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三章 第一节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18822588
资源大小:19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优化方案】2013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三章 第一节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
【优化方案】2013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三章 第一节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1.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主要原因是()A铝的化学性质稳定B铝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C铝在任何条件下均不与氧气反应D铝与氧气化合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解析:选D。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覆盖在铝的表面,保护内部的铝不被氧气氧化,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2.取一小粒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实验现象有下列叙述:金属钠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BC D解析:选C。钠的熔点低,加热时首先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最后被充分氧化为Na2O2,Na2O2为淡黄色固体;钠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3.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解析:选B。本题只涉及钠与氧气的反应。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则生成氧化钠及少量过氧化钠,产物中的钠元素只显1价。解题时要抓住钠与氧气反应随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等质量的钠被氧化时失去相同数目的电子,等质量的钠生成过氧化钠时结合的氧多,产物质量大。4.(2012·福建泉州一中高一检测)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变灰暗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C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只发生物理变化解析:选A。变灰暗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错误;是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C错误;中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发生了化学变化,D错误。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水的反应:Na2H2O=NaOHH2B钠与硫酸氢钾溶液的反应:2Na2H=2NaH2C铁与盐酸的反应:2Fe6H=2Fe33H2D铝粉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Al2OH=2AlOH2解析:选B。A项H、O原子个数不守恒,故错误;C项中应生成Fe2;D项中原子不守恒、电子转移不守恒。6.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稀硫酸 B氨水C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选D。NaOH溶液能与Al反应,但与Mg不反应,氨水与Al、Mg都不反应,而稀硫酸、盐酸和Al、Mg都反应。7.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Al作用放出H2,此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OH、Mg2、Ba2、ClBSO、Na、HCO、KCNO、Na、Cl、Ba2DCu2、H、SO、NO解析:选C。与Al反应放出H2,此溶液可以是强酸性也可以是强碱性溶液,应分两种情况考虑。选项A中Mg2与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中HCO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而使其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D中Cu2有颜色,与题意不符。8.用铝箔包裹0.1 mol金属钠,用针扎若干个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放出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A无法确定 B1.12 LC大于1.12 L D小于1.12 L解析:选C。0.1 mol钠与水反应后可生成H2 0.05 mol,即标准状况下为1.12 L,但铝箔中的Al与生成的NaOH溶液反应也可以生成H2,故体积大于1.12 L。 9.把4.6 g钠投入到95.6 g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假设水无蒸发现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4.6% B7.7%C8.0% D10%解析:选C。解该题要注意以下两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简捷、准确地计算溶液的质量。设生成的NaOH和H2的质量分别为x和y。2Na2H2O=2NaOHH22×23 2×40 24.6 g x yx8.0 g;y0.2 g。溶液质量为4.6 g95.6 g0.2 g10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0%。(1)分别取W g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2)分别取0.1 mol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镁、铝的质量比为_。(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的物质的量比为_。(5)若将0.2 mol钠、镁、铝分别投入到1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顺序是_。解析:钠、镁、铝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以及2Na2H2O=2NaOHH2。(1)置换出1 mol H原子需Na、Mg、Al的质量分别为23 g、12 g、9 g,则W g金属置换出H2的物质的量比(体积比)为。(2)Na、Mg、Al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后化合价分别为1,2,3,故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与酸完全反应产生H2体积比为123。(3)由解析(1)可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H2需Na、Mg、Al的质量比为23129。(4)若要制取3 mol H2(6 mol H原子,6是1,2,3的最小公倍数),需Na、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 mol,3 mol,2 mol,故比值为632。(5)因n(HCl)0.01 mol,三种金属均过量,故过量的Na与H2O完全反应产生H2最多,Mg、Al产生H2一样多。答案:(1)(2)123(3)23129(4)632(5)Na>AlMg(2012·江苏泰州高一期末)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钠与水反应(铁架台等仪器略去)。实验前在橡胶塞下端打一个小孔穴,将一大小适中的钠块固定于针头下端,向上抽动针头使钠块藏于孔穴内。在玻璃反应管内装入适量水(使钠块不与水接触)。实验时,拔去橡胶乳头,按住橡胶塞,将针头缓缓向上拔起使钠与水接触,反应管内的液体被产生的气体压出,流入置于下方的烧杯中,气体则被收集在反应管内。(1)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实验中“钠块熔化为闪亮的小球”说明_;向烧杯中的溶液中滴加_,溶液变红,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3)如果实验前加入反应管内水的体积为a mL,欲使水最终全部被排出,则所取金属钠的质量至少为_g。(设当时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 mL/mol)解析:(3)V(H2)V(水)a mLa×103L;n(H2)×103 L/mLmol由2Na2H2O2NaOHH2 2 mol 1 mol n(Na) moln(Na)2×molm(Na)mol×23 g/molg。答案:(1)2Na2H2O2Na2OHH2(2)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Na熔点较低酚酞试液(3)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有氢气生成,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检验生成的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干燥管C内盛放的药品是_和_(填化学式)。干燥管的_(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3)在D处画出用试管收集氢气的装置图(所需其他仪器自行选择)。(4)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_。解析:本题以氢气的干燥、收集、检验为载体,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的掌握程度及实验的设计能力。考虑到H2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因此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H2可采用“爆鸣”实验。答案:(1)3Fe4H2O(g)Fe3O44H2(2)CaCl2CaOn(3)如图所示:(4)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的是H2(2012·宜昌高一检测)取金属钠和金属铝的混合物共5.2 g,放入适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气体,同时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滤渣2.7 g。试求原混合物中金属钠和金属铝各多少克?解析:本题以计算为依托,综合考查了钠与水反应及铝与碱溶液反应的知识。设原混合物中金属钠的质量为x,铝的质量为y。2Na2H2O=2NaOHH246 80 2x 2Al2NaOH2H2O=2NaAlO23H254 80 6y 由题意得:解得x1.15 g,y1.35 g。又钠比铝活泼,钠与水反应,铝能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故滤渣为铝。所以,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1.15 g,铝的质量为1.35 g2.7 g4.05 g。答案:钠的质量为1.15 g;铝的质量为4.05 g。-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