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
明末清初,战争不断,疫病在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肆虐。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这使吴有性痛心疾首,他放弃科举而从医,留下了医学名著温疫论。他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病气”致病的学说,更接近近现代的认识,在当时的世界上具有先进性。温疫论书影历史上的疫病 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饱受疫病的折磨。定义概念 古埃及时期,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被称为“黑死病”。15世纪关于黑死病的木刻版画史料阅读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描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的大流行: 宏伟的宫室,华丽的大厦,高大的宅第,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意薄伽丘著,方平等译十日谈 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甚至导致政治、经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济的变动。古希腊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的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将军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发生明显转变。影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他一手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中国明代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患病者发高烧,脖子肿大,大批患者死亡。这场痘疫给明末历史带来影响。 近代以来,疫病仍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1918- - 1919年,西班牙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 在与疫病的斗争中,古人逐渐古罗马也非常注重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对疫病的预防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大量防治疫病的方法。所著的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人痘接种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人痘接种法历史纵横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等专家根据东晋时期葛洪的时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治疟的记载,带领研究团队经历漫长的探食,终于从青蒿中分高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人已经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西汉晚期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合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古罗马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法国微生物学家创立的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英国詹纳发明法国微生物创立的巴氏消毒法英国细菌学家发现了青霉素思考点:思考点: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古代拥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采取了清理污水、隔离患者以及掩埋尸体等措施,在今天还有借鉴意义;依赖中医药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疟疾、伤寒等疫病形成一定的经验;建立专门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符合现代科学。中医药的成就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战国时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望望: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 闻闻:听病人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 问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 切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黄帝内经书影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著作。黄帝内经地位东汉晚期,名医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以及健身方法“”。医学家张仲景因族人大量死于伤寒,立志从医,积累临床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朝医学家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唐朝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影伤寒杂病论的医学贡献体现为:初步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方剂学提出了严密完整的组方原则;方剂类型多元,煎服要求严格。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经典著作,也是我国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很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历史纵横针灸铜人 北宋时期出现的针灸铜人,是医学教学模型。铜人内部注水,人们用黄蜡密封铜人外表的孔穴,如针刺准确,水会从孔穴渗出。针灸教学模型的使用,体现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的发展水平。 数量巨大的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家对性能功用的认识。唐朝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巨典”。学思之窗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王世贞K本草纲目原序根据材料,谈谈对本草纲目体例特点的认识。全书框架一目了然;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图像、功用全面;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裨补缺漏。影响古代中医发展的因素(1)经济因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是中医成就突出的根本保障。(2)政治因素:封建政府的重视。(3)文化因素:儒学等传统文化的影响。(4)主观因素:医学家的实践和探索精神。(5)对外因素: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的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历史纵横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中医的重要观点。中医认为食品和药品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食品调理。这是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对中国人养生保健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思考点:思考点: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重视临床经验;讲求辨证施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遗产,如针灸、推拿、食疗等;留下了大量的中医典籍。(言之成理即可)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荷兰画家伦勃朗1632年创作的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医生凭借医疗设备,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广受欢迎。、以及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澳门白马行医院旧址白马行医院原名圣拉法艾尔医院,始建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是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 白马行医院历经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1939年改建的,位于伯多禄局长街。1999年澳门回归后,改为葡萄牙驻澳门总领事馆。 该建筑为三层柱廊式,柱子修长,中部顶上有山花,属葡萄牙殖民式建筑风格,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形体开敞轻快,具有亚热带建筑特色。随后,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西医在中国的影响 1908年,清政府批准建立东直门水厂,既解决实际民生,又着眼于火灾的防范。 来水亭就是伴随着东直门水厂建立起来的,建成于1910年,初名“模范水亭”,与标志性的水塔、蒸汽机房为同一时期建筑。 来水亭接收孙河取水厂处理后的水,沉淀消毒后送入清水池。该建筑既融入欧洲巴洛克风格,又采用中国传统的糯米灌浆、磨砖对缝手法,因而是中西合璧的杰作。来水亭历史纵横东北疫情防控 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东北鼠疫肆虐,伍连德等大量医护人员参与到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中。这次鼠疫的防治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伍连德任主席。这是在中国召开的首次国际卫生会议,来自英、日、俄、德、法等12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聚集一堂,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整体观,辨证施治;以草药为主,药食同源,注重养生。西医:局部定位,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例1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太医署”教授的内容可能涉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治疗疟疾的方药人体经络A B C D解析中医的特点包括以人为中心,体现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涉及道家思想;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涉及治疗疟疾的药方;汉代黄帝内经涉及人体经络,奠定中医理论基础,这些都发生在唐朝以前,都正确,故选D项。答案D例2.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C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D各国应对“流行疾病”要采取各个击破解析病菌是第一“杀手”是材料所叙述,并非启示,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脱贫”问题,排除B项;材料所述病菌给新大陆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影响,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见材料是提醒我们要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加强国际协作,而非“各个击破”,故C项正确,排除D项。答案C例3.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上海()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转型 B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建设C政治制度趋向民主法治 D西方医学理念广泛传播解析通过材料中民国时期医院的变化,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转型,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政治制度趋向民主法治不是材料叙述的内容,排除C项;D项“广泛传播”属于夸大性解读,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A有一定道理。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例如,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雅典鼠疫横行导致军民大量死亡;亚历山大大帝死于疫病,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希波克拉底誓言与大医精诚都是医德教育的重要文献,至今在医学院校中发挥巨大作用。两段材料均强调医生的高尚道德,要求医生对患者负责,对职业负责,尊重患者,不计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