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考试大纲.doc
脊椎动物学考试大纲脊椎动物学考试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教育本科) 开设学期:第2学期一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 动物学是生物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动物学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2 在动物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自然,掌握动物学的基本知识,以便胜任中学动物学的教学工 作。3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理论联 系实际,在内容安排和选材上充分注意中学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重视野外实习,提高对动物的 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 理和制作等技能,以便提高他们动物学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外研究小 组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动物资源、国内外动物学发展新成就的了解,使学生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二、教材与参考书目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7.6. 2、参考书目 1) 丁汉波. 脊椎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 马克勤, 郑光美.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1994. 3) 杨安峰. 脊椎动物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4) 盛和林. 哺乳动物学概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 5. 5)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杨安峰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7) 费梁中国两栖动物图鉴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1999 8) 郑光美1995鸟类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孟庆闻,缪学祖,俞泰济等1989鱼类学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考试范围共计14章:包括 1.脊索动物门概述 2.圆口纲 3.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4.两栖纲 5.爬行纲 6.鸟纲 7.哺乳纲 8.脊椎动物身体结构总结(比较解剖) 9.动物地理分布 10.动物生态 以A (了解) B(理解) C(掌握与应用) D(熟练掌握) 四个层次为考试目标,具体如下: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动物们的主要特征(D) 二脊索动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A)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一尾索动物亚门(C) 二头索动物亚门(C) 三脊椎动物亚门(D) 第三节 尾索动物亚门 一代表动物-柄海鞘(D) 二尾索动物亚门分类(A) 三尾索动物的演化(A)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 一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 1、外形和生活方式(A) 2、内部构造特征(D) 3、胚胎发育和变态(C) 二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A) 第五节 脊椎动物亚门(B)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原口纲原口纲 第一节 原口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形(C) 二原始和特化的结构特点(C) 第二节 分类概述 一圆口纲的生态(A) 二原口纲的起源和演化(A)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鱼类鱼类 第一节 概述(A) 第二节 鱼类的主要特征 一外部形态和皮肤(D)二骨骼系统(D) 三肌肉系统(C) 四消化系统(D) 五呼吸系统(D) 六循环系统(D)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D) 八排泄系统(C) 九生殖系统(C) 第三节 鱼类分类 一软骨鱼纲(B) 二硬骨鱼纲(B) 第四节 鱼类的起源和演化 一鱼类的起源(A) 二鱼类的演化(A) 第五节 鱼类的经济意义 一鱼类资源的利用(A) 二我国的海洋渔业(A) 三我国的淡水渔(A)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两栖纲两栖纲 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一 水陆环境的差异(B) 二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矛盾、问题(B) 第二节 两栖纲主要特征 一体型及分部(C) 二皮肤(D) 三骨骼系统(D) 四 肌肉系统(B) 五 消化系统(B) 六 呼吸系统(D) 七 循环系统(D) 八 排泄系统(B) 九 神经系统(B) 十 感觉器官(B)十一 生殖系统(B)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 一 无足目(A) 二 有尾目(B) 三 无尾目(C) 第四节 两栖纲的经济意义(A)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爬行纲爬行纲 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一 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D) 二 爬行纲的躯体结构 1、外形(B) 2、皮肤(B) 3、骨骼系统(D) 4、肌肉系统(B) 5、消化系统(C) 6、呼吸系统(B) 7、循环系统(D) 8、排泄系统(B) 9、神经系统(D) 10、感觉器官(B) 11、生殖系统(B) 第二节 爬行纲的分类 一 喙头目(A) 二 龟鳖目 (A) 三 蜥蜴目(B) 四 蛇目 (B) 五 鳄目(A) 第三节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 爬行动物的益处(A) 二 毒蛇的危害及蛇伤防治(A)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鸟纲鸟纲 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一 恒温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D) 二 鸟纲其躯体结构 1、外形(C) 2、皮肤(D) 3、骨骼(D) 4、肌肉(D) 5、消化(C) 6、呼吸(D) 7、循环(D) 8、排泄(C) 9、神经和感官(C) 10、生殖(D) 第二节 鸟纲分类 一 平胸总目(A) 二 企鹅总目(A) 三 突胸总目(B) 第三节 鸟类的繁殖生态和迁徙 一 鸟类的繁殖(B) 二 鸟类的迁徙(B) 第四节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 捕食作用(A) 二 狩猎鸟类(A) 三 鸟害(A)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哺乳纲哺乳纲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D) 二 哺乳纲的躯体结构 1、外形(B) 2、皮肤及其衍生物(C) 3、骨骼(D) 4、肌肉(C) 5、消化(C) 6、呼吸(D) 7、循环(D)8、排泄(B) 9、神经(B) 10、感官(B) 11、内分泌(B) 12、生殖(D) 第二节 哺乳纲分类 一 原兽亚纲(A) 二 后兽亚纲(A) 三 真兽亚纲(C) 第三节 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兽害防治的生物学基础 一 野生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A) 二 兽害及其斗争的原则(A)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脊椎动物身体结构脊椎动物身体结构总结总结(比较解剖)(比较解剖) 第一节 脊椎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综述 一 外形(D) 二 皮肤(D) 三 骨骼系统(D) 四 肌肉系统(D) 五 消化系统(D) 六 呼吸系统(D) 七 循环系统(D) 八 排泄系统(D) 九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D) 十 内分泌系统(A) 十一 生殖系统(C)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演化概述 一 原索动物的起源进化(A) 二 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A) 三 鱼类的起源和演化(A) 四 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A) 五 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A) 六 鸟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A) 七 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A)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动物的地理分布动物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水圈(A) 二 气圈(A) 三 土壤岩圈(A) 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 一 动物的栖息地(A) 二 分布区(A) 三 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地带性分布(A) 四 水域的动物分布(A) 第三节 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一 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述(D) 二 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概述(D)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动物生态动物生态 第一节 生态因子 一 气候因子(A) 二 化学因子(A) 三 生物因子(B) 第二节 种群 一 种群特性(A) 二 种群的增长及调节(A) 第三节 群落 一 生物群落特性(A) 二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A)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A) 二 食物链(B) 三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转(C) 四 环境保护(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