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项目运营服务实施方案.docx
数字化项目运营服务实施方案 V3.0数字化项目运营服务实施方案第13页目录1 统筹协调组织保障机制设计31.1组织保障 .3.1.2制度和政策保障 .3.2 服务资源集中管理设计72.1服务资源集中管理工作思路.7.2.1.1通过开展数字化*顶层设计,推动服务资源集约化建设72.1.2加强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7.2.1.3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8.2.1.4由单一集约化模式向复合集约化模式转变 8.2.2服务资源集中管理重点工作 9.2.3服务资源集中管理机制和办法.1 03 资金保障设计103.1项目融资模式分类及模式选择.1 13.1.1项目融资模式分类1.13.1.2项目融资模式选择.1 13.2资金保障措施 1.2.4 技术服务管理设计134.1运维服务团队建设思路.1.34.2运维服务团队组织架构.1.44.3运维服务各团队职责.1.41 统筹协调组织保障机制设计1.1 组织保障本次基于*云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牵头主要市直属部门组成。*云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承担“数字 xxx”建设的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政策指导、重大项目的推进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建立统一、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云平台”建设统筹协调、行动计划编制、信息化标准制定、建设过程宏观管控、评价考核指标设计与建设成效评估等环节的工作职责。xxx 已于今年成立“xxx 市*云平台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李辉龙为组长、市副秘书长/市府办主任及数字 xxx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各委办局相关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协调指导项目的组织实施。 详见“二、项目工作组织及进展情况 (一) 工作组织”。1.2 制度和政策保障数字化*建设涉及较多方面内容,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和规范来做保障,并在已有的制度基础上结合数字化*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和规范上保障数字化*在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与使用,运行与维护各个阶段的顺利开展。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建立符合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完善信息化发展改革体系,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加快信息化队伍建设。1、健全管理体制,完善长效机制()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与宏观调控能力。()完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加快制定和完善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切实抓好组织协商工作,适应我区数字化*发展所必须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开展数字化*顶层设计, 完善信息化项目生成机制,所有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统一扎口管理,实施财政投资项目效益的量化考核,逐步形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创新数字化*建设模式。通过管理职能设计,包括规划职能、协调职能、计划职能、建设职能、执法职能、监督与评价职能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职能体系。通过管理机构设计,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高效的管理机构、强大的技术支持机构、完善的执行机构,确保管理职能的正常履行。建立良好的运行维护机制,包括规划预算机制、项目管理机制、业务协调机制、监督评价机制等。()加强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提高建设数字化*的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形成由技术通用标准、监管制度和法规制度等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2、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协调处置机制。建立信息网络安全监管领导机制, 形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安全协调管理体系,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确保数字化* 信息与网络安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监测,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坚持以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为方针,开展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建设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增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营造信息化发展法律环境,促进和规范全市信息化建设。3、整合信息资源,强化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整合。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来提升* 协同水平,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宗旨,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信息集成、资源共享、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数字化*体系。()强化部门业务协同。各部门不仅要系统地进行业务梳理、整理、规范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建立数字化*数据架构, 提出对关联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需求,而且要从提高* 协同水平出发,充分考虑纵向和横向关联部门的需求,建立* 信息目录体系,对接关联业务流程,实现数字化*系统内外衔接,互连互通。()强化完善标准体系。各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及时出台相关标准规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选择关联性强、信息共享迫切的领域优先进行整合,尽快取得经验和成效。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分类管理,合理部署信息安全措施。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推动*信息共享,避免以安全为由阻碍*信息资源整合。4、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思路。通过以会带培、以建带干, 对信息化专门人才试行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的方式,建立信息化人才的职业培训、专业培养与重点引进机制,立足福州本地教育培训资源,结合省内高校优势资源,构建学校专业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各层次人才聪明才智。立足地方实际,通过雇员方式引进技术骨干。建设信息化人才库,充分发挥信息化人才的集体智慧,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数字xxx”建设应用的良好氛围,为信息化建设提供高质量、高效益的咨询、研发与技术支撑服务。()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套层次分明、灵活多样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多渠道培养与高起点引进并举, 落实完善信息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完善鼓励人才创 新创业的分配激励机制,营造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2 服务资源集中管理设计2.1 服务资源集中管理工作思路2.1.1 通过开展数字化 *顶层设计,推动服务资源集约化建设通过数字化*顶层设计,形成全市数字化*总体框架,统筹指导市各部门数字化*建设。完善全市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规范网络互联、资源交换、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体系等工作,有效保证数字化*建设和运维的安全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2.1.2 加强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按照“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建设全市数字化*基础性硬件、软件、服务。充分利用市统一建设资源中心、密钥中心、容灾备份中心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全市性应用支撑平台,利用市统一建设的基础网络平台、云平台,为各部门个性化业务应用建设提供有效支撑,采用虚拟化等技术提供数字化*云服务,提高基础设施共享利用率和综合应用成效,促使各部门不再分散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将数字化*重心转移到深化业务应用上来。各部门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建设本部门业务应用,形成统一数字证书认证、统一数据中心、统一网站入口、统一安全支撑以及各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的工作模式。2.1.3 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内、外网安全支撑体系,推广数字证书应用,统一规范数字化认证服务。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风险评估,加强信息安全测评, 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安全联合检查,健全市各级各部门信息安全管 理机制, 推进重要部门、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数字化*信息安全监测,建立和完善数字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指挥调度机制和通报制度。推进云安全研究,构建数字化*云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明确服务各方安全职责,加强对数据泄露、账号和服务劫持等安全风险防范,为用户提供安全的云服务。2.1.4 由单一集约化模式向复合集约化模式转变在继续提高现有共性应用系统集中共享水平的同时,不断扩大机房、主机、存储、网络、安全、基础软件、基础数据、应用组件等各层次的集中共享,形成复合集约化发展模式。图 1. 复合集约化发展模式2.2 服务资源集中管理重点工作依据服务资源集中管理的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包括:1、建立“一站式”网上审批,提高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率,深度整合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建立场景式网站办事服务模式,方便公众获取服务,强化网站在线办事功能。采取多种形式,丰富网站政民沟通、互动交流的渠道,构建公众知识数据库,实现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等网站一口受理、分办和反馈,形成完善的政民交流体系。2、打破目前由于数据割据造成的资源分散、条块分割、部门间数据沟通效率低的弊端,基于集约化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各部门分散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构建整体有序、可靠实用、信息共享又相对独立、结构开放的信息系统,部署*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进行公共平台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避免业务系统的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的浪费。2.3 服务资源集中管理机制和办法1、各部门可根据应用建设规划和使用情况,提出服务资源申请,在申请中要说明服务资源具体使用要求,具体性能要求指标, 以及申请资源用途。2、服务资源申请首先需要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确认资源申请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申请,可退回到发起部门进行修改。 3、通过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需通过基础设备平台管理部门审核。基础设备平台管理部门需根据服务资源申请需求,检验 现有资源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要求则需给出相应落地支撑方案; 若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说明原因反馈给信息化主管部门。4、现有资源不能满足要求时,信息化主管部门需及时反馈给申请部门,并协商沟通解决方案。3 资金保障设计*云平台的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持,为了保证平台建设的资金需求,需要结合*云平台建设项目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项目融资方式运作。3.1 项目融资模式分类及模式选择3.1.1 项目融资模式分类项目融资方式有:投资运营类、融资运营类、融资企业运营类:1、投资运营类投资运营类,指自己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自己管理运营。该类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完全由主导,项目的投资和运营都是由单独进行,可以进行全程管理,具有保密性强、监管方便、运营灵活等特点。2、融资运营类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是融资建设,并且项目建成后也是由来运营,包括BT、BLT。该模式可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但有效地减缓财政压力,而且由于其机制新、管理活、权责明确,比传统的单独投资建设模式更为高效。3、融资企业运营类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是融资建设,并且项目建成后由企业来运营,包括 BOT、BOO、BOOT 模式。该模式不用增加债务负担,减少运维过程中的投入,有利于控制项目的整体投入,并可引进项目管理公司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和设备技术。3.1.2 项目融资模式选择通过对项目投融资模式分析,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可初步得出整个平台投融资模式选择过程的逻辑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2. 投融资模式选择过程框架按照所有权归属划分,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其所有权必须由来控制,可选用投资运营模式、融资运营模式;对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其所有权可以控制在企业手里,可选用融资企业运营模式。通过对数字化*项目的特点分析,建议模式为投资经营。3.2 资金保障措施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坚持以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与运营模式, 形成平台建设资金保障体系。在统一部署下,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列入预算,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用项目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市科技计划和各种市级计划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科技部门、经济综合管理和各相关产业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争取更多的试点、示范项目落户 xxx。为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些资金保障的政策和优惠。探索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优先保障试点工程建设的资金。结合项目的特点,可以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分布工程押后施工, 超前进行融资,时间及资金数量需要有余地。将*云平台建设分期、分段进行项目分解,按分项目的适应性安排融资建设;优化投资方案,对项目的进度及投资目标进行跟踪管理。4 技术服务管理设计4.1 运维服务团队建设思路市十分重视数字化*专业人才引入,专门安排引进人才专项经费,调优调高人才政策,做好引进人才的各项安置工作。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制定了多项政策来做保障。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建设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切实营造“育得精、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建立专门的数字化*维护团队人才库,加强数字化* 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单位工作干部、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干部信息化意识,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信息应用技能、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提升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数字化*应用能力; 注重培养数字化*干部知识水平和开拓创新、协调配合等方面能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数字化项目运营服务实施方案 V3.04.2 运维服务团队组织架构运维总指挥服务支持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应急响应中心现场维护中心服务台专员事件问题配变监共前置更安防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传输网维护人员备件管理人员在*云平台项目的运行维护服务中,建立三级服务支持体系。服务机构下设:服务支持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应急相应中心、现场维护中心等部门组成,其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管管管发理理理布专专专专员员员员控享端平平维台台护维维人护护员设备与技术提供商图 3. 运维服务组织结构图4.3 运维服务各团队职责现场维护中心:负责监控平台、共享平台、前端设备、传输网络、设备备件等维护工作;负责现场问题解决。服务支持中心:负责对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服务支撑过程中的问题管理、事件管理、配置管理、变更发布管理。技术支持中心:负责对服务支持中心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技第15页术支持。应急响应中心:负责对应急响应事件进行指挥调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