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doc
-
资源ID:18274428
资源大小:2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doc
2022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运用知识迁移、比较,悟出哲理。】4、指答,小结四、总结延伸1、原来朱熹写方塘的景色,就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啊!这样的诗就叫“说理诗”。朱熹先生这首优美的诗,用池塘的水来比喻读书,通过比喻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借景喻理。2、出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如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是感受)3、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叶绍翁游园不值陆游 游山西村4、总结:这首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更是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成为千古名句。(背一背这两句)这两句现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五、名句活用1、我们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下面就是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例子。例1:这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在介绍他的写作经验时的一段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我注意平时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把观察所得记下来,所以我的文章内容才丰富多彩、真实具体。在这段文章里“源头活水”是什么?“清如许”指什么?【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还举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的活用例子,引导学生运用诗句,体现了学用结合。】2.朱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宋朱熹“读万卷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生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万里路”就是要不断实践,因为(生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六、课后作业:课后自学朱熹的春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一堂所所学的内容。课后再次让学生走入阅读、表达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还原诗情(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看。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时打开。这里的“开”理解为打开。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理解诗句,说诗句意思时,可以用上这些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徘徊”是什么意思?借助图画,说说这句诗的意思。齐读一、二两句诗。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老师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美读: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师: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4)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诗中的人称代词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清如许,这样的清澈。为,是因为。(三)、学生写话:大致写写对这首诗的理解(四)、背诵这首诗。四、悟引入哲理理解1、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池水清澈读书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_2、交流,指答。出示、齐读: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3、小结:五、拓延伸阅读范围1、出示观书有感其二师:朱熹先生写了这么一首写景的诗,非常优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他的思考,可真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所以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出示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自学,体会诗句的意思,想想诗所说明的道理。(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向来:从来,一向。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意思为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2、总结本课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了,才会活用,平时候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写出好文章来。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字和图影资料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4.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的顽皮、天真的天性。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2.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1.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争场面,简介时代背景。说说你看后听后的感受。2.揭示课题,读题,再说说:在那个年代,你希望父亲背袋里装些什么呢?3.设置悬念:那父亲的背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2.指名概括地说。三、精读,感悟理解。1.浏览全文,思考:当得知背袋里装的都是家信的时候,我和妹妹的心情如何?(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2.联系前文体会,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惊呆了、失望、委屈?背袋里的东西和我们想象的实在是差太远了。文,找出文中表现我们心里想法的句子,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大块大块美味的腌肉、的奢望、每晚睡觉前、盼着、又香又酥;终于、又大又满、口水就禁不止往下流、假装、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带着我们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教师相机指导)3.根据前文的学习,不难理解此时,我和妹妹惊呆了、失望、委屈的心情。那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感到害怕呢?自读第11自然段思考。(指名读文回答)过渡: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2. 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教学重点: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背袋里装的全是(家信),面对这一背袋的家信,妈妈的反应较之我和妹妹更为剧烈。2.回顾上节课内容,填写:我们是()、()、()、(),而()的妈妈却是由(),再到(),最终()。3.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这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二、精读,感悟理解。1.自由读第1-4自然段,说说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坚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词:独自、总是、终于、向来、从未等体会)2.联系时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坚强的妈妈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期间会发生什么事?会有哪些困难?以帮助学生适时想象)3.互动交流。4.这么说,每封家信实质上就是妈妈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所以,爸爸回来,带的全是家信,则正是爸爸对妈妈()肯定和重视,并表达了和妈妈一样的情感()。5.爸爸爱家及家人还在其它方面有体现吗?读文,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等词句体会)6.由此可见,每封带回来的家信实质上也是爸爸(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对于妈妈来说,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了。难怪,她看到背袋里的家信,会()地小声抽泣,会()地掩面哭泣,会()地放声大哭。7.让我们带着妈妈这复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吧!8.对此,我们都能够理解,作者又怎会不明白妈妈这“哭”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呢?让我们将10-11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1.一背袋的家信将一家人的浓浓深情展露无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在感情朗读中再重温一遍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感人,还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题目设悬,扣人心弦;采用倒叙,层层深入;人物描写,深入人心等。我们不妨也学着作者表达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件至今让自己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10.背袋里装的是什么家信爱我和妹妹:盼;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明白爸爸:全是;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妈妈:坚强;小声抽泣、掩面哭泣、放声大哭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文案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