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卷二.docx

    • 资源ID:18646389       资源大小:949.9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卷二.docx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卷二1 单选题(江南博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由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可知X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因此Y是0元素;Z2+和Y2-一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因此Z是Mg元素;W和X位于同主族,因此W是Si元素。A项,原子半径顺序应该是r(Z)>r(W)>r(X)>r(Y),A项错误;B项,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M90,化学键是离子键,Y与W形成的化合物是Si02,化学键是共价键,B项错误;C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氧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C项错误:D项,同周期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同主族的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故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故D正确。2 单选题 某些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表1所示:表1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 gC.物质X含两种元素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0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3 单选题 MgCl2、KCl和MgS04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l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S0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t1时,KCl和MgS04两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t2时,100 g 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 g MgCl2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A项,MgS0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项错误;8项,在t1时100 g水中KCl和MgS04两溶液所含有的溶质质量是一样的,溶剂质量不相等时,则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也是不一样的B项错误;C项,在t2时100 g水中能够溶解的MgCl2的最大的质量为a g,C项错误;D项,由t1升高到t2时KCl的溶解度增大,D项正确。故本题选D。4 单选题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夹持装置已略去)( )。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A项,四氯化碳可以将水中的溴单质萃取出来,并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可以用分液漏斗来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A项正确;B项,乙醇和苯酚互溶,故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因此B项错误;C项,用加热的方法会使碘升华,不能得到碘单质,C项错误:D项,配制l00 mL 0100 molL的KCl溶液时,应选用容量瓶。D项错误。故本题选A。5 单选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Cu2+、HC03-、NO3-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042-、N03-C.01 molL AgN03溶液:H+、K+、S042-、I-D.01 molL NaAl02溶液:H+、Na+、Cl-、SO42-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项,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Cu2+与HC03-均可与0H-发生反应,A项不能大量共存;B项,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C项,AgN03中的Ag+会和l-发生反应生成Agl沉淀,C项不能大量共存;D项,NaAl02的溶液是显碱性的,碱性溶液中H+不能大量存在,D项错误。故本题选B6 单选题 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A项,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局部区域会发生析氢腐蚀,A项错误;B项,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项错误:C项,钢管若被保护可以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项正确;D项,采用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D项错误。故本题选C。7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照“XYZX”(表示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A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电解盐酸生成氯气故A项不选;B项,偏铝酸根与水、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硫酸铝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经过了两步反应,故选B;C项硅酸钠与强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加热会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故C项不选:D项,硫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故本题选B。8 单选题 某有机物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1H2108B.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C.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 mol NaOH反应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由图2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1H1808,A项错误;分子中存在手性碳原子,B项错误;因为在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因此可以和FeCl3发生显色反应,C项正确;l mol的该物质最多与3mol的氢氧化钠反应,D项错误。故本题选C。9 单选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01 mol N2与03 mol H3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氨分子数为02NA个B.标准状况下,112 L甲醛气体中电子数为8NA个C.常温常压下,78 9苯中含有单键的数目为09NAD.1 L浓度为1 molL-1,的Na2C0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为NA个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项,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是可逆反应,不能实现完全转化,不会生成02 mol的氨分子A项错误;B项,标准状况下,112 L的甲醛气体为05 mol,电子数为B项正确:C项在苯中不存在CC单键,C项错误;D项,碳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故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根的数目小于NA,D项错误。10 单选题 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此题中加成反应的取向主要取决于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取代基。如取代基是给电子基因,会增加双键碳上的电子云密度,有利于亲电加成反应;如取代基是吸电子基团,会降低双键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不利于亲电加成反应。甲基、乙基都是给电子基团,氯原子是吸电子基团而且两个甲基的给电子能力大于一个乙基的给电子能力。故本题选A11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A.身边的化学物质B.化学反应与能量C.科学探究D.物质构成的奥秘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故本题选B。12 单选题 解析:下列属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是( )。微粒观 变化观 实验观元素观 科学价值观A.    B.C.D.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技能方法观念(整合观、实验观、分类观);认识角度观念(元素观、物质变化观、物质微粒观、微粒作用观、物质结构观、物质分类观)和物质观(化学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绿色化学观,情意价值观)。故本题选D。13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科学能力探究要素的是( )。A.猜想与假设    B.表达与交流C.练习与复述    D.反思与评价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故本题选C。14 单选题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知识,回答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知识,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 )。A.类比    B.归纳C.分类    D.演绎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归纳法是指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例如:钠、镁可以归纳为金属。演绎法与归纳法相反,演绎法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以验证一般规律和原理的适用性。例如:由金属可以演绎出钠、镁等。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分类法即对已有的现象或资料,按照某种重要的特征,将其分类整理的方法。由氢气还原氧化铜,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属于类比法。故本题选A。15 单选题 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llJ旋紧瓶盖并振荡,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A.被动接受式    B.主动接受式C.引导探究式    D.自主探究式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引导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故本题选C。16 单选题 下列对于活动表现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但不能是学生的自我评价B.既可以评价认知性学习目标也可以评价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C.活动表现评价一定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不能在活动后进行D.活动表现评价只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不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所以不仅仅老师评价、学生间评价,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A项错误。活动表现评价不仅仅在活动中,还可以在活动后,并且不仅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还评价活动结果,所以C、D两项错误。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即学生活动的目标,包括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目标,所以B项正确。故本题选B。17 单选题 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环节主要包括( )。识别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理清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要点;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呈现方式;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A.    B.C.    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属于学情分析。故本题选B。18 单选题 缺ABCD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缺19 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情境创设,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多创设几个情境B.与化学相关的火灾、爆炸、污染等新闻是比较好的情境素材C.与化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多媒体是最有效的情境素材D.教学情境应与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不是越多越好,A项错误;教学中宣传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要全面,让学生认识真正的化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8项中的描述比较片面;创设情境要具有针对性无谓最有效,只要抓住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设置情境即可C项错误。20 单选题 缺ABCD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缺少试题 缺21 简答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乳化现象”的内容要求是“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下面是某版教科书对该部分内容的呈现。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用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谁知道原因吗7【活动与探究】在试管中加入5 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1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细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现象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置,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及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等都与乳化有关。【拓展视野】乳化作用(略)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该教科书用了怎样的设计思路?(6分)(2)教科书这样编写体现了哪些化学课程基本理念?(6分) 参考解析:(1)该教科书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引用的素材同时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了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背景且在文字表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教科书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教科书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内容。本部分内容的编写体现了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洗衣粉及洗洁精去油污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乳化的概念。(2)基本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终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22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785年,科学家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0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留下的是一些不足原体积1200的小气泡,他猜想这可能是一种未知气体但这种见解却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可。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在测定N2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N2密度是12572g/L而从NH3分解到的N2的密度是12508 gL,两者相差O0064 gL,虽然相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的误差范围,实验中的“小误差”困扰着瑞利。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是带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空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他们把空气中的N2和02除去后,用光谱鉴定剩余气体,经过反复实验,他们的猜想获得证实,空气中存在着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Ar。问题:(1)材料中科学家卡文迪许的观点没有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是: 。(3分)(2)材料中两位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3分)(3)简述化学史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7分) 参考解析:(1)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验误差较大,并且卡文迪许并未测出未知的气体是什么,只是作为一种猜想。   (2)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太符合实验事实的小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也要积极地进行探索,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3)通过已取得的化学成就以及化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通过概念、学说、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启迪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通过戴维、诺贝尔为化学事业的牺牲,学习化学家献身化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可以通过侯德榜及其侯氏制碱法,培养合作及爱国主义精神等。总之通过化学史,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充分地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增加化学的真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23 简答题23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问题结果进行了设计和分析。【试题】Na2S03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某学生按照如下方案计算Na2S03,样品的纯度:准确称取样品w 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小烧杯中滴入 ;溶液直至沉淀完全;(将沉淀、称重,得沉淀为a g;计算Na2S03样品的纯度。【考试结果】有约20的学生提交了下面的答案:向小烧杯中滴入HN03酸化的Ba(N03):溶液直至沉淀完全;将沉淀过滤、干燥、称重,得沉淀为a g。问题:(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向小烧杯中滴入 溶液直至沉淀完全;将沉淀 、称重,得沉淀为a g。(6分)(2)试对【考试结果】中学生答题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6分)(3)写出Na2S03样品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分) 参考解析:(1)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过滤、干燥。解析:Na2S03在空气中变质生成Na2S04,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可以生成不溶于酸的Ba2S04沉淀,根据生成的Ba2S04沉淀可计算样品中Na2S04的质量,从而计算得到Na2S03样品的纯度。因此需要过滤、干燥来得到沉淀。(2)答题错误原因分析:学生知道利用不溶解于稀硝酸的BaS04沉淀来检验SO42-但忽略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可以把Na2S03氧化为Na2S04,因此加入HN03酸化的Ba(N03)2溶液会导致Na2S03与Na2S04均转化为BaS04沉淀。(3)解析:Na2S03在空气中变质生成Na2S04是因为氧气的氧化作用。24 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某老师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先是老师提出学习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关系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以下是有关学习情境。镜头1:甲组组长不让其他同学动手,自己独自实验。笔者问他为什么不跟其他同学合作,他说:“他们只会帮倒忙。”镜头2:乙组同学在组长带领下,认真阅读课本,边阅读边做记号,一副很认真的样子。等到老师宣布停止小组活动时,这组同学还没有开始做实验。笔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做实验他们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还没有想好。”镜头3:丙组两个同学讨论并确定了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另外两个同学在旁边说笑。笔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和他俩一起学习,他们很自信地说:“他俩是我们班化学成绩最好的,我们组一定最好。”镜头4:丁组由组长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指导并帮助另外三位同学做实验。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6分)(2)结合案例,简述合作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6分)(3)简要回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主要有哪些?(8分) 参考解析:(1)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围绕共同的目标,既相对分工又相互配合,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索与讨论,既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形成社会交往技能。案例中的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缺乏监控。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没能够及时地巡视解决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第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第三,学生合作不够主动。小组活动中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2)合作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不等于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团队精神,逐渐形成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并没有给出必要的指导,没能引导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小组合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而不是仅仅区别小组间成员的能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第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第三,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学习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第四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25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内容标准为:“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建议:“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材料二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l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材料三教科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所呈现的内容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园实验10-8如图l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如下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实际上,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可以发现,上述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都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叫作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材料四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一般要求。要求:(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6分)(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3)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导入、展示、总结)。(16分)(4)设计教学板书。(4分) 参考解析:(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并明确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对实际问题做出简单解释。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渗透合作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用好化学的积极情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3)教学过程(4)设计教学板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盐:像NaCl、CaCl2、Na2S04这样由金属阳离子(或NHI)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卷二.docx)为本站会员(江***)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