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doc
-
资源ID:18853077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doc
苏州园林课题名称 苏州园林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掌握“轩榭、丘壑、嶙峋、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3)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4)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2)学生鉴赏品味,研讨探究,教师点拨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能懂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预习信息 收 集 预习学案完成情况 学生的共性问题 学 案 教 案 一、预习部分 【预习任务】 1、阅读下列文字记住叶圣陶相关常识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 (1)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多收了三五斗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ní焕之。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包括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3)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4)列数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准确了解说明对象。(5)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6)下定义:归纳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7)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更清楚。(8)列图表:直观有条理地展示说明对象的特点。(9)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2、自读课文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对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予以解释,然后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看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预习诊断】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嶙峋( ) 着眼( )琢磨( )丘hè( )轩xiè( )相间( ) 对称( ) 2、解释下列词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匠师之心,指巧妙的设计。 3语文常识。苏州园林的作者是 ,原名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童话 等。 【预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快乐是一种创造的快乐,通过预习本课,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或是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展示: (二)提出疑难 (三)合作研讨 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2、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说明顺序) 3、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4、再读文章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拓展延伸 四、我的收获 五、限时作业答案: 3、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5C 一、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展示。 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视情况立即解决或者在上课过程中解决。 三、合作研讨 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即第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2、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说明顺序)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鉴赏”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第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课文的第、段内容与第段是什么关系? 第段是总说,第、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四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问:课文第、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问:读第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3、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打比方:如第 3 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第5段: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2)举例子,如第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如第 5 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第7段: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3)作比较,第1段: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 3 段作者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如第 5 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又如第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4)摹状貌。如第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作引用: 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再读文章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以第5段为例分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第l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 2 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相映成趣的情态,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是议论,阐明了这样栽种的理由及艺术效果。 第 5 句描写了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蔓,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再举出课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进行分析。 如第 l 段中的议论、第 7 段中的描写等,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2)用词准确、精当、周密 A、准确运用副词、动词、数词及附加语: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不因其“多”或“少”而忽略例外的情况,哪怕这个例外是个别的,也要在文字中表现出来。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因为要求得“完美”,所以用了“务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一切”等准确的词语,因为要构成“完美”的图画,所以“绝不容许”“伤美”“欠美”。这样准确说明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 B、用词精当,概括性强: 第 l 段中“标本”一词,准确地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 2 段中“务必使完美的图画”一句在内容上高度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结构上又充分体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 (3)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生动形象 排比(第2段) 设问(第3段) 比喻(第3段) 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正是因为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形象的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油然而生“眷念”之情。 小结:本文的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从而可以看出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是充满情趣的。 四、拓展延伸: 大家在我们学校生活了一年多了,对我们学校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来了这么多外校老师请同学们以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展现出我校的美丽及你的热爱之情。(介绍中一定注意说明的顺序,抓住中心建筑物,清晰的用好方位词,并恰当的运用说明方法。) 五、小结 限时作业平均分 限时作业达标率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