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卫处关于在公园修建垃圾中转站的汇报]环卫处清理垃圾.doc
-
资源ID:18554542
资源大小:12.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环卫处关于在公园修建垃圾中转站的汇报]环卫处清理垃圾.doc
最新环卫处关于在公园修建垃圾中转站的汇报环卫处清理垃圾近日来,围绕“民族公园是否要建垃圾中转站、是否合适建垃圾中转站”等问题,广大市民提出了各种质疑,为了增进了解,营造和谐环境,将在此说明建设的理由。1.目前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严重不足按照国家住建部颁布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采用非机动车收运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应为0.4-1KM,我市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总数应建23座。目前我市中心城区虽然建有垃圾中转站10座,但仍然存在建设布局不合理,服务半径过大、垃圾收集运距过远和建设数量不足的问题,故还需要市政府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补建13座中转站,才能适应我市城市发展需要,才能确保城市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得到及时中转运输,做到日产日清,才能确保城区卫生清洁干净。2符合城建规划xx市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划在民族公园内建设1座小型垃圾中转站。3符合国家建设规范我处民族公园垃圾中转站选址位于公园南大门的东面,位于公园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区,与周边居民建筑物间距60米。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对生活垃圾中转站与周边建筑物之间有具体的距离指标:大型I类垃圾中转站与相邻建筑的间隔为50米;大型类垃圾中转站为30米;中型垃圾中转站为15米;小型I类垃圾中转站(转运量为50150吨/天)为10米;小型类垃圾中转站为8米。显然,民族公园垃圾中转站设计转运量为50吨/天,属于小型I类垃圾中转站,选址符合国家建设规范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可行的。4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市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市城北新区快速发展,一栋栋高楼拨地而起,城北新区已发展成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北新区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无法满足市民群众的需要,也与我市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美丽xx,清洁乡村”活动很不协调。尤其在黎湛铁路以北、金田路以东、党校路以西、桂林路以南这一范围城区,是我市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我市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地方。自2013年位于宏桂广场的新世纪广场垃圾中转站被拆除之后,这一城区已没有垃圾中转站,直接导致居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十分困难。目前这个城区的居民生活垃圾只能分流至市残联西面的垃圾中转站、原殡仪馆西面的垃圾中转站以及旧水厂路垃圾中转站进行转运,人力三轮车收运居民生活垃圾的运距达到了2-3公里远,为国家标准运距800米的3-4倍,无形之中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环卫工人怨声载道,纷纷提出辞工不干,成为了影响环卫工人作业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民族公园内新建1座垃圾中转站已显得十分紧迫。 5不影响公园及周边环境对于我市来说,在公园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已不是新鲜事,周边的居民群众也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支持中转站的建设和使用。我市在东湖公园、南山公园、马草江生态公园内均依规划建设有垃圾中转站,从建成运行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些垃圾中转站没有对公园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更没有出现“网民所说的臭气熏天,污染公园环境”的情况。综上所述,我处在市民族公园内建垃圾中转站是依据规划建设,符合国家建设规范,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建成后将不影响公园及周边环境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理解、支持该中转站的建设,为共同创造干净清洁的美好荷城环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