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 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报批稿).pdf
-
资源ID:1883542
资源大小:1.40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 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报批稿).pdf
ICS 07.060 D10 备案号:XXXX DZ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行 业 标 准 DZ/T XXXXXXXXX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 第 3 部分 成矿规律研究 Specific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1250 000) Part 3: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research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9 年 5 月 30 日)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 布 XX/T XXXXXXXXX I 目 次 前 言 . III 引 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4.1 技术准则 .2 4.2 目的任务 .2 4.3 工作方法与内容 .2 4.3.1 工作方法 .2 4.3.2 工作内容 .2 4.3.3 工作精度 .3 4.3.4 成果表达 .3 5 典型矿床研究 .3 5.1 研究目的 .3 5.2 选择原则和要求 .3 5.3 研究内容 .4 5.3.1 矿床成矿地质环境 .4 5.3.2 矿床地质特征 .4 5.3.3 矿床(田)构造 .4 5.3.4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5 5.3.5 编制图件 .5 6 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 .6 6.1 研究目的 .6 6.2 研究内容和方法 .6 6.2.1 资源概况 .6 6.2.2 空间分布规律 .6 6.2.3 时间分布规律 .6 6.2.4 综合研究 .6 6.3 编制图件 .67 6.3.1 比例尺选择 .7 6.3.2 底图选择 .7 6.3.3 图面内容 .7 6.3.4 表示方法 .7 6.3.5 编图说明书 .8 6.4 研究报告 .9 7 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9 7.1 研究目的 .9 7.2 研究内容和方法 .9 7.2.1 综合矿种资源概况 .9 XX/T XXXXXXXXX II 7.2.2 空间分布规律 .9 7.2.3 时间分布规律 .9 7.2.4 综合研究 . 910 7.3 编制图件 .10 7.3.1 图件比例尺 .10 7.3.2 底图 .10 7.3.3 图面内容 .10 7.3.4 表示方法 . 1011 7.3.5 矿产地名称的表示 .11 7.3.6 编图说明书 .11 7.4 研究报告 .11 8 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 .11 8.1 研究目的 .11 8.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8.2.1 矿种特征 .11 8.2.2 找矿预测矿种的成矿时代 .11 8.2.3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2 8.2.4 成矿规律研究 .12 8.3 图件编制 .12 8.3.1 编制区域成矿要素图 .12 8.3.2 编制区域成矿模式图 .12 8.3.3 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图 .12 8.3.4 图面内容 . 1213 8.3.5 编图说明书 .13 8.4 研究报告 .1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成矿规律图矿种图例和色标 .1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多矿种矿床中目标矿种与其它矿种的排序及规模示例 .1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中国主要矿床类型及矿床规模图例 .1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提纲 .19 参考文献 .21 XX/T XXXXXXXXX III 前 言 DZ/T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共包括5部分: 第1部分 总则; 第2部分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第3部分 成矿规律研究; 第4部分 物化探遥感及自然重砂资料应用分析; 第5部分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本部分为 DZ/T ××××的第 3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应立娟、蔺志永、郝国杰、王家松、牛广华等。 XX/T XXXXXXXXX IV 引 言 2006-2013年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一项重要国情调查工作,项目科学地评估了铀、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钾、金、铬、钼、锑、稀土、银、硼、锂、磷、硫、萤石、菱铁矿、重晶石、煤炭等25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形成了一系列潜力评价技术要求。 为进一步满足新形势下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需要, 实时动态掌握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家底和变化情况,摸清国内资源供应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为矿产资源勘查战略部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本部、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制定了本部分。 XX/T XXXXXXXXX 1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 第 3 部分 成矿规律研究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研究中典型矿床研究、 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 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精度、成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全国、省级及区域性矿产资源(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潜力评价工作中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其他相关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958-2015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 000)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典型矿床 typical deposit 能概括具有相似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一类矿床中的代表性矿床。 3.2 成矿地质体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ody 与矿床形成在时间、 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地质体, 是决定矿床能否形成的关键性岩体、 地层、构造等地质体。 3.3 成矿结构面 metallogenic structure surface 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利于矿体赋存的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岩石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不连续面, 即赋存矿体的各类地质界面,可分为原生成矿结构面、次生成矿结构面和物理化学转换结构面等三类。 3.4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 criteria 通过宏观和微观手段确定的,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的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 3.5 成矿要素 metallogenic element 控制和影响矿床形成、就位、改造及时空分布的各类地质建造、控矿构造、成矿作用和影响因素。 3.6 XX/T XXXXXXXXX 2 矿床成矿模式 metallogenic model of mineral deposit 以图、表或文字等方式对矿床的内外部特征、各种成矿要素及成矿作用,从四维空间所进行的高度概括。 3.7 成矿系列 metallogenic series 一种以成矿时代、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四要素为划分原则的新的矿床分类矿床的自然分类。 3.8 矿床成矿谱系 metallogenic lineage of mineral deposits 在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 成矿作用的演化及时空结构, 构成一个区域内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矿床和成矿系列之间的相互关系。 3.9 区域成矿规律 regional metallogenic regurality 矿床在某一区域内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矿床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 4 总体要求 4.1 技术准则 以成矿系列、区域构造理论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典型矿床特征研究、建立区域矿床成矿模式为基本方法,以编制全国、省(市、区)和重要成矿单元的单矿种和综合矿种成矿规律图为主要途径,深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4.2 目的任务 通过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山开发利用等资料及物、化、遥信息联系起来,总结矿床在区域内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内在联系,针对不同矿种、不同区域尺度编制成矿规律图,为矿产预测和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4.3 工作方法与内容 4.3.1 工作方法 室内工作和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 前期以室内资料搜集与整理为主, 中期以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为主,后期以室内归纳与总结工作为主,有序完成成矿规律研究。 4.3.2 工作内容 4.3.2.1 资料搜集 全面搜集和整理工作区内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等相关原始资料、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等,按工作任务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分类、归纳,为开展成矿规律研究作好准备。 4.3.2.2 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 XX/T XXXXXXXXX 3 在全面搜集和整理目标矿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针对主要矿床类型开展典型矿床研究, 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总结典型矿床成矿要素,编制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和说明书。 4.3.2.3 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在全面搜集和整理工作区内所有矿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厘定各矿种(矿组)的矿床类型,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建立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编制综合矿种的区域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 4.3.2.4 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 在全面搜集和整理工作区内所有矿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划定预测工作区, 选择区内或邻区典型矿床开展系统研究,建立预测工作区的区域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要素,结合区内物、化、遥异常要素特征,开展矿产预测工作,编制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 4.3.3 工作精度 根据成矿规律研究的范围确定相应图件的比例尺: a)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图,一般为 110000125000; b)全国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图和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一般为 15000000; c)大区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图和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一般为 1100000012500000; d)各省(市、区)的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图和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一般为 1500000,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面积较大的省区一般为 11500000; e)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图视工作区范围合理确定,一般为 1500001250000。 4.3.4 成果表达 根据成矿规律研究的内容,予以相应的成果表达: a)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编制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来表达,是开展单矿种或某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基础; b)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 通过编制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报告、 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来表达; c)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编制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来表达; d)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编制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报告、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来表达。 5 典型矿床研究 5.1 研究目的 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总结区域成矿要素和成矿规律, 指导同类矿床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工作部署。 5.2 选择原则和要求 典型矿床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在全国和省(市、区)内有一定影响、能揭示该类矿床的成矿 作用。针对特定的矿床类型,应优先选择工作区内勘查程度较高、矿床特征揭示较全、达到一定规模的XX/T XXXXXXXXX 4 矿床。在勘查程度较低、无典型矿床的工作区,可在具相似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的邻区选择典型矿 床。选择要求如下: a)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作用及矿化蚀变特征、找矿标志等方面具有相对广泛的代表意义,成矿要素和找矿预测要素在区域上可进行类比分析; b)每一类型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矿床作为典型矿床,工作区内无合适典型矿床的,可在邻区选择成矿地质背景相似的矿床作为典型矿床; c)勘查程度较高、资源储量规模在中型以上,其发现、勘查、开发过程对此类矿床有借鉴意义; d)科学研究程度较高,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得比较全面,在矿床成因、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找矿标志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e)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床发现史、成矿系列研究、成矿区划研究等已有研究成果; f)典型矿床选择适当考虑区域分布、矿床类型和成矿时代的均衡性和代表性,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具有特色和科学意义的矿床; g)当某些类型缺乏典型矿床时,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代表性矿床作为矿床实例。 5.3 研究内容 5.3.1 矿床成矿地质环境 综合分析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单元(成矿区带),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各类建造和构造特征, 厘定矿床的成矿时代, 解析矿床在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中的时空位置及矿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和地质条件。 5.3.2 矿床地质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 a)矿产种类。确定是单矿种还是多矿种;若是多矿种的要分清主矿种、共生矿种和伴生矿种; b)矿体地质特征。确定矿体数量、主要矿体形态和产状、规模、品位、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等; c)矿石特征。确定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共(伴)生元素、与围岩的关系; d)矿床规模。确定各矿种资源储量、品位、矿床规模; e)成矿地质作用和矿床类型。分析成矿地质作用的类型(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等),确定是单一成矿地质作用还是复合叠加成矿地质作用,确定矿床类型; f)厘定成矿地质体。分析成矿地质体与矿床(体)及其他地质体之间的关系。 5.3.3 矿床(田)构造 研究内容包括: a)矿床(田)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 b)与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推(滑)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的特征及其含矿性,分析构造活动期次、性质、规模及其与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分析不同矿体(矿脉、矿层)间的交切关系等特征,分析成矿构造与区域构造和控岩构造的关系,区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 c)矿体形态(膨大、缩小)和产状变化所显示的成(容)矿结构面特征(如断裂性质和两盘相对XX/T XXXXXXXXX 5 运动方向)、控矿构造类型(如接触带控矿、褶皱控矿、断裂带控矿等)及其受控的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探索成矿流体的来源、运移方向和运移通道; d)总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类型及其特征。 5.3.4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研究内容包括: a)矿物特征研究。分析矿物生成顺序、成矿阶段、蚀变特征(蚀变类型、强度、蚀变矿物组合及标型矿物特征、蚀变带空间分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b)成矿元素化学成分标志研究。分析矿物包裹体特征(包裹体类型、流体包裹体成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特征(成矿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Eh)、酸碱度(pH)、氧、硫、二氧化碳逸度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矿床同位素组成及特征(包括氧、氢、硫、锶、钕、铪等同位素组成及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转换界面,确定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c)研究矿床成矿时代或年龄、成矿期次和成矿深度。沉积型、火山沉积型矿床的含矿地层时代,可作为其成矿时代;岩浆型矿床的岩体时代,可作为其成矿时代;与侵入岩有关的云英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与岩体时代相近或稍晚,往往多期次成矿,需确定主成矿期及其与成岩期的时差;沉积变质型、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含矿地层仅反映沉积成矿和火山沉积成矿的时期,需查明变质作用发生的时期;变成型矿床,需确定其发生变质成矿的时期;对非岩浆非变质流体作用形成的矿床,需查明含矿地层(矿源层)的时代及成矿期,并关注在矿床(或矿源层)形成之后多次成矿作用的叠加或改造时期; d)分析研究矿床的成因。应列出研究中存在的其他疑点或不同认识,以供后人进一步研究; e)研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与成矿特征标志之间的关系,判断成矿中心部位等。 5.3.5 编制图件 5.3.5.1 确定成矿要素 分析和研究控制典型矿床形成及影响其时空分布和矿床地质特征的诸多成矿要素,按其重要性,分为必要的、重要的和次要的三级,确定成矿要素及其重要性,编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表,明确决定性成矿要素和一般性成矿要素。 5.3.5.2 编制矿床成矿模式图 矿床成矿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成矿时的地质构造环境、主要控矿因素;矿体产出部位及主要特征;成矿的过程及期次、物理化学条件、矿化蚀变分带;矿床成因机制(成矿物质来源、含矿流体性质及其时空变化与运移特征)等,应查明并清晰标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与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之间的关系。应在研究成矿模式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编制矿床成矿模式图,反映矿床内外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及矿床特征等。不得以矿床剖面图简单化代替矿床成矿模式图。 5.3.5.3 编制成矿要素图 根据典型矿床成矿要素, 以矿区地质图 (比例尺110000125000) , 配以代表性勘探线剖面等, 编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反映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矿床(田)构造和成矿特征等内容,并用不同图XX/T XXXXXXXXX 6 例和色标, 突出与矿床形成及时空定位有关的必要的成矿要素和重要的成矿要素, 特别是成矿地质建 造和控矿构造等。 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由作为主图的矿区地质图及包括代表性勘探剖面图、 矿床成矿模 式图、综合地层柱状图、成矿要素表、图例、图签等组成,并据各图(表)大小、形状予以合理布局。 6 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 6.1 研究目的 以某一矿种为目标矿种,基于该矿种各类型典型矿床的研究成果,开展成矿规律研究,为该矿种的 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6.2 研究内容和方法 6.2.1 资源概况 查明目标矿种在某一区域的矿产地分布、规模、矿床类型及品位、资源储量(包括类别、查明资源储量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矿种组合、共(伴)生元素等。 6.2.2 空间分布规律 查明目标矿种在某一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区带等,结合目标矿种的资源概况,分析与总结某一区域内该单矿种的空间分布规律。 6.2.3 时间分布规律 基于目标矿种的典型矿床研究成果, 查明目标矿种在某一区域的时间分布特征, 分析与总结某一区域内该单矿种的时间分布规律。 6.2.4 综合研究 汇总各类型矿床中的典型矿床研究成果,进行以下综合性的深化研究: a)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研究不同类型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位置、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与相关的沉积作用、侵入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b)单矿种成矿专属性。根据目标矿种的必要的和重要的成矿要素,确定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成矿地质建造(包括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和构造; c)单矿种的找矿标志。在单矿种成矿专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叠加与该矿种有关的物、化、遥等找矿要素信息,筛选和确定有利的找矿标志; d)矿床的成矿时代、空间分布、矿床类型与矿床规模的相关性; e) 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单矿种成矿单元的划分。 根据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划分单矿种、 、级成矿单元,并对成矿单元中的“矿”字,以矿种实名代替之,如成铁带、成铜带、成金带等; f)成矿物质来源。根据目标矿种的不同矿种组合,分析与总结不同矿床类型的成矿物质来源特征与规律; g)根据地质调査、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总结全国性或区域性目标矿种在成矿规律、预测方法等方面的新认识、新进展,提出有关建议。 6.3 编制图件 XX/T XXXXXXXXX 7 6.3.1 比例尺选择 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的比例尺, 依据对该矿种成矿规律研究与资源潜力评价的地域大小及矿产地数量和产况, 科学合理选择, 以能清晰地表达成矿规律为原则。 全国单矿种成矿规律图比例尺为15000000,大区单矿种成矿规律图比例尺为1100000012500000;省(市、区)单矿种成矿规律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00,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古4个大省(区)单矿种成矿规律图比例尺一般为11500000。黑龙江、云南等面积中等的省,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可考虑编图比例尺为1500000,成图比例尺为11000000或1750000; 对于类型单一而集中分布的矿种及其类型, 可在区域范围大小的基础上结合矿产地的分布情况,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6.3.2 底图选择 全国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的底图, 原则上采用同比例尺的新一代的中国大地构造图或大地构造相图为底图;若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可对底图作相应修改和调整,以能清晰表示目标矿种的成矿规律为原则;若当前尚无现成的合适的底图时,需自行编制。省(市、区)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的底图,应采用最新的同比例尺的大地构造图,但需经淡化和简化处理;如目标矿种主要矿床类型为沉积型,也可选用沉积岩建造构造图或岩相古地理图为底图。 6.3.3 图面内容 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上,应包括如下内容: a)矿产地(包括矿床和矿点)的矿种、类型、规模、时代的图例及名称和/或编号; b)在全国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上,给出全覆盖的、级成矿单元和部分重要的级成矿单元 的名称(包括级别和编号)及各单元间的界线,特别是当界线为断裂时,应给出断裂名称,对 与目标矿种及相关矿产的成矿密切相关的级和级成矿单元,可着色突出表示; c)在省(市、区)和大区的成矿规律图上,除给出全覆盖的、级成矿单元外,还应标出 全覆盖的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带)和部分级成矿单元(矿集区或矿田);对与目标矿种及 相关矿产成矿密切相关的、级成矿单元和部分级成矿单元,可着色突出表示;将包含本 省(市、区)的区域成矿单元划分图作为角图,表示其在区域中所处的构造位置; d)在主图的空白区,除必须表示与底图有关的图例和矿床图例外,还应表示某些重要的成矿规律 的角图和表格以及重要矿床类型的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 e)责任签,包括图名、编图单位、拟编人员、制图人员、项目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人员、 顺序号、完成日期和资料来源等。 6.3.4 表示方法 6.3.4.1 矿种的表示 用颜色表示,分两种情况: a)对单一矿种矿床的表示,参见附录A。 b)对多矿种矿床的表示,参见附录B,应将目标矿种置于图例左边,其它矿种置于图例右边。 6.3.4.2 矿床类型的表示 矿床类型的表示,参见附录C。 XX/T XXXXXXXXX 8 6.3.4.3 矿床规模的表示 用矿床类型的图形大小表示矿床规模,多矿种矿床的规模,以资源储量最大的矿种表示,将目标矿 种置于图例的左边,其它矿种置于图例的右边(参见附录 B),具体要求如下: a)由两种有用矿种组成的矿床表示方法: 1)目标矿种和另一矿种规模相同时,前者占符号左半部,后者占符号右半部; 2)目标矿种规模大于另一矿种,且规模差一级时,选用目标矿种的规模符号,目标矿种占符号 左边 2/3,另一矿种占符号右边 1/3;若二者规模差两级时,则目标矿种占符号左边 3/4,另 一矿种占符号右边 1/4; 3)目标矿种规模小于另一矿种,且规模差一级时,选用另一矿种的规模符号,目标矿种占符号 左边 1/3,另一矿种占符号右边 2/3;若二者规模差两级时,目标矿种占符号左边 1/4,另一 矿种占符号右边 3/4。 b)由三种(个别四种)有用矿种组成的矿床,表示方法: 1)目标矿种与另二个矿种的规模相同时,则三等分该符号,目标矿种居符号左边,其它矿种居 符号右边; 2)目标矿种与另二个矿种的规模不同时,选用规模最大者的符号,目标矿种居符号左边,其它 矿种居符号右边, 并按规模差之级别, 确定目标矿种所占符号的面积 (2/3 或 3/4 或 1/3 或 1/4) 。 其它矿种规模较大者,居符号右边的上部,规模较小者居符号右边的下部。 6.3.4.4 成矿时代的表示 成矿时代的表示,视不同情况而定: a)在全国或大区成矿规律图上,当大的构造/成矿单元(如成矿省)要展示的成矿时代较少时(如 少于8个成矿时代),用时针法表示,即用矿种符号外缘附属的、顺时针从最老到最新的8个方位 中某一方位的短线表示成矿时代, 并用短线的附加线段表示某时期或更新、 某时期或更老及从某 时期到另一时期。 编图者可针对各个构造/成矿单元的构造演化和成矿时代的差异,自行设计各单 元的成矿时针(如4个或8个时针方位),且不用彩色图也可清晰表示; b)当图上要展示的成矿时代较多时,如锰矿有22个层位有工业矿体,采用GB/T 958-2015的矿床类 型图例上加一宽0.7mm的、不同颜色边圈,表示大的成矿时段(如前寒武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