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当前的教育状况分析调查报告.doc
调查报告中国农村当前的教育状况分析中国农村当前的教育状况分析-以对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调查为例以对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调查为例班级班级:06 级经济学基地班姓名姓名:孟超 陈文爽 汪常青学号学号:2006103026 2006103012 2006103013日期日期:2008/6/1中国农村当前的教育状况分析中国农村当前的教育状况分析-以对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调查为例以对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调查为例调研时间调研时间:2008 年 04 月 28 日至 2008 年 04 月 29 日调研地点调研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调研团队调研团队:西北大学 06 级经济学基地班调研方式调研方式:访谈 收集二手资料关键字关键字:农村 、教育周至县基本状况周至县基本状况: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北濒渭水,南依秦岭,东西和户县、眉县接壤。距西安市区 78 公里 。周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金周至”之美称。全县总面积 2974 平方公里,耕地 90 多万亩,人口 63 万,辖 9 镇 13 乡 377 个行政村,是关中平原上著名的大县之一。周至县还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和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周至县已经被确定为陕西省四个产业化试点县之一。调研目的:调研目的: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了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教育现状较之中国经济的腾飞却明显滞后,并不尽如人意。2008 年 04 月 28 日至 2008 年 04 月 29 日 ,我们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6 级经济学基地班 30 名学生在两名辅导老师的陪同下对周至县楼观镇东楼村、西楼村、省村,三个较大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活开展了调研活动。我们通过与当地居民座谈、沟通交流的方式,对当地情况有了一个总的了解与认识。我们以点剥面,针对当地的教育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部分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建议。一、一、 调查的基本状况:调查的基本状况:村庄名称基本状况省村东楼村西楼村楼观镇小学数量(所)1无无29初中数量(所)无无无2高中数量(所)无无无1二、存在的问题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家长观念陈旧,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与广大家长和学龄期青少年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家长思想念陈旧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他们普遍认为只有高分才是高能,忽略了对人才的培养,不了解还有低分高能的存在,不注重因材施教,不能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特长,不注重学生的素制教育。对于个别学校的素质教育并不支持反而把子女纷纷转入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只有高分才是高能,并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特点,在这种观念下,压制了许多学生特长的发挥,埋没了人才,这与我国所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另外,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认为只要能认识字,能作简单的运算就行了。许多家庭便早早的让孩子投身于社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或者作小买卖。农村之所以存在着这样落后的观念,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首先,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大多数家庭不能够承担起子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费用。其次,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由于农村教育水平比较落后,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导致学校的升学率较低,许多家长认为即使让子女读完高中也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点参加工作,养家糊口。2、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紧张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 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 “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农村教师 工资水平较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农村民办或代课教师的月工资只有 80200 元。在这种情况下,本地的教育状况很难有大的改善,应为经费的不足从根本上消除了教育改善的可能。在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低工资又进一步降低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束缚本地区的教育发展。同时据我们了解,楼观镇地区 2008 年才完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3、地方缺乏相应的农名技能培训机构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能够接触到与自己的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技术知识,但政府对此的做法却仅仅流于形式而忽略实际。在前几年闹了一阵子的“三下乡后” ,这种让广大农名获益匪浅的举动似乎就销声匿迹了,而在最近的技术指导中,据农民说也仅仅是敷衍了事,农民根本无法获得自身想要了解的或自己真正需要的各种帮助。在我们所调研的地区没有一所真正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民的农业技术依旧是以经验为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期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素质会在短时间内有多大的提高。 4、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不难看出,楼观镇有小学 29 所,虽然我们没能够统计出学龄青少年的数量,但我们通过学校数量能够很容易的看出学龄青少年的数量并不少,然而到了初中阶段,学校数量一下减少到了 2 所,而整个镇的高中只有一所。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本地区的辍学人数之多,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布局的不合理之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失当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负面影响,妨碍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5、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 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而且工资可能又以各种理由被拖欠、扣留甚至挪用,导致农村教师心理失衡,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很多年轻教师外流,不是往城市调动就是下海,使大量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另外,目前本地区的农村教育激励机制不合理,鼓励和奖励农村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将农村任教的教师一级一级地往上调。在乡村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为了鼓励其取得的成绩,可能将其调往乡镇学校,在乡镇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可能将其调往县城学校。因此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骨干教师被调走,也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三、解决措施与建议三、解决措施与建议1、拓展思路,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除了国家拨款和补助外,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强有力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满足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措施是可以发行 教育彩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得的资金切块定向用于农村教育;也可以以国家投入为基础,建立全国性教育发展基金;还可以设立教育税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发展。但这仅仅是“输血”,最终还是要靠“造血”:鼓励社会、企业、团体及个人投资助学,同时改变农村学校的办学模式,采取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私立学校 等多种形式,减轻公立学校的经费负担;鼓励学校自力更生,利用节假日和当地的地理资源优势,采取勤工俭学、学校创收获得部分经费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存在的一些难题,只有冷静地看待,才能认真地思考,沉着地应对,这样才会在发展中少走些弯路。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民享受教育平等的权利,加重了农民教育的负担,造成了落后地区学生失学的增加,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培养优秀教师。选派支教老师、雇用代课老师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农村当地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抓好常规学历培训、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宽松教育教学环境,允许、鼓励教育工作者探索创新,突破传统框框、模式,进行特色教育、创新教育,追求教育管理、教学艺术的多元化、风格化,激发创造力,从新的深度和更宽广的范畴教书育人。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自考、进修、函授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于在继续教育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上或者物资上的奖励。在教师的培训中,要改善目前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甚至可以延长教师培训时间,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农村小学可以引进各方面的先进经验,扩大对外交流,让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师交流活动,这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家长接受教育的积极性由于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农民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只能让孩子早辍学、早挣钱。因此,我们应大力宣传,让家长明白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知识才能掌握命运,只有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了才能使经济有所发展。越是逃避教育越不能摆脱贫困。农村孩子接受知识的途径狭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限,接触的文化层面也相当的局限,除了在学校接受知识外,家长几乎对孩子的指导很少,年级越高表现越明显。这样就制约了孩子课余文化的积累。而且孩子回家后多数时间还要帮家里干活务农。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对科普知识等课外的知识了解太少。这些是无法和城镇的孩子相比的。没有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搞素质教育也是纸上谈兵。因此,教育部门还应该以学校为基地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也不够。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的作用,不能深刻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因此,教育部门还应该想方设法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对学生家长做好思想教育和动员,让他们认清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国家的助学贷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时地传达给他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4、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我国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以升学为“终的”的应试教育,重育智轻育心、重认知轻能力、重整体轻个性、重过程轻结果,学生成了贮存知识、应付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心智缺损、创造力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是建立教育大县的内在要求。通过多年奋斗,扶余县培植了比较突出的教育优势,但客观分析,这一优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基础上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同全国、全市一些地区和名校相比,以素质教育为内涵的后蓄之势明显不足。居安思危,居优思进,各级要引起足够重视,教育界和全社会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打造现有教育优势,建立教育大县,除了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拓展外延,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好提高质量、形成特色的文章,走内涵发展道路。把握素质教育内涵,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人的社会共性和个体特性的统一,决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既适应社会发展又实现自我完善;人的能力的多元性和潜质的继发性,决定教育的个性化和终身化。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和谐 发展,为他们今后积极融入社会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教育的大目标不是人人都成为“顶尖”人才,而是培养众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建设者、劳动者。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客观、理性地定位对教育的期望和评价,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要摒弃“升学至上”,树立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观;摒弃“面对尖子”,树立承认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才观;摒弃“文考唯一”,树立全面发展、综合评价的质量观,共同构建以培育学生文化知识、公民素养、健康身心、实践能力、创造精神为框架的新的教育体系。5、加大对农民承认教育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投入政府应该真正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重视起来,做到真正的把知识送下乡。提高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学习科技知识中尝到甜头。增加科技下乡的次数,把农民真正想要的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当地可以和高校协商,成为其试验基地,优先享用科技成果。建议当地政府在各村庄设立学习活动室,为农民获得知识提供未定的场所与设施。本次调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对我们都有相当的触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农业乃一国的立国之本,教育乃一国的兴旺之基。因此,我们应努力学习,努力开发我国西部,为我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