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doc
-
资源ID:18312678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最新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doc
2022最新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1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二、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2、认识米尺。出示米尺。(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3、用米尺量。(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三、方法应用。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小组活动。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组织交流。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2、认识特点(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3)比一比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4)折纸验证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的想法?(折纸)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5)摆一摆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小结回顾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四、深化练习1、课件出示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2、拼图(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2)小组合作活动。(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4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巩固统计的知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教师巡视指导)三、小组开始活动。四、汇报、记录数据。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五、课堂总结。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5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一、创设情境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二、体验探究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归纳:100厘米=1米 , 1米=100厘米, 1m=100cm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三、实践应用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讲评教案模板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