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月考试题.doc
-
资源ID:18774300
资源大小:25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其中1-9题为单选题,10-12题多选题,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得0分。)1今年我国将发射六到八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这类卫星虽然绕着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表 C月亮 D宇宙飞船2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乒乓球比赛运动中,双方运动员将乒乓球看做质点B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看做质点D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3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4.2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0.6m/s2B0.36m/s2C0.7m/s2D0.43m/s24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Al8 Bl6 Cl5 D135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正下方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那么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一直保持竖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B小球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小球一直处于失重状态6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质量均为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点,现用一轻质弹簧给小球a施加一个拉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0,弹簧劲度系数为k,则弹簧形变量不可能是 A B B C D7两倾斜的平行杆上分别套着a、b两相同圆环,两环上均用细线悬吊着相同的小球,如图所示。当它们都沿杆向下滑动,各自的环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沿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环与杆有摩擦力 Bd球处于失重状态C杆对a、b环的弹力大小相等D细线对c、d球的弹力大小可能相等8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的甲图是实验现象,乙、丙、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2m,以2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现将一小物块以3m/s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冲上传送带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g取10m/s2,则小物块运动至传送带右端B点所用的时间是A0.5s B0.9sC1.2s D1.5s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摩擦力B静止的物体可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受到静摩擦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D两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它们间的弹力方向垂直11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st图象如图中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中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A运动的位移为10mC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物体C的加速度大于物体D加速度12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围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At=1s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2s时离原点最远Ct=4s的回到原点,路程为10mD物体一直沿着某一方向运动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二、实验题(16分)13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8分)(1)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该同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m/s,该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本题保留两位小数)(2)若实验时电源实际频率稍小于50Hz,则速度测量值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速度真实值。(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30 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4(8分)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 (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2)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3)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10 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配重重力大小的关系图象_;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_ .三、解答题(36分)15(10分)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乙车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且乙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2m/s,从乙车加速开始计时,两车运动相互不影响。求:(1)乙车再次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再次与甲车相遇所用的时间。16(10分)如图所示,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所悬挂,小滑轮P被一根细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物块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O是三根线的结点,bO水平拉着B物体,cO拉着质量为mc=2kg物块c,aO、bO与cO夹角如图所示细线、小滑轮的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g取10m/s2)求:(1)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2)OP绳所受拉力大小17(16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0.2kg的平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0.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叠放在平板上方某处,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平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在01.5s内该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1.5s末撤去拉力。已知物块未从平板上掉下,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1=0.2,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4,取g=10m/s2。求:(1)01s内物块和平板的加速度大小a1、a2;(2)1s末物块和平板的速度大小v1、v2以及1.5s末物块和平板的速度大小、;(3)平板的最短长度L。物理试题参考答案1B2D3C4A5C6B7C8C9B10BD11AD12BC130.25 0.40 大于 不变 14b;木板重力,每次拉木板时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图见解析;0.25;15(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设此时经历的时间为t1,则由 v1=v2+at1 得:t1=6s 此时甲车的位移为:x1=v1t1=60m乙车的位移为:x2=v2t1+=42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x=x1-x2=18m (2)乙达最大速度用时=8s.v2+= t2=16s16解:(1)对绳结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 得出: ,对B: ,方向水平向右;(2)对绳结点受力分析, 得出: , 17(1) 内,物块与平板间、平板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分别为:设物块与平板间恰好滑动时,拉力为F0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因为,故物块与平板发生相对滑动。对物块和平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解得: (2) 内,(),物块与平板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解得: 内,(),由于水平向右的拉力F2=1.4N恰好与f1+f2平衡,故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与木板速度相同,有:(3)撤去拉力后,物块和平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物块和平板停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可画出物块、平板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 内,物块相对平板向左滑行的距离为:内,物块相对平板向右滑行的距离为: 由于 ,故: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