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18784061
资源大小:69.5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定远民族中学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历史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前须知: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 56分一、选择题此题有28小题,每题2分,共56分。1.梭伦在其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解放!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分析,梭伦所说的“他们系指 A.债务奴隶 B.平民 C.外邦奴隶 D.贵族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3.河南省的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这里不断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请你判断其反响的历史时期应是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4.公元十一世纪早期,如果你是大户官僚,那么可能面临 A.通过“恩荫获得官职 B.越是富裕交纳的免役钱越多C.按照政府丈量出来的田亩数交税 D.单纯享受免税特权5.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以下相关表达明显有误的是 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 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 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6.?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其主要目的在于 A.笼络汉族地主 B.稳定鲜卑社会 C.稳固北魏统治 D.促进民族融合7.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社会生产获得开展商业有较大开展丝织业比拟兴旺A. B. C. D.8.观察右图,图与图所示服饰的不同主要是( )A.经济开展的结果 B.民族融合的结果C.孝文帝迁都的结果 D.实施官吏俸禄制的结果9.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开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顶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10.(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缺乏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11.秦国规定一家除一子承嗣外,其余儿子结婚后必须分家,单独立户,否那么加倍征收户赋。秦国这一做法有利于()A.商业的开展繁荣 B.自耕农数量增加C.人口数量的增加 D.郡县制度的推行1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材料说明 A.个人权力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保证B.“解负令的实施,意味着奴隶制在雅典的终结C.“梭伦时代的雅典公民团体相对稳固D.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开展为“解负令的实行奠定了根底13.“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假设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之所以会“海内安之,主要原因是均田制 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限制了土地兼并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A. B. C. D.14.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募役法15.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是官僚阶层特权的表达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消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根底A. B. C. D.16.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 开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根底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根底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A. B. C. D. 17.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表达的经济政策是 A. 海禁政策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土地国有18.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开展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19.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山来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D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20.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 C、推行新的租调制 D、汉化政策21.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以下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 A. “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B.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C.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D.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22.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的是 A. 废井田,开阡陌 B. 重农抑商C. 统一度量衡 D. 实行连坐法23.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 A推动经济开展 B缓和民族矛盾C促进民族融合 D稳固政权根基24.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方田均税法 C. 均田制和租调制 D. 宗主督护制25.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B. 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C.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 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26.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失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 公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 创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开展27.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 B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C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 D表达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28.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那么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二、非选择题29. 10分材料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大批逃亡,国家税源减少,拖欠严重。明中期,周忱被任命为江南巡抚,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对有才干的官员,那么放手提拔使用。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周忱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抗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难与棘手的问题。他改变运粮方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南京就近购置。他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方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拖负,忱之力也。1依据材料,概括周忱改革的主要内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周忱改革的背景是什么?30. 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清楚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假设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开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根底。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局部。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请答复: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开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31. 12分材料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开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材料二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松散等因素造成的时机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32. 12分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那么,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A2.B3.B4.A5.D6.C7.A8.B9.B10.A11.B12.C13.A14.D15.C16.D 27.D28.A29.1减轻税粮额度;改变运粮方式;革新马草征收方式;田赋征收与徭役支出混合使用。2明代中期,农业手工业开展和商品经济开展,江南赋税制度不合理,农民负担沉重,政府赋税收入被拖欠。30.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稳固北魏王朝统治。主要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历史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开展奠定根底;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主要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决改革的决心。31.1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兵民合一或寓兵于民,或全民皆兵2保持了女真族的历史传统,又兼顾了军功新贵族利益;提高了军事实力;开创了辽政权稳定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女真族社会的开展;为灭辽和北宋奠定了根底。32.1确立新的原那么,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说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