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新版语文版.doc
-
资源ID:18759928
资源大小:96.0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新版语文版.doc
27 河中石兽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奉献。2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曳铁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2)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a.与“湿相对,b.做,读gàn)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是非木杮(古义:代词,此,这;今义:常作动词,表判断)但知其一(古义:只,仅仅;今义:表转折,但是,却)(3)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十余里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其】其反激之力(代词,代指河水)如其言(代词,代指老河兵)(4)特殊句式倒装句求石兽于水中。(状语“于水中后置)果得于数里外。(状语“于数里外后置)省略句以为顺流下矣。省略主语“大家,即“(大家)以为顺流下矣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介词“于,即“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3主题解说这那么故事用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4重点突破(1)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提示一: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提示二: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轻浮,石头埋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沉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提示三: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轻浮,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成陷坑,渐渐地越冲越深,当坑洞大到石头的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坑洞中。像这样不断地冲,石头不断地滚,一直滚个不停,最后石头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2)谁的方法正确?为什么?提示: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5难点攻克文章最后一段说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提示:作者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提醒人们考虑事情要全面深入,不能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更不要因为知道一点就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甚至嘲笑他人。6结构图解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纪昀()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 是非木杮() 湮于沙上()啮沙() 溯流逆上() 臆断()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阅十余岁()(4)求石兽于水中()(5)竟不可得()(6)曳铁钯()()(7)尔辈不能究物理()()(8)众服为确论()(9)然那么天下之事()(10)可据理臆断欤()3下面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A棹数小舟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C石必倒掷坎穴中 D渐激渐深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 (2)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5?河中石兽?的作者是_,字_,_代学者、文学家,本文选自 ?_?。6关于本文内容,下面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 奇特见闻为主。 B这篇说理短文表达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 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C本文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 观臆断。 D文中,人们按照老河兵所说的找到了石兽,这说明经验大于知识,在实践面前,知 识一文不值。7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表达某人性格 的话。(80字以内)A组:仁慈自信胸有成竹小心翼翼油然而生事半功倍B组:虽然但是如果就_阅读课文?河中石兽?,完成以下题目。8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1)二石兽并沉焉()(2)以为顺流下矣()(3)棹数小舟(4)湮于沙上()(5)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遂反溯流逆上矣()9翻译以下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_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10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依据是“_;讲学家判断其“_,理由是“_,_;老河兵那么判断其在_,是因为“_。11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 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12你从这那么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_【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可据理臆断欤?【乙】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那么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假设夫时然后鸣,那么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选自宋·杨时?言默戒?)【注释】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13解释以下加点的词。(1)尔辈不能究物理()(2)或夜鸣()1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2)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_15. 甲乙两文的结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运用该结构方式的好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 言加以概括。_16甲乙两文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总结出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两文分别说明了怎样的道 理呢?请简要概述。_文言文对照翻译沧州 南,一 寺 临河干,山 门 圮于 河, 二 石 兽 并沉 焉。阅 十余岁,在沧州的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旁的)两只石兽一起漂浮在这条河里。过了十多年,僧 募 金重 修,求 石兽 于 水中, 竟 不可得,以 为 顺 流 下矣。棹 数寺里的和尚募集资金重修庙门,在河水里寻找两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大家认为石兽顺着水流被冲到下游去了。于是驾着几只小舟,曳铁 钯,寻 十余里,无 迹。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几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注释沧州:今河北省沧县。河干:河岸。干,水边,河岸。山门:佛寺的外门。圮(p):倒塌。于:介词,在。并:一起。焉:兼词,于此,在那里。阅:经历。竟:终了,终于。以为:认为。下:下游。棹(zhào):船桨,这里指划(船)。曳(yè):拖着。一 讲学家 设帐寺中,闻之 笑曰:“尔辈 不能 究 物理。是 非 木杮,一位教书的私塾先生在庙里设立学馆讲学,他听到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岂能为 暴 涨 携 之去?乃 石 性 坚 重,沙 性 松 浮, 湮 于沙上,渐 沉 渐 深 耳。怎么能被洪水带着它走呢?这是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河沙的性质松散轻浮,(石兽)埋没在河沙里,就会渐渐地越沉越深。沿 河 求之,不 亦颠乎?众 服 为 确 论。顺着河流寻找它,不是颠倒了吗?大家心服,认为是正确的意见。注释讲学家:私塾教书先生。讲学,讲解经学。设帐:设馆授徒,即教书。之:代词,指到下游寻找石兽这件事。尔辈:你们这些人。尔,某一类人。究:探求,研究。物理: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是:此,这。杮(fèi):削下的木片。岂:怎么,难道。为:介词,被。暴涨:指洪水。携:带。之:代词,指石兽。乃:是。坚重:坚硬而沉重。浮:轻。湮(yn):埋没。于:介词,在。渐:渐渐。耳:语气词,吧,罢了。颠:颠倒。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一 老 河兵闻 之,又笑曰:“凡 河中失石, 当 求 之 于 上流。 盖 石 性一位年老的河兵听到教书的私塾先生的议论后,也笑着说:“但凡河里掉进石头,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它。因为石头的性质坚 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 其 反激 之 力,必于石下 迎水 处 啮沙为坎穴。坚硬沉重,河沙的性质松散轻浮,水不能冲动石头,它的反激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渐 激 渐 深,至 石 之 半,石 必倒 掷 坎穴中。 如 是 再 啮,石 又 再 转,转转逐渐地越冲击坑洞越深,坑洞大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一定倒滚在坑洞里。像这样再冲激,石头又再倒滚,一再地再倒滚不 已,遂 反 溯 流 逆 上矣。求 之下流, 固 颠;求之地中,不停止,(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到石头掉下去的河底去寻找它,不 更 颠 乎?如 其 言,果 得 于 数 里 外。不是更荒唐吗?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注释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之:代词,指讲学家的议论。凡:但凡。失:掉落。之:代词,指石头。盖:大概,因为,说明原因,并带有测度的意思。其:代词,指河水,它的。迎水处:面对水流的一面。啮(niè):本义是“咬,这里是冲激的意思。为:成为。坎穴:洞坑。激:冲击。倒掷:倒滚。如是:像这样。是,这样。再:第二次。已:停止。遂:就,于是。反:反而。溯:逆水流而上。矣:语气词,相当于“了。之:代词,它,指石兽。固:固然,本来。地中:这里指河底。果:果然。然那么 天下之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 理 臆 断 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注释然那么:既然这样,那么。但:只,仅仅。其:代词,它的。据理:根据常理。臆(yì)断:主观地推断。臆,推测。欤(yú):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参考答案】1yúnpzhàoyèpáfèiynnièsùyì2. (1)靠近水边,河岸(2)倒塌(3)经历(4)寻找(5)最终(6)拖着平整土地用的农 具。同“耙(7)你们这些人探求,研究(8)精当确切的言论(9)既然这样,那么 (10)主观地推断3. A(解析:A项中的“棹是名词用作动词,“划船的意思。)4. (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 观地推断吗?5. 纪昀晓岚清阅微草堂笔记6. D7. 例如: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是对书法的钻研非常执着。只见他拿起了毛笔,胸有成 竹地在宣纸上笔走龙蛇。写完后,老人自信地把字幅挂起来让大家欣赏。8. (1)一起(2)认为(3)船桨,这里指划(船)(4)埋没(5)咬,这里意为冲激 (6)逆着河水9. (1)像这样再冲激,石头又再倒滚,一再地再倒滚不停止,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 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2)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10. 下游顺流下矣湮于沙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11. 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因素。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2. 例如: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3. (1)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2)有的14. (1)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2)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15. 都运用了先叙后议的结构方式;运用该结构方式,易于将深刻的道理解释清楚,也易于让读者接受。16. 甲文: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乙文:无论是发言还是沉默都要在对的时间和 地点,不然只会害了自己。【乙文参考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桔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桔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桔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桔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桔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