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便秘的中医护理.doc
产后便秘的中医护理产后便秘是指产妇产后饮食正常,但大便数日不解,或排便干燥疼痛,难以排出,或伴有腹胀、腹痛、口干等主要表现的疾病,祖国医学将其称为“产后大便难”、“产后大便不通”、“产后大便秘涩”。 金匮要略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可见产后便秘是产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工作环境的改变,产后便秘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本病未能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长期便秘、痔疮等疾病,因此我们对产后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依就诊时间顺序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2月无痔疮病史、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120例确诊为产后便秘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n)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分娩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方法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2 试验组除予以常规护理外,从产后起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舌脉象,遵循中医辨证施护理论,予以辨证护理,并随时观察。2.3 常规护理2.3.1 饮食护理 产后如果饮食调摄不当会加重便秘的程度或延缓疾病恢复的时间。嘱患者多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多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 。2.3.2 生活护理 若产后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正常,精神、饮食正常,我们嘱其尽早下床活动,尤其是剖宫产者。早期下床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肠蠕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子宫收缩、腹部及盆底肌肉弹性的恢复。2.4 中医辨证护理2.4.1 辨证药膳 血虚便秘:柏子仁粥 柏子仁、黑芝麻、何首乌、山药、核桃仁、蜂蜜适量,粳米50100 g。将柏子仁去皮壳杂质,捣碎,同粳米共煮,煮熟后放入蜂蜜,继煮10分钟可服,具有养血润燥通便的功用。气虚便秘:用黄芪、党参、山药、扁豆粳米煮粥同食,或用蜂蜜50g,口服,每日3次,连用2d即效,具有健脾益气的功用。阴虚郁热:用熟地黄、枸杞、山茱萸、粳米煮粥同食;菠菜取自然汁饮之或煮熟凉拌食用,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润肠的功用。2.4.2 针灸 临床上针刺用补法,腧穴选用: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辨证选穴:气虚者加气海、中脘;血虚者加胃俞、照海;津液亏损者加太溪、复溜;寒凝者加神厥、关元。艾炷灸:将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艾炷顶端,燃至将尽,取下灰,每日一次。艾灸穴位同针刺穴位。2.4.3 腹部按摩 患者采取仰卧屈膝位,护士站在其右侧,右手平放在患者的腹部,,按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顺时针方向绕脐周环行按摩15 20分钟,手按压的力量以产妇能忍受为度。 按揉局部穴位,如:迎香、天枢、大肠腧等,用双手各一指以适当的力度分别按揉该穴,由轻到重,每穴按揉510分钟,指压处有酸胀或疼痛感为宜。2.4.4 耳穴压豆2 将附有王不留行籽的医用胶布贴于内分泌、皮质下、大肠、小肠、三焦、直肠下端、肺、脾、肾等穴位处,固定贴紧,按压片刻,以耳廓出现红、热、胀、痛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按压5次左右,每3天换一次,两耳交替。2.4.5 中药足浴 通过中药(组方为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刺激,同时按摩脚底胃肠反射区,药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保证水位没过脚踝,每次泡30分钟,每天泡一次。2.4.6 贴敷 甘遂3 g、麝香0.3 g、食盐5g(炒)。混研细末,填脐窝,以艾炷放药物上灸之,每次2壮,每天两次。3 结果参照3.1 疗效评价指标 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症状无改善。3.2 统计结果 见(表2),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2 两组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5.175 ,p<0.05。通过对120例患者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 讨论产后便秘的原因,西医认为与怀孕期间腹壁和骨盆底的肌肉收缩力量不足、分娩时胎头挤压会阴时间过长, 引起直肠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抑制了排便反射及产后不合理的调养有关。中医认为与产妇分娩失血,伤津耗气,气血亏虚,肠道失于濡润,大肠传导无力有关。我们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特有的辩证护理,通过药膳食以补气养血、润肠通便;针刺治疗及艾炷灸可以扶正补虚、补气和血,通过刺激局部穴位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管有节律的蠕动;腹部按摩可以直接促进肠道蠕动;耳穴压豆及中药足浴通过刺激身体不同部位的胃肠反射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通过以上病例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医辩证护理在治疗产后便秘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护理广泛推广。参考文献1 李艳玲.综合防治产后便秘j. 家庭育儿.2010,(1):90-91.2王敬敏.耳穴压豆法治疗产后便秘5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2001,7(25):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