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五四制1.doc

    • 资源ID:18863976       资源大小:3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五四制1.doc

    端午的鸭蛋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使学生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端午风俗。2、品味语言,体会其平淡有味的语言风格。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儿时趣事的怀恋,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其平淡有味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研讨法教具:电子白板 课件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是每年的5月初5,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因为屈原爱国。)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挂艾草,吃棕子,吃鸡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笔下的端午节,去品一品他的端午的鸭蛋,去感受其浓郁的民俗风情。(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注音。腌鸭蛋yn 籍贯jí 车胤yìn 门楣méi  避邪xié 苋菜xiàn 门槛kn 络子lào  城隍庙huáng2、指名同学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的请概括出来。(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投影: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2、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思考: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3、朗读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写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明确:1、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2、家乡鸭蛋特点:咸鸭蛋有名(好),双黄鸭蛋(多),质细而油多(奇)。3、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五、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学生讨论查找,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   ( 本文的语言魅力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句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本文的情趣。)明确:例: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哦(音调四声),表示略作思考,恍然大悟,有惊奇的意思,“肃然起敬”意思是十分敬重,让人油然产生敬佩之情,在这里是大词小用,能让感觉人到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非常骄傲,有幽默的效果。师指导朗读,同学们试一试大声朗读,读出骄傲的感觉,幽默的效果。(生动情朗读)2、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空头”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师引导:为什么用“敲”,用“磕”行不行?“磕”用力大,把蛋壳都碰碎了,而高邮鸭蛋的油多,就会流出来。 轻轻地“敲破”,然后再用筷子挖,就能品尝到高邮鸭蛋的美味了。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质细油多)师引导:作者写了鸭蛋的吃法,“扎”能不能换成“捅”?为什么用“吱”和“冒”字? 不能,“捅”给人感觉力量不足,不出油,而“扎”下去,这么多的红油就冒出来了,含油量是非常高的。拟声词“吱”字,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说明高邮鸭蛋油多。“冒”让人感觉红油全方位地渗出来,与蛋黄融为一体了,更能充分地体现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4、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句话写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喜爱。“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这一句“文白夹杂”,让人忍俊不禁,却又自然平实,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师指导朗读:注意红色的词重读,读出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读出幽默和趣味。(学生朗读)5、“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生活气息浓厚。写出了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和自豪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在淡淡的幽默中也写出了对家乡的怀念。)师指导朗读:读的时候注意对他乡鸭蛋的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朗读)(二)这么好的鸭蛋,我们当然吃起来是津津有味,可是家乡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那天,仅仅用来品尝吗?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交流明确:1、第5自然段“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这句话表明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可以看出作者对儿时快乐生活的怀念。)2、文章第4段“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对鸭蛋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把鸭蛋当成儿时的玩伴。描写鸭蛋的样子说有的蠢,有的秀气,用生动幽默的文笔写出了孩子的稚嫩可爱。) 师:把这句稍作改动,同学们评一评改得好不好 (课件展示) 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看似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 (生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明确(1)原文让人感觉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对话,像“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这句话中透出汪老对自己家乡的自豪骄傲。就好像有人问:“你们家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汪老就自豪地回答:“我们有,我们有。”流露出的是一种浓浓的乡情。而屏幕上的这一段就显得很枯燥,没有感情,没有读的欲望。师引导:原文一问一答,像和邻居唠家常,同桌两个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亲切感。(两名同学合作朗读,一问一答,通过朗读品味原句的内涵。)(2) “蠢”和“秀气”,可以让人想到鸭蛋的形状是圆圆的,很可爱,“蠢”是贬词褒用,“秀气”把鸭蛋拟人化了,给它们生灵活气,很令人向往。“难看”和“漂亮”太直白了,一点也没有灵气。师引导:汪老是散文大家,语言自然、朴实、一个“蠢”,一个“秀气”,平淡而有味,在他的笔下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那么挑选好了的鸭蛋装在络子里,挂到哪里了?(衣服大襟的扣子上)想一想络子里装的仅仅是鸭蛋吗?还有什么呢?(不是。故乡情,童年的趣味,生活的趣味)师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文白夹杂,雅俗共赏,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着淡淡的幽默,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六、课堂总结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在悠然恬然之间,通过一枚小小的鸭蛋,流露出对儿时生活和故乡的怀想,对生活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七、布置作业必做:学习本文后,请介绍一下龙口的特产。(本题旨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如:介绍龙口粉丝)选做:推荐阅读:汪曾祺的生活滋味就是拾起凡人小事,油盐醋茶,花鸟虫鱼,瓜果食物,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写“一地鸡毛”。同学们课外可以阅读汪老先生的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八、附板书: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 习俗                        家乡的鸭蛋- 特点-好、多、奇 怀想家乡和 端午的鸭蛋-挂鸭蛋络子 儿时生活    玩蛋壳         九、课后反思在整体感知中,我没有讲解,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在书上勾画,在读书基础上把这些风俗找出来;在总结完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后,我还以一些课前准备的有关端午节的小饰品,与课文介绍挂钩,提起同学的兴趣,以求营造一种端午过节的气氛,同时以此引入民俗、文化的体验。    在“如何把握作者情感”这个问题的设计上,我设计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宏观感知入手,微观品味着眼。“端午的风俗”为何事隔多年仍记忆犹新?“家乡的鸭蛋”为何如此津津乐道?“端午的鸭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个问题逐一提出,同学们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便能体会到作者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但这一枚小小的鸭蛋为何难忘,其实不仅凝聚着故乡情,更是民俗文化的一个体现。这些感情都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去品味,去揣摩。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五四制1.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