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新版苏教版1.doc
-
资源ID:18861698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新版苏教版1.doc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学习对照手法的运用。【学习重难点】1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重点)2学习对照手法的运用。(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那里更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去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李舵,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傣族人,原名孟克勤,内蒙莫力达瓦旗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香水月季、不眠的春夜、雪花静静地飘,评剧剧本红凤等。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蕨菜(jué)竹篾(miè)涮洗(shuàn)贿赂(huì lù) 妩媚(w mèi)3理解词义。心驰神往:整个心神都奔到向往的地方,指一心向往。教化:教育感化。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作者认为西双版纳到底美在何处?明确:作者从五个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西双版纳美在: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美丽的民俗风情。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如果将西双版纳的美丽的景观归类,你觉得归为几类呢?明确:自然类和人文类。前三个写的是自然景观,后两个写的是人文景观,文章按照由物及人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二)深层探究你认为“笑对生与死”一部分里的几段话对人生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有没有消极的方面?明确:傣族人民崇尚小乘佛教,追求自我解脱,这并不违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他们认为:“人若生前不积善修行,死后就要在地狱里受尽苦难。”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相信阴间地狱,但是我们也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陈毅语)“好人一生平安”,坏人恶贯满盈,绝无好下场。再说“除苦积善”“积善修行”与我国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是相一致的。至于傣族人笑对生与死,尽情享受着“生之快乐”,“生的片段才如此灿烂”,这种乐观的生死观、人生观也是有其积极的一面的。消极的一面在于相信阴间地狱,每个男孩都要出家,受教化。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似乎没有必要。但我们要尊重傣族的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三)写法探究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明确:“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嬉戏”的风情画的对照;最后一部分中“生”与“死”的对照。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照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现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四、板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悠悠野象谷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五、课外拓展谈谈你对生死观的看法。示例:文天祥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对死,是一种豪迈;司马迁说过: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对死在乎的是意义。而傣族人,却是以乐观、平常心去面对死,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一条通往天堂的列车上,每个人的目的地是如此的明确,简单,但漫漫人生,窗外的风景我们不容错过,我们自身也应去创造。在蜡烛熄灭的刹那间,还有一丝光明长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重点)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西双版纳之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课文,感受它的语言美和艺术美。二、自主预习(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明确: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2)请简要概括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4段文字的内容。明确: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明确: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明确: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形成鲜明的对照。“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棰”,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画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喜爱和赞赏的感情。(3)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明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状植物的形状,又写出了它们对大树的依赖性,走进这样的雨林确实有点吓人。(4)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明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楼的外形,给人以美和舒适的感觉,而且切合西双版纳的实际。(二)体会情感本文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三)写法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特征描绘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色的?明确:比如写“高高望天树”,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的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四)体验与反思课文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并列出五个小标题。如果把小标题抽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一部分也用含“庙”的标题来概括则更好。你同意吗?你能拟出这个标题吗?明确:如抽去小标题,当然就失去了这样的表达效果。最后一个小标题若含“庙”字,可用“修行进寺庙”等。四、板书设计自然人文“美”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 神奇秀丽 心驰神往高高望天树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五、课外拓展西双版纳美丽迷人的风景和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美丽的西双版纳写一段导游词。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大家领略西双版纳的迷人风光。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六、教学反思本文教学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堂课上,教师主要落实的是圈点批注法的训练,在听读课文时圈点勾画,标记重点。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品词品句,学会读懂课文,有所感悟。总体来说,本课教学各环节安排紧凑,过程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