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二化学学案42糖类第2课时二糖多糖(人教版选修5).docx
-
资源ID:18770029
资源大小:18.6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高二化学学案42糖类第2课时二糖多糖(人教版选修5).docx
4.2 糖类 第2课时二糖多糖学案人教版选修5目标要求1.知道蔗糖、麦芽糖结构和组成的关系,能区分二者的化学性质。2.了解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性质,掌握淀粉的水解反响实验。一、蔗糖、麦芽糖1蔗糖蔗糖是由1分子_和1分子_脱水形成的,分子式为_,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2麦芽糖分子式为_,与蔗糖互为_,是由两分子_脱水形成的。麦芽糖在硫酸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3麦芽糖和蔗糖的复原性麦芽糖分子中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响,是一种_二糖。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是一种_二糖,但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响。二、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1)组成通式为_,属于_化合物。(2)性质_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的淀粉糊。水解反响:_。特征反响淀粉_,利用此反响可以鉴定淀粉的存在。(3)用途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化学方程式为_。2纤维素(1)组成:组成通式为_,属_化合物。(2)性质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水解反响纤维素在强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响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_。酯化反响纤维素中的葡萄糖单元含有_,可与硝酸、醋酸发生酯化反响。(3)用途纤维素可用于纺织工业、造纸等,还可以用来制备_、_等化工原料。知识点1蔗糖、麦芽糖1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2倍B纯洁的蔗糖溶液中参加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响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D在蔗糖里参加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2有关麦芽糖的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纯洁的麦芽糖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响,是一种复原性糖1mol麦芽糖发生水解得到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的产物完全相同ABCD知识点2淀粉、纤维素3以下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它们都是混合物B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它们是同分异构体D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4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其水解程度,需要的试剂是()NaOH溶液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碘水ABCD5将蔗糖溶于水配成10%的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在第一个试管中参加几滴稀硫酸并水浴加热,然后再参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原因是_;在第二个试管中参加几滴稀硫酸,再放在水浴中加热,再参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参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后的现象是_,参加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_。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参考答案知识清单一、1.葡萄糖果糖C12H22O11对点训练1A蔗糖可以看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去一分子水后的缩合产物,其式量小于葡萄糖式量的2倍,A不正确;蔗糖分子中无醛基,不会发生银镜反响,B正确;银镜反响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醛基的反响都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假设不加碱中和过量的酸那么不发生银镜反响,C正确;浓H2SO4有脱水性,可将蔗糖炭化,故颜色变黑,炭再被浓H2SO4氧化,产生CO2、SO2气体从体系中逸出,出现泡沫,D正确。2C3C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二者的n值不同,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混合物,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4C测定淀粉的水解程度应分为3种情况:完全水解,局部水解,没有水解。完全水解:证明无淀粉了,用碘水;局部水解:证明仍有淀粉,用碘水,证明已有葡萄糖,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在此之前应先用NaOH中和剩余的酸;没有水解:证明无葡萄糖,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5水解液中含有稀H2SO4,破坏了Cu(OH)2而不能使其与葡萄糖反响生成砖红色沉淀中和剩余的硫酸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2NaOHH2SO4=Na2SO42H2O、CH2OH(CHOH)4CHO2Cu(OH)2Cu2OCH2OH(CHOH)4COOH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