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18794424
资源大小:106.5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试题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据以下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B. 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大C. 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D. 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详解】读图可知,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面状的甲图的范围小于乙图,因此甲图中的比例尺比乙图大,A对。甲图比乙图详细,甲图的比例尺大,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B错。两图反映的是S市同一城区内容,城区面积不因比例尺大小而变化。但甲图内容详细,乙图内容粗略,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C错。甲图的比例尺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因此甲图的铁路长度比乙短,D错。应选A。以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图中河流流向()A. 西北流向东南B. 正东流向正西C. 东南流向西北D. 西南流向东北3. 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A. 465 mB. 455 mC. 445 mD. 435 m4. 图中陡崖最大高差可能是()A. 20 mB. 29 mC. 39 mD. 40 m【答案】2. D 3. B 4. C【解析】试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断【2题详解】河流由高向低流,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D正确。【3题详解】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图中等高距为10米,可读出山峰高度为450460米,B正确。【4题详解】陡崖高度计算公式为(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可计算出20H40,C正确。【点睛】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可计算出20H40。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答复以下各题。5. 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图中的()A. B. C. D. 6.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A. B. C. D. 【答案】5. A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ab剖面线起点海拔300400米,终点海拔300400米,最高点海拔700800米,最低点海拔200300米,结合沿线地形类型判断地形剖面图为A。【6题详解】瞭望塔应该选址在该区域最高点,周围视野阻挡物少,瞭望范围广的地点,应选D。“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到达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开展。该模式不仅节约了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还能在产出清洁能源的同时,大大提高养殖户的收益。光伏发电在长三角地区受到关注。据此答复以下各题7. 在我国长三角地区推广光伏发电遇到的主要问题是()A. 市场需求缺乏B. 施工资金缺乏C. 输电本钱过高D. 占地面积太大8. “渔光一体模式中安装的水面光伏设备行间距比正常值加大了半米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 提高水面温度B. 防止设备之间相互遮挡C. 保证水面光照和渔船行驶平安D. 抑制水中藻类的过度繁殖【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光伏发电设备占地面积大,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短缺,故在该地区推广光伏发电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占地面积大。长三角地区经济兴旺,资金充足、技术先进,电力需求较大,输电距离较短,本钱低,故ABC错误,D正确。【8题详解】光伏设备之间保持正常的间距就可以防止设备之间的相互遮挡,而“渔光一体模式中行间距比正常值大了半米所以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设备之间相互遮挡,故B错误;行间距增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水面光照,满足水中生物对光照的需求,同时也为捕鱼船只在水面行驶留下通道,C正确;阳光照射面积增大,利于局部绿色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误;行间距加大半米,对水温有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所以该题选C。2016年5月24日,日本在种子岛宇宙航天基地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运行周期是14天。读图,答复以下各题。9. 该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A. 观测洪涝受灾范围B. 对陆地外表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C. 监测太阳活动,预测太阳风暴的发生D. 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10. 据图分析,以下不属于日本选择种子岛建设宇宙航天基地原因的是()A. 地处热带,多晴朗天气B. 纬度较低,节省燃料,提高载重C. 远离大城市,人烟稀少D. 海洋运输便利【答案】9. C 10. 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读材料分析能力,航天基地建设条件。【9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卫星是陆地观测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检测太阳活动,预测太阳风暴的发生,C不能,选C。可以观测洪涝受灾范围,A能。对陆地外表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B能。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D能。【10题详解】据图分析,该地属于亚热带,不是热带,选A。该地纬度较低,节省燃料,提高载重,B属于。该地远离大城市,人烟稀少,C属于。该地海洋运输便利,D属于。故答案选A。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充裕的电能并入电网。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方案,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上海市A. 地势高,空气稀薄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 地面裸露,比热容小D. 纬度偏低,晴天多12. 以下关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方案的地理背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B. 上海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 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 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集,能源消耗多【答案】11. D 12. A【解析】此题考查能源的开发。【11题详解】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D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较低。河湖纵横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太阳有效辐射小。上与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应选D。【12题详解】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该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方案,A对。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B错。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错。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下图地)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3. 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A. 土地本钱较低B. 晴朗天气较多C. 发射纬度较低D. 航天根底较好14. 可能对卫星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干扰的是A. 地球运动B. 太阳辐射C. 太阳活动D. 月球引力【答案】13. C 14. C【解析】【13题详解】地为文昌,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最低,发射时获得的初速度最大,选C。文昌相比其他三地,土地本钱高于酒泉;文昌晴朗天气少于酒泉,航天根底较差。【14题详解】卫星电视信号传输要借助高空电离层,当太阳活动加强时,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会干扰电高层,从而影响到卫星电视信号传输,C对。地球运动、太阳辐射、月球引力不会干扰到卫星电视信号的传输,故可排除。15. 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沙坝将与北岸相连B.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C. 北岸受冲刷严重D.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转偏向力。【详解】由图可知,北半球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沙坝将与北岸相连,应选A。以下图阴影局部表示7月7日,非阴影局部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此时A点的区时是( )A. 7月8日12时B. 7月7日24时C. 7月8日6时D. 7月8日16时17. 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 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D. 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答案】16. C 17. C【解析】【16题详解】此题主要考查了日界线的相关知识,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该图为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局部表示7月7日,非阴影局部表示7月8日,与135°E相邻的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A点比0时经线早6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A点的区时是7月8日6时。应选C。【17题详解】此题考查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因此,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应选C。“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下图示意黄河中下游地区各节气气温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在一年中日气温差最大的节气,黄河中下游地区( )A. 草木始发新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B. 小麦已经结果,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C.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D. 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19. 一般气温波动较大时,呼吸系统急诊的危险度增大。以下节气中最需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是( )A 雨水B. 夏至C. 立冬D. 大寒20. 在一年中日气温差最小的节气,黄河中下游地区需要防御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 干旱B. 洪涝C. 沙尘暴D. 寒潮【答案】18. B 19. C 20. B【解析】【18题详解】读图,在一年中日气温差最大的节气是小满节气,约是5月21号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已经结果,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B对。此时已是春末,草木茂盛,A错。白昼长,黑夜短,将进入夏季,C错。气温显著升高,炎暑还差一个多月,D错。【19题详解】一般气温波动较大时,呼吸系统急诊的危险度增大。根据图中与前一节气温差曲线判断,温差最大的是立冬,最需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是立冬,C对。其它节气与前一节气温差较小,气温波动小,A、B、D错。【20题详解】读图,在一年中日气温差最小的节气是大暑,约是7月23日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正值多雨季节,需要防御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洪涝,B对,A错。降水多,植被茂盛,沙尘暴可能小,C错。夏季,无寒潮灾害,D错。【点睛】根据图中曲线判断日气温差最大,最小的节气,根据二分二至日时间推算日期,每半月一个节气。与前一日气温波动曲线数值,0时波动最小,数值越大,表示波动越大。黄河中下游地区雨季是7、8月份,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2017年10月10日宣布,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这是内地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坐落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坑“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主体工程于2022年9月竣工使用,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据此完成以下各题。21. “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A. 风力B. 流水C. 冰川D. 生物22. “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地表不易积水 地势低平 降水丰富 人烟稀少A. B. C. D. 23. 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A. 总星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太阳系【答案】21. B 22. C 23. D【解析】【21题详解】根据材料“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而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流水溶蚀地貌。故答案选B。【22题详解】射电望远镜主要是接收宇宙空间中各类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人类活动稀少有利于减少对无线电波的干扰,对。喀斯特地貌的天坑地形可以减少建设的工程量,石灰岩地区利于地表水下渗,可以减少雨季积水对射电望远镜的破坏,降水多不利于接收无线电波,对,错;材料信息显示“大窝凼位于山区,地势较高,错。故答案选C。【23题详解】根据材料射电望远镜“FAST能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覆盖整个太阳系,故该题选D。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树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3米的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 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B. 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C. 防治牲畜啃食D. 防止冬春火灾25. 树木涂白后A. 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 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 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D. 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答案】24. A 25. D【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24题详解】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也不是植物的养分,B错误;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C错误;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D错误。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主要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故A正确。【25题详解】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A、B排除。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C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D正确。26.读图,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 西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乙为低压中心,P点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经过P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侧,图示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偏为西北风,故该题选A。27.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 湖、岸地形上下差异B.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28.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图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对其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设置城市“绿心的出发点是()A. 开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B. 强调以人为本,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 开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D. 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说明该城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人居环境的建设,且山体和水域面积增加,能够调节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B正确;其余选项和设置城市“绿心无关,故该题选B。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反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以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答复以下各题。29. 当大棚的门翻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以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A. B. C. D. 30. 每年盛夏季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答案】29. B 30. D【解析】此题考查热力环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造作用。【29题详解】棚内空气温度高,外面气温低,所以翻开门时,门上面是向外的暖空气,下面是向内的冷空气。读图可以判断,B对,ACD不对。【30题详解】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对。黑色尼龙网在大棚外,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也不能阻止地面辐射,或增强地面辐射,B、C错。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31.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甲位于乙的_方向,假设一架飞机从丙地飞往乙地,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_。(2)甲、丙间距离与丙、乙间距离相比,甲丙_丙乙(填“或“),其中甲、丙间实际距离大约为_ km。(3)说出甲地的地理坐标,并判断该地的主要气候类型。【答案】(1)西北先向东南再向东北(2)1 665(3)(0°,63°W),热带雨林气候。【解析】【详解】(1)结合经纬网可知,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地球大圆的劣弧段,由此判断飞机的飞行方向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2)甲、丙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5°,那么实际距离相差15×1111665km。丙、乙位于南纬15°,经度相差15°,丙乙的实际距离为15×111×cos15°,两地间实际距离比甲、丙间的距离要小。(3)根据图示,甲地的地理坐标为(0°,63°W);该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为热带雨林气候。32.以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2)图示地区位于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3)以下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答案】(1)P(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D【解析】【详解】1根据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区,由图可知,水平气流流向M、O处且向右偏,据此判断P为高压中心。2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读图那么可知位于北半球。3由甲到乙沿线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高空的等压面相反。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根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材料二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开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 (2)在以下图中完成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数据分析的结论: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4)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2)如图:(3)冬季;冬季风(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应用。【详解】(1)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昼夜海陆之间不同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2)晚上,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进而形成环流。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进而形成环流。(3)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判断即可。由于冬季冬季风强劲。(4)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从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分析。【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理。34.“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单项选择题。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单项选择题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3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单项选择题。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4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试比拟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答案】1D2A3C4由北向南北风。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解析】【分析】此题以穿堂风的形成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详解】(1)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故下垫面一样的情况下,温差最小的是白天和夜晚都是阴天,温差最大的是白天和夜晚都是晴天;山林比石质地面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较慢,所以同样天气情况下,山林的昼夜温差小,综上昼夜温差最大的应是晴天路面为石质,故该题选D。2白天水泥地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水泥地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所以最符合的是A。大气环流指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温室效应是指气温条件的改变,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形式,与穿堂风关系不大。3此题容易错选D,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图中穿堂风是从后屋植物吹向庭院地面,庭院地面应该是温度高、气压低的区域,因此修石质地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降温,D选项错误。由图可知,房屋反面是植物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质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温快,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风,C选项正确。4读图,结合指向标,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北风,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