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普通心理学讲义.docx

    • 资源ID:18645259       资源大小:154.68K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心理学讲义.docx

    心理学讲义第一章 2第二章 7第三章 13第四章 24第五章 35第六章 4470第七章 51第十章 72第八章 61第十一章 78第九章 66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不是社会科学, 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2、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高兴或烦恼、或自豪或自卑,等等。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 即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这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一定困难,坚决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这三种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一方面,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即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构成。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具有的较稳定的因素。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 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二、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 Ebbinghaus)所说: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一)心理学的起源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两大源头:一是自古流传的哲学;一是兴起于 19 世纪的生物学与生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 psykhe(灵魂)和 logos(学问)两个词组成的,意思是研究灵魂的学问。人类很早就试图对灵魂做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例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认为,人们的灵魂具有不可分的原子结构, 这些原子是圆球形的,可以四面滚动,所以灵魂是物质的、能动的。而柏拉图(Platon)却认为,灵魂与物质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不是万物产生了理念,而是理念产生了万物。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灵魂论一书,反对柏拉图的二元论,是人类文明史上较早的有关心理现象研究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他把人的灵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原理,是身体存在的形式。认为灵魂支配身体活动,有自己的活动规律。他把灵魂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类的三种。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只有人才具有高级的理性灵魂。他还对感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类似、对比、接近等记忆的原理。中国古代祖先中也不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例如,荀子就提出了“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的命题。范缜更明确地指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总之,他们都认为先有身体后有心理,物质和心理密不可分,身体是心理的基础,心理是身体的功能。人类古代这些哲学先辈们的研究,虽然论及了一些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但因历史的局限, 并未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 世纪中后期,随着生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 并逐渐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直接引入到人的心理的研究。1879 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W.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冯特也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者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有人曾这样比喻,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是媒人。经生物学的媒介作用,哲学与生理学结合孕育出了科学心理学这一“新生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二)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后,理论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应用也十分广泛。今天,在普通心理学这个主干的基础上,已经派生出许许多多的分支,形成一个分支繁茂的心理科学结构体系。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它既对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的分支包括四个方面:1、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分支: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2、研究不同主体心理活动规律的分支: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3、研究不同社会实践领域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分支: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数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4、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支: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些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1、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2、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教育社会心理学(educational social psychology) 4、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 psychology)5、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心理学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心理科学结构体系的逐步形成上,还体现在心理学流派的异彩纷呈上。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见表 1-1):表 1-1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时间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机能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E. B. Titchener) 詹姆士(W. James)杜威(J. Dewey)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J. B. Watson)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韦特海默(M. Wertheimer)考夫卡(K. Koffka)弗洛伊德(S. Freud)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J. Piaget)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A. H. Maslow)主要思想主张实验内省法(即实验的自我观察法)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不仅研究心理的主观方面,而且重视心理的客观方面外显行为的研究 认为心理学必须是关于行为的科 学, 强调对行为的训练和强化(reinforcement)。这是 20 世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如果说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那么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模拟人脑、主张认知加工。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着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因此被西方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以来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二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心理学是指导人生的法宝对于个人来说,心理学是指导人生的法宝。它能教人聪明,使你观察敏锐,记忆力增强, 善于思考;它告诉你怎样培养丰富的情感;如何锻炼坚强的意志;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怎样塑造健全的人格。心理学是个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个人要适应生活、努力成材,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里,只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人,才可称为真正的健康者。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今后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二、心理学是了解学生的工具学习心理学理论,还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例如,根据两性在心理上的差异,既能够形成对待男女生的正确态度,又能够因材施教。这对于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能够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学科,心理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另一方面,教育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例如,第一个智力量表,就是心理学家比奈(Binet)接受法国教育部门的委托用来鉴别哪些儿童应当进入低能班而创制出来的。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一)发展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客观性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一)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实验法有两种形式:1、实验室实验法这是指在实验室里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实验所得结果不仅准确而且还能进行重复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但由于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被试的主观态度和情绪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2、自然实验法这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并有实验法的主动性和观察法的自然性等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课题中。(二)观察法观察法有两种形式:1、自然观察法这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进行。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较系统地、长期地进行,对观察的具体情境和被试的各种表现要作详细的记录,对系统观察获得的材料要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使其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但自然观察法存在以下的缺陷: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影响。2、自我观察法人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这通常叫做自我观察法。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自我体验,动机的意识,或对某些心理特点和行为的感受与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观察和分析。这是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采用的一种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特殊方法。不过,自我观察时需要按照客观的指标,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观察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自我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如研究者对其他被试进行客观观察时, 必要时亦可要求被试本人做出自我观察的口头陈述,以进行比较验证,这样更能提高观察研究的效果。(三)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可分为口头调查(访谈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1、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根据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口头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调查方法。要使访谈法富有成效,首先应创造坦率和信任的良好气氛,使被调查者愿意接受访谈; 同时,研究者应有良好的准备和训练,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指标保持一致。访谈法的优点是:研究者可以直接控制访谈进程,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对问题回答的真实程度,并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即时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等等。访谈法的缺点是: 比较浪费时间,调查的数量有限,并且对研究者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2、问卷法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以搜集资料的方法。在调查中,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可用不记名的方式。问卷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以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型的资料。缺点是:问题的设计有一定难度;发放的问卷难以全部收回。(四)测验法这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心理测验有很多种,根据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五)其他方法1、个案分析法这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系统的了解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同卵双生子女研究、儿童早期环境研究等。2、作品分析法这是根据被试者的作品,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如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日记、作文、图画等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思考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3、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现象是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能切身经历到的最熟悉的现象。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但是,“心理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自古以来许多思想家曾进行不懈的探索,并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看法。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在中国古代,由于科学水平的局限,人们长期以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所以,直到今天人 们仍然习惯把人的精神活动称为心理活动。汉字中有关精神活动的字也大多带“心”字,如想、思、悲、怒、念等。后来,随着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心理活动与心脏没有关系,却与脑的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经验的积累,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人的头部受到损伤时,精神活动就不正常,而人的心脏有病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却不大。例如,1861 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首先发现了大脑左半球额下回损伤,会使人失去说话的能力,称“失语症”(aphasia)。此后,人们又陆续发现,大脑额中回后部损伤,会导致人不会写字,称“失写症”(agraphia);大脑角回损伤,会导致人看不懂文字,称“失读症”(alexia),等等。这些发现都进一步明确了心理机能直接依赖于人脑,脑才是心理的器官。一、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虽然脑是心理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但它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孤立的大脑无法单独起作用;同时低级部位也离不开大脑的控制和调节。因此,学习脑的结构和功能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神经元神经元(neuron)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性,即兴奋性与传导性。前一特性,指由感受器或另一神经元传来神经冲动之后,立即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后一特性,指将神经冲动迅速传至相邻的另一神经元,以完成其神经传动功能。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即当刺激强度未达到某一程度时,即无神经冲动的发生。但当刺激强度达至某种程度而能引起冲动时,该神经冲动立即达到最大强度;此后刺激的强度纵使再继续加强或减弱,对已引起的冲动强度不再发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全有全无律(all-or-none law)。2、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按其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在人的全身。其中分布在头部的叫脑神经,共 12 对;分布在四肢和躯干的称脊神经,共31 对;同内脏、腺体器官相联系的还有植物神经系统(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周围神经主要起传递信息和神经冲动的作用,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主要是传递信息,即把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向中枢神经部位传递;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主要是神经冲动,即把来自中枢部位的神经冲动向效应器官传递。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共分 31 个节,每节有一对脊神经发出。它是低级反射中枢,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在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时起联络作用。(二)脑的结构与功能脑由脑干、小脑、大脑组成。延脑、桥脑、中脑、间脑统称脑干。延脑是脑的低级部位,是调节循环、呼吸、吞咽、呕吐等功能的基本生命中枢。桥脑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必经之路,它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脑与姿势和随意运动有关。间脑主要分丘脑、下丘脑两部分。丘脑是大脑皮层下的感觉中枢,对控制睡眠和觉醒有重要意义,它是传入神经的转换总站;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是内脏活动与情绪反射的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它是植物神经的转换总站。小脑是协助大脑保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的中枢。大脑是脑的高级部位,是人类思维、意识及智慧活动的器官。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其功 能是不对称的,大脑左半球的功能有:右手触觉、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大脑右半球的功能有:左手触觉、感知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艺术和幻想等。在大脑两半球底部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称为“胼胝体”(corpus callosum)。胼胝体损伤的人,大脑两半球不能沟通,因而又被称为“裂脑人”。(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多种内分泌腺所构成。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直接渗透到血液之中。各种不同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是不同的。内分泌系统能通过各种渠道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理和心理的调节,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活动。通常,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来实现的。其特点是:调节作用快而精确,作用范围比较小。而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渗透到血液来实现的,其特点是:调节作用缓慢但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广泛。综上所述,大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但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以及感觉器官、内脏器官、内分泌系统,甚至经络系统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参考资料 2-1:动物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1、感觉阶段,这是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如蜘蛛靠振动来获取信号,蚂蚁、蜜蜂则借助气味来获取信息。2、知觉阶段,这是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如鱼可以利用视觉和嗅觉来获取食物。3、思维萌芽阶段,这是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如大猩猩会把箱子叠在一起以便摘到屋顶的香蕉。二、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也是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一)反射和反射弧反射(reflex)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的具体程序是:刺激感觉器官感觉神经中枢(脑和脊髓)运动神经效应器官(肌肉和腺体等)反应。例如,强光作用于眼睛这个感觉器官,由视神经传入脑中枢,经分析综合觉得难受,然后支配相应的运动神经传递到眼球虹膜,做出缩小瞳孔的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reflex arc)。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心理作为脑的反射机能,做出反应后并不意味着反射的终止,反应本身及其所产生的结果, 又会作为一个新的信息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而返回大脑,这叫做反馈。大脑根据反馈的信息再对反应行为进行必要的校正,使反应行为逐步精确,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可见,反射的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射弧,而是一个复杂的、环形回路的反射环。(二)反射的种类反射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先天的,有后天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 P. Pavlov)按照产生条件的不同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这是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斯金纳(B. F. Skinner)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即 UCR)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眨眼、吮吸、膝跳、呕吐等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引起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这类反射活动在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也可以实现。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等。这些是维持有机体的生存,排除危险,避免伤害,种族延续所需要的反射活动。因此,无条件反射也称为本能的或种族的反射。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即 CR)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所形成的反射活动。它的神经通路是暂时接通的。巴甫洛夫用狗做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狗吃食物(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即 UCS)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响起铃声时,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食物以前都响起铃声,这样结合多次之后,只要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现象。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也具有了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成了喂食的信号,铃声已由无关刺激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即CS),这种反射就是条件反射。3、操作性条件反射上述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及其学派的观点,一般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它对揭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并非都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为此,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 20 世纪 40 年代又提出了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对应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主要以白鼠、鸽子等动物为其研究对象。他把动物放进一个特制的实验箱内(又称斯金纳箱),箱内装有一个杠杆。只要动物碰压到这个杠杆,就会有一粒食丸弹落出来让动物食用。开始,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在实验箱内,在东碰西撞的自由活动中,白鼠偶然会碰到杠杆, 每碰到一次就会得到一粒食丸。在多次偶然地获得食丸之后,白鼠就会越来越多地去碰压那个杠杆,以获得食丸。如此反复强化,最后,每次一把它放到箱内,它就会立即去碰压杠杆。这表明白鼠最终学会了准确地碰压杠杆以获取食物的方法,即建立起了碰压杠杆的行为与食丸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斯金纳把这种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本身的操作行为才能得到逐渐强化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ed reflex)。在这种反射中,动物的行为就是为获得食物而进行的一种操作,白鼠或鸽子碰压杠杆的操作行为是获得食物的工具。因而,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4、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随着强化的次数增多而得到巩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也都有泛化(generalization)和分化(discrimination)的现象。泛化是指对一些类似刺激物可作出同样的反应。分化是指通过分辨类似刺激物之间的区别, 只对其中特定刺激作出反应,而对其余类似刺激不作反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与刺激物呈现的次序不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刺激(stimulus) 在前,反应(response)在后(即 SR),强化物是同刺激物结合出现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动物的操作反应发生在强化刺激物之前(即 RS),并且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才能得到强化,强化物不是与刺激物相结合,而是与操作行为相结合。所以,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主动操作而得到强化的。第二、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与所达到的程度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在动物的先天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有机体的反应是不随意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在动物后天习得的操作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其机体的反应是可控制的、随意的。总之,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现实生活中,操作性条件反射大大多于经典性条件反射。三、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大脑皮质的活动有两种信号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 first signal system)和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吃过酸梅的人, 看见了酸梅就会分泌唾液,所以有“望梅止渴”的说法。这里的酸梅,就是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谈梅生津” 指的是讲到“酸梅”这个词时,也会分泌唾液;“谈虎色变”指的是讲到“虎”这个词时,就吓得脸色都变了,这些都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总是一起活动的。第一信号系统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比第一信号系统具有更丰富、更概括的内容,它在人的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四、大脑皮层活动的基本规律当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两种相对立的过程兴奋和抑制。兴奋过程(excitation) 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 inhibition)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这两种基本的神经过程,一直在进行着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有规律的活动。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大脑皮层的活动遵循两个基本规律,即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以及相互诱导。(一)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或抑制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或抑制的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扩散。神经细胞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物产生反应,而对其余的刺激不产生反应的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集中。条件反射的泛化就是由神经过程的扩散引起的;条件反射的分化就是由神经过程的集中引起的。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件,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强或过弱时,易于扩散;当它们的强度适中时,就容易集中。例如,当人体某处受到非常重的打击时,浑身都感到震颤,这说明强兴奋易于扩散;当身体某处的皮肤受到轻微的触摸时会感到浑身发麻,这说明弱兴奋也易于扩散;而只有中等强度的皮肤刺激,我们对它感觉的定位才最分明,这说明中等强度的兴奋易于集中。(二)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时,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产生的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当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抑制,而引起其周围的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现象,称为正诱导。如小孩要睡觉前,会显得特别兴奋。当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而引起其周围的神经细胞产生抑制的现象,称为负诱导。如专心工作时,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二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以心理活动的产生方面来说的。从心理活动的内容方面来说,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没有客观现实及其对人脑的作用,就不会产生人的心理。人的大脑好像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好像是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头脑这个“加工厂”,就不能生产出任何产品。无数的客观事物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作用于我们的各种器官,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结果就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心理现象。此外,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情感意志、能力和性格等,也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社会实践活动,就无法产生人的心理。国外的“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实验发现:在近乎完全的感觉隔离情况下,被剥夺者不久就变得烦躁,不能集中注意,意识混乱,幻觉也开始产生。野兽哺育幼童的资料也证明:脱离现实,脱离人类社会的交往和实践活动,即便有健全的人的神经结构,心理也会变得畸形。可见,人的正常的心理功能是离不开人的社会环境及人的社会实践的。所以说,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现实,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二、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感觉剥夺”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荷比(Hebb)等首创的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但人的反映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取决于当前被反映的客观现实。这是因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体的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进行的。人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主观世界和不同的心理特征。反过来,这些心理内容又影响和调节着主体对现实的反映,从而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主观性。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目的动机、兴趣爱好和态度体验不同,因而对现实的反映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的反映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把人对现实的反映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如,看同一部电影,一个小学生和一个具有一定文艺修养的成人,因为他们已有知识和经 验不同,因此,对电影会有不同的评价。同一部电影,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总之,人的心理是带有主观性的,是一种主观映象。因此,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三、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人的心理并非是对客观现实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社会实践中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这就是心理反映的能动性。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在行动之前,能预见行动的结果。其次,人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次,人能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总之,人们的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思考题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2、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别是什么?3、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4、“望梅止渴”、“谈梅生津”分别说明了什么?5、大脑皮层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6、“牛顿煮表”说明了什么?7、“猪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通过感觉,不但能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颜色、声音、软硬、粗细、涩滑、重量、温度、气味和滋味等外界特征,而且通过感觉也能反映人体各部分(眼、耳、鼻、舌、身、四肢)的运动和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情况。例如,我们有“肚子饿”的感觉,这是胃的蠕动及血糖变化在头脑里的反映。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如看到一个西瓜,听到一首歌曲。知觉是比感觉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各种感觉信息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但它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在知觉的过程中,我们倾向于把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关系组织成为一个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感觉和知觉是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理性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它是调节和维持正常心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心理过程。它们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感觉和知觉的源泉。一方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内在组成部分,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另一方面,知觉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也影响着感觉的鲜明性和精确性。由于感觉和知觉有这种密切的关系,因此,经常把它们合起来通称感知。而且感觉和知觉往往是同时产生的,所以人们很难获得单纯的感觉。但它们又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感性认识阶段。首先,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其次,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不仅依赖于事物的物理属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再次,感觉的产生是由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三)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感觉和知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而产生的。产生感觉和知觉的神经系统叫分析器(analyzer)。分析器由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s)、传导神经和神经中枢三部分组成。人体有多种分析器,如视觉分析器、听觉分析器、味觉分析器、肤觉分析器、运动觉分析器等等。分析器的三个部分,不管哪一个在结构和机能上受到破坏,都不能产生感觉和知觉。如有的人的眼睛没有毛病,但由于大脑皮层视觉区的结构和机能受到损害,也会看不到东西,这叫做中枢盲。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的种类人的感觉依据刺激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 external sensation)和内部感觉(internal sensation)。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并反映它们的状态,包括动觉、平衡觉和肌体觉。1、视觉(visual sense)眼睛是视觉器官。视觉是可见光波刺激视分析器而产生的。视分析器的感受器是眼睛的视网膜。视觉可以区分为色觉和非色觉。色觉缺陷有两种:色弱和色盲。色盲又称道尔顿病症,一般是隔代遗传的,也就是由外公通过他女儿遗传给外孙。色盲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灰与白,对光过分敏感; 局部色盲有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两种。视觉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主导感觉,一个正常的人从外界接受的全部信息中,有80%-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2、听觉(auditory sense)耳朵是听觉器官。听觉是由振动频率为 1620000 赫兹的声波作用于内耳的柯蒂氏器官的毛细胞所引起的,其中 10004000 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听觉可分为三种形式:言语听觉、乐音听觉和噪声听觉。在这些感觉中,我们能分辨出声音的四种属性:音调(高音-低音)、响度(强音-弱音)、音色(不同乐器或人所发声音的特色) 和持续性(音响的时间)。通常人们认为,听觉的重要性仅次于视觉。如果在视觉和听觉并用以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心理学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暗伤)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