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三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doc

    • 资源ID:18766378       资源大小:4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三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doc

    核心素养测评三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前期()A.皇权得以加强B.君臣关系恶化C.相权有所削弱D.相权冲击皇权【解析】选D。从题干可以看到丞相掌握着任命官吏的权力,相权较大,所以皇权得以加强说法错误,故A错误;材料并未显示汉武帝时期君臣关系恶化,故B错误;题干呈现的是相权较大而不是有所削弱,故C错误;“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说明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冲击,故D正确。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根底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而非儒家思想地位,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察举选官方式的变化而非察举制的目的,故B错误;由材料“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可知察举制不仅注重道德还注重才能,故C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士族门阀,故D错误。3.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安徽、河南等地出土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如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树下两人持弓仰射,树上共计有20多只雀与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汉代民间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B.麻雀与猴类对小农经济破坏最大C.汉代的仕途开阔权力向下层开放D.黄河下游逐渐成为政治经济重心【解析】选C。根据材料“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分析可知“雀指代“爵,“猴指代“侯,证明汉代选官向下层开放,表达了民间对封侯授爵朴素的向往情怀,故C正确。4.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请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C.稳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解析】选B。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必然导致官僚众多,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故B正确。5.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那么,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解析】选D。裁撤地方行政机构的考虑之一即是削减封建政府的财政开支,故A错误;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并不会因机构的裁撤和合并而增减,故B错误;只通过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并不能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故C错误;裁撤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削减地方行政开支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正确。6.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解析】选C。由“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可见科举制把用人权收归了中央,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C正确。7.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解析】选B。三省六部制强调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故A错误;根据材料“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表达了三省的协调性不断强化,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正确;政事堂和中书门下的设置,可以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故C错误;材料仅涉及三省变迁,未涉及六部,故D错误。8.(2022·天津模拟)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局部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宗法意识的淡薄B.考试入仕的开始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D.特权垄断的削弱【解析】选D。据材料墓志署名由魏晋南北朝时的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转变为唐代只写官衔,这说明门阀士族势力的逐渐衰落,即特权垄断的削弱,应选D;材料强调的是墓志署名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宗法意识的淡薄,排除A;考试入仕从隋朝开始而不是唐代,排除B;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排除C。【拓展延伸】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9.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那么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解析】选A。A表述与题目中“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相符,应选A;题目牵涉的是官员,与吏治无关,排除B;根据题意,有利于君主专制,不利于决策民主化,排除C;根据题意,增加了官员的数量,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10.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谏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锋利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解析】选D。据材料“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可知宋代重视权力的制衡,应选D;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决定提出意见,据材料“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可知不是谏议制度,排除A;材料是对军事的改革建议不是部院间的矛盾,排除B;材料主要是中央权力制衡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11.(2022·衡阳模拟)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解析】选B。材料分两层信息,第一层是宋朝台谏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说明宋朝台谏官权力大,第二层中宋太祖的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说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综合两层信息可知宋朝文官位高权重,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应选B;宋朝重文传统只会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证宋王朝长治久安的作用,排除A;材料中宋朝台谏官的权力设置延续了前代制度,因而宋朝这一传统并非是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C;宋朝台谏官能在一定制度上限制君主权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约的作用,排除D。12.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 ()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解析】选A。由材料“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可知中书省成为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统治者通过控制中书省以加强君主专制,应选A;材料强调君主专制的加强而非君臣关系,排除B;中书省的设立意在加强皇权而非精简机构,排除C;由材料“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可知不利于中央机构的开展完善,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稳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局部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防止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对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局部弥补。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完成以下要求:(1)据材料一,比拟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16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3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不同,据材料一“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得出唐朝设节度使,地方权力大,重外轻内;据材料一“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得出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第二问后果,据材料一“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得出唐朝藩镇割据;据材料一“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得出宋朝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第(2)题第一问特点,据材料二“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得出行省管辖区域大;据材料二“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得出行省权力大,据材料二“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出民族防范、民族控制。第二问原因,据材料二“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得出元朝疆域辽阔;据材料二“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得出吸取前朝教训;据材料二“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得出民族征服。第三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要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1)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4分) 后果:唐朝藩镇割据;宋朝积贫积弱。(2分)(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防范、民族控制。(6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6分)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答出两点即可,4分)(3)策略:平衡与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分)1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但凡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假设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此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可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据材料中“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提炼得出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即可。据材料中“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提炼得出。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即可。答案: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2分)论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确实立为读书人进入政治领域提供了机遇;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大批无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治领域;中国古代官本位盛行和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10分)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2分)论述:宋代以后民间戏曲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说明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科举制广泛实行后知识分子有了公平进入政治领域的途径;尤其是平民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使政治地位提高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10分)(注:答案只是例如,假设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2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三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