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doc
-
资源ID:18620539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doc
最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中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篇一 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文章摘要】会计的核算工作作为会计行业的基础环节,是所有会计方法的开展基础。就物流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来说,其需要将会计计算方法与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受其专业性影响,其计量单位是货币,以此来完成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与监督,进而搜集一系列的信息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的经济活动会随着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的影响而形成一个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本文中,笔者需要将信息管理系统的价值发挥出来,确保其可以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发挥出建设性价值。【关键词】企业会计;物流成本;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1物流成本的涵义就目前而言,国外对物流成本概念的定义内容,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在日本,物流成本被认为是企业内部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费用总和,而物流的成本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的成本进行限制与优化,以此来提高物流系统的稳定性。在欧美国家,物流成本分为三个部分,即:库存、运输以及管理这个三个部分产生的费用。其中,库存指的是企业在货物仓储中产生的费用,其除了对人力、保险以及税收的支出之外,还包括对占用资金的利息支付;运输部分指的是在货物运输中,会选择多样化的运输方式来完成对运输比例的固定,在这样的环境中,来将总和费用进行计算,以此来完成对物流成本的定义。在我国,物流成本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定义。就广义角度来说,其指的是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仓储以及运输等活动中产生的资金支出内容,其既需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李海莹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要对企业的原材料进行采购、运输,也需对企业的产品进行销售与配送,因此其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就狭义角度来说,物流成本会对物品的运输与配置产生费用,其所需企业支出的部分,即为物流成本。通过这样的定义,可以发现我国与日本在对物流成本内容进行定义的时候,存在相似之处,是物流活动所需支出资金的货币表现。2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企业为了能够在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选择成本会计控制措施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其内容,一方面,通过对现代科技的使用来降低对生产成本的消耗;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生产技术的提高来增强劳动生产效率,以此来降低人力生产支出。其中,前者所能够获得的利润潜力是直接的利润源,而后者是间接的利润源。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开始逐步加强对物流利润的关注,可以说物流成本的高低将会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低,也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表现内容之一。2.1能够避免无效作业现象的发生企业借助于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从中发现本可避免的物流活动,针对其存在的不合理性,让其可以从成本角度出发,让其可以分为有效活动与无效活动两个类型,将无效活动取消,达到成本降低的作用。比如,就制造型企业来说,其在对自身产品进行加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产品运输或者库存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也就相应地带来人力成本与运输成本,久而久之,企业的生产活动也就会提高本身的开展成本。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这样的经营方式存在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也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2.2能够确保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确保以最低的能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可以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显得更加稳定、科学。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将运输模式进行优化,将搬运卸载工作的开展成本尽可能地降低。同时,针对于存储费用,其既要做到保障产品仓储的质量,也要将所需支付的费用有效降低,提高对产品的使用效率。这些都是物流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现阶段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3.1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健全在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其开展的依据是会计成本的核算制度,但是,其尚未能形成有针对性的核算规章制度。因此,当其在为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由于物物流服务自身带有的复杂性,若仅仅是单纯地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运用,将会很难以满足企业的成本计算需求,其严谨性与专业性程度不足,也就无法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环环紧扣,降低会计成本的核算价值。3.2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需要从其实际开展环节出发,将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以及客后服务等环节产生的费用进行逐一核算。但是,就目前而言,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仅仅是对采购环节与销售环境的费用核算,因此,其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同时,因为一些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时候,仅仅是对运输费用以及仓储费用进行计算,虽然表面上支出费用较低,但是其产生的成本依旧存在,只不过被分化到了其他的项目中去,呈现出较低水平的运输物流成本,然后其实际支出较高。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并未将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生产支出的计算内容,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其的支出一无所知。3.3未形成单独物流成本核算科目一些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会将物流成本进行分化,使其在各个环节中有所体现,而未能将其当作物流成本进行统一计算。这是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特征之一:即将物流成本当作采购、经营、销售、售后服务的组成部分,而未能做到统一管理,也是企业自身信息化处理水平较低的表现,企业的物流信息难以被采集与集中,企业也就无法做到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形成本身也就会受信息内容的影响,而难以做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推动。3.4物流费用归集不准确目前,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仅仅是确保将对外运输活动与仓储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进行计算,而对物流管理支出与信息费用支出忽略了。比如,企业生产活动所需材料的运输往往会直接被判定在货物的购入成本里,而在仓储活动中,其费用又只是对人力费用的支出。这样的核算模式,使得企业虽然在物流成本支出中有着高昂的费用,整体水平却显得较低,进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支出损失。久而久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精准度与价值将会丧失,企业的数据需求也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的管理困境。4加强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对策4.1健全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从制度出发,将其存在的弊端深入了解,以此来确保企业在对原有的核算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进而提高物流成本计算的科学性。比如,在对管理费用等进行核算的时候,可以设置专门的物流成本支出内容,使其成为该项核算工作的子集,再将这样的分级方式在其他生产经营环节中进行设置,形成明显的分级计算内容。此外,企业还应当将所产生的所有子集费用进行集中,确保其可以对企业所有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有效覆盖。为了达到更高水平的工作成效,企业应当主动地引进先进的核算技术,降低核算工作的操作难度,也要确保其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能够被及时、准确地被传递,以此来帮助企业管理者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工作开展实际的掌握水平,促使自身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4.2增设物流成本科目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其开展的基础应当是企业原有的财务会计计算框架,因此,企业在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计算的时候,可以设置补充内容,让其明显的分级化,就其操作性来说,可以是:从原材料的采购活动开始将其产生的物流费用进行一一记录,其包括了采购部门其工作活动的人工支出、差旅补助、仓储费用以及办公费用等。针对于这样的模式还需运用到销售环节、售后环节,借助于这样的模式是为了确保核算方法更为简单、更加具体,促使控制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开展质量,将物流运输成本所需的费用进行计算,加强自身的控制能力。4.3设置专门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构,并设立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科目(1)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区分工作活动的开展特征,形成稳定的计算机构,促使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更加专业化。(2)根据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将所需补充的内容集中且具体化,让其可以在分化的核算工作中有所表现,再按照实际内容与类别来设立分流账目,以此来确保企业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与运输以及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可以被明化。当然,这样的核算工作本身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来源,会产生相应的设计凭证,进而来完成对企业资金流的控制,显得更为严谨、规范。4.4细化企业物流成本的账务处理财务工作者在将原始凭证编入计算的时候,应当将所存在的会计科目明确划分。同时,企业需将产生的成本项目分类汇总,以此来增强对物流费用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具体地将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表现,进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内容,促使其可以在企业决策活动中,既能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也能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4.5引入作业成本法准确核算物流成本的信息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会选择传统的统计方法,这样的方法因为自身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较差,使得其获取的信息精确度较低。所以,企业在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让物流成本能够被划分成一个个细致的操作内容,以此来确保操作环节可以更好地被分配与集中。在此基础上来提高企业管理者能够获取更为完整、准确的企业发展信息,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降低浪费支出。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内部改革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借助于这样的发展活动来确保自身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进而从成本内容出发,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5结语总的来说,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需要从会计工作出发,确保成本管理活动与控制需求能够被有效满足。目前,我国的物流成本核算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企业在对自身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需要主动地去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一方面,为了降低核算工作的开展难度;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周永.现代物流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6,(16):19-21.2罗霁虹.基于会计核算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4):243-245.3陈曦.药企采购物流管理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4王冠男.天津一汽丰田零部件采购物流输入过程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45韩正宝.基于TPL的国内汽车采购物流联动机制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篇二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问题及改革 摘要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教材内容碎片化、费用分配方法多样化、教学模式传统化、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应该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改革,包括课程内容项目化,学习过程工作化;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合理设计评价方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合作式教学;项目化“成本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依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重新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考核评价模式,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素养和水平。一、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碎片化,学科体系突出教材是教师教学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是围绕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组合,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依据本科、高职、中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同一门课程教材的呈现形式应当存在差异。近年来,高职院校极力推动各类课程改革,努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尽力突破教材学科体系的色彩,重新编写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教材。然而,将本科、高职、中职的“成本会计”课程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本科、高职、中职的“成本会计”课程的教材基本上大同小异,编排的顺序基本都是成本会计概述、费用要素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方法概述、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成本分析等。如果仅从教材的编排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一时难以分清哪一本教材更适合高职学生,其中的差异只在于本科教材侧重理论描述,案例相对少一些;高职教材理论描述少一些,案例相对充实一点;中职教材介绍各种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相对少一些。但是,纵观本科、高职、中职的“成本会计”课程教材编写,均未脱离学科体系的束缚,现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学科体系色彩仍很浓厚,未能依据高职教育基本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编写,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各章节内容衔接性不够,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需要。(二)费用分配方法多样化,主次难以分清依据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会详细讲授生产费用的各种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方法及累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但学生在学完了全部分配方法之后,经常会出现多种分配方法相混的状况,无法根据企业成本计算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企业适当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方法及成本计算方法。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学习各种费用分配计算的公式,但未能从成本计算的整体核算流程角度全面把握各种分配方法的本质及分配标准选择的依据。各种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分配的基本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掌握每一种分配方法只是一种基本技能培养,更应当注重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例如,费用分配标准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基本规律,能够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与相对准确原则,依据会计核算需要及企业管理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三)教学模式传统化,能力培养不足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取决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师素质等。现行高职院校广泛推行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式、基于工作过程等教学模式,但许多教学模式目前仅停留在教学改革申报材料及总结材料的文字层面,在教学实践中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落实。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系统讲授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为主,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不够系统,未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不够,“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未能有效落实,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四)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化,引导作用不够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重视技能训练等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理所应当将实践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一般较侧重于对成本会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考核内容无法考查学生根据企业实际业务状况合理组织成本核算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要求,既无法考核学生实际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无法考核学生实际成本核算的技术技能水平。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笔者依据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理念,努力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中小企业成本会计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成本会计”课程学习目标,始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一)课程内容项目化,学习过程工作化为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让学生在重复的操作步骤中学习基本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螺旋式前进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从而实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通过对中小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的分析,笔者建议对原来的学科体系的教材进行深度改革,以成本核算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为项目,以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案例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融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于一体的课程,将“成本会计”课程的基本要素及相关概念融入相对应的项目中,建立起“学、做、教”真正融为一体的课程框架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以下几个项目:品种法应用及成本分析、分步法应用及成本分析、分批法应用及成本分析等,每一个项目依据“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账户的开设要素费用的归集、分配与会计处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会计处理成本分析等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进行内容编排。生产费用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主要集中在品种法应用及成本分析模块中阐述,在分步法应用与成本分析等其他模块中以案例介绍为主,让学生在重复练习中掌握生产费用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与技能。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序化与重构,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真正融为一体,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目标。(二)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课程日常教学组织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方式,即先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例题讲解的模式。依据“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课程教改模式,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笔者将每次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模式采取倒置的方式进行设计,即依据学生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根据每一次课程学习要点,事先设计好学生易于接受的费用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等小案例,课堂教学根据“明确的案例工作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讨论完成工作任务可能存在的问题—讲解完成工作任务应当掌握的知识点”的程序进行组织,并根据技术技能培养的需要,将部分教学项目安排在实训室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复习与巩固过去学习内容基础之上,主动寻求解决成本核算有关问题的方法与原理,既能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基本技能,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增强课堂互动效果与气氛。(三)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式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显著的特征是在建立学习团队的基础之上,将教学过程分为“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分享成果”三个阶段。独立思考阶段要求每一位学生依据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独立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相互交流阶段要求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团队所有成员在讨论中对如何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分享阶段由教师随机选取一名团队成员代表该团队向全班同学陈述该团队的观点及问题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对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将对学生的情感目标的培养融入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教育及学生众多的实际情况,笔者尝试在课堂总结阶段采用合作式教学法,并将合作式教学法设计为“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分享成果教师点评”四个阶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以生为本”的合作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真正融为一体,贯穿于每一次课堂教学实践中,最终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四)合理设计评价方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引导学生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对技术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本课程考核评价由理论考试(40%)、实践技能考核(30%)、日常考核(30%)三个部分构成。理论考试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考核模式,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侧重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成本计算方法系统性与全面性掌握程度;实践技能考核主要在学生完成一周综合实训任务后,随机抽取一套技能考核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建账、业务分析、成本计算方法选择判断、凭证制作、账簿登记等成本核算的全过程,侧重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日常考核主要在每次课的归纳总结阶段,依据合作式教学法的组织要点,每次随机选取一名同学代表其所在的团队归纳总结本次课的学习要点及存在的问题,依据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该分值作为该学生团队的每名学生平时成绩组成部分,最后综合学生作业等多因素的考核评分,侧重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学习能力等。总之,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必须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围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岗位技术技能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为核心,以成本核算过程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参考文献1袁红萍.高职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做J.商业会计,2013(11).2曾昭坤.浅析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方案J.财经界:学术版,2013(7).3郭长平.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篇三 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 一、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界定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我国会计学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但是三者在内容上的重复率达60%以上。其中,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核算的需要,成本会计已经发展成了具有与管理会计一样的关于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信息的职能,成本管理会计发展成了以管理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主要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决策分析、存货控制、销售预算、经营杠杆与本量利分析、业绩评价等方面。鉴于以上实际情况,为了解决三门学科的交叉问题,可以将三门学科进行整合,将财务管理单独分离出去,然后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整合,形成成本管理会计。二、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在对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文化学、历史学等相邻学科的借鉴、运用和创新,其中对成本管理会计影响比较大的是管理学。1.古典管理理论与相应的成本管理会计思想(1)科学管理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的产生泰罗于1911年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其理论思想主要有:产品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的挑选工人;工作标准化;能力与工作匹配等。当时的工业化程度快速增长,传统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适应竞争力需要的要求,于是具有预测未来功能的预先控制新职能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管理会计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此时的成本核算还很不系统,它仅是为适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而附带产生的理论,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方法体系和理论。(2)一般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职能法约尔于1916年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它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要重视各个职能科室管理的思想,指出管理的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发展为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2.行为科学理论与行为管理会计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和早期的管理理论忽视工人的个人发展和情感需要的问题,很多学者于20世纪30年把社会学与心理学引入到了管理中来,于是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有关员工的个人需要、动机、激励和同管理直接相关的领导理论两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管理会计思想主要有:决策行为观: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决策中必须做到协助企业进行目标多样化决策,寻找满意解,使之与企业目标相协调。预算行为观:吸收下级的预算决策,制定多样化、多层次的预算体系。控制行为观:从物质与精神方面激励员工,保持局部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同时经常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然后与预算执行层进行探讨分析。3.现代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管理学派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经验主义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有决策理论学派的“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科学学派的数学模型在管理过程中的运用,经验主义学派的案例的归纳整理研究等。这段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直接推进了管理会计思想的发展,赋予了管理会计新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开始重视如何为管理会计计划和管理控制提供及时和有用的信息,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题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三、成本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成本管理会计框架构成的出发点,对框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关于逻辑起点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本质起点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王棣华教授认为本质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它可以很好的回答管理会计是什么,进而指导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对象起点论:中国人民大学的孙茂竹教授认为,“对象”针对性强,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因此管理会计的对象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目标起点论:中央财经大学的孟焰教授认为,管理会计的目标居于最高层次,指引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因此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应是管理会计的目标。目的起点论:以孟焰为课题主持人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在2007年,在分析了各个逻辑起点的优劣后指出,以目的作为逻辑起点可以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的优化,因此提倡以目的作为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论。四、成本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第一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为: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管理会计的本质;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对象;管理会计的要素;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为:管理会计的起点理论层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层次;管理会计的核心理论层次;管理会计的实务理论层次。第三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为: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的原则;管理会计的技术。五、总结从以上各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关于管理会计的很多理论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管理会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于成本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首先要统一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进而分清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学科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成本管理会计,以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体系,并更好的为人们所学习和应用。有关成本会计本科学年论文范文推荐:1.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3.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4.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有关成本会计本科论文6.有关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精选7.关于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