏子是怎样与楚王斗智,维护国家尊严的。课文的那部分是写这一内容的?(35自然段)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这部分课文,思考:(1)楚王用那些方法侮辱晏子?(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3)结果怎样?(出示表格)楚王怎么做晏子怎样对付结果怎样第一次交锋第二次交锋第三次交锋3、小组合作学习4、交流楚王怎么做晏子怎样对付结果怎样第一次交锋让晏子钻洞访问狗国才钻狗洞只好开门迎接第二次交锋笑齐国没人才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只好陪笑第三次交锋笑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齐人到楚国便成盗贼只好赔不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领会一下晏子话中含着的意思。(出示三个重点句)、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学生各抒己见后,得出: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师:那么楚王就是狗王了,楚王当然不干!于是只好。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练读,指生读。师: 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请同学们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学生讨论后得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冷笑”(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只好陪着笑”(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把文中的句子转变为四字成语:挥汗成雨、举袖成云、摩肩接踵。读四自然段 :练读,分角色读。、师:好,第三次,谁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生: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原因是:水土不同。(南橘北枳)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可见楚国环境(社会风气)不好。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笑嘻嘻” “得意洋洋”(笑里藏刀、居心叵测)读五自然段;练读,齐读。四、总结课文,夸奖晏子1、这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晏子一次又一次让楚王领教了他的厉害,楚王被完全征服了。课文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2、这句话换种说法可以怎么说?为什么要加上两个“不”字。(强调肯定。三个回合的较量,每次楚王都自取其辱,他终于明白晏子个子虽小却并非等闲,从而接受了教训,改变了态度。)3、你认为晏子是凭什么征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过人智慧)仅仅凭过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爱国心)4、练习: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子夸一夸晏子,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所感来说。晏子以自己( )和( ),挫败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 ),而且( )。他不愧是我国历一位杰出的外交家。5、交流:(过人智慧、善辩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赢得了楚王的尊敬)。五、课外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杰出外交家晏子。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在我们的历,还有许多像晏子那样爱国的,处惊不变,能言善辩的杰出的外交家,如:诸葛亮,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等。老师期望将来在你们中也能出现外交家。1 准备演课本剧或讲晏子使楚故事。2、搜集晏子的其他故事,做成读书卡片,并准备讲给同学们听。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3【教学目标】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 “不敢不”造句。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2)交流。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4)齐读,读出语气。(5)质疑。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板书:只好开城门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板书:严肃地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四、布置作业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13、晏子使楚楚王 侮辱 晏子 反驳 楚王看了看 只好开门瞅、冷笑 严肃地、拱了拱手 只好陪着笑笑嘻嘻 面不改色 只好赔不是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4一、教材分析哥伦布竖立鸡蛋这篇课文讲述了哥伦布为了驳斥忌妒者对他的挑衅和攻击,巧用竖立鸡蛋的方法证实: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成功的取得,关键在于创先。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介绍哥伦布的创举和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第2-9节):具体叙述哥伦布用竖立鸡蛋的方法驳斥那些忌妒者的攻击的经过。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人物的情感都在对话中表现:达官贵人的恶意挑衅,哥伦布的冷静和自信。课文最后一节写了哥伦布离席时说的话,道出了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含义深刻。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掌握了不少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学生通过日常教学中概括能力的训练,能根据提示,抓住要点对节意和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较弱,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三、教学目标目标一: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理解“壮举、挑衅、抹煞”等词语的意思。四年级的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对于文中的“磕、抹煞、忌妒”等字词,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对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新词,如“壮举、挑衅”等,教师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壮举”可结合哥伦布的生平资料来理解;“挑衅”可通过朗读来体会。教师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并正确运用。目标二:边读边思,学习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从重点词、句、段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从题眼、课文的矛盾处质疑,再通过深入学习课文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每一次的练习,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有效地进行训练。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文中有几段人物对话,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课文最后一节写了哥伦布离席时说的话,这句话含义深刻,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读懂这句话,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四、教学设计(一)从课题入手,了解人物本课的题目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既揭示了主要人物,又道出了主要事件。哥伦布因驾船航海沿地球转了一圈并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事迹而享誉世界,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对此事了解得并不多。在揭示课题后,组织学生了解哥伦布的生平,对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简单的介绍,激起学生对人物的敬意。(二)整体感知,学习归纳归纳概括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概括,指的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学生用关键词句来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提供学生一些参考,例如简要的板书、基本的句式。本课教学中,教师板书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帮助学生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概括。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边读边思,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对课文内容的质疑,教师分了两个环节,层层深入。先引导学生对达官贵人攻击哥伦布的这段话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发现新大陆是一件平常的事吗?达官贵人为什么不去发现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达官贵人为什么一开始说把鸡蛋竖立起来是不可能的事,后来却说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到“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中哥伦布离席时那番话的含义。2021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5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壮举、抹煞、挑衅、哄笑”等词语。2、 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3、 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教学难点: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哥伦布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小实验:(出示鸡蛋)你能将鸡蛋竖在桌子上吗?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采用磕破法使鸡蛋竖立起来的就是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2、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哥伦布竖鸡蛋。(生介绍哥伦布)二、学习课文1、按要求自由读文(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读了课文,你理解了哪些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1)交流(为什么竖鸡蛋?怎样竖鸡蛋?)(2)填空课文主要内容:哥伦布巧用(竖鸡蛋)的方法,驳斥了那些忌妒者对他的(挑衅)和(攻击),他以事实向他们证实了:(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和证实),他的成功,关键在于(创先)。3、“挑衅”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要向哥伦布挑衅?(1) 齐读第1节(2) 理解“壮举”和“创举”,交流哥伦布航海资料。(3) 理解“抹煞”和“千方百计”4、他们怎样攻击哥伦布的?(1)指名读第2节,读出挑衅的语气(2)演示“不怀好意地哄笑”(3)齐读达官贵人的话5、他们自以为这次的攻击得逞了,让哥伦布无言以对,没想到哥伦布反问一句(师生配合读36节)6、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哥伦布却做到了(出示第7节)(1)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节。(2)请大家默读后划出关键词,完成填空。哥伦布把鸡蛋往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底部(磕破了一点),鸡蛋(竖立在桌上了)。(3)齐读这句话。(4) 哥伦布用事实反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攻击,他自信地说(出示句子:“诸位办不到的事,我不是做到了吗?”)生读句子 这是句什么问句?改陈述句7、思考:哥伦布为什么用竖鸡蛋的方法来反击达官贵人对他的攻击?出示:“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竖鸡蛋和发现新大陆都是简单的事,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想不想得到这样做,关键看你有没有创新精神。)齐读最后一节如果你当时在场,当哥伦布离席而去时你会想些什么?三、质疑讨论1、有人说,这一课的题目应改成哥伦布磕鸡蛋,该不该改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2、发表意见后师小结:我也同意不改,原因刚才同学们都说过了。当然不同意的可以保留意见。希望人人都成为爱观察、会动脑的“小一休。四、课后拓展说说科学家在生活中的新发现。(牛顿通过苹果掉落地上发现了地心引力;帕斯卡通过敲打盘子发现声音的震动)板书设计:19、哥伦布竖立鸡蛋发现新大陆 竖立鸡蛋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