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修订)_汪受传.pdf
-
资源ID:18508591
资源大小:396.8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修订)_汪受传.pdf
书书书标准与规范收稿日期: 20151118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 59) 。作者简介: 汪受传( 1946) , 男, 教授, 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研究方向: 小儿肺系疾病研究、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 修订)汪受传1, 贺丽丽1, 孙丽平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29;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吉林长春130021)摘要: 完成文献检索、 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 两轮专家问卷调查, 专家论证会, 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 形成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 修订稿, 提出水痘诊疗指南的范围、 术语和定义、 诊断、辨证、 治疗、 预防和调护, 供中医儿科行业使用。关键词: 中医儿科; 临床诊疗指南; 水痘中图分类号: 272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4297( 2016) 01000106DOI: 1016840/jissn16734297201601011说明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 之一, 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 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 监督下实施。11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 “水痘 ” “诊断” “治疗”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等作为关键词,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 、 万方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检索年限从建库到 2015 年 2 月, 以“varicella” “chicken-pox ” “diagnosis ” “Chinese medicine ”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等作为关键词, 检索MEDLINE、 COCHANE 图书馆、 Clinical Trial、 美国国立指南库( 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 等, 检索年限为近 25 年内, 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 则选择其中 1 篇作为目标文献。根据以上检索策略, 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 224 篇。12文献评价对所检索到的每篇临床文献均按以下方法分别做出文献评价。1)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 选出采用改良 Jadad 量表评分3 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2)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可采用 MINOS条目评分。评价指标共 12 条, 每 1 条记 0 2 分。前 8 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 最高分为 16 分; 后 4条与前 8 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 最高分共 24分。0 分表示未报道; 1 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 2 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总分13 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很多文献标题是随机对照, 然内容实质是非随机对照, 如按就诊顺序分组等。此类应归入非随机试验。如果存在明显质量问题, 如分类统计样本例数与该组总样本例数不符、 理论分析低劣、 作者非临床医生的治疗报道等, 应直接排除, 不必用量表评估。3)Meta 分析的评价。可采用 AMSTA 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可以分为“是 ” “否 ” “不清楚” 或“未提及” 3 种, 并给予记分,如 “是” 为 1 分 , “否 ” “不清楚” 或 “未提及” 为 0 分,共 11 分。AMSTA 量表得分 04 分为低质量, 58 分为中等质量, 911 分为高质量。选择 5 分以上的文献作为证据。13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 可成为指南的证据: 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成为高等级推荐1第 12 卷 第 1 期2016 年 1 月中 医 儿 科 杂 志J. PEDIATICS OF TCMVol. 12No. 1Jan 2016的证据, 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成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的证据。此外, 也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详见表 1。表 1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推荐级别大样本, 随机研究, 结果清晰, 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A至少有 2 项 I 级研究结果支持小样本, 随机研究, 结果不确定, 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B仅有 1 项 I 级研究结果支持非随机, 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C仅有 II 级研究结果支持非随机, 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D至少有 1 项 III 级研究结果支持病例报道, 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E仅有 IV 级或 V 级研究结果支持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叙述如下。1)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的文献分级方法按 ZYYXH/T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 送审稿) “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 中文献 1 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 实施。2)推荐级别( 或推荐强度) 分为 A, B, C, D, E 5级。强度以 A 级为最高, 并依次递减。3)该标准的 “研究课题分级” 中, 大样本、 小样本定义如下。大样本: 100 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小样本: 100 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4)级中 “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 是指古代医籍记载、 历代沿用至今、 当代专家意见达成共识者。级中“当代专家共识” 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级中的“专家意见” 仅指个别专家意见。14指南工作组2015 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儿科专家指导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 汪受传。副组长: 马融、 沈同、 俞景茂。成员: 丁樱、 王孟清、 王素梅、 艾军、 李新民、 李燕宁、 闫慧敏、 赵琼、 赵霞、 胡思源、 俞建、 虞舜、 虞坚尔。秘书: 王雷。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水痘 2012 年版起草人: 汪受传、 陈争光、 李萌、 徐珊。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水痘( 修订) 起草人: 汪受传、 贺丽丽、 孙丽平。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 修订) 2015年工作组组长: 汪受传。副组长: 孙丽平。秘书: 贺丽丽。成员: 王孟清、 乐芹、 孙艳淑、 朱杰、 吴力群、 陈超、 罗卉、 屈弘宇、 胥丹桂。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 2015 年修订草稿专家论证组组长: 俞景茂。专家: 丁樱、 王素梅、艾军、 孙丽平、 严道南、 尚莉丽、 屈弘宇、 姜之炎、 俞建、 袁斌、 徐玲、 桑滨生、 虞舜、 虞坚尔。15起草和评审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 修订) 在完成文献检索、 文献评价、 文献研究总结后, 按照德尔菲法, 筛选专家, 起草问卷, 进行了 2 轮专家问卷调查,分别对答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 形成了指南草稿。草稿完成后召开了专家论证会, 工作组成员认真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形成了指南初稿。撰写初稿形成推荐建议时考虑了推荐的治疗、 预防方案对健康的益处、 不良反应以及危险。工作组将指南初稿向行业内专家学者征求意见, 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集中整理、 讨论, 确定是否采纳并提出理由, 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评价稿。指南评价稿再向儿科专家指导组组织 4 人组成的评估小组( 项目工作组以外成员) , 包括临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 对指南初稿、 编制说明等材料进行评价, 提出所属学科专家评估小组评价意见; 同时选取不同地域 12 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 以三级医院为主, 包括不同类别、 不同等级医疗机构) , 开展指南一致性评价。本指南在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 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均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2第 12 卷 第 1 期2016 年 1 月中 医 儿 科 杂 志J. PEDIATICS OF TCMVol. 12No. 1Jan 2016观点和选择意愿, 兼顾有效性、 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由本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新。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建议的形成。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 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2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水痘的诊断、 辨证、 治疗、 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 18 周岁以下人群水痘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 儿科、 传染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水痘( varicella) 是常见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可有发热, 皮肤分批出现皮疹, 斑疹、 丘疹、疱疹、 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本病传染性强, 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病, 高发年龄为 69 岁, 多流行于冬、 春季节。本病可发生肺炎、 脑炎等并发症。本病中医和西医病名一致。4诊断41病史27 起病前 23 周有水痘或带状疱疹接触史。42临床表现27 常证: 皮疹可见于全身, 呈向心性分布, 躯干部较密集, 常伴瘙痒感, 分批出现, 初期皮疹为红色斑疹、 丘疹, 24 h 后变为疱疹, 2 3 d 结痂, 高峰期斑疹、 丘疹、 疱疹、 结痂同时存在, 形态椭圆, 大小不一,周围红晕, 愈后不留疤痕, 无色素沉着, 可有发热, 多为低热, 伴全身不适、 头痛、 咽痛、 纳差等症状。变证: 多发生于体质虚弱患儿, 皮疹稠密, 疱疹较大, 疹色赤紫, 根盘红晕明显, 疱浆混浊, 发热, 呕吐, 烦躁; 或见嗜睡, 神昏, 谵语, 惊厥; 或见咳嗽频作, 喘促。先天性水痘: 孕母水痘史, 先天性畸形, 低出生体质量, 皮肤瘢痕, 播散性水痘, 智力低下。接种过水痘疫苗或二次感染者, 症状较轻微。先天性免疫缺陷, 或获得性免疫缺陷, 或正在接受免疫治疗的儿童二次感染后, 病情危重, 预后差。自然病程约 1 周, 轻者可自愈。43实验室检查8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 亦可见白细胞总数稍增高, 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可增高。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抗体高滴度或双份血清抗体滴度 4 倍以上升高可明确病原。病毒学检查: 将疱疹液直接接种入人胎羊膜组织培养分离病毒, 单纯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用聚合酶链反应( PC) 检测患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中的特异性病毒 DNA, 是敏感、 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44需与水痘鉴别的病种脓疱疮, 带状疱疹, 丘疹样荨麻疹, 手足口病。5辨证51常证27 511邪伤肺卫证全身性皮疹, 向心性分布, 躯干为多, 点粒稀疏, 疱疹形小, 疹色红润, 根盘红晕不显, 疱浆清亮, 此起彼伏, 瘙痒感; 伴发热, 多为低热,恶风或恶寒, 头痛, 鼻塞, 流涕, 喷嚏, 咳嗽, 纳差; 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指纹浮紫。512邪炽气营证全身性皮疹, 分布范围较广,疹点密布, 根盘红晕较著, 疱疹形大, 疹色红赤或紫暗, 疱浆混浊, 出血性皮疹, 口腔、 睑结膜、 阴部可见疱疹; 壮热, 烦躁, 口渴欲饮, 面赤唇红, 目赤, 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 纳差,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质红绛、苔黄糙而干或苔黄腻, 脉滑数, 指纹紫滞。52变证3, 5 521邪陷心肝证发热, 常壮热持续, 头痛, 呕吐, 甚或喷射性呕吐, 烦躁不安或狂躁, 神识不清, 谵语, 嗜睡, 或昏愦不语, 口噤, 项强, 四肢抽搐, 角弓反张; 痘疹密布, 向心性或离心性分布, 疹色紫暗, 疱浆混浊, 根脚较硬; 舌质红绛、 苔黄燥或黄厚, 脉弦数,指纹紫。522邪毒闭肺证发热, 常高热不退, 咳嗽频作,喉间痰鸣, 气急喘促, 鼻煽, 胸高胁满, 张口抬肩, 口唇紫绀; 痘疹密布, 向心性或离心性分布, 疹色紫暗,疱浆混浊, 根脚较硬; 舌质红或红绛、 苔黄或黄腻, 脉滑数或洪数, 指纹紫滞。6治疗61治疗原则本病治疗, 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原则。清热宜分清表热、 里热, 表热宜辛凉宣散, 里热宜根据在气、 营、 血分之不同, 分别施以清气泻热、 清营透热、凉血解毒等法。祛湿亦根据湿邪在表、 在里不同, 而3第 12 卷 第 1 期2016 年 1 月中 医 儿 科 杂 志J. PEDIATICS OF TCMVol. 12No. 1Jan 2016分别采用芳香化湿、 淡渗利湿之法。同时应视热与湿之轻重而治疗有所侧重, 目的是使邪热得清, 水湿得化, 则水痘自除。62分证论治621常证1) 邪伤肺卫证。治法: 疏风清热、 利湿解毒。主方: 银翘散( 温病条辨 ) 合六一散( 伤寒标本 ) 加减。( 推荐级别: C)89 常用药: 金银花、 连翘、 牛蒡子、 淡竹叶、 薄荷、 蝉蜕、 桔梗、 车前子、 滑石、 甘草。加减: 咽喉肿痛者, 加板蓝根、 山豆根、 蒲公英; 皮肤瘙痒甚者, 加白鲜皮、 地肤子; 咳嗽有痰者, 加浙贝母、 前胡; 素体气虚、 疹稀色淡、 液少皮皱者, 加黄芪、 薏苡仁。2) 邪炽气营证。治法: 清气凉营、 解毒化湿。主方: 清瘟败毒饮 ( 疫疹一得 ) 加减。( 推荐级别:D)6 常用药: 黄连、 黄芩、 地黄、 连翘、 升麻、 牡丹皮、赤芍、 紫草、 石膏、 栀子、 车前草、 碧玉散。加减: 口舌生疮,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玄明粉、 瓜蒌; 口干唇燥、津液耗伤者加天花粉、 麦冬、 芦根; 壮热者加水牛角、钩藤。若毒染痘疹, 症见发热, 疱浆混浊, 疱疹破溃, 脓液外流, 皮肤焮红肿痛, 疱疹出血, 舌质红绛或紫绛、舌苔黄, 脉数, 指纹紫滞者, 治以清热凉血、 解毒透脓。用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 加减。常用药: 金银花、 当归、 赤芍、 野菊花、 紫花地丁、 白芷、 天花粉、 皂角刺、 败酱草、 甘草。622变证1) 邪陷心肝证。治法: 镇惊息风、 清热解毒。主方: 羚角钩藤汤 ( 通俗伤寒论 ) 合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 加减。( 推荐级别: D) 常用药: 石膏、 地黄、 水牛角、 黄连、 栀子、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牡丹皮、 紫草、 钩藤、 桔梗、 淡竹叶、 甘草。加减: 壮热不退者加柴胡、 寒水石; 抽搐频作者加羚羊角粉; 高热烦躁神昏者加服安宫牛黄丸。2) 邪毒闭肺证。治法: 清热解毒、 开肺定喘。主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伤寒论 ) 合黄连解毒汤 ( 外台秘要 ) 加减。( 推荐级别: D) 常用药: 麻黄、 苦杏仁、 前胡、 石膏、 桑白皮、 葶苈子、 紫苏子、 黄芩、 黄连、 紫草、 甘草。加减: 热重者加虎杖、 连翘、 鱼腥草; 咳重痰多者加前胡、 款冬花、 桔梗、 天竺黄; 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 枳实; 喘促而面唇青紫者加丹参、 牡丹皮。63中成药631口服中成药1)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连翘、淡豆豉、 薄荷、 荆芥、 栀子( 炒) 、 大黄、 青蒿、 赤芍、 槟榔、 厚朴、 黄芩、 半夏、 柴胡、 甘草 : 每袋 2 g, 开水冲服。每服剂量: 6 月至 1 岁 1 2 g, 1 3 岁 2 3 g,46岁 34 g, 79 岁 45 g, 10 岁以上 6 g, 每日 3次。用于邪伤肺卫证。( 推荐级别: C)10 2) 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 黄芩、 连翘) : 每支10 mL。每服建议剂量: 3 岁 10 mL, 每日 2 次; 36岁 10 mL, 每日 3 次; 6 岁 20 mL, 每日 2 次。用于邪伤肺卫证。( 推荐级别: D)5, 11 3) 黄栀花口服液( 黄芩、 金银花、 大黄、 栀子) :每支 10 mL, 饭后口服。每服剂量: 253 岁 5 mL, 46 岁 10 mL, 710 岁 15 mL, 11 岁 20 mL, 每日 2次。用于邪伤肺卫证、 邪炽气营证。( 推荐级别:D)5, 1213 4) 羚珠散( 羚羊角粉、 珍珠粉、 牛黄、 僵蚕、 胆南星、 朱砂、 琥珀、 冰片、 石菖蒲油) : 每支 06 g, 温开水调服。每服剂量: 1 岁 05 支, 13 岁 051 支, 3岁 1 支, 每日 3 次。用于邪炽气营证、 邪陷心肝证。( 推荐级别: D)14 632中药注射剂1) 喜炎平注射液(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 : 每支 50 mg。成人剂量: 肌肉注射, 每次 50100 mg, 每日 23 次。静脉滴注, 每日 250 500mg,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滴注。儿童剂量按 510 mg/kg( 0204 mL/kg) ,最高剂量不超过 250 mg, 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250 mL 稀释后静脉滴注, 控制滴数 3040 滴/min, 每日 1 次。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 方可使用第 2 种药物。用于邪伤肺卫证、 邪炽气营证。( 推荐级别: D)1516 2) 热毒宁注射液( 青蒿、 金银花、 栀子) : 每支10 mL。静脉滴注, 35 岁最高剂量不超过 10 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50 100 mL 稀释后, 滴速为 30 40 滴/min, 每日1 次。610岁每次 10 mL, 以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100200 mL 稀释后使用, 滴速为 3060 滴/min, 每日 1 次。1113 岁每次 15 mL, 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200 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滴速为 3060 滴/min, 每日 1 次。1417 岁每次20 mL, 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 稀释后静脉滴注, 滴速为3060滴/min, 每日1 次。或遵医嘱。本品使用后需用5%4第 12 卷 第 1 期2016 年 1 月中 医 儿 科 杂 志J. PEDIATICS OF TCMVol. 12No. 1Jan 2016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 2 种药物。用于邪伤肺卫证、 邪炽气营证。( 推荐级别: D)1718 3) 痰热清注射液( 黄芩、 熊胆粉、 山羊角、 金银花、 连翘) : 每支 10 mL。成人剂量: 静脉滴注, 每次20 mL, 重症患者可用 40 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500 mL, 注意控制滴数在每分钟 60 滴以内, 每日 1 次。儿童按 0 3 05 mL/kg, 最高剂量不超过 20 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200 mL, 静脉滴注, 控制滴数 3060 滴/min, 每日 1 次。或遵医嘱。本品使用后需用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 方可使用第 2 种药物。用于邪伤肺卫证、 邪炽气营证、 邪毒闭肺证。( 推荐级别:D)1920 7预防和调护71预防1)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水痘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2) 隔离水痘患儿不少于发病后 2 周。消毒水痘患儿污染的被服、 用具及居室。对有接触史的易感儿检疫 3 周。3) 正在使用大剂量激素、 免疫功能受损、 恶性病患儿以及接触过患儿的孕妇、 患水痘母亲的新生儿在接触水痘 72 h 内注射丙种球蛋白。72调护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鲜, 保持皮肤清洁, 修剪指甲、 防止搔抓, 内衣要柔软勤换, 以防擦破皮肤。2)多饮温开水, 饮食宜清淡、 易于消化, 忌食辛辣炙煿等刺激性食物。3) 水痘伴发热患儿禁止使用水杨酸制剂。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已用者减至维持量。预防继发感染。密切观察重症水痘患儿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变证。4) 若水痘搔破继发感染, 可用青黛 30 g、 煅石膏 50 g、 滑石 50 g、 黄柏 15 g、 冰片10 g、 黄连 10 g,共研细末, 和匀, 拌油适量, 调搽患处34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 虞舜, 赵霞, 等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11) 2759276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83 3 汪受传, 俞景茂中医儿科临床研究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20430 4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92399 5 汪受传, 虞坚尔中医儿科学 M 9 版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238242 6李兰娟, 任红传染病学M 8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6971 7 王卫平儿科学 M 8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01202 8 林丹薇, 周琳银翘散加减治疗儿童水痘临床观察 J 新中医, 2015, 47( 4) : 183184( 证据分级: ; 改良 Jadad量表评分: 3 分) 9 胡根彪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治疗水痘 112 例临床观察 J 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 8) : 574( 证据分级: ;MINOS 条目评价: 14 分) 10 田忠新, 乜卫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8) :125127( 证据分级: ; 改良 Jadad 量表评分: 3 分) 11 舒亚玲双黄连治疗儿童水痘疗效观察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9( 3) : 188189(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5 分) 12 由军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水痘疗效观察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 3) : 77(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4 分) 13 李培杰, 商梅, 张雯, 等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水痘 62例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 5) : 41(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3 分) 14 王德辉四川某幼儿园水痘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中外医疗, 2011( 2) : 1617 15 廖亦男, 罗如平, 刘静更昔洛韦治疗水痘与喜炎平治疗水痘的对照研究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0) : 8891(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6 分) 16 刘洋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水痘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8( 9) : 144(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5 分) 17 林耘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水痘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2例疗效观察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 5) : 528529(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4 分) 18 祝秀琴, 陈平兰热毒宁注射液用于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10) : 13471348(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5 分) 19 陈江平, 池宏亮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水痘 50 例疗效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3) : 32433244( 证据分级: ; MINOS 条目评价: 14 分) 20 谢泽鸿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水痘临床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6) : 3819( 证据分级: ;MINOS 条目评价: 13 分) 编辑: 于霞5第 12 卷 第 1 期2016 年 1 月中 医 儿 科 杂 志J. PEDIATICS OF TCMVol. 12No. 1Jan 2016Guidelin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varicella( Amendment)WANG Shouchuan1, HE Lili1, SUN Liping2( 1Pediatric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9, China;2Pediatric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Abstract:Guidelin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ari-cella was completed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literature evaluation,literature review, two rounds of expertquestionnaire, expert argumentation,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 proposed guidelines for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cella, including range, terms, definitions, diagno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varicella nursing, for use in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varicella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专家诊疗经验收稿日期: 20150627作者简介: 路军锋( 1989) , 男,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鼻渊经验路军锋1, 吴丽萍2, 马鹏程3( 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甘肃兰州730020;3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指导张士卿摘要: 张士卿教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认为小儿鼻渊多属胆经郁热, 以清泄胆热、 宣通鼻窍为治则, 以取渊汤加减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并附典型案例 1 则, 以资验证。关键词: 小儿鼻渊; 清泄胆热; 宣通鼻窍; 取渊汤加减; 临床经验; 张士卿中图分类号: 27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4297( 2016) 01000603DOI: 1016840/jissn1673429720160102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的以鼻流浊涕、 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1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 慢性鼻窦炎, 是鼻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较高,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发展。临床中常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虽然能缓解临床症状, 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 , 且抗生素治疗疗程长, 容易产生耐药, 引起鼻窦内菌群失调3 。张士卿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 先后师从于京城“小儿王” 王伯岳先生和甘肃省著名中医专家于己百教授, 跟师学习, 勤勤恳恳, 学识渊博, 功善儿科。从医、 执教 40 余年, 学验俱丰, 审证精当。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获益良多。现将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鼻渊的经验总结如下。1审病因, 小儿鼻渊胆热多“鼻渊” 又有“脑漏” “脑渗” “脑泄” “脑崩” 之称, 鼻渊病名, 最早见于 内经 , 素问气厥论篇曰 : “胆移热于脑, 则辛頞鼻渊。鼻渊者, 浊涕下不止也。 ” 后世医家多宗此理论。在内经 之后,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颇多 , 医学摘粹杂症要诀七窍病类 曰 : “如中气不运, 肺金壅满, 即不感风寒, 而浊涕时下者, 此即鼻渊之谓也, 而究其本源,总由土湿胃逆, 浊气填塞于上, 肺是以无降路矣。 ”指出鼻渊发病多与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而张氏医通卷八 中也指出 : “鼻出浊涕, 即今之脑漏是也是皆阳明伏火所致。 ” 明确提出鼻渊与胃火6第 12 卷 第 1 期2016 年 1 月中 医 儿 科 杂 志J. PEDIATICS OF TCMVol. 12No. 1Ja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