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提分卷.docx

    • 资源ID:18647365       资源大小:1.15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提分卷.docx

    2022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提分卷1 单选题(江南博哥)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20、15、30,则该细胞能完成()。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细胞器含有A、C、G、U碱基,不含碱基T,因此该细胞器中只含RNA,不含DN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线粒体中含有DNA,A项错误。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器是中心体,高等绿色植物细胞无中心体,中心体中也不含DNA,B项错误。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含有RNA,不含DNA,C项正确。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其含有DNA,D项错误。2 单选题 呼吸商是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的氧气在容积上的比例,用RQ表示。研究小组在实验中测得某种子萌发时的RQ=m,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若m值小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类型一定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B.若m值小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过程中一定有非糖物质的氧化分解C.若m值大于1,则该种子的无氧呼吸强度一定大于有氧呼吸强度D.若m值大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消耗非糖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糖类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若m值小于1,则证明氧气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该种子的呼吸类型一定为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一定含有非糖物质,A项错误,B项正确。若m值大于1时,证明氧气的吸收量少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该种子的呼吸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但并不能确定无氧呼吸的强度大于有氧呼吸,也不能确定该种子的呼吸消耗非糖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糖类,CD两项错误。故本题选B。3 单选题 “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中“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对教学目标()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三维目标中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程标准使用行为动词表述具体内容标准,这些行为动词应用明确、具体、可观察的术语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学习行为,如“说出”“概述”“叙述”等。行为条件是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条件,如“采取模拟的方式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另外,课堂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如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也属于行为条件的范畴。行为表现程度,即教学达到的标准,如“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综上可知,题干中“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行为条件。4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B.生态系统中的细菌都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一般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弱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供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但某些细菌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C、D两项正确。故本题选B。5 单选题 下列可用于诱变育种的方法的是()。A.用X射线处理生物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裂期细胞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生物D.低温处理生物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诱变育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X射线、紫外线)或化学(亚硝酸盐)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基因突变,从中选择满足人们需要的类型并将其培育成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新品种的过程。A项为诱变育种的方法。B项,秋水仙素在分裂前期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分裂期不能诱导基因突变。C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不属于诱变育种。D项为多倍体育种的方法,低温可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本题选A。6 单选题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种群是由同种生物的个体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也就是说,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不会明显变大,C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D正确。7 单选题 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主要是由动物体中哪一种细胞完成的?()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主要是由B淋巴细胞完成的。故本题选A。8 单选题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3。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因为丙专食浮游动物,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将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最终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加。乙和丙竞争生存空间和氧气等资源。9 单选题 某教学班有45名学生,教师在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的实验教学时,不符合演示法规范的做法是()。A.课前录制临时装片制作的视频,在课上播放B.教师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C.教师边用实物展示台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边进行讲解D.教师在课前培训小组长,由他们在小组内演示,并辅导其他成员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演示法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等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B项中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实验过程,该教学方法属于讲授法(讲解法),而不是演示法。10 单选题 对细胞能量转换有重要意义的一组细胞器是()。A.中心体和核糖体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叶绿体和线粒体D.液泡和类囊体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A项,中心体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项,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等一些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有关。C项,叶绿体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线粒体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D项,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类囊体是叶绿体中扩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综上所述,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发挥作用时都要利用ATP供能,故本题选C。11 单选题 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由受精卵发育成的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A.遗传物质B.tRNAC.mRNAD.rRNA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双尾鱼的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金鱼能表现出单尾的性状,说明双尾鱼受精卵中含有了能控制其表达单尾这一性状的物质,即从单尾鱼受精卵中提取的RNA中含有由控制单尾的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12 单选题 一直以来,儿童健康备受社会关注,下图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发生感染的程度。请你结合免疫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A.早产婴儿易发生感染的程度高主要是由于个体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病B.满月婴儿不易生病的原因往往是母乳喂养使婴儿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据图预测,人体在达到入托幼机构年龄段后,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机体接触病原体的几率呈正相关D.从上图可知人体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自身的免疫力和所处环境因素都有关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要求学生从图中获得信息,结合所学的免疫、疾病相关知识分析问题。A项中早产婴儿不是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病,所以错误;B项中婴儿从母乳中获得抗体,不是自身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细胞;C和D综合易发生感染的程度应该由环境和自身免疫力共同决定。13 单选题 在培养水稻植物根尖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氰化物后,根尖细胞吸收K+的速率变化如图1所示,科学家研究得知氰化物会影响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加入氰化物后K+的吸收速率明显下降是因为能量供应不足B.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加入氰化物后其他物质的吸收都会受影响C.在5h时根尖细胞消耗的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D.推测氰化物中毒后,细胞内酒精含量会发生变化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功能受影响将会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产生。据图可知,加入氰化物后,K+吸收速率大幅降低,是由能量供应不足造成的,因为水稻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线粒体功能受损只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不会影响物质的被动运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5 h之后,细胞消耗的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水稻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线粒体功能受影响将直接影响到细胞的有氧呼吸,细胞为产生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会“被迫”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本题选B。14 单选题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它可以作为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下列关于概念图绘制规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概念图中的每个概念只能出现一次B.连接概念的直线不可以交错C.概念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D.连接两个概念的连接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概念图的绘制规范:概念图中的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连接两个概念的连接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明确的词;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概念名词要用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用。15 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可使其作用增强C.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形成效应细胞,并能分泌抗体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识别抗原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吞噬细胞除参与特异性免疫外,还参与非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浆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可以增强效应T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过程的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而细胞免疫过程中生成的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二次感染细胞时,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不能分泌抗体,C项错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表面受体,不能识别抗原,D项错误。16 单选题 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放射性迅速升高是因为进行了DNA分子的复制,此时期应为细胞分裂间期,A项错误。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完成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标记,B项错误。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是不同的,每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条数最少的为0条,最多的为全部含有放射性,C项错误。在第二个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时候,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项正确。故本题选D。17 单选题 某教师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节中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简述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决心”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层次水平分别是()。A.了解、领悟B.了解、反应C.理解、反应D.理解、领悟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简述”属于知识性目标的了解水平,“树立”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领悟(内化)水平。18 单选题 下列遗传实验方法使用恰当的是()。A.用杂交的方法检验杂种灰兔F1的基因型B.用连续自交的方法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C.用杂交的方法鉴定一只狗的基因是否是纯合子D.用测交的方法区分猫的长毛和短毛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检验杂种灰兔的基因型应用测交的方法,统计子代表现型的比例,A项错误。连续自交可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B项正确。鉴定狗的基因是否是纯合子应用测交的方法,看子代中是否出现性状分离,C项错误。区分猫的长毛和短毛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用纯种亲本杂交的方法,D项错误。19 单选题 无土栽培培养液配方如下,植物在正常情况下吸收最少的是()。A.B.NO3-C.Mg2+D.Cu2+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植物吸收最少的离子应是微量元素,A、B、C三项均为大量元素,D项为微量元素。故本题选D。20 单选题 教师在“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中常常用到下表,其作用是()。A.逻辑推理B.比较异同C.拓展延伸D.前后呼应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比较异同属于类比教学法,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知识。21 单选题 图1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A.B细胞B.效应B细胞C.T细胞D.效应T细胞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图示为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细胞免疫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参与的细胞为T细胞和效应T细胞。图中X为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故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T细胞或记忆细胞。22 单选题 下列品种的培育与育种原理相符的是()。A.无子西瓜的培育染色体数目变异B.高产青霉菌株的培育一基因重组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D.培育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无子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项正确。高产青霉菌株的培育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项错误。D项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23 单选题 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C.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与内质网相连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备全能性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纺锤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A项错误。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所处的平面,即纺锤体中部垂直于两极连线的平面,是人们假想出来的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项错误。有丝分裂末期,核膜重新出现,且核膜是与内质网直接相连的,C项正确。减数分裂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如卵细胞,其全能性比体细胞高而比受精卵低,D项错误。故本题选C。24 单选题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丰富度B.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调查种群密度,还可以调查物种的丰富度,A项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种群,B项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即群落的分层现象,C项正确。不同的种间关系呈现特定的数量变化曲线,故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推测群落的种间关系,D项正确。25 单选题 图4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C.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由图可知第5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A项正确。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B项错误。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C项错误。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D项错误。26 简答题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示意图如图5,请据此回答问题。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序号),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2)若由于某种原因V数量减少,则短期内数量_,的数量_。(3)该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预防沙尘暴中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 参考解析:(1);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2)减少;增加(3)间接(1)据图分析可知是光能、是生产者、是大气中的CO2、和是消费者、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其他生物使用,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将崩溃。(2)以为食,的天敌V数量减少,那么短期内的数量会增加,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数量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具有三种。第一种为潜在价值,即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第二种为间接价值,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第三种为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等非实用意义。27 简答题海岸生态护坡是植物和工程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图5是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该演替属于_。(2)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应采用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_。(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图中字母表示)如图5所示。当小型飞行草食动物的数量增多时,网蜘蛛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小型飞行草食动物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种群内的_调节;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字母表示)。 参考解析:(1)次生演替(2)样方法;随机取样(3)(负)反馈;×100解析:(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但仍保留有残存的根系、种子的地方所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应采用样方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随机取样。(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能量传递效率=×100,故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28 简答题材料:问题:(1)分析该游戏教学的优点。(2)结合材料,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法时的注意事项。 参考解析:(1)该游戏教学的优点:巧设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学生通过“猜人”游戏,更易理解二歧式检索表的内容,将知识化难为易,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思维,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使用游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师课前要做充足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游戏,游戏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生活。材料中,教师选择“猜人”游戏,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游戏规则,同时又能很好地解释二歧式检索表。游戏规则和要求要清晰。规则是一个游戏顺利、有效开展下去的关键。该材料中游戏规则清晰、明了。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该材料中,全体学生都可参与其中,争先恐后提问。进行科学的评价。游戏过程中和结束时教师都要给予总结和评价。教师根据“猜人”游戏,最后再次回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透彻。29 简答题材料:某教师在“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果如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学生进行相关的交流讨论,确定本实验的目的、原理。其次,进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准备苹果、梨等实验材料,提出问题:苹果或梨中含有还原糖吗?(2)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实际经验做出假设。苹果或梨中含有还原糖。(3)设计买验教师将全班25名同学分为5个小组。小组选出小组长,自行安排好分工。根据实验过程,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实验应该选用哪些材料?选用的材料应具有哪些特点?斐林试剂是如何配制的?有哪些要求?斐林试剂与样液混合后如何进行水浴加热?如果样液中没有还原糖,会出现什么现象?有还原糖,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并在组内完成实验计划。(4)实施实验教师强调实验安全,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及准确性。(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说明本小组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小组间进行意见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没有得出实验现象的小组分析原因,并强调该实验操作的严谨性,使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最后,教师梳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总结实验结论。问题:(1)根据材料内容,设计“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及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参考解析:(1)实验方案:制备苹果的组织样液。将苹果去皮、切块、研磨、过滤。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 mL的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此时试管内的颜色应为浅蓝色。将试管放在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关键步骤及原因:材料的选取。实验材料应为浅色,最好无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实验材料的还原糖含量要高,这样可以看到明显的砖红色沉淀的产生。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含蔗糖)、甜菜(含蔗糖),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的配制。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分解,因此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必须现配现用。斐林试剂的使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必须先混合后再与组织样液混合。因为该反应的实质是还原糖与新制的Cu(OH)2(由甲液NaOH与乙液CuSO4反应生成)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Cu2O)。水浴加热。用其他热源加热不易控制温度,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而且斐林试剂里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热稳定性较差,受热(80以上)很容易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和水,不能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因此还原糖的鉴定必须水浴加热,否则看不到砖红色沉淀的出现。(2)该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师将班级25名同学分为5组,并让小组成员自行选出组长,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完成“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承担部分责任,对实验的完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集体的责任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及表达与交流。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该实验是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锻炼了其独立思考及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关注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本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操作必须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设计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串。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重视实验中易出现错误的操作,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该教师在学生设计实验之前,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规避错误的观念及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30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考虑到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某版本教材选择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部分内容。“中心法则的提出与发展”首先介绍了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内容。然后安排了一则资料分析,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做出适当的修改。这样设计意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在经典遗传学中,孟德尔预言了遗传因子控制性状,当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时,孟德尔当年观察到的现象又该做何解释呢?通过不同时期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水平上的解释,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科学前进的步伐。要求:(1)根据材料的介绍确定该课程内容的教学重难点。(2)列举一个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对性状的表达的影响(用流程图做详细说明)。 参考解析:(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心法则的理解;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号性状的关系。(2)实例: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提分卷.docx)为本站会员(江***)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