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doc
-
资源ID:18322742
资源大小:36.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doc
2022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教师应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言,巧妙介绍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1设计理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我们更加要学习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而语文是一个文化性以及文学性很强的科目,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的同时,深深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高尚品质。3.弘扬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的“和”文化,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及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结合题目,搜集一些生活中与“和”字有关的常用成语、俗语等。2.查找蔺相如与廉颇的相关文学常识,也可以找找相关的成语、诗词、典故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以及加深对“和”文化的理解。1.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同学们搜集的成语、俗语 “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所有这些词语无一不体现了“和”文化。今天让我们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名人的同时,一起来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2.板书课题。3.同学们之前已预习过课文,知道题目的“将”、“相”分别是谁吗?“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吗?说说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将” 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题目是指大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和睦相处,重归友好。后世常用“将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将能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值得注意的是“将、相、和”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将来、将要;将士,大将;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药、和弄;hu和牌。4.(在鉴赏课文之前,我们先简单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相关常识)人物以及文学常识理解: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划分好段落,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并想想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4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5-18自然段):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前两件事均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历史背景展示战国是我国历的一个动荡不安,连年征战的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记得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时势造英雄。而我想要说的是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繁荣富强。正因为人们有了安稳过日子的想法,)“和”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我认为将相和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关于“和”文化的简单概括以及联系生活。其实蕴含“和文化”的事例很多,比如(1)、战国后期,六国联盟合力攻秦;(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能抛开成见,共同抗日。(3)、而在我们生活中,作为一名学生,能做到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爱护班集体的利益。那么你就是一个传播“和”文化的好学生;回到家里,能和家人互相谅解,维护家庭和睦,那么你就是一个传播“和”文化的好孩子。2.畅所欲言(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爱国情深;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贪得无厌)(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点名回答,要求在读的过程中配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演好角色。)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5.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爱国情深)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秦王:阴险狡诈、言而无信、贪得无厌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看来同学们都对正面人物蔺相如情有独钟啊!(文章中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同学们似乎都不咋喜欢秦王啊,他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到底为何如此抗拒呢?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由。)想一想: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文臣武将处理大小事务,赵王是非常幸运的。第二课时一、通读课文,生字词、成语查漏补缺。1.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 )、为(wé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二、我们所学的成语中,有哪些是出自本文的?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1.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2.完璧归赵: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在文中是指廉颇向蔺相如请罪。三、各抒己见,问题讨论(释疑环节)。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如: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中,他会和蔺相如说些什么呢?四、学有所悟。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即写法。(要求学会融会贯通,学会迁移,运用到写作中。)1.人物描写方法(1)动作描写(2)语言描写(3)神态描写2.修辞手法:对比3.文章谋篇布局上:呼应题目,揭示主题。五、总结。本篇课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把握住用典型事件刻画典型人物性格形象的方法,懂得把本课学习的写法运用到作文中,学以致用。同时能够牢记从中学习的“和”文化,做一名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2学情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学,去领会任务性格。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在读中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领会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学生们有重新的认识,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认识 11个生字。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 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2.阅读情况汇报。(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 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2.阅读情况汇报。(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学习第三部分(打虎部分)。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2)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3)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4)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的。)(5)朗读指导。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三、学习第二部分(上冈)1.指读提问: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2.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4.这一部分并不是重点,它有什么作用呢?(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四、学习第四部分(下冈部分)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矛盾?有何作用?(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五、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不怕老虎。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无畏,武艺超群。4.武松能打死老虎,却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已经将力气用完了。六、再读课文,总结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豪放性格特点: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3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习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比比看,谁最像武松。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五、课外拓展1.阅读水浒传。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板书: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二、上冈(略)心理活动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劈 跳 掀 无畏按 踢 打四、下冈(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4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写词语。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和氏璧 负荆请罪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三、指名读课文。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四、纠正读音。1、纠正读错的字音。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榜:读bang,是后鼻音。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拳:是前鼻音。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五、指导分段。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喝酒(上冈)(打虎)(下冈)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六、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3、指导朗读第一段(1)要读准字音(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七、小结。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板书设计:14、景阳冈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2、思考讨论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4、齐声读第二段三、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2、思考讨论(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思考讨论(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思考·讨论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六、指导朗读第三段。(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板书设计:14、景阳冈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兜 劈咆哮 喘气 揪 按 踢 按 揪 打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二、讲读第四段。1、齐读第四段2、思考讨论武松为什么要下冈?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结果:将虎打死。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冈:注意和“岗”区别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榜:注意和“傍”区别勿:不要和“匆”混淆。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梁:下面是“木”不是“米”。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记忆方法。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七、布置作业。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2、预习15课。板书设计:14、景阳冈起因 经过 结果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021文案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过程与方法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精彩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2、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3、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指名读)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3.都读完了吗?(读完了)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回答,读第一自然段)4.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说)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6.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生自由读)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预设生:采山花,觅树果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生:在采果子生:左走走,右走走(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玩皮可爱。(板书:玩皮可爱)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预设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生读)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生:每一句字数相同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生读)师:大家有什么发现?生:读起来很有节奏生:读起来顺口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生读)师:大家都读过古诗,老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领。夜对生:朝师:宿对生:游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生读)师: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看看作者最后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总结)师: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具体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妙?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生读)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生接读)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生写批注)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师:老师也写了,(板书:勇敢无畏),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你认为写得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预设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生:“我进去,我进去!”师:可以看出什么?生:很自信。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生:感觉到强人所迫。生:犹豫不决。生:被逼进去的。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生读)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师:还有哪里?再读读。生:“大造化,大造化”师:什么意思?生:运气。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生齐读)师:还有哪里?生:没水,没水师:建议加上动作。(生加动作读)(生加动作,齐读)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生:有勇气,毛遂自荐。生:大胆。生:勇敢,为大家着想。师:老师也写了,(板书:神异出众)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四、复述课文,感悟写法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五、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板书设计:猴王出世猴顽皮可爱人勇敢无畏神神异出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文案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