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5章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教程.pptx

    • 资源ID:18328524       资源大小:218.2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章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教程.pptx

    第五章 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1. 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概念及内涵;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概念及内涵;2. 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3. 了解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了解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4. 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掌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5. 了解瑞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理论基础与构成要素;了解瑞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理论基础与构成要素;6. 了解瑞典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了解瑞典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学 习 目 标本章内容010302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瑞典市场经济模式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的评价及改革第一节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一、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一)概念(一)概念最早是由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Alfred Mller-Armack)提出,“社会市场经济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但辅之以经济保障的经济制度,它的意义是将自由的原则同社会公平结合在一起。”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社会市场经济 = 自由自由 + 秩序秩序市场经济:保证效率政府干预:保证公平一、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二)构成(二)构成要素要素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制度私有制为主体;国有制和合作经济为补充。2.混合的国家经济职能及作用提供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和保持货币稳定外,建立竞争制度、维护竞争秩序调节市场分配。3.社会保障制度不同于一般的“福利国家”,它强调应将国家担负的社会保障任务与个人根据自身能力决定其命运的天然义务,严格区分开来。4.劳资合作与共同参与制度劳资合作是指工会与雇主协会通过定期协商谈判的方式确定劳资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而共同参与制是指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工人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和方式的制度补充:企业雇员“参与制”vs.“共同决策制” 两者最大区别在于,雇员对企业决策时否拥有否决权和决定权。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它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弗莱堡学派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等学者的新自由主义,同时它还从历史学派和民主社会主义学说中吸取了“营养”。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学派历史学派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直接来源补充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新自由主义核心观点:经济自由经济自由是个人自由以及个体独立的重要保证三个分支: 以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和弗兰茨贝姆(Franz Boehm)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也称“个人主 义的自由主义学派”; 以威廉勒普克(Wilhelm Roepke,1899-1966)、亚历山大吕斯托夫(Alexander Rstow)为代表的“社会自由主义学派”; 以米勒阿尔马克(Alfred Mller-Armack)、路希维德艾哈德(Ludwig Erhard)等“经济政策家”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学派”。新自由主义理论三大流派及其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流派主要观点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弗莱堡学派1. 强调“经济秩序”的重要性。2. 承认国家干预的必要性,但干预限于创造“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并维护这种竞争秩序。3. “秩序政策”中包含了社会政策,即使在最好的秩序政策下,社会的救济也是必要的。1. 摆脱所有制对经济学研究的限制,从新的角度来把握经济秩序或经济运行;既反对社会主义者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来解决资本主义弊病,又反对自由主义者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做法。2. 认为国家的任务主要是建立并维护“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主张建立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秩序”。社会自由主义学派1. 强调个人自由,主张激进的反垄断措施。2. 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实行积极的经济政策,即框架政策和市场政策。3. 主张以人为本,建立一个自由的公共制度:民主和市场经济密不可分;自助和救助相结合。1. 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尤其是其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2.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目标并重,主张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共同形成;认为经济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和前提,社会秩序是经济秩序的一部分。“实用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1. 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秩序,对垄断持宽容态度,认为这有利于效率的提高。2. 主张用“积极的经济政策”干预经济。3. 社会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大众的福利,国家应实行“因人而异”的“自救为主原则”。1.根据战后初期德国西占区的实际情况,把关于未来德国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理想的方案综合成一个能为更多德国公众接受的、并能为当时西方占领当局批准的经济政策“方案”。2.根据德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为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制定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内容,从而使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二)历史学派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zt)创立了德国历史学派。 其后威廉罗雪尔(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和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ustav von Schmoller)等人对其加以发展。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 经济政策应因地制宜2. 发展生产力是国家首要目标3. 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二)历史学派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发展历程: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19世纪末德国社会主义者进行了改良、补充和发展。理论核心:理论核心:个人自由观个人自由观和劳资共参制劳资共参制其中个人自由包括法律自由和经济自由两方面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1.德国国土分裂,多国对其分区占领 “四化”政策:非军事化、非纳粹化、民主化和非工业化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留和实行希特勒时期的统治政策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复刻“苏联模式”2.国内经济陷于瘫痪,经济秩序极度混乱 战争对基础设施的破坏,战胜国对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拆除 大量难民以及被驱逐者涌入导致住房和实物短缺, 实行配给制后有导致价格飞涨,黑市盛行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实践效果1.以新自由主义为主的社会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阶段(1948-1966年)2.以经济干预主义为主,实现“福利国家”计划的阶段(1966-1982年)开始:社会民主党首次成为德国的执政党。政策:以经济干预为特点,以实现“福利国家”计划为目的。成就:GDP,失业率维持在3%结果:国家对公民社会保障承担的范围和程度大大超过了第一阶段, 国家财政支出大幅上升。开始:1948年6月币制改革政策: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基础,偏向“市场”这一支柱, 着重健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市场秩序。成就:GDP,失业率结束:1966年12月艾哈德卸下德国总理一职结果:以宪法形式确定了社会市场经济所需的(经济)基本权; 确定了财产私有制同社会福利相制约的关系。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实践效果3.以秩序经济政策振兴市场活力为主的阶段(1982-1990年)4.德国统一后社会市场经济的新阶段(1991年至今)目标:抑制通货膨胀和失业政策:以市场供求调节为主,第一阶段的秩序经济政策又被重新启用。成就:GDP,但是失业率开始: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政策:货币联盟;私有化改造;投资促进成就:GDP,但速度较前一阶段缓慢。失业率有所下降。第二节 瑞典市场经济模式一、瑞典模式概述二、瑞典模式的理论基础三、瑞典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瑞典模式概述(一)瑞典模式的概念界定(一)瑞典模式的概念界定本质:劳资权力的均衡,具体表现为福利。狭义:根据认同的价值观,劳动力市场的劳资集体订约是瑞典模式运行的核心。广义:还体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趋势。特征:在“混合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社会民主主义和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二)瑞典模式构成要素(二)瑞典模式构成要素政治方面: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经济方面:实行混合经济。社会方面:建设高福利制度。二、瑞典模式的理论基础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是瑞典学派(The Swedish School),亦称为斯德哥尔摩学派。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代表人物:纳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战略思想:“依靠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 “收入再分配”。20世纪50、60年代观点:l 维护私人资本对企业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配地位,一般宏观调节经济;l 继续强调通过税收以及各种社会福利计划,对国民收入与财富的分配进行调节;l 不仅鼓吹调节收入分配以促进收入均等化,还探讨如何测量收入均等化的发展程度;l 注重研究通货膨胀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产生发展瑞瑞典典学学派派的的发发展展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林德贝克(Assar Lindbeck)观点:更加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的效率,降低过于严格的福利政策三、瑞典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瑞典模式形成阶段形成阶段(1870年至20世纪60年代)背景:50年代开始工业化 资本积累 劳资冲突 瑞典工会联合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失业率上升政府实行调控政策政策:1.签订“萨尔茨耶巴登协议”,明确劳资权利 2.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果: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二)瑞典模式困境阶段困境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背景:瑞典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外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政策:1. 推出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 2. 建立雇员投资基金结果:雇员投资基金法改革并不成功。 跨国公司利用跨国经营优势,将生产和利润转移至国外,避免成为雇员投资基金的出资大户。 瑞典制造业的生产连续几年萎靡不振,整个20世纪80年代瑞典经济增长缓慢,物价上涨。三、瑞典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三)瑞典模式调整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瑞典经济持续疲软,瑞典的产品和服务遇到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对欧洲国家出口依赖度高,1991年申请加入欧盟,1995年正式成为成员国。政策:1.非社会主义政府的政策调整 废除雇员投资基金法 对税制做了较大改革2.社会民主党的政策改革 解除了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严格管制措施 较大幅度降低税收 对“高福利”的社会政策进行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发展方向的全面改革结果:新的“瑞典模式”形成。第三节 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的评价及改革一、德国模式的评价与改革二、瑞典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德国模式的评价与改革(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利:利:做到了自由、效率和社会秩序三者和谐统一。“共同决策制”,减少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长期发展。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利益而不是股东的眼前利益。构架了无所不包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弊:弊:经济增长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动市场僵化。社会福利制度成为沉重负担。一、德国模式的评价与改革(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目标:改革高福利、降低失业率、提高劳动效率、保障工人与雇主间的公平。措施:1. 哈尔茨计划和吕罗普计划2. 2010议程和联邦政府的新改革计划3. 新债务限额法案和一揽子节约措施4. 企业雇佣短工补贴措施二、瑞典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一)瑞典模式面临的挑战(一)瑞典模式面临的挑战1. 福利制度的阶级基础发生了动摇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全球雇佣劳动力,但劳动力只能依赖本国资本,双方不再是相互抗衡的地 位,福利制度存在的基础瓦解。2. 全球化弱化了国家主权,削弱了再分配的税源资本的流动性摆脱了民族国家的政治控制,政府的权威和调节能力下降。3. 瑞典福利制度遏制了新兴产业的活力高税收使初创型小企业不堪重负,不利于创业。4. 体制外的劳动者游离于社会福利体系之外如果不将知识经济创造的就业与财富合理地纳入社会再分配的轨道,就有可能造成社会不公正。二、瑞典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二)瑞典模式的改革思路(二)瑞典模式的改革思路 1.改革仍在瑞典模式框架内进行。2. 改革主要针对国家功能进行,政府的权威和调节能力下降。3. 利用有管制的“劳动力市场”和完善的福利制度分担经济全球化风险。4. 瑞典福利制度遏制了新兴产业的活力。本 章 小 结1.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构成要素、理论来源、四个发展阶段。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构成要素、理论来源、四个发展阶段。2.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的利弊以及改革。以及改革。3. 瑞典模式的理论基础瑞典模式的理论基础、三个阶段。、三个阶段。4. 瑞典模式的挑战与改革。瑞典模式的挑战与改革。

    注意事项

    本文(第5章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教程.ppt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