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智能建筑工程通信系统施工技术标准.wps

    • 资源ID:1834485       资源大小:311.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WPS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能建筑工程通信系统施工技术标准.wps

    智能建筑工程通信系统施工技术标准4.2.1 施工准备4.2.1.1 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4.2.1.2 材料准备机房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资料接点机(DDN)、宽频接人设备(DSLAM、 LAN、SWITCH等)、数字传输设备、电源等。终端设备: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等。安装用料:桥架、线槽、光缆、电缆、电线、管材、型材等。4.2.1.3 主要机具施工机具: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专用工具等。测试仪器:场强仪、 综合数字分析仪、 网络测试仪、 示波器、 数字万用表、 PCM呼 叫分析器、PCM信道测试仪、信令分析仪、对讲机等。4.2.1.4 作业条件1 检查机房建筑情况(含防火安全措施),应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机房地线和电源线的布放应符合规范要求,方能进行施工。2 机房设备、 终端设备、 电源设备等全部到齐,其他设备和材料数量应满足连续施 工的要求。工程施工中严禁使用未经验收合格的器材,关键设备应有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或入网许可证等文件数据。4.2.2 材料质量控制4.2.2.1 通信系统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除遵照本标准第 3.3.4 条和第3.3.5 条的 规定执行外,还应执行下列规定:1 施工前,应对工程所有的器材设备的规格、 程序、 数量、 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 检验证明材料或设计不符的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 型材、管材和铁件的检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种型材的材质、 规格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 平整,不得变 形、断裂。(2) 管材采用钢管、 硬聚氯乙烯管、 玻璃钢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 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3)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的有关规定(见附录一)。(4) 各种规格铁件的材质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 扭曲、 毛刺、 断裂或破 损。(5)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 表面光洁,无脱落、 无气泡等缺陷3 缆线的检验要求:(1) 工程中使用的对绞电缆、 视音频线缆和光缆的规格、 程序、 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2) 电缆所附的标志、 卷标内容应齐全(电缆型号、 生产厂名、 制造日期和电缆盘 长)且应附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如用户在合同中有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3) 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盘中抽样测试。(4) 线料和电缆的塑料外皮应无老化变质现象,无扭曲、 破损、 折皱现象,并应进行通、断和绝缘检查。(5) 局内电缆、接线端子板等主要器材的电气应抽样测试。当相对湿度在75%以下,用 250V 兆欧表测试时,电缆芯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200M,接线端子板相邻端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D。(6) 剥开电缆头,有 A, B 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7)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面有无损伤,光缆端封装是否良好。根据光缆出厂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审核光纤的几何、 光学和传输特性及机械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在使用 62.5/125m 或 50/125m 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应现场检验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9) 衰减测试,宜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判断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10)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与实际长度一致。如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断是否有断纤存在。4 光纤调度软纤(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光纤调度软纤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性连接器(活接 头)端面应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2) 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5 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6 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数量和位置应与设计相符。7 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受(RX)的明显标志。8 对绞电缆(UTP和SIP)的电气性能、机械特性、传输性能及插接件的具体技术 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9 通信电缆设备验收检查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厂商质保资料的要求。4.2.3 施工工艺4.2.3.1 工艺流程技术资料核查安全防火措施线缆敷设机架设备安装配线架安装机台和终端设备安装系统测试4.2.3.2 施工要点1 技术资料核查认真阅审施工图,检查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同时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工程设计文件规定,以及制图的规范化等质量标准。 对设计意图不明或不合理的地方应交由设计单位或业主处理,有关技术文档及必要的设备安装及使用说明书应齐全。2 安全防火措施检查机房建筑情况,应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具体应符合如下几条要求:(1) 机房环境相对安静,并远离电梯房、水泵房等易产生电磁辐射干扰的场所,距离不宜小于15m;(2) 无有害气体或蒸汽以及烟尘侵人,远离易燃易爆场所;(3) 机房内应根据规模大小设置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等固定式或手提式灭火装置,禁止采用水喷淋装置;(4) 其他机房建筑环境应符合本标准第12章的要求。3 线缆敷设通信线路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应按(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 38规定执行:(1) 电缆敷设要求1) 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2) 电缆布放的路由、位置和截面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3) 捆绑电缆要牢固、松紧适度,平直、端正,捆扎线扣要整齐一致;转弯要均匀、圆滑,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 10 倍,同一类型的电缆弯度要一致;穿放光缆时,其 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20倍。4) 线槽内电缆要求顺直,无大团扭绞和交叉,转弯要均匀、 圆滑,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电缆不溢出线槽。5) 电缆敷设穿管时,不应损伤线缆外皮(护套),穿放电缆时宜涂抹滑石粉。6) 电缆穿入管子后,为避免拉得过紧,应有一定的余量。7) 应做到一线到位,避免电缆接续,出现接头。8) 软光纤应采用独用塑料线槽敷设,与其他缆线交叉时应采用穿塑料管保护,敷设光纤时不得产生小圈。9) 在在用设备上施工时,有时其光纤内可能有激光光束,故其端面不得正对眼睛,以免灼伤。10) 电缆或光纤两端成端后应按照设计作好标记。11) 电源线的敷设应满足:a 交换机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110V或220V)必须有接地保护线。b 直流电源线成端时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 要求。c 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包括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人线,两端腾空时,用 500V的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Mflod 交换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 500V 的兆欧表测试芯线间和芯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M。e 电源布线应平直、整齐,导线的固定方法和要求应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和电气标准 规范的规定。f 电源线色标要清晰、正确,正线为红色,负线为蓝色。g 采用电力电缆作为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 的红蓝标志。 电源线末端必须用绝缘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h 汇流条接头处应平整、 整洁,铜排镀锡。 汇流条转弯和电源线转弯时的曲率半径 应符合相关要求。i 汇流条鸭脖弯连接的铜排搭接长度等于其宽度。(2) 准备工作1) 图纸准备,包括机架排列图、 电缆路由图、 电缆截面图、 端子板排列图、布缆图、电缆编号及机架编号对照表。2) 工具准备,包括电缆剪刀、钢皮尺、梯凳、搭桥跳板等。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将电缆放绑的有关要求和技术问题向参加放缆的人员作详细交底。放置梯凳或搭跳板等时均要绑扎牢固,所用的跳板要能安全承重。3) 器材准备。 将欲布放的电缆按类型、 按顺序、 分期分批搬进机房,按顺序堆放。并将放缆盘按照施缆路由放置于适当部位。(3) 注意事项1) 布放电缆前,复查布放电缆路由上的电缆走道是否全部垂直和水平,装置是否牢固。2) 电缆由盘上脱离盘体时不能硬拉,应有专人负责,根据需要缓慢放盘。3) 高凳作业必须注意安全,严禁来回跨越或用脚移动高凳。4) 如需在走道上铺板时,必须绑扎牢固,安全可靠。5) 每条电缆的两端应有明显的标志。(4) 电缆长度的计算1) 计算电缆长度有拉放法和计算法两种方法。 拉放法是将电缆直接上架,比量两端留长后剪断。 在电缆根数少、 长度较长的情况下,此法比较可靠。 计算法是将电缆经过长度计算再布放。 在电缆较短,根数多的情况下,此法计算准确,可节约电缆。架下编扎的电缆,必须经过计算,复核后才能量剪。2) 计算方法是将整个机房排列用一张大坐标纸以一定的比例(如 1:10)画出,标明机架及列走道位置。 总配线架可用另一张坐标纸画出,在坐标纸上进行电缆长度的计算。 为了便于核对,可画好表格并将图上各段长度填人表格然后考虑增加转弯长度,再汇总得出电缆总长度。电缆转弯时由于层数不同而产生的长度差异,可以用一个常数K表示。 当第一条电 缆为内层时,外层第二条电缆比第一条在转弯处长出 K,第三条电缆又比第二层电缆长出K,K的计算公式为:K=1.57X(X电缆的外皮直径)。电缆在大批量剪断前,应先量剪一段进行试放,核对计算有无错误,并确定起止长 度。计算过程中,由一个人计算,另一个人复核。(5) 量剪电缆1) 采用长度计算法量剪电缆前,应该核对电缆的规格、程序,并用 250V兆欧表进行线对之间、组与组之间、芯线与铝皮之间的大绝缘测试,并作好测试记录。2) 量剪时,一人看尺寸,另一人念电缆长度数据,看准尺寸无误后方可剪断,并在电缆两端适当部位贴上标签。(6) 布放电缆1) 布放电缆的方法布放电缆前要充分了解布线路由。放电缆时要尽量考虑发展位置,对于按照设计规定预留的空位应垫以短电缆头或木 块,木块漆色应与电缆外皮颜色一致。布放前应先复核电缆的规格、程序及段长,以免发生差错。布放时应按排列顺序放上走道。以避免交叉或放上后再变更位置。放电缆时要避免电缆扭纹。放绑人员应站在电缆走道旁边的梯凳或木桥上,每人负责一段。 禁止在走道或线槽上踩踏。2) 布放电缆的基本规格形式电缆应互相平行靠拢,无空隙。麻线在横铁或支铁上要并拢平行,不交叉,不歪斜,排列整齐。 线扣应在一直线,位置在横铁的中心线上。电缆在走道上拐平弯时,转弯部分不可选在横铁上,以免捆绑困难,应将转弯部分选在临近两横铁之间,并力求对称。大堆电缆分成几堆下线时,应尽可能将上面的电缆绑成一直线,避免起伏不平的现 象。电缆弯度均匀圆滑,起弯点以外应保持平直,电缆曲率半径应符合要求。上、下走道间的电缆在距起弯点 10mm处各空绑一道;如果垂直的一段长度在 100mm以下,可仅在中间空绑一道。配线架上的水平走道电缆下线时,应在走道至第一支铁的中间空绑一道。酉酬浅架端子板电缆编扎(或分、 穿线)后,其出线前面一段应绑扎在配线架的支铁上。布放线槽电缆时可以不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电缆不溢出线槽。在电缆进出线槽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7) 电缆作弯1) 电缆作弯的方法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 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电缆弯好后,可用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将弯作好。 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也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 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更应注意。2) 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与作成端的端子板图4.2.3.2-1 电缆起始扣、绑扎扣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 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致,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3) 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 12 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继续绑下去,不 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开始作弯。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弯。靠近电缆弯的 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在每层转弯处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 缆弯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8) 捆绑电缆1) 注意事项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 路由和占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捆绑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 2025 条,布放好一部分即可捆绑一部分。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 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2) 捆绑电缆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开始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然后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需要后,即可正式捆绑。 正式捆绑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两头不编线时,也可从中间向两端捆绑,但不得从两端向中间捆绑。捆绑电缆时起始扣、绑扎扣的作法,如图4.2.3.2-1所示。3) 电缆在走道支铁上捆绑作法,如图4.2.3.2-2所示。图4.2.3.2-2 电缆在走道支铁上捆绑法4) 电缆的悬空捆绑法,如图4.2.3.2-3所示。图4.2.3.2-3 电缆悬空捆绑法5) 电缆堆的单条竖立捆绑、成组捆绑,如图42.3.2-4所示。6) 电缆堆上增放一层或多层的捆绑,如图4.2.3.2-5所示。(9) 电缆整理捆绑电缆时,应随绑随整理。电缆堆部分不平直时,可垫以木块,并用橡皮榔头轻轻敲打矫正。每组电缆放绑完毕后,即可将辅助支铁和临时捆扎线去掉。作大走道电缆弯用的辅助支铁,应在绑好一道悬空捆绑后方可取下。用钩针和穿线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使其合乎要求。捆绑电缆后,其长出的麻线应先打死结,然后压在电缆堆里面。(10) 接地系统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享一个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图4.2.3.2-4 单条竖立捆绑或成组捆绑法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宜用两根截面不小于 25mm2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音频信号传输导线的屏蔽层应牢固接地。图4.2.3.2-5 电缆堆上增放一层或多层4 机架设备安装(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2) 机架安装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3mm。(3) 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得大于 5rn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 列机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5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的安装(1) 配线架的位置符合设计规定,垂直度允许偏差应小于 3mm,底座水平度允许偏差小于1mm/m,全长小于5mm。(2) 铁架应接地良好。(3) 告警装置完整、可靠。(4)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6 机台和终端设备安装(1) 机台位置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2)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7 系统调试(1) 测试或检测应按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77的内容进行。(2)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系统检查测试:1) 通电测试前要求:机房温度 1828,相对湿度 30%75,直流电压符合设计要求。 硬件检查应符合如下要求:设备标志齐全正确;印制电路板数量、规格、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的位置上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列架、 机架接地良好;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并确认主电源正常。2) 硬件通电测试:按厂商提供的设备技术资料测试,步骤如下;a 各级硬件设备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b 设备通电后,检查所有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均应符合规定;c 各种外围终端应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d 检查交换机、 配线架等各级可闻、 可见告警信号装置应工作正常、 告警准确;e 交换系统配置的时钟同步装置应工作正常,各级交换中心配备的时钟等级和性能 参数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f 装入测试程序,通过人机命令或自检,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 障,并提供测试报告。3) 系统功能测试:a 系统建立功能(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自动人工再装人;系统自动人工再启 动);b 系统交换功能(包括本局及出人局呼叫;市话汇接呼叫;各种用户交换机的来去 话呼叫;长途及国际来、去呼叫;计费;非电话业务;特种业务呼叫;新业务性能);c 系统维护管理功能(包括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话务观察和统计;例行 测试;中继和用户线的人工测试;用户资料和局数的管理;故障诊断;冗余设备的人工自动倒换;输人、输出设备的性能测试);d 系统信号方式及网络支撑,包括用户的信号方式(脉冲、 多频)、 局间信令方式 (随路、共路)、系统的网同步功能、系统的网管功能。(3) 程控用户交换机或其他通信设备(如远程模块等)除检查出厂及厂验记录外,还需依据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和有关的技术规范、 标准的相关规定等进行初验测试。1) 可靠性测试:a 软件测试故障不大于 8 个,更换印刷板次数不大于 0.05 次/100 户及0.005 次/30 路PCM 系统;处理机再启动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类 别全 局 处 理 机 13对(次)3对以上(次) 次 要34 严 重12 再装人01b 分群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a) 每一用户级群公共设备产生通话中断或停止接续超出 1 min 以上的故障,每群每月不大于0.1次;b) 由中继级群公共设备产生通话中断或停止接续超出 1 min 以上的中继级分群阻断率,不得大于下列指标:中继级群容量(话路)中继级群阻断率 640.15次每月每群 644800.1次每月每群c) 选组级交换网络不得产生通话用户阻断。c 散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个别用户不正常呼出或呼入接续每千门用户0.5户次月 每百条中继线0.5线次月2) 接通率测试。 局内接通率应达到 99.96%以上,局间接通率应达到98%以上。3) 接续功能测试。4) 处理能力和过负荷测试:a 当系统达到 BHCA(中继模块的处理能力)值时,对人机命令的响应 90%均应在 3s以内;b 当处理机的处理能力超过上限值时,应自动逐步限制普通用户的呼出;所限制的 用户要均匀分布,优先用户不受限制;不允许同时对所有普通用户停止服务。5) 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功能测试。6) 系统信号测试,包括用户信号方式、 局间信号方式、 组网能力、 网同步功能 等。7) 系统建立,包括初始化、系统自动人工再装人、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等。8) 系统维护管理功能,包括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话务观察和统计、 例行测试中继和用户线的人工测试、 用户资料和局资料的管理、 故障诊断、 冗余设备的自动人工倒换、输人、输出设备的性能测试等。9) 系统信号方式及配合,包括用户的信号方式(脉冲、多频)、局间信号方式(随 路、共路)、系统的网同步功能等。8 试运行及验收测试(1) 试运行要求1) 程控交换机试运行验收是对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是接人用户后对交换机实际质量最直接的检验。2) 试运行阶段应从初验测试完毕、 割接开通后开始,时间应不少于 3个月3) 试运行验收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本款第(2)项要求的试运行观察指 标后方可进行总验收。如果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应从次月开始,重新进行 3个月。 在试运转期间,如果障碍率总指标合格,但某月的指标不合格时,应追加1个月,直 到合格为止。4) 在试运行期间,应至少接人设备容量20%以上的用户联网运行。(2) 试运行观察指标。1) 硬件故障率。因元器件损坏,须更换印制板的次数:应不大于 0.04次/100 户·每月及0.004 次/30路PCM系统·每月。2) 试运行期间,系统自动再启动的指标要求应符合表4.2.3.2的规定。3) 计费差错率应不大于万分之一。4) 交换网络非正常倒换的指标不大于:第一月,2次;第二月,1次;第三月,1次。表4.2.3.2 系统自动再启动的指标要求类 别第一月第二月第三月 全局处理机全局处理机全局处理机 13对3对以上13对3对以上13对3对以上 次 要342323 严 重121I01 再装人0100005) 在试运转阶段不得出现由于设备原因进行人工再装人和最高级的人工再启动。6) 在试运转期间,不应产生由于软件设计错误造成的故障。7) 分群设备与分散设备的可靠性指标与初验测试阶段指标相同。(3) 试运转模拟呼叫测试1) 局内接通率测试a 用仿真呼叫器每月测试一次,每次作一万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99.9%,呼叫 在忙时进行;b 用人工拨号方法每月测试一次,做 1000 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99.5%,呼叫在忙时进行。2) 局间接通率测试各局向出人中继接通率每月测试一次,每个局向作 200 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 95,测试时连接4对用户,在话务清闲时进行。3) 长途电路接通率测试在长途交换机上,对长途电路接通率每月测试一次,要求长途来、 去话接通率优于长途电路维护考核指标;长途电路、长市中继电路可用率在98%以上。4) 长时间通话测试每月测试一次,用 10 对话机连成通话状态,在 48h 后,通话电话应正常,计费正确,无重接、断话或单向通话等现象。4.2.3.3 会议电视系统1 会议电视系统是利用图像压缩编码和处理技术、 电视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相 关设备,通过信息传输通道,在本地区或远程地区点对点或多点之间进行图像、语音、数据信号双工实时交互式多媒体通信的方式。2 会议电视系统的建立可以依据 ITU-T 的两大框架建议 H.320 和 H.323 来进行。 H.320是 1TU-T较早期的会议电视系统标准,该标准完全建立在一系列会议电视系统专有的技术和标准之上,而H.323标准则建立在通用的、 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之 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采用 H.320 建议时,信道性能极限值要求为:国内国际会议电视电路以 2048kbit/s 速率传输时,比特误码率(BER)应小于 10-1,无误码秒(EFS)应大于92;(2) 采用H. 323建议时,性能指标为:语音的最大时延 0.25s,最大时延抖动应小于 10ms,可接受的误码率小于 10-1;活动图像的最大时延 0:25s,最大时延抖动应小于 10ms,可接受的误码率小于10-2。3 根据会议电视系统不同使用场所、使用性质和组成方式,智能建筑内部会议电视 系统主要分为公用型会议电视系统和桌面型会议电视系统。(1) 公用型会议电视系统:主要由数据终端设备、传输信道和网络节点的多点控制单元等组成,其中数据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视频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视频音频编解码器、多路复用信号分接设备等。1) 小型会议室可设置 7590cm 监视器,大型会议室应采用 100250cm投影电视机,会议室第一排位置与监视器的位置应相差六倍监视器高度的距离;2) 会场环境要求:会场高度应大于 3m;温度为 1822;湿度为 60%80%;会场照度采用人工光源,宜采用 3500K 色温冷光源;监视器及投影机照度80lx;照明、空 调、会议电视分别供电,会议电视采用不间断电源;单独接地电阻4,联合接地电阻 0.3n。(2) 桌面型会议电视系统:基于计算机通信手段,在计算机基础上安装多媒体接口 卡、 图像卡、 多媒体应用软件及输人输出设备,可以实现视频图像、声音文字、数据资料的双工双向同步传输及交互式通信。4.2.3.4 接入网设备ADSL 技术是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双绞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带宽)。上行为低速传输,可达 640kb/s,下行为高速传输,可达7Mb/s,其特点:(1) 可直接利用现有电话用户线,无须另外敷设电缆;(2) 能为用户提供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带宽;(3) 采用点到点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可以独享带宽;(4) 可广泛用于视频业务和高速internet的接人。ADSL 技术具有较简洁的网络配置。首先,它采用点到点的网络拓扑结构,使得数据信息可以直接从局端传送到各个用户;其次,根据双绞线布放范围的不同可以灵活组网。利用铜双绞线传送高速数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噪声干扰,如回波效应干扰、 近端和远端串音、 脉冲噪声和背景噪声等。 这些噪声干扰会随双绞线距离远近、线径大小等因素而不同,其上行信道采用 QPSK(相移键控)技术,下行则采用 DMT(离散多音频)技术,不仅在调制带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各种噪声能够加以有效的抑制,改善信道的传输质量。4.2.4 成品保护1 通信机房的门应加锁,未经许可非安装人员不准人内。2 在机房内施工时,必须采取保护和防尘措施,以免碰撞损伤设备。3 室内保持清洁干净、走道畅通、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1828,相对湿度 30%75%,室内严禁烟火。4 工程至交工期间需设专人值班。4.2.5 施工安全、环保措施1 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网络应加以屏蔽,防止由射频产生电磁污染。2 应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 防范危险、 预防火灾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对施工 现场实行封闭管理。3 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应采取安全 防护措施。4 施工中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措施控制和处 理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 废气、 废水、 固体废物以及噪声、 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5 敷设光纤时应避免产生小圈,有激光光束的光纤,其端面不得正对眼睛,以免灼 伤。4.2.6 系统检测4.2.6.1 通信系统工程实施按规定的安装、移交和验收工作流程进行。4.2.6.2 通信系统检测由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三个阶段组成。4.2.6.3 通信系统的测试可包括以下内容:1 系统检查测试硬件通电测试;系统功能测试。2 初验测试可靠性;接通率;基本功能(如通信系统的业务呼叫与接续、 计费、 信令、 系统负荷能力、传输指标、维护管理、故障诊断、环境条件适应能力等)。3 试运行验收测试联网运行(接人用户和电路);故障率。4.2.6.4 通信系统试运行验收测试应从初验测试合格后开始,试运行周期可按合同规定 执行,但不应少于3个月。4.2.6.5 通信系统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工程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要求进行, 其测试方法,操作程序及步骤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经建设单位与生产厂商共同协商确定。 主 控 项 目4.2.6.6 智能建筑通信系统安装工程的检测阶段、 检测内容、 检测方法及性能指标要求 应符合(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7 等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4.2.6.7 通信系统接人公用通信网信道的传输速率、 信号方式、 物理接口和接口协议应 符合设计要求。4.2.6.8 通信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和系统检测的内容应符合表 4.2.6.8的要求。表4.2.6.8 通信系统工程检测项目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 序号检 测 内 容 1安装验收检查 (1)机房环境要求 (2)设备器材进场检验(3)设备机柜加固安装检查 (4)设备模块配置检查 (5)设备伺及机架内缆线布放 (6)电源及电力线布放检查 (7)设备至各类配线设备间缆线布放 (8)缆线导通检查 (9)各种卷标检查 (10)接地电阻值检查 (11)接地引人线及接地装置检查 (12)机房内防火措施 (13)机房内安全措施 2通电测试前硬件检查 (1)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检查设备安装情况 (2)设备接地良好,检测接地电阻值 (3)供电电源电压及极性 3硬件测试 (1)设备供电正常 (2)告警指示工作正常 (3)硬件通电无故障 4系统检测 (1)系统功能 (2)中继电路测试 (3)用户连通性能测试 (4)基本业务与可选业务 (5)冗余设备切换 (6)路由选择 (7)信号与接口 (8)过负荷测试 (9)计费功能 5系统维护管理 (1)软件版本符合合同规定 (2)人机命令核实 (3)告警系统 (4)故障诊断 (5)资料生成 6网络支撑 (1)网管功能 (2)同步功能 续表4.2.6.8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 序 号检 测 内 容 7仿真测试 (1)呼叫接通率 (2)计费准确率 会议电视系统安装工程 序 号检 测 内 容 1安装环境检查(1)机房环境 (2)会议室照明、音响及色调 (3)电源供给 (4)接地电阻值 2设备安装 (1)管线敷设 (2)话筒、扬声器布置 (3)摄像机布置 (4)监视器及大屏幕布置 3系统测试 (1)单机测试 (2)信道测试 (3)传输性能指标测试 (4)画面显示效果与切换 (5)系统控制方式检查 (6)时钟与同步 4监测管理系统检测 (1)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2)系统实时显示功能 5计费功能 接入网设备(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安装工程 序 号检 测 内 容 1安装环境设备 (1)机房环境 (2)电源供给 (3)接地电阻值 2设备安装验收检查 (1)管线敷设 (2)设备机柜及模块安装检查 3系统检测 (1)收发器线路接口测试(功率谱密度,纵向平衡损耗,过压保护) (2)用户钢络接口(UNI)测试 a.25.6Mbit/s电接口 b.10BASE-T接口 c.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 d.PCI总线接口 (3)业务节点接口(SNI)测试 a.STM-1(155Mbit/s)光接口 b.电信接口(34Mbit/s、155Mbit/s) (4)分离器测试(包括局端和远程) 续表4.2.6.8 接入网设备(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安装工程 序 号检 测 内 容 a.直流电阻 b.交流阻抗特性 c.纵向转换损耗 d.损耗频率失真e.时延失真 f.脉冲噪声 g.话音频带插人损耗 h.频带信号衰减 (5)传输性能测试 (6)功能验证测试 a.传递功能(具备同时传送IP、POTS或ISDN业务能力) b.管理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4.2.7 竣工验收1 竣工验收文件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 图纸会审记录;(2) 工程说明;(3) 施工方案;(4) 技术交底;(5) 开工报告;(6) 安装设备明细表;(7) 过程质量记录;(8) 设备检测记录及系统测试记录;(9) 竣工图纸及文件;(10) 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11) 工程变更单;(12)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13) 停(复)工报告:(14) 竣工报告;(15) 验收证书(16) 工程总结等。2 验收方法和内容。凡经过随工检查和阶段验收合格并取得签证的,在工程总验收 时,一般不再进行检查。总验收的内容应包括:(1) 确认各阶段测试检查结果;(2) 验收组织认为必要项目的实验;(3) 设备的清点核实;(4) 对工程进行评定和验收。3 通信系统分项工程验收记录当地方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表4.2.7-1“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表 4.2.7-2“会议电视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表 4.2.7-3“接人网设备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表4.2.7-1 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子分部工程通信网络系统分项工程名称通信系统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执行本标准第4.2.6.6条、第4.2.6.7条、第4.2.6.8条的规定)检查评定记录备 注1 通电测试前检查标称工作电压为-48V允许变化范围-57-40V2 硬件检查测试可见可闻报警信号工作正常执行YD 5077规定装入测试程序,通过自检,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 3 系统检查测试系统各类呼叫,维护管理,信号方式及网络支持功能 4初验测试可靠性不得导致50%以上的用户线、 中继线不能进行呼叫处理 每一用户群通话中断或停止接续,每群每月不大于0.1次 中继群通话中断或停止接续:0.15次月(64话路)0.1次月(64480话路) 个别用户不正常呼人、呼出接续:每千门用户,0.5户次月每百条中继,0.5线次月 一个月内,处理机再启动指标为1-5次(包括3类再启动) 软件测试故障不大于8个月硬件更换印刷电路 板 次 数 每 月 不 大 于 0.05次/100户及0.005次/30路PCM系统 长时间通话,12对话机保持48h 障碍率测试:局内障碍率不大于3.4×10-4同时40个用户模拟呼叫10万次 性能测试本局呼叫每次抽测35次 出、入局呼叫中继100%测试 汇接中继测试(各种方式)各抽测5次 其他各类呼叫 计费差错率指标不超过10-4 特 服 业 务 ( 特 别 为110、119、120等)作100%测试用户线接人调制解调器,传输速率为2400bps,数据误码率不大于1×10-5 2BD用户测试 中继测试:中继电路呼叫测试,抽测23条电路(包括各种呼叫状态)主要为信令和接口接通率测试局间接通率应达99.96%以上60对用户,10万次 局间接通率应达98%以上呼叫200次采用人机命令进行故障诊断测试 检测意见:检测机构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日期:日期:表4.2.7-2 会议电视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子分部工程通信网络系统分项工程名称通信系统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执行本标准第4.2.6.6条、第4.2.6.7条、第4.2.6.8条的规定)检查评定记录备 注1 单机测试指标符合设计或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执行YD5033的规定或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2 信道测试(传输性能限值)国内段电视会议链路:传输信道速率2048kbps,误比特率(BER)1×10-6;Ih最大误码数7142;1h严重误码事件为0;无误码秒(EFS%)92 国际段电视会议链路:传输信道速率2048kbps,误比特率(BER)1×10-6;1h最大误码数7142;1h严重误码事件为2;无误码秒(EFS)92 国内、国际全程链路:传输信道

    注意事项

    本文(智能建筑工程通信系统施工技术标准.wps)为本站会员(阿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