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
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是政治课的分类目标。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就是: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增强学生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发展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其中的重要一种。这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过程性的特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变革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空间。根据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我国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和相应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助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研究性学习的多维互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破除教师中心论,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多维互动,由机械模仿变为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创新的教学目标,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交往式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有创新的兴趣,有求异求变、求新求奇的心理,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质疑的勇气,逐步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门学科课程存在着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内得到拓展、加深;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某些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可和某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有着天然的匹配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不容易掌握。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么划划背背,要么就理论讲理论。但是,高中学生的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比较肤浅,泛泛而谈,就本论本,只能使学生更加模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无法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打下理论基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生学习政治课后应养成以下能力:自学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提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良好契机。我们不反对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它更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过程研究性学习应包括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课程两个层面。作为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完全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课程形态的"探究性学习"是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开展所提供的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即在课程计划之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还是作为课程形态的专题探究性学习,对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离不开生活的大课堂。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政治课教学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要克服政治课教学的低效,就要强调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回归社会实际,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是主体情感的生长剂、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是能力形成的兴奋剂。没有体验和活动,思想政治课就丧失了其灵性和生存发展基础。建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广博的理论修养,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探索精神,非一朝一夕之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一方面深思这些模式、学习这些模式、建构这些模式、运用这些模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完善这些模式,丰富和发展这些模式。研究性学习还需要要选择研究课题。不管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如何,不管选择何种类型的课题,如果想提出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的课题,学生除了需要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道德品质,即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然的爱及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怀"。否则就选不出有价值的课题。同时,在寻求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学生在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比平时更大的责任。因相互的分工合作,每个成员的研究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小组的研究进程和质量。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既是对自己尽责,也是对小组和其他成员尽责。总之,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不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他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新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经验组合和改造,其结果不是现有的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体验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参考文献:1袁军.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政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