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 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ppt
第三节 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一、碳素循环二、氮素循环三、硫素循环四、其它元素的微生物转化,自然界能量与物质循环,生物合成(环境物质转化为生物体)无机有机,生物分解(生物有机体转化为环境物质)有机无机,植物(为主)、无机营养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为主)、燃烧或动植物呼吸作用,大气中的CO2(0.032%)周转利用最快。大气中的CO2只够绿色植物约20年使用。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尽快矿化和释放,从而使生物体处于一种良好的碳平衡循环中。地球上约90%的CO2是由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中大部分以聚糖形式积累于木本和草本植物躯干中,木材占60%,其中75%是纤维素、约20%是木质素和木聚糖、蛋白质仅占1%左右。在草本植物中多糖含量更高。分解纤维素的任务就是由土壤中的一些特殊微生物来完成的。,一、碳素循环,碳循环以CO2为中心,光合作用 植物性碳 动物性碳 微生物分解CO2水环境中: CO2产甲烷菌 甲烷甲烷氧化菌 CO2,碳素循环,光合作用藻类、绿色植物、蓝细菌,(CH2O)n有机化合物,呼吸作用动植物及微生物,需氧,厌氧,CO2,厌氧呼吸、发酵厌氧微生物,包括光合细菌,有机化合物(CH2O)n,光合细菌,沉积作用,产甲烷细菌,甲基化合物,甲烷氧化细菌,CH4,二、氮素循环,自然界的氮素循环是各种元素循环的中心,而微生物是整个氮素循环的中心。氮元素的自然形态:(1)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2)有机含氮物(3)氮气。,(一)生物固氮 据7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球生物圈每年生物固氮达1.7108吨,其中草原3.5 107吨,林地4.0 108吨,海洋3.6 108吨,其它土壤0.6 108吨。 根瘤菌属每年可为每公顷土地固氮达250Kg。,二、氮素循环,(二)硝化作用,(三)硝酸盐同化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在利用硝酸盐的过程中,硝酸盐被重新还原成NH4+后再被利用于合成各种含氮有机物,这就是硝酸盐的同化作用。,定义: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而成为硝酸 态氮的过程。过程:两阶段 (1)由亚硝化细菌参与,铵亚硝酸; (2)由硝化细菌参与,亚硝酸硝酸。意义:是自然界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农业无益。,(四)氨化作用,定义:含氮有机物竟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氨的作用。含氮有机物的种类:蛋白质、尿素、尿酸、几丁质等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种类: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荧光假单胞菌),Proteus vulgaris(普通变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B. mycoides(蕈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腐败梭菌)。分解尿素的细菌如Sporosarcina ureae(脲芽孢八叠球菌)和Bacillus pasteurii(巴氏芽孢杆菌)。分解几丁质的细菌如Bacterium chitinophilum(嗜几丁杆菌)和Chromobacterium chitinochroma(几丁色色杆菌)等。意义:含氮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降解才能被植物利用。,(五)铵盐同化作用,(六)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定义:硝酸粒子作为呼吸链的末端电子受体被还原为亚硝酸的 反应。有时亚硝酸可进一步通过亚硝酸铵化作用而产生 氨或进一步通过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产生氮 气、NO或N2O。菌种:兼性厌氧菌,行无氧呼吸的菌种。,所有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的以铵盐作为营养,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作用。,定义: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过程(广义)。狭义的反硝化作用仅指由亚硝酸还原成N2的过程。条件:厌氧(淹水的土壤或死水塘中)菌种: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菌。如:Bacillus lichenoformis(地衣芽孢杆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脱氮副球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Ps. stutzeri(施氏假单胞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脱氮硫杆菌)以及Spirillum(螺菌属)和Moraxella(莫拉氏菌属)等。意义:土壤中氮元素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田中施用化学氮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5%左右。另外可以利用水生性反硝化细菌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七)反硝化作用,定义:亚硝酸通过异化性还原可以经羟胺而转变成氨,叫做亚硝酸的氨化作用。菌种:Aeromonas(气单胞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Nocardia(诺卡氏菌属)、 Vibrio(弧菌属) 和 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等。,(八)亚硝酸氨化作用,三、硫素循环,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红箭头表示植物与微生物共同进行的反应),四、磷的循环,生物有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