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doc

    • 资源ID:1826383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doc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程 实 践关于莫言与诺奖的调查报告数学科学学院王新晨 赵露君 虞孟韵 陈闻清 由以苓 张浩然 胡泓昇 吴冠雄 谈福嘉1目录一、引言.3 1、调研背景.3 2、调研目的.3 3、调研预期.4 二、调研基本情况.4 1、调研时间.4 2、调研地点.4 3、调研对象.4 4、调研分工.4 三、调研方法.5 1、问卷调查法.5 2、直接采访法.5 3、资料调查法(境内外互联网舆情动态).5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5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5 2、采访结果及分析.17 3、互联网监测结果及分析(监测结果来源于蚁坊软件).17 监测结果综述.18 境内媒体报道.18 境外媒体报道.19 境内网民言论.20 境外网民言论.20 监测结果分析.21 五、小组讨论及结果.22 1、 (王新晨).22 2、 (赵露君).23 3、 (陈闻清).24 4、 (由以苓).25 5、 (胡泓昇).27 6、 (虞孟韵).28 7、 (张浩然).29 8、 (吴冠雄).30 9、 (谈福嘉).32 六、总结.33 1、科学性.33 2、可靠性.33 3、局限性.33 4、调研价值.34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34 七、结论.34 八、附录.35 1、附录 1:问卷及结果.3522、附录 2:采访钱勇讲师.36 3、附录 3:采访王东明教授.393关于莫言与诺奖的调查报告摘要摘要: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籍作家莫言,一石激起千层浪。莫言第一次为中国人圆了诺奖梦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我们发现诺奖并不那么遥远。本调查采用问卷及采访的形式,试图了解中国民众对此问题的看法。在调查后,小组成员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交换了各自意见。关键词:莫言 文学 诺贝尔奖 诺奖情结 诺奖含金量 中国影响力正文一、引言1、调研背景2012 年 10 月 11 日晚上 19 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创设 117 年来,中国籍作家首次获此奖项。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的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人士。其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意义重大,堪比许海峰 1984 年为中国取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2、调研目的莫言第一次为中国人圆了诺奖梦而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这也4让我们发现诺奖距离中国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遥远。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弄清是什么原因使得莫言获奖、获诺奖后对莫言有何影响、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会有怎样的变化以及诺文学奖的含金量又是如何等等。3、调研预期中国的影响力和莫言独特的风格是莫获奖两个重要的因素。莫获奖前人们对他的了解不多,获奖后更多的人才了解到他,他的书也会有更好的市场。莫获奖会成为对国人的激励,大家会感觉与诺奖的距离更近了,也会更加想获得其他领域的诺奖。大家还是会认同诺文学奖的权威性的。二、调研基本情况1、调研时间:2012 年 11 月2、调研地点:复旦大学3、调研对象:复旦大学学生及老师4、调研分工:问卷的设计及扫邮工作 由以苓,虞孟韵,陈闻清对教授的采访 吴冠雄,胡泓昇问卷的打印及发放 谈福嘉,张浩然报告的撰写 赵露君PPT 的制作 王新晨,胡泓昇5注:各项任务都有大家的集体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完成。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研设计了一份问卷(问卷及结果见附录 1) ,并由小组成员向全校部分学生发放。共发放问卷 180 份,回收问卷 149 份,其中有效问卷 149 份。在调查的人中,理工类 106 人,文史类 43 人。问卷内容涵盖专业、对莫言的了解、对诺奖的看法、获奖原因及诺奖情结,较好地实现了本次调研的目的。2、直接采访法本次调查还采访了我校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教授博弈论与中国智慧的钱勇讲师,另一位是中文系王东明教授。 (两位老师的采访稿见附录 2,附录 3)采访与问卷相结合能较好反映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此问题的看法。3、境内外互联网舆情动态互联网上的报道反映了媒体对此问题的看法,所以我们通过对整个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监测 2012 年 10 月 11 日 19 点至 2012 年 10 月 12 日 9 点有关“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境内外互联网舆情动态。4、调研结果及分析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第一题:6关于人数,本次调查样本在文理科方面,主要理科人数偏多,所占比例超过样本容量的三分之二。但是,在接下来的问题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问题来说,文理的答题趋势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文理生知识结构和价值观等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也会有选择的对文理科生的不同进行分析。第二题:7尽管莫言因诺奖火爆,但是读过他的书的人,不论文理,仍是很少。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莫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排除现在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也许可以从中看出,莫言本身作品可能因为题材、写作风格等因素而远离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三题:与我们的预期一样,一大部分同学仅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知道莫言这个人物的存在。但是,本题中我们发现,由于文科生本身更容易接触到文学类的东西,所以,他们从课程或者是媒体中首次了解到莫言的机会比理科生多很多(这里由于文史类和理工类基数相差很大,所以请关注比例而非具体数字的比较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莫言获诺奖对他本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诺贝尔奖让很多本职与文学关系不大的人知道了莫言这个名字,从侧面印证了莫言热8和诺贝尔奖直接的关系。但是,在这里我们并未知道,诺贝尔奖对莫言发展的影响和其他。第四题:建立在第三题的基础上,我们又向那些多少读过莫言的文字的被调查者提出这道补充题目。从总体比例中,被选率最高的两个选项是诺奖跟风和喜欢莫言作品本身。这两个答案在分析者看来是两个不同方向的答案。前者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读,后者则是纯粹出于自己的阅读喜好。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莫言的作品的影响力来自莫言诺奖和其本身特色的两个要素,诺奖(从客观地角度)“捧红”了一个作家,但是,作家本身也一定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这样,我们也就必须客观地看待莫言获诺奖这件事,而不是一味地揣测其中隐含的其他意味。第五题:您对莫言的印象是?(多选题)9本题中文理科的分化并不明显,被调查者的选择均主要集中在“诺贝尔奖获奖者”(分别为 38%与 47%)与“红高粱 ”(分别为27%与 20%)两个选项。从中可以看出,此次诺贝尔奖后的连锁效应与张艺谋导演的影视作品是莫言在国人心中留下印象的较为主要途径,而其“小学学历”的背景与“圈内三流作家”的负面评价并未成为主流印象,可见莫言在国人心中印象总体较为积极,但略显单一(可以侧面看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前并不为国人所熟知,甚至很多10人对红高粱产生兴趣、知晓“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也都只是在莫言获诺奖后) 。第六题:您是否认同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 (单选题)本题结果中产生的文理科差异值得关注,文科生的选择集中在“认同”(最高,为 39%)和“中立,无所谓”、 “不认同”(分别为 23%与 22%) ,而理科生则大多选择“中立,无所谓“与”认同“(分别为 43%与1142%) ,选择”不认同“和”非常认同“的比例明显低于文科生。需要指出的是,在设计本题时我们着重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旨在适当缩小范围,得到更切合本课题研究方向的调查结果。而调查结果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被调查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认同度基本较高,但同时从选择”中立“的人数较多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国人可能更加认同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等奖项的权威性,相比之下对文学奖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低(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文学的主观性更大) 。同时从文科学生的选择分布更为平均的现象可以看出文科生对于文学类奖项更为关注,也更有自己独特观点。第七题: 如果不认同,原因是? (多选题)12本题旨在了解不认同诺贝尔文学奖权威性的被调查者选择该选项的具体原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偏向“受政治因素影响过大“与”西方主导价值观不够全面公正“两项,这与近年来专家和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多年未获诺贝尔奖原因的分析相一致。第八题:如果认同,原因是? (多选题)13本题旨在了解认同诺贝尔文学奖权威性的被调查者选择该选项的具体原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偏向“历届文学奖获奖人水平过硬 ”与“相信评委组的鉴赏水平”两项,说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与获奖者的水平得到较大认可,并且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第九题:诺奖评委主席评价莫言作品时称,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14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 “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 。您怎么看? 单选题本题旨在了解大家对诺奖委员会评价的看法。从结果来看文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选了“不太了解,没有认真读过其作品”和“大致符合,但略微过于拔高”这两个选项。其中大部分人没15有读过莫言作品,所以难以评价此评论是否正确。两个极端选项选的人很少,表明在读者心中莫言的水平并不很差,但也不是极高。第十题:您认为此次莫言的得奖的主要原因是? 多选题16本题的结果比较分散,并没有相对集中在某一选项。从结果可以看出莫言获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西方对中国文学的认同”和“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占一大半。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选择“ 莫言与评委关系密切”的人很少,表明此前所传的“莫言贿赂马悦然”的传闻并没有影响大学生的看法。第十一题: 您认为此次莫言得奖满足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了吗? 单选题17本题关注中国人的诺奖情结。结果显示,满足的很少,大部分集中在其他两个选项。其中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我国能在物理化学医学奖中有所斩获的,表明大家更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有点意外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的是“无所谓” 。2、采访结果及分析从对王东明教授的采访来看,莫言获奖其中并没有政治因素,但莫言获奖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认为莫言没有获得诺奖的实力。从高行健与莫言获奖来看,官方在对待此问题上有矛盾心态,有时贬有时褒。莫言此次获得诺奖对他个人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或许他的水平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不得不说莫言作品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他最好的作品出现在初期,现在已经走下坡路了。另外,王东明教授认为,虚幻的现实主义这个本身值得质疑,它跟现实主义的精神,是不相容。我们现在的中国更需要的是清醒的坚实的现实主义,不需要什么虚幻的现实主义。18从对钱勇讲师的采访来看,他的观点还是与主流的观点不相符的。可以说他很不认同莫言的水平,认为他的水平一般,能力有限。莫言能获奖可能与政治因素有一定关系。另外,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东西本身没什么权威性,含金量不高。同时,从采访中可以看出,他特别推崇我们复旦的王安忆老师。可能他与王安忆老师在一个地方工作,所以比较了解王安忆,对她没有被诺奖委员会看中抱不平。所以虽然他对莫言的评价很低,但这其中我们不乏肯定有个人情感因素在里面影响钱勇老师对莫言获奖事件的看法。3、互联网监测结果及分析(监测结果来源于蚁坊软件)监测结果综述(舆情走势图)在监测时间范围内,有关“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境内媒体报道共有 7240 条,多为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境外媒体报道共有 4633 条,多为关于“莫言获奖”的报道;境内网民言19论共有 1206381 条,多为关于“莫言作品”的言论;境外网民言论共有 8262 条,多为关于“莫言受到非议”的言论。境内媒体报道2012 年 10 月 11 日 19 点至 10 月 12 日 9 点,境内媒体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报道共有 7240 条。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境外媒体报道2012 年 10 月 11 日 19 点至 10 月 12 日 9 点,境外媒体关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报道有 4633 篇,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20境内网民言论2012 年 10 月 11 日 19 点至 10 月 12 日 9 点,境内网民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言论有 1206381 条,言论主要来自新浪微博。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21境外网民言论2012 年 10 月 11 日 19 点至 10 月 12 日 9 点,境外网民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言论有 8262 条,言论主要来自推特。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22监测结果分析从监测结果来看,境内外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莫言获奖的消息,但境内媒体的报道几乎全为正面,而境外媒体在报道此消息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如“华尔街日报”发文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国内引发热议,文称:“但事实证明这个文学奖是有争议的。莫言本名管谟业。面对有关中国政府控制国家文化生活的争论中国一些艺术家和作家一直批评莫言与北京的关系过于密切。” 另外可以看出,国外民众对莫言更不了解,所以介绍莫言生平的新闻占都占了 21%,而境内媒体对此方面几乎没有报道。在网民方面,境内网民显然对此问题更为关注,言论有 1206381 条之多,反观境外网民,言论仅有 8262 条。从关注的方面来看,境内网民大多关注莫言作品以及对莫言获奖的祝贺,共占 88%,而境外网民在莫言作品方面仅占 9%,而大部分集中到“受到非议”(56%)、“获奖与政治挂钩”(15%)上。从此可以看出,中国网民对莫言获奖还是持积极态度的,而国外网民则不太认同莫言获奖。5、小组讨论及结果在调查结束后,我们小组召开了成员会议,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调查结果各自发表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深入交换了意见。以下是本次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中发表的看法:1、 (王新晨)23我以前并没有听说过莫言,所以当我听说莫言获奖以后既感觉欣喜又感到惊奇。中国人渴望很长时间的诺奖就这么轻易地获得了,为什么无数更有名的中国作家并没有获奖?为什么偏偏是在文学上第一次实现了中国的突破?莫言赶上了一个恰当的时间,加上自身独特的风格才为中国人第一次圆了梦。不可避免政治的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诺奖的公正,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巴马刚刚当选总统就能赢的和平奖,也是为什么欧盟能得奖的原因。中国的发展为莫言的得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将诺奖授予中国人也更能提高诺奖的影响力。而且诺奖毕竟是欧洲人评选的奖项,文化的差异在文学奖上影响尤其突出。北欧人多次获奖也正是由于地理文化的优势。很多文学作品的品评,不同的人或有不同的观点,作品的好坏很难得到绝对的结论。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符合了评委的口味,他的得奖也有因可循。他不管出于什么因素,莫言或将对中国人有了很大的激励,原来认为遥不可及的诺奖终于也被我们赢得。不过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并不权威的文学奖,我们更应该在化学,物理等科学方面去赢得更有权威性的奖。2、 (赵露君)对莫言获奖的几点看法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人,是否说明莫言是文坛领袖?非也,非也。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这东西很24奇妙,很难说谁的水平比谁高,谁又比更胜一筹,只能说莫言的写作风格恰恰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莫言获奖有人褒有人贬,莫言到底值不值这个奖?莫言获奖在招来一片赞誉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质疑,其中不乏文学界人士,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所以有人贬他也并不代表莫言水平差。反之,莫言在此前还获得茅盾文学奖,也说明他的实力完全没有问题,莫言还是有能力获奖的。日本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说:“如果在我之后还有哪位亚洲作家获奖,我想就是莫言了。 ”为什么是莫言?既然在中国文学界跟莫言水平相当的人有很多,但为什么偏偏他得奖?莫言作品国际的翻译家愿意翻,莫言早在国际上有声望。为什么贾平凹的不了奖?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他的作品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外国人看不懂,不愿意翻他的作品。 ”所以莫言获奖是与他的作品适合西方人的习惯分不开的。为什么不是村上春树?业内人士透露: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有这么一条潜规则:太受欢迎的作家,太畅销的作家很难入选。文学奖是一个小众圈子,且限于纯文学。为什么你的作品畅销?还不是因为你的作品简单通俗,没思想深度,所以拜拜,你与诺奖无缘了。莫言获奖是否代表中国文学被世界认同?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国文学?我认为中国文学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但在这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文学似乎少了中国特色,反25而是融入西方去了。莫言此次获奖,还不是因为他的路子跟西方的类似,让西方人有共鸣。所以与其说中国文学与世界认同,倒不如说中国文学正在被西方同化。莫言获诺奖是否说明中国教育水平提升?中国有能力培养诺奖得主?非也,非也。莫言好像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他不属于那种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作家。反而是他的获奖给了中国教育一记重重的耳光。在我看来,以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很难培养出诺奖得主,不论是化学奖奖,还是物理奖等等3、 (陈闻清)关于莫言与诺奖,这个一度占据了全国各主流媒体头版头条的话题,在我们着于准备这个课题时已然有“大势已去”的局势,好像该分析的都分析过了,该买书的也都买到手了。再谈莫言,貌似是不太得人心的。但是随着这么几个星期的课题研究的进行,的确还是有些没被媒体“轰炸”到的新发现。首先对从两位教授的采访中就可以发现:大众对莫言,不存在一致褒扬,也不存在一直贬低。而且说实话,刨去了“红高粱”的影响力,莫言及其作品在普通观众的群众基础是相当低的。所以难免的,莫言的获奖被很多人都视为“冷门” ,莫言这么“冷门”地“热”了以后,莫言作品的一路飙升也是意料之中的。且不谈诺贝尔文学奖的可信度怎么样,光是听到“诺贝尔”这个奖,大众也还是会上点心的。但是就问卷的结果来看,在“莫言热”过去之后,仍有绝大多数的人没有在真正意义26上读完一本书,而且去看的原因也不外乎于是看他拿了诺奖有些好奇。这个情况说明了莫言的作品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的确是有距离的,看不懂很正常。但是看不下去是有点奇怪的,再想到媒体曝出的莫言其实只有小学学历,诺奖的可靠性又打了折扣。毕竟当代中国文坛也还是有很多有广大群众基础的作家的,像王安忆,龙应台等等。而且诺奖的主要评委都是西方人,他们的价值判断与审美要求与国人显然不会一样,可能还有冲突。所以在莫言热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似乎盖过了莫言拿奖的本身,再联系媒体爆料的马悦然受贿,所以在本质上,还是反映了大众对莫言的水平的不相信,有质疑。4、 (由以苓)“莫言热”的快速到来与离去反映了中国群众对于社会热点的集中关注与关注点,新鲜点的不稳定性,导致在我们这次做课题时(其实离莫言获奖仅仅过了一个月左右) “莫言”二字已无法引起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共同兴趣。当然这种现象也可能是莫言冲击后大量重复性调查、声讨的后遗症,更可能是中国人对诺奖多年不光顾中国本土后形成的习惯性怠倦(可以直接从调查问卷最后一题的“本来就无所谓”选项有很多人选这点直接看出) 。而调查问卷结果中体现出被调查者的矛盾性观点(如“受政治影响较大”那一道)可以体现出当今中国群众时而阿 Q 精神又时而理性的双重性格,简而言之,终是“不自信” 。很少有人选择“莫言的作品有极大影响力”,教授的采访中老师甚至笑谈“莫言小学学历,水平很一般” ,除去27那些真正读过且有可靠鉴赏力的读者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说清楚究竟是莫言作品水平不够,影响力不大,还是我们自己的涉猎面不广,文学修养不强?(不对人啊,不是批评两位教授啊)人们忙着批评反思,说着中国人与中国的好与不好,又有多少人真正反思到自己的内心,找出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问题所在,直面那些不自信、不明白、不甚求解?大多数人只是在跟风、随大流,而真正能说出自己想法的人又要被社会掐死,一个不允许异体存在的社会看似和谐稳定,却总脱不开碌碌无为,千篇一律的悲剧现实。或许莫言也是一个异类,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元素,他作品意在体现的内涵时而过于先进难以被人接受,时而又因与旧中国的联系太多而遭人唾骂。这次莫言因诺奖而跳入人们的视线,我们难以评说其是偶然还是人为,但中国人对此次事件的态度让人有喜有忧。喜是中国那种无谓的诺奖情结终被稍稍满足,国人并未对此事纠结太久,这种看开的心态也不是为一个民族大气的表现和理性的进步。但更须被人关注的是部分中国人对此事的盲目批判(那么多人甚至只是在网络媒体中听到莫言的名字和其作品的支离破碎的片段就开始随流批评)和心理上的无自信,应该就这样吧。5、 (胡泓昇)对莫言获奖的几点看法获奖原因首先从对老师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对莫言都不完全信服,甚至那位讲师对莫言嗤之以鼻。王教授认为,莫言获奖没有政28治因素,纯粹是评委会公平公正的评选结果,但是莫言获奖是出乎他的意料的;但钱老师认为莫言获奖是有政治因素的。而在问卷当中政治因素导致获奖的选项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与莫言凭实力获奖的选项旗鼓相当。当然,这些都是群众的猜测和自己主观的理解,究竟为什么获奖,只有评委会知道。莫言的名气在问卷中可以看出,有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人是通过此次获奖认识莫言的,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是在获奖之前通过红高粱等了解到这位作家。可以看出,获奖让莫言身价大涨,但是在此之前他的名气是不足的,至少没有人人皆知。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他的实力的有限性。在采访中两位老师也认为多数人在获奖后才知道莫言的这种现象很正常。另外,莫言的作品也没有真正流行。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真正读完一本的更是只有百分之十。在看过莫言作品的人中,因为跟风而去阅读的比例占最多数,接近一半,而纯粹是喜欢的人仅占约三分之一。钱老师的话中也提到,莫言没有群众基础。诺奖的权威性在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诺奖持中立或比较认同的态度,这说明人们没有完全认同诺奖,至少是文学奖。而在不认同的原因中,文学奖含金量不够、价值观差异、政治因素过重占了绝大部分。但是还是有大部分人相信评委组的水平的,以及人们从以往的获奖29作品中看出文学奖具有一定水平。6、(虞孟韵)如今,莫言尚未飞往瑞士接受颁奖,莫言热已然渐渐消退无踪,我们不禁怀疑莫言作品是否真正亲近社会群体。从本次调查中,我们也明显地看到,离莫言获诺奖已过去好几周,仍然有近 80%的被调查者没有看过莫言写的作品,甚至没有试图主动地去了解莫言。的确,莫言的作品既不是什么流行的通俗小说、也不是什么已传世很久的名著,同时,他的文章所涉内容题材也不完全属于主流文化,那么不被大众所完全喜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发现,莫言的作品在阅读过的人中认可度还是较高的,可见莫言得奖并没有像网上某些言论所传的那样名不副实。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有关网上传莫言不该得奖的一些观点。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从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和莫言获诺奖两个角度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提问。被调查者中,普遍还是比较认同莫言获诺奖的,可见,所谓异端分子还是少数。但是,大家也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对诺奖的热衷和追捧,相反地,理性的、有可能的质疑普遍存在。可见,莫言获诺奖这件事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面对国际事务的一个态度变化。 (当然,这是一个题外话,扯远了。 )然而就诺奖情结而言,希望中国人得更多诺奖的声音还是很高的,认为已然消除了诺奖情结的人数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这个显然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此问题表达了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里牵涉到了一个新时30代下青年对待公共事物的态度,过于复杂,这里不详细叙述了)最后,提倡大家关注文学,虽然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人人手捧诗集的文化大爆发的年代,但是中国文学的传

    注意事项

    本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