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交流材料].doc
-
资源ID:18547229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交流材料].doc
最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交流材料年初,省委组织部在江苏省沭阳县、苏州市举办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沭阳和苏州的发展速度以及先进理念,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巨大差距,进而增强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感触颇深,收获很大。一、切身感受沭阳和苏州的发展(一)沭阳1基本情况。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6万人口。历史上,这里是革命老区、传统农区和水患灾区,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经济穷县和财政弱县。1996年以来,沭阳秉承“全方位、全领域、全激活”发展理念,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全面做活广引外资、激活民资、策应扶持、金融信贷、政府投入、上市融资“六大投资”文章,县域经济始终保持持续攀升的强劲态势。到2012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了500.2亿元、80.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24%;财政预算收入48.79亿元,同比增长30.9%,位居苏北23县(市)首位,在全省49县(市)排名12位,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012年全县私营企业23861个、个体工商户161359户,规模工业企业累计达到731个,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55.49亿元。 2.沭阳感受 招法“实”。近年来,沭阳县着力推进上级精神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地化、本地工作特色化,使发展思路更加切合县情实际。沭阳的发展始终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把广借外力招商引资和深挖内力全民创业作为发展战略。在工业规模偏小、城市实力不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形势下,着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良性互动,这是沭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最为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沭阳提出的“四个转变”。一是面对土地资源硬约束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新变化,注重推进招商引资由全面出击向重点突破转变。二是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区域竞争加剧的新变化,注重推进民营经济由扩大总量向提升档次转变。三是面对城市框架初步拉开而设施配套相对滞后的新变化,注重推进城区开发由扩大规模向彰显品位转变。四是面对市场竞争主体逐步健全和现代政府职能定位的新变化,注重推进政府职能由强化管理向优化服务转变,大刀阔斧地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幅度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招商引资方面,变“招商”为“商招”。客商一句话,胜似招商人员百句言。“商招”意味着站在客商角度思考问题。沭阳通过壮大招商专业队伍、强化政策导向、突出重点区域等措施,深入开展招大商活动。 服务“优”。主要体现在为项目建设服务上,特色就是变“应需服务”为“项目帮办”。做到一个骨干项目、一个挂钩领导、一套服务班子、全程跟踪服务。为重点项目帮办建设、生产、招工和生活,把服务贯穿到招商、安商、乐商、富商的全过程,覆盖到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各环节。这是政企沟通最为重要的桥梁,既可向企业全面宣传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又可及时向政府反馈企业需求。 项目帮办与投资客商的零距离接触、无障碍沟通、免条件服务,让所有投资商创业安心、经营专心、赚钱放心、生活舒心,可以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以企业发展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环境“美”。“盖不拆迁的房子”,是沭阳城市发展建设的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发展理念。他们以县城建设为龙头,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城市精品”工程等措施,从内涵和外延上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做到了多留赞叹、少留遗憾的城市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更具县域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同时,注重从城市管理的细节入手,细化管理制度、管理范围和管理措施,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管理向依法管理、长效管理、精细管理转变。 ;通过几天对沭阳的考察,我对沭阳几年来发展有了简单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始终倡导的就是“在创新中求实,在求实中创新”,坚持站得高作决策,弯下腰抓落实。特别是在发展民营经济,在民间资本的发掘与支持上,做法实实在在、颇有创意: 一是给“内资”与“外资”同等待遇。放开投资者身份限制,鼓励民资全方位、无障碍进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等领域。二是坚持“外引”与“内培”双管齐下。在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沭阳投资兴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农民“离土”创业、机关干部“下海”创业、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家在沭阳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被当地领导干部视作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而且被作为区域发展的新优势来培育,让民营企业家享受到党政领导干部所能享受的正常接受教育培训等政治待遇。三是坚持“外输”与“内转”相互结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百姓致富进程。这“三点”使得沭阳民间投资热情空前高涨,民营经济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崛起的一支强劲力量。(二)苏州1.基本情况。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647.81万人,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 苏州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苏州紧紧抓住农村改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率先实现了“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加快了农村工业化进程;90年代开始,苏州紧紧抓住国家沿海地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率先实现了“内转外”的历史性跨越,加快了城市化国际化步伐;进入新世纪,苏州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传统优势行业改造提升战略,实现了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4亿元,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5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54亿元,增长15%。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总额突破8700亿元。2.苏州感受。通过实地考察,认真思考苏州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思维超前,创新意识强。苏州是改革开放之初“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改革开放意识强、创业创新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强。他们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创造出长期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其科学发展背后,都有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在起作用。他们充分利用地处长三角、背靠大上海的区位条件及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抓住国际资本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高地。二是善抓机遇,争先意识强。苏州人机遇意识强、发展意识强,始终在观念上先人一步,在工作上高人一招,在效率上快人一拍,善于抢抓机遇,善于利用外部所有的政策、信息等各种条件发展自己。他们能够利用地域、历史、文化优势,积极抢抓商品短缺、市场供给不足的商机,树立起“工业立乡、全民创业”的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了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2001年,苏州就提出了“三足鼎立”(外向型经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经济发展格局,把民营经济作为“一足”突出出来,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这种敢为人先的做法、善抓机遇的睿智,给我们以很大启迪。二、*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区坚持“*”发展战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了*亿元、*亿元和*亿元,分别增长*%、*%和*%。尤其是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上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区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集聚规模初步形成、民间投资项目建设成果显著。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民企所有者的素质亟待提高。三是民营经济总体质量不高。四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对照上述问题,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长效机制。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创新,为民营经济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一是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了创业办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强化了政府的管理引导服务职能,并将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连续五年实施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活动,减免民营企业税费近亿元,连续四年开展“三满意机关”和“百名科长”评议活动,设立软环境监测点41个;2007年至今累计为民营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近亿元;在*区推进全民创业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经过多方调研和充分准备制定了*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和*区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方案,突出了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三是改善城市功能配套。五年来共新建、翻建103条主次干路,完成7条精品街路改造和92条(段)街路亮化工程,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8%。尤其是我区推进*战略以来,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举全区之力,投资*亿元启动物流中心区9条道路及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预计今年内全部竣工。四是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区是*市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工作唯一城区试点,启动工作于今年*月份正式举行。首批已有*户需融资小微企业进行银企对接活动,其中*家企业达成意向性融资。五是建立*区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全面掌握全区中小企业信息。经统计,全区现有民营经济企业户数*户,其中中型*户、小型*户、微型*户,分别占总数*%、*%和*%。统计数据库的建立,为掌控全区中小微企业数据变化奠定了基础。(二)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培育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总部经济园、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凯利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开工开业,总投资近千亿元。我们通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重组,激活存量资源优势,成功培育了*市吉盛伟邦有限公司、*东北亚总部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和晨宇有限公司等龙头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顺风物流有限公司、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和中东瑞家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行业龙头。下一步我区将加快总部经济园、红星国际、上东城市之光等商务楼宇建设,着力引入科技型、创新型的民营经济总部,打造全市最大的民营经济总部商务区。三是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平台。打造福地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4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培育形成企业近千户。建设创业街路8条,*街道*社区的打造“10分钟就业圈”活动被省市树为典型。开展“万名小老板、万名创业者”培训活动近30场次,培训创业者10000人次。(三)创新招商模式,积极引入外埠民间资本。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服务业项目谋划和招商力度,实施叩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新模式,着重引入省域外民间投资。前期引入的万科、上海红星美凯龙、浙江迪凯、内蒙古维多利等民企投资的项目,都已正式运营,发挥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引入民间资本的成功案例。目前北京王府井集团、广州恒大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民营企业也与我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有些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四)强化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政府职能部门与区工商联、行业协会密切联系,共同为民营企业搭建服务平台。2013年,组织中小企业与驻区六家银行及担保公司对接,为企业授信、融资*亿元;在全市率先召开扶持企业发展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稳增长政策,帮助企业申请各类专项资金已到位*万元;组建我省首家“纳税人权益保障中心”,建立“*区工商业联合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法律服务。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资金扶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制定既同中央保持一致,又符合省市特色的、有很强突破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对全省民营企业发展起到强势推动作用。二是简化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的手续和流程,扩大扶持资金的惠及面。三是努力优化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早规划、早建设、快完工,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优质硬件基础,并尽量减少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对现有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二)实施金融创新,破解融资难束缚。一是在政府主导,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引导企业利用资质、信用、无形资产等进行融资贷款,鼓励企业发集合债券、集合票据。二是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支持银行开展联保联贷、货款质押等融资新模式。三是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扩大民营企业贷款贴息面。四是全面推行无抵押贷款新模式,筹备成立中小企业融资超市,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三)实施人才强区和创新兴区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注重高级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引入和培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引进和再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民营企业应用最新技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高端商贸商务、文化创意和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四)实施*区民营企业家素质强化工程。计划筹备成立*区企业家俱乐部,通过与专业化培训团队合作,对区域内经济效益好、带动功能强、对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企业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免费培训。并通过培训,实现辖区内民营企业的资源共享和强强联合,实现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共同提升。(五)继续推进全民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是扩大就业、促进小微企业生成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放低创业门槛,加大信贷扶持,降低和减免创业税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宣传引导,营造“蚂蚁雄兵”、“草根经济”的创业氛围。总之,通过学习考察,使我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进一步坚定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今后,要认真学习、吸收、消化、借鉴沭阳、苏州等地的先进发展理念、工作经验、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为加快推进*崛起做出新的贡献。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