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
资源ID:1828409
资源大小:411KB
全文页数:20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2019 年度年度陕陕西省重点研西省重点研发计发计划划项项目申目申报报指南指南一、重点产业创新链(群)一、重点产业创新链(群)(一)工业领域(一)工业领域1.1.高性能特种材料高性能特种材料1.1 重卡汽车用高性能摩擦材料重卡汽车用高性能摩擦材料研究内容:针对重卡汽车制动系统对高性能摩擦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发新型高性能陶瓷基摩擦材料及其摩擦副/片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摩擦材料成分体系优化设计、合成方法、摩擦性能、以及摩擦副/片服役性能等,揭示摩擦磨损机理,提升材料强度和耐磨性,增强使用稳定性和寿命,在重卡汽车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考核指标:建立重卡汽车高性能摩擦材料制备技术规范,开发出 2 种以上典型摩擦副/片产品,应用于重卡汽车等领域,取代进口,形成产业化示范推广,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陶瓷基复合材料刹车盘/片摩擦材料:密度 1.9-2.2g/cm3;极限工作温度 1300;拉伸强度120MPa;压缩强度180MPa;弯曲强度150MPa;层间剪切强度15MPa;冲击韧性 25KJ/m2;摩擦系数 0.35-0.45;刹车盘磨损率0.05µm/(面·次);刹车片磨损率 0.35cm3/MJ。使用寿命10 万公里。1.2 轻质高导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轻质高导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天及核技术领域对轻质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发展高模量、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建立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体系,揭示碳/碳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探明微观结构与复合材料力学、热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典型的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构件。考核指标:建立高模量高导热碳/碳制备技术规范,热导率550 W/(m·K),复合材料拉伸强度180MPa,模量150GPa,获得典型的热结构复合材料构件,实现产业化应用示范与推广,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1.3 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力学性能低和分散性大的问题,发展原位自生 SiC 纳米线改性SiC/SiC 复合材料,研制新型 SiC/SiC 紧固件,研究材料的制备工艺、热物理和力学性能,掌握其微结构-性能相关性规律,制备 SiC/SiC 销钉和螺栓,研究加工工艺的影响并考核其性能,建立 SiC/SiC 销钉和螺栓的制备工艺规范。考核指标:SiC/SiC 复合材料强度:面内弯曲强度400 MPa;层间剪切强度40MPa;面内剪切强度200MPa;断裂韧性18MPa·m1/2,建立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一定示范推广,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1.4 耐高温高强韧抗腐蚀铁铝基共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耐高温高强韧抗腐蚀铁铝基共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对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展高强高韧铁铝基共晶复合材料的设计、凝固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合金成分设计、控制和优化凝固过程,突破高强高韧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建立铁铝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理论,获得铁铝基共晶复合材料应用的关键技术。考核指标:材料密度6.0g/cm3,室温拉伸强度1200MPa,室温拉伸延伸率15%,室温断裂韧性KIC40.0MPam1/2,疲劳强度260MPa;600拉伸强度800MPa,600压缩屈服强度800MPa,600断裂韧性KIC40.0MPam1/2;700-1200氧化增重0.1mg/cm2,500-1000氧-硫环境腐蚀 300 小时,拉伸强度保持率80%;制备获得典型铁铝基共晶复合材料样件。申请发明专利 2 件。1.5 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关键材料的技术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关键材料的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新能源汽车、特种智能装备等领域对高安全、长寿命、能量功率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的迫切需求,开发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长寿命新型正极材料及硅基负极材料,揭示电极材料容量衰减的关键机制,探究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作用机理,设计、调控及优化电极材料的表界面,重点研究高性能正、负极材料的改性技术,实现电池的高安全性、耐用性以及能量功率兼顾性,构筑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考核指标: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功率密度500W/Kg,循环寿命500 次;制备获得高性能单体动力锂离子电池,实现 1-2 种型号电池产业化应用,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1.6 新型宽温新型宽温 FFSFFS 液晶显示材料技术研究液晶显示材料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高分辨率车载等户外显示器件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开展宽温区快响应 FFS 液晶显示材料合成、提纯及配方技术研究,包括:1)新型含氟单体液晶合成及提纯工艺研究,2)宽温 FFS 混合液晶配方设计与工艺技术研究,3)宽温FFS 混合液晶质量可靠性控制与检测方法研究。考核指标:宽温 FFS 混合液晶配方工作温度范围:-40+90 摄氏度;宽温 FFS 混合液晶配方旋转粘度小于100mPas;单体液晶纯度>99.9%;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1.7 太赫兹产生与探测晶体材料与应用太赫兹产生与探测晶体材料与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深空探测器对高性能光电单晶体的迫切需求,开展太赫兹产生与探测晶体材料研究,主要包括单晶的生长原理;晶体中结构缺陷对电学性能和太赫兹光谱响应的影响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电光晶体的退火处理技术;以及基于电光晶体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器产业化技术开发与示范。考核指标:电光晶体的直径60mm,电阻率在 102-106 ·cm 范围,载流子浓度在 1010-1014cm-3范围内。 开发出基于电光晶体的 TDS 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光谱宽度 0.1-3.5THz,动态范围>60dB; 高精度机械扫描,时间分辨10000,压电系数d33>3500pC/N。4)试制高频超声换能器阵列器件。5)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1.101.10 电子级高纯试剂材料研究电子级高纯试剂材料研究研究内容:电子级高纯试剂材料主要用于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ISI)制造中晶圆表面清洗、芯片加工过程中的清洗和蚀刻等。通过采用亚沸蒸馏,减压蒸馏或气体吸收工艺技术研发成熟稳定的亚沸蒸馏装置用于制备 PPB, PPT 级高纯盐酸,硝酸,氢氟酸,硫酸。使普通工业试剂快速纯化为PPB, PPT 级别高纯试剂产品,免去复杂的工业化生产可能带来的包装,运输,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实现高纯试剂的快速制备,直接使用。研发采用亚沸蒸馏,减压蒸馏或气体吸收工艺的装置产品,并形成装置自动控制,快速切换,杂质自动检测等关键技术。考核指标:电子级高纯试剂制备装置的设计及实现;装置制备工艺技术及杂质检测的关键技术开发;申请发明专利 2 件。2.2.石墨烯石墨烯2.1 新型三维石墨烯制备及其自驱动集成天线应用研究新型三维石墨烯制备及其自驱动集成天线应用研究研究内容:随着物理网的提出以及快速发展,各种终端设备在无线局域网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针对储能元件及微带贴片天线等集成领域的石墨烯产业化需求潜在应用,开展三维石墨烯材料的规模化宏量制备。研究 CVD 石墨烯三维构筑技术、表面多孔调控技术及三维石墨烯自驱动集成天线应用技术等研究。考核指标:多孔石墨烯体表面积8×10-2m2cm-3,孔径尺度7um,材料直径4 英寸,发射天线的谐振频率偏移10MHz,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2.2 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及低成本宏量制备技术研究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及低成本宏量制备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柔性显示、透明吸波和共形天线等信息行业对高质量低成本、表面电阻率可控的大面积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潜在需求,开展 6-8 英寸大面积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规模化宏量制备技术研究,突破大面积石墨烯薄膜生长的成本控制、缺陷控制、表面电阻率调控和多维度功能集成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高质量低成本、表面电阻率精确可调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产业化。考核指标:石墨烯薄膜直径 6-8 英寸,单层覆盖率优于 90%,透过率优于 80%,表面电阻率 1-1K 范围内可调,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2.3 晶圆级多层石墨烯制备及其在柔性光电器件应用研究晶圆级多层石墨烯制备及其在柔性光电器件应用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以石墨烯为基板的光电器件在可穿戴显示,可折叠显示等领域的潜在应用需求,开展石墨烯基光电器件的制备技术研究,揭示石墨烯上范德华外延半导体光电材料的关键机理,突破石墨烯上外延高质量半导体发光结构的生长技术,实现高亮度、低成本石墨烯基半导体发光器件大规模制备。在柔性基底上,采用纳米压印、石墨烯生长与转移等技术,开展大面积石墨烯柔性光电探测器件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考核指标:石墨烯基 GaN 发光结构的 XRD(002)和(102)半高宽分别小于 100arcsec 和 600arcsec。光电器件的开启电压小于 3V,输出光功率大于 1.5mW(以 0.25mm2 的面积为参考) ,外量子效率优于 10%;石墨烯探测器件响应波长范围300nm-2500nm,响应度1A/W。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2.4 大幅面石墨烯智能复合材料及其智能结构的制造与应大幅面石墨烯智能复合材料及其智能结构的制造与应用用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智能材料、智能结构、智能驱动在机器人、光学器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借助石墨烯特异的光、热、电、磁效应,开展石墨烯智能复合材料及智能结构一体化设计、大幅面一致性制造、以及在微纳自适应光学系统等应用领域的研究,突破石墨烯智能复合材料与智能结构在体相分布调控、界面力学匹配、智能界面驱动、大幅面一致性制造与驱动操控等关键技术,实现石墨烯智能复合材料与智能结构的材料-结构-驱动-传感一体化设计与制造的方法、技术、应用。考核指标:自适应光学器件原型的幅面不小于200×200mm、界面驱动行程100m、 驱动精度优于 1m、阵列化微纳结构(特征尺寸500cm2/g、层数晶向偏离角5°;4)1600高温拉伸性能,屈服强度60MPa,抗拉强度70MPa,延伸率10%;5)棒材超声波无损探伤满足 AAA 级要求;6)形成批产能力,并为用户提供产品。3.53.5 核用高性能钼合金制备技术核用高性能钼合金制备技术研究内容:结合我省钼资源优势,开展高性能钼合金棒材、管材关键制备技术及加工工艺研究,建立合金成分、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技术优化,稳定钼合金的制备工艺和使用成本。在此基础上探索钼合金的后序特种加工工艺,来改善其高温强度及蠕变性能,提高钼合金使用温度,拓展其应用范围。考核指标:1)合金元素含量偏差控制在±4%以内;2)热膨胀系数6×10-6/ K;3)室温抗拉强度700MPa,延伸率20%;4)1500抗拉强度100 MPa,延伸率20%;5)形成批产能力,并为用户提供产品。3.63.6 核用高精度锆合金薄壁管材制备技术研究核用高精度锆合金薄壁管材制备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使用国产核级海绵锆为原料,通过工艺全面深入研究,达到 Zr-4 合金管材制备国产化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通过熔炼、挤压等工艺优化制备高纯净度高尺寸精度的冷轧管坯;2)研究精轧工艺、润滑条件、热处理等参数对成品薄壁管材表面质量、金相组织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3)研究成品薄壁管材性能,包括力学性能、氢化物取向因子、腐蚀性能和成品微观组织的研究。考核指标:1)样品规格:8.45×0.20×1500mm,外径和壁厚尺寸精度均为±0.02mm,椭圆度0.02mm,直线度0.15mm/200mm;2)室温抗拉强度425MPa,屈服强度260MPa,延伸率18%;3)350抗拉强度215MPa,屈服强度140MPa,延伸率23%;4)氢化物取向因子F45º0.30;5)为用户提供相关产品。3.73.7 难熔铌合金深过冷凝固制备技术难熔铌合金深过冷凝固制备技术研究内容:面向国家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温难熔合金的重大需求,研究铌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原理与制备技术,引入第二、第三组元,研究多组元铌合金过冷行为与组元构成的关系,优化合金组元比例与组成关系;攻克难熔铌合金熔体深过冷这一难题,获取铌合金在深过冷条件下的原子组态与比热、密度、表面张力、粘度等凝固技术研究必不可少的热物理性质;深入探究深过冷对凝固组织调控规律,进而实现基于应用性能提升为目标的难熔铌合金深过冷凝固制备技术,探索出以实现深过冷为主导的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难熔铌合金凝固制备新技术。考核指标:组元构成不少于 3 个,熔点温度高于 2100K,过冷度大于 200K;高温熔体的比热、密度、表面张力、粘度热物理性质的温度范围为熔点以上 0-100K,过冷态数据熔点以下0-150 K,精度优于 5%;凝固速度 V 大于 500cm/s,晶粒细化至5-100m;组元宏观偏析度小于 5%,微观偏析度小于 10%,铸态合金的显微硬度、宏观强度与韧性较常规凝固制备提高 20%以上。3.83.8 高稳定性大容量难熔金属高稳定性大容量难熔金属/ /铜合金高压触头材料及关键铜合金高压触头材料及关键制备技术制备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用户对高压开关提出结构紧凑、便于集成安装的更加小型化的苛刻要求,通过对触头前端耐电弧烧蚀材料、后端高强高导铜合金和结合界面等材料的设计,以及结合界面、动静弧触头接触面和动弧触头触指形状等结构的设计,显著改善现有触头材料的耐电弧烧蚀特性和服役寿命,满足大容量小型化开关对高压触头高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利用有限元模拟,建立基于材料属性和触头结构定量分析触头寿命的评估模型,对不同材料及结构设计得到的触头,借助寿命评估模型预测服役寿命,开发新型的高稳定性大容量高压触头。考核指标:1)通过材料和结构设计,开发 1-2 种新型触头材料,耐磨性比商用触头提高 30%,高温强度 900oC 提高 50%,耐电压强度提高 40%以上,并制定相应触头产品制备技术规范,完成产业化;2)开发的新型触头机械寿命不低于 10000 次,满足开断电流 50-63kA、电压 252-1000kV 的服役条件要求;3)建立触头寿命的评估模型,为新型触头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提供指导;4)产品获得实际应用。3.93.9 超大规格锆板材及锆超大规格锆板材及锆/ /钢复合板材关键技术钢复合板材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大规格锆板坯制备及超大规格板材轧制工艺;高质量大厚度锆/钢复合板爆炸复合工艺;超大规格锆/钢轧制复合工艺。考核指标:采用 VAR+锻造工艺或直接 EB 工艺制备出高品质 10 吨级锆板坯;制备出宽度大于 3m、长度大于 10 米的超大规格板材;爆炸复合制备出高质量的厚度 10mm 以上宽幅锆板与钢板的复合板;制备出宽度大于 3m、长度大于 15 米的超大规格板材;宽度 2 米、长度大于 15 米的超大规格锆/钢轧制复合板;获得实际应用。3.103.10 高性能镁合金热机械精密成型技术高性能镁合金热机械精密成型技术研究内容:突破高性能镁合金的半连续铸造成型技术、精密模锻成型技术和板材精密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满足军民用交通车辆主承力结构件要求的高性能镁合金锻件、挤压型材和板材,并通过我省军民用总装厂的考核验收。考核指标:1)高性能镁合金铸件 抗拉强度280MPa,延伸率3%;高性能镁合金锻件和板材 抗拉强度380MPa,延伸率5%;2)形成高性能镁合金的半连续铸造、锻造成型和轧制成型等技术规范,并能够在企业成功转化;3)在相关行业获得实际应用。4.4.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4.14.1 飞机总装智能生产线建模与仿真优化技术飞机总装智能生产线建模与仿真优化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典型要素的生产线快速建模技术,实现作业流程、布局和物流等场景信息的高效、精准描述;研究仿真环境的参数化更新与生产运行状态自动匹配技术,实现总装生产运行状态的在线分析与预测;研究面向产能均衡控制的节拍优化技术,支撑生产线的自适应平衡和持续优化。设计开发现场工况数据驱动的总装生产线快速建模与在线仿真系统,促进虚拟验证模式从“离线”向“在线”的转变;形成总装智能生产线建模与仿真优化标准规范和数据库,并选择典型产品开展应用验证,全面提升总装生产效率和重点设备利用率。考核指标:提高车间重点设备利用率 20%,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生产线建模效率提升 20%以上,仿真误差不超过10%,满足飞机总装作业控制要求;设计并开发总装生产线快速建模与在线仿真工具 1 套;形成典型建模元素库和仿真评估分析库 1 套;并应用验证。申报条件:产学研联合申报4.24.2 复合材料机翼自治愈结构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机翼自治愈结构制造技术研究内容:分析极端飞行环境下复合材料机翼的承载特点,设计并制造具有高自修复次数与高自修复效率的机翼复合材料自治愈分布结构;攻克随着治愈次数的增多,治愈剂在裂纹内累积导致裂纹堵塞的难题;研制出具有低黏度、高配比宽容度、良好的断裂韧性、能够保证治愈后机翼结构完整性的自修复试剂;突破复合材料机翼结构自治愈机理、复合材料自治愈结构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自治愈过程数值建模与分析等关键技术;构建数值模拟与试验平台,研究自修复试剂、工艺等参数对修复率、寿命等的影响规律,揭示复合材料结构自修复机理,形成工艺参数数据库及标准规范,并选择典型产品开展应用验证。考核指标:研制的自治愈试剂治愈次数高于 10 次、宽容度高于 90%、断裂韧性大于 90%,实现复合材料机翼自治愈效率达到 70%;构建自治愈结构制造及仿真平台;形成工艺试验及参数数据库。申报条件:产学研联合申报4.34.3 航空发动机叶片类零件抗疲劳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叶片类零件抗疲劳制造技术研究内容: 研究典型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叶片精密铣削表面完整性工艺优化控制技术; 研究典型叶片铣削加工走刀轨迹连续性控制、接刀点优化控制、残留高度优化控制等面向表面完整性控制的铣削编程方法;研究叶片精密光整与振动光饰加工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并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变形约束下数控喷丸和超声冲击对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叶片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能力,攻克叶片精密铣削-光整光饰-强化多工艺复合加工中表面完整性的重构与控制技术;建立典型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叶片表面完整性控制加工工艺文件与检测规范;提高叶片类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解决其服役寿命短、可靠性差的瓶颈问题,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抗疲劳制造技术的应用实施奠定基础。考核指标:加工出典型 GH4169 叶片和 TC17 叶片试验件,叶身轮廓度控制在-0.05mm,+0.05mm以内,前后缘 5mm 内轮廓度控制在-0.03mm,+0.03mm以内;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m,表层呈残余压应力分布,残余压应力达到-500MPa以上;叶片高周疲劳寿命提高 3 倍以上;研制专用叶片超声冲击强化试验装备 1 台; 开发表面完整性数据库系统 1 套。申报条件:产学研联合申报4.44.4 大尺寸复合材料整体壁板液体成型技术大尺寸复合材料整体壁板液体成型技术研究内容:以大尺寸整体壁板复合材料结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使用定型剂和工装模具实现粘附性较差干纤维织物的铺贴,长桁与壁板结合面的合理过渡,纤维方向角和壁板均匀性的保证,制备出复杂结构的预成型;对预成型体结构进行建模分析,通过精确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树脂在复杂纤维预成型体构架中的渗流行为,破解成型缺陷形成的机理,通过合理的树脂流道分布和注冒口位置控制缺陷的产生;分析成型过程中复杂结构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和变形控制技术,通过对固化过程中数值模拟完成复杂壁板结构件的变形预测和模具的修型。通过实验验证大尺寸整体壁板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质量。考核指标:建立液体成型集成结构成型材料、工艺、制造稳定的性能和参数数据库(提供单独数据库文件) ;形成典型大尺寸整体壁板复合材料结构件液体成型工艺文件 1 套;实现大尺寸带筋整体壁板外形容差1.0mm;筋条轴线偏差±1.5mm 以内,零件厚度偏差±5%以内;制备典型结构带筋壁板工艺验证件 1 个。申报条件:产学研联合申报4.54.5 航空通用智能测试系统航空通用智能测试系统研究内容:1)开展航空通用测试系统顶层架构技术研究,包括:系统组成与体系结构、智能化通用测试系统功能、应用范畴、适应性和结构优化设计;完成系统综合控制、设备管理、试验参数管理、网络通信管理等接口定义。2)开展航空通用测试系统通信协议架构技术研究,建立高速网络、无线方式的节点通讯协议架构,开展节点间测试数据流动、各节点与任务对应的机载测试模式的研究,实现机载测试系统间的组网与互联、测试链路自诊断。3)开展智能传感网络组成与体系结构、数据传输、复合感知功能与集成化设计等研究,实现自校零、自动校正、自选量程、自寻故障、自主决策等功能,形成测试系统智能传感网络,实现系统实时重构的集成化测试。4)采用共用孔径和共用射频组件技术,实现遥测数据传输、远程测控、卫星导航等综合射频功能;采用分布式阵列和共型天线技术,提升射频通信质量并减少全机 RCS。考核指标:航空通用测试系统自主决策正确率90%;测量精度优于 0.1%,全量程;数据记录速率2.4GB/s,数据记录100%冗余备份,冗余可靠度99%;综合射频兼容遥测传输、远程测控、卫星导航通信链路,射频隔离度60dB;分布式并行计算同步精度1s,时间延迟1 个时钟采样周期;智能传感总线有效数据带宽10Mbit/S;网络遥测智能管控,节点数量8(单站,多目标) ;测试系统数据总带宽600Mbps;机载测试系统节点数64。申报条件:产学研联合申报4.64.6 航空机载传感器航空机载传感器研究内容:1)研究基于高精度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的飞机高度计。设计基于硅微谐振压力传感器表头;开发硅微机械圆片级真空封装工艺制造技术,保证高度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研制高度计接口电路,测试标定高度计的综合精度等指标。2)研究具有良好环境共模噪声抑制能力的高精度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表头结构;制定合适的工艺路线及细则,减少加速度传感器的能量耗散,大幅降低加速度传感器的噪声;研制加速度传感器的低噪声检测电路技术,测试标定加速度传感器对环境共模噪声的抑制能力。3)研究 LVDT 航空多余度线位移传感器,用于解决推杆、舵面等的线性行程测量问题;研究 RVDT 航空非接触式角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液压机械装置燃油计量活门的角度行程。考核指标:1)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综合精度达到0.01FS,稳定性 0.02FS/年,量程 3.5-350kPa(绝压) ,允许过载 1.5 倍满量程,温度范围-55-95。2)加速度计分辨率1×10-7g/Hz;完成加速度计对温度、封装压力等环境共模噪声的抑制能力验证。3)线位移传感器:行程 5mm;分辨率0.001mm;线性度 0.3% F.S.。4)角位移传感器:测量范围±120°;分辨率 0.022°;线性度 0.25% F.S.。申报条件:产学研联合申报4.74.7 航空航天结构功能一体化部件制造技术航空航天结构功能一体化部件制造技术研究内容:面向航空发动机、新型航天器、高速飞行器、惯导系统等领域关键结构功能一体化部件、功能仿生部件制造的重大需求,探索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功能仿生结构等的制造机理和成形机制,掌握复杂结构功能构件一体化制造新技术、新方法,攻克共焦共线实时识别、复杂构件一体化制造、轨迹自适应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成套制造装备。考核指标:研制 1 类先进制造成套装备:最大加工球面直径250mm,最大深宽比 300:1,微细结构最大制造效率 105 个/s;实现新型航天器导航部件、惯导系统激励罩等不少于 2 类功能结构一体化部件制造:特征结构制造尺寸误差±2um;实现不少于 2 类仿生功能器件制造(如:航空发动机叶片减阻、高速飞行器整流罩减反):减反透过率提高10%,阻力系数减小10%(减阻面积以300cm2 考核) ;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展开重大应用或工程验证。4.84.8 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自动铺丝技术与设备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自动铺丝技术与设备研究内容: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机器人式纤维铺丝设备结构设计、工艺参数控制方法,铺丝动作与机器人运动协同控制方法,并通过开发多丝束自动铺放设备,将上述关键技术进行有效集成。研究开发纤维铺放径路径规划算法,编制自动路径生成软件;研究航空复合材料构件纤维铺丝成型制造工艺,进行复合材料构件自动化制造过程验证。考核指标:1)铺丝设备技术参数:铺放丝束数量 0-8 束可调;丝束宽度 6.35 mm 或 3.15mm,最小铺放长度 110mm;可成型最小曲率半径 300mm 的负曲面、正曲面最小曲率半径 50mm;纤维铺放速度 0-20m/min 可调;可对纤维丝束独立剪切和独立输送;压辊压紧力 01000N 可调;具备温度测量与控制功能,温度控制精度±5;可实现铺放过程不停机高效剪切与输送功能;丝束张力单独可调,实时监控,张力波动小于±5N;纤维自动铺丝精度±2.5mm。2) 自动铺丝路径规划 CAM 软件:根据复合材料构件 CAD 数模生成铺丝轨迹,包含切、送纱等特殊操作指令,具有后置处理、避碰干涉检验和离线加工仿真功能。3)铺丝质量技术指标:丝束并成精度:丝束间无可视间隙,带隙均匀、公差±0.5mm。申报条件:产学研联合申报4.94.9 高强度大尺寸蒙皮成形新技术高强度大尺寸蒙皮成形新技术研究内容:为解决高强度大尺寸飞机蒙皮拉伸件工艺技术落后、成形精度低等问题,研究飞机蒙皮拉形、在线局部增量成形、局部机加工及检测的一体化飞机蒙皮复合拉形制造技术。研究蒙皮复合拉形过程材料变形预测、回弹补偿和成形极限分析技术,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和加工参数,提高制造精度;针对飞机蒙皮复合拉形多轴同步及协调控制的特点,研究建立飞机蒙皮复合拉形过程的多轴运动仿真模型,分析拉形件、模具、增量成形装置、机加及检测系统的动、静态特性,研究建立多系统协调控制策略,建立多系统位置、力、速度高精度协调控制模型,提高拉形制造精度;开发包含飞机蒙皮拉形、在线增量成形、机加和检测的飞机蒙皮复合拉形系统,开发复合拉形过程仿真及协调控制软件系统,实现成形零件工艺模型设计、模具设计、工艺参数设计以及在线加工轨迹设计和多系统位置、力、速度高精度协调控制功能。考核指标:1)建立包含飞机蒙皮拉形、在线增量成形、机加和检测的飞机蒙皮复合拉形制造系统,开发复合拉形过程仿真及协调控制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成形零件工艺模型设计、模具设计、工艺参数设计以及在线加工轨迹设计和多系统位置、力、速度高精度协调控制功能;2)制备尺寸3.175mm×4492mm×1506mm 和 3.175mm×4492mm×2172mm 的蒙皮各 1 件,外形准确度采用切面样板或检验夹具测量0.8mm。4.104.10 仿生微小通道换热器设计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仿生微小通道换热器设计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异形小空间内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利用叶脉、心肺等高效传热传质的仿生设计理念,以高精切削加工、增材制造、分子键合等先进加工技术为依托,开发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耐高温高压、高效、轻质的仿生微小通道特种换热器,为我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提供可靠的极端散热技术手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叶脉、心肺等生物传热传质结构为模板开展其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建立并完善快速三维数值计算模拟技术及软件,并开展多方案寻优;基于仿生技术的小流阻超强换热器结构设计及流动传热分析;耐高温高压、异形、高效、轻质的仿生结构换热器设计方法研究;建立仿生微小通道换热器三维数值工程设计方法和标准流程;以先进加工技术为基础,进行仿生微小通道换热器加工工艺及流程技术攻关,获得可以生产高可靠性仿生微小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技术。考核指标:建立仿生微小通道换热器整机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微小通道直径不大于 0.1mm,小空间散热能力不小于 100KW/kg,换热器紧凑度不小于 3000m2/m3;组合成型加工中不应引入非基体材料其它元素,进而导致不能承受复杂的振动环境;基于仿生技术的换热器要具有高强度、巨大传热面积、流阻可控、结构可实现、轻质小空间的技术特征;并完成基于以上技术特征的不同材料(铝合金、不锈钢和钛合金)结构的换热器样件 3 件;完成设计报告、流动传热分析报告、设计流程报告,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5.5.智能电网智能电网5.15.1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内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多类型能源用能趋势,预测用能曲线和典型用能场景;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目标,研究广域和局域能源互联网的规划技术;研究含电/热/冷/气的能源互联网的优化调度方法;研究基于“互联网+”能源交易模式,实现清洁能源就近高效利用。考核指标:开发多类型能源预测软件;开发含电/热/冷/气的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系统并实现园区级的示范应用。申报条件:企业或校联合申报。5.25.2 强电磁脉冲对关键电气设备的损伤机理研究及样机设强电磁脉冲对关键电气设备的损伤机理研究及样机设计计研究强电磁脉冲(高空核爆电磁波)在输电线路上的耦合效应,建立新型避雷器关键部件的仿真模型和设计方法;研究强电磁脉冲对智能开关的损伤机理和智能开关的电磁兼容技术,建立新型智能开关的仿真模型和设计方法。考核指标:制定避雷器和新型智能开关关键技术方案,设计新型避雷器样机和新型智能开关样机;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5.35.3 综合能源服务关键技术与系统化平台综合能源服务关键技术与系统化平台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不同用户的多种能源设备的用能进行分类,提供个性化的账单服务;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用户各类用能及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关联,建立家庭的能耗档案,实现需求侧用能互补,提供个性化的节能套餐;提供 B2B 商业模式下的营销服务,为电力公司、燃气公司等提供用户需求侧数据,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改善营销服务;引入社交元素,形成“微信节能”的商业化模式与平台,为用户提供直观、冲击感较强的节能动力。考核指标:开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完成综合能源服务套餐方案设计以及“微信节能”手机 APP 开发。申报条件:企业或校企联合体申报。5.45.4 中高压交流限流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中高压交流限流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内容:面向中高压电网短路电流超标经济可靠治理需求,开展基于常规器件的中高压交流限流器关键技术与应用方案研究。具体包括:中高压交流限流器拓扑结构与集成设计;大电流快速转移技术与关键部件配合方法;短路电流快速辨识与限流器控制策略;限流器区域优化布置与协同限流方案。考核指标:完成中高压限流器样机设计与部件研制,运行损耗0.01%,限流响应时间20ms,挂网试运行。申报条件:企业或校企联合申报5.55.5 中压直流开断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压直流开断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中压直流快速断路器的新型拓扑结构;研究磁耦合电流快速转移技术及其优化设计;建立新型中压直流断路器关键部件的仿真模型和设计方法;提出新型中压直流断路器控制策略和设计方案;研制出新型中压直流快速断路器样机,具备工程示范应用条件。考核指标:提出 1 种不同于现有拓扑的中压直流快速断路器的拓扑结构;直流断路器样机额定电压:10kV,额定电流2kA;额定分断能力:20kA;电流分断截止时间99%,甲基化产品收率>95%,产品纯度>99%;2)生产成本和固废、废水排放量低于硫酸二甲酯法;3)完成百吨级中试研究,形成绿色高效环保酚甲基化合成工艺;4)申请发明专利2 件以上。支持年限:2019-2021 年。16.316.3 苯酚合成苯甲醚绿色环保工业化技术开发苯酚合成苯甲醚绿色环保工业化技术开发研究内容:苯酚是煤焦油提取混酚中主要酚类物质,苯甲醚是精细化工行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香料、染料、医药、农药,配制香草、茴香和啤酒型香精。研究开发苯酚绿色醚化环保工业化技术,稳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考核指标:1)开发苯甲醚绿色环保工业化技术,建设千吨级苯甲醚工业化生产线;2)苯酚转化率>99%,苯甲醚收率>96%,苯甲醚纯度>99.8%;3)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支持年限:2019-2021 年。16.416.4 新型功能性化学品研发新型功能性化学品研发研究内容: 结合市场需求,围绕化学品的功能化特性,研究以化合物合成为主,兼顾相应的复配应用技术,包括 “无添加”防腐剂的制备及复配技术,重要的绿色功能型产品及其中间体制备技术等。考核指标: 1)模拟 CO2 腐蚀液以及高温高压环境,形成新型 CO2 防腐剂合成工艺研究,确定反应物原料、配比、压力、时间,温度等反应条件,合成产品缓蚀性能指标超过国内同类产品水平;2)合成过程绿色环保,无三废或仅有少量三废产生;3)形成 50Kg 或以上中试合成工艺条件;4)申请专利 2 项。支持年限:2019-2021 年。16.516.5 油田用绿色化学品的制备及其应用油田用绿色化学品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我省石油开采、输送、污染物处理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需要开发一系列绿色、可循环利用、可降解的环境友好的产品,以植物淀粉、黄原胶、魔芋胶等为原料或无毒化工原料,经过化学改性或合成,制备特定性能产品,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钻井、酸化、压裂、油气田污染处理、堵水调剖等领域,获得其最佳应用工艺,并进行产品的中试试验。开展针对含油水井的水性乳液堵剂、驱油用绿色表面活性剂及复合驱化学品等添加剂的制备工业研究。考核指标:1)油田用绿色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工艺;2)建立产品中试生产工艺;3)工艺技术不产生废气、废液,对环境、工作人员不产生危害;4)申请发明专利 2 件以上。支持年限:2019-2021 年。16.616.6 高性能催化剂和工艺助剂的制备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催化剂和工艺助剂的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内容:开发无灰类汽油辛烷值促进剂,适用于各类需要提升辛烷值的汽油组份,提高机车动力,有效降低油耗和有害气体排放,无额外投资。开展富含重质芳烃的原料油选择性加氢多产 BTX 产品的催化体系、催化剂级配方案及工艺耦合方式的研究,开发高效、稳定的加氢催化体系。针对工业上对C2-C4 烯烃的迫切需求和油田气、研究原料气中 CO2 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O2 进行低碳烷烃氧化脱氢制备烯烃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从而实现对炼油厂气体中烷烃的高值化和 CO2 温室气体的减排。开发适用于 C3 双官能团醇胺化合物合成。开发手性高效催化剂,实现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高选择合成。考核指标:1)开发的无灰类汽油辛烷值促进剂应能提高汽油辛烷值三个单位,添加该产品的车用汽油符合 GB/T17930-2016 标准;2)汽车尾气排放物中 CO 下降 30%,CH 下降40%,NOX 无变化;3)开发出适用于富含重质芳烃原料油选择性加氢转化的高效催化体系,转化率90%,单环芳烃产品选择性85%;4)CO2 进行低碳烷烃氧化脱氢制备烯烃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中烷烃转化率40%,烯烃选择性95%,反应温度600,反应压力3MPa;5)形成醇胺化合物合成成套工艺包,原料转化率75%,选择性95%;6)制备 2-3 中手性催化剂,选择性 ee 值90%,原料转化率95%;7)申请发明专利2 件以上。支持年限:2019-2021 年。 16.716.7 成品油添加剂关键技术开发成品油添加剂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内容:开发绿色环保的新型成品油添加剂,包括乙醇汽油添加剂(其主要性能是助溶、抗腐蚀、防锈、抗氧化、抑制橡胶膨胀、增强动力等)、抗静电剂、低温流动改性剂(降粘、降滤、降凝)、极压抗磨剂、燃烧清净剂等。研究制备工艺、作用机理、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应用范围。考核指标:1)能使乙醇汽油具有超强的抗水性能,能抵御被吸入的空气中的水分,具有超强的环境温度适应性;2)产品添加到车用乙醇汽油中完全符合 GB/T18351-2017 车用乙醇汽油标准;3)产品为纯有机添加剂,能使乙醇与油相溶,不分层不乳化,与普通汽油无限互溶;4)开发出中试规模的工艺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