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专题7.1 燃烧与灭火第03期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
-
资源ID:18903105
资源大小:2.50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专题7.1 燃烧与灭火第03期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题1分,共17分)1、【2016年重庆市B】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C2、【2016年广西省贺州市】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D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答案】D【解析】: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正确;B、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正确;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D、煤气泄漏时,不能马上打开抽风机,因为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产生爆炸,错误。学科网3、【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教科书里展示的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法的是()A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B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C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D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答案】C来源:学*科*网4、【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底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D【解析】物质由元素组成,市场上有“锌硒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锌、硒、氟”指的是组成物质的元素,故选D5、【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生煤炉的房间放一盆水防煤气中毒 B用发霉的花生扎食用油C使用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答案】C【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点燃煤炉,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A错误;B、发霉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能食用,故B错误;C、普通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以减轻“白色污染”,故C正确;D、根据燃烧的条件,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造成火势更旺,故D错误。学科网6、【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汽油清洗油污是溶解现象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C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 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答案】B【解析】A、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油脂易溶解于汽油,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故B说法错误;C、废电池会污染土壤,故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将煤制成蜂窝煤进行燃烧,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加充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学科网7、【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可乐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近日,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拧开瓶盖,捂住瓶口使劲摇晃后将喷溅而出的可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下列对可乐及“可乐灭火”分析错误的是()A“可乐泡沫”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 B可乐能“喷溅而出”是由于压强改变所致C可乐瓶中如果装水也能产生“可乐灭火”的效果D消防员“使劲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逸出【答案】C8、【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近日我州某地成功处置了一辆满载三氯化磷( PCI3)的车辆泄漏事故三氯化磷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工业产品,无色液体、密度1.574g/cm3 (21),熔点112,沸点75.5,易燃遇水反应生成亚磷酸(H3PO3)和氯化氢,与有机物接触会着火下列对三氯化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氯化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 B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燃烧时,可以用水浇灭C运输途中应防雨淋和防高温 D三氯化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Cl3+3H20H3PO3+3HCl【答案】D【解析】A三氯化磷中,氯元素显1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x+(1)×3=0,x=+3,故正确;B三氯化磷遇水反应生成亚磷酸(H3PO3)和氯化氢,产生的有毒气体,所以不能用水灭火,故错误;C三氯化磷易燃遇水反应生成亚磷酸(H3PO3)和氯化氢,产生的有毒气体,因此运输途中应防雨淋和防高温,故正确;D三氯化磷与水反应生成亚磷酸(H3PO3)和氯化氢,故化学方程式为:PCl3+3H2OH3PO3+3HCl,故正确。9、【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下列实验不属于对应基础实验内容的是()【答案】B【解析】A、烧杯内的蜡烛熄灭,外面的蜡烛不熄灭,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正确;B、石灰石不属于金属,属于盐,错误;C、粗盐的提纯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正确;D、酚酞在酸性溶液这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正确。10、【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下面是一些常用危险品的标志,盛放固体氢氧化钠的外包装上应贴的标志是()A B C D【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图标为腐蚀品,故正确;B图标为剧毒品标志,故错误;C图标为爆炸品,故错误;D图标为易燃物,故错误;故选A。学科网11、【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足量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若产物中二氧化碳与水分子个数相等,则反应后瓶内气体总质量增加ABCD【答案】B12、【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B不同的花儿香味不同,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体从汽水中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D煤粉比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煤粉的着火点低于煤块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A、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学科网13、【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能放出氨气来源:Zxxk.Com【答案】C14、【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措施得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试验C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煮熟食用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并开窗通风【答案】B【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故油会浮在水面上,不能隔绝空气,所以应直接盖上锅盖,错误,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试验,检验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高,防止窒息,正确,C、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再高温条件下也不会分解,故煮熟仍不可食用,错误,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立即开灯检查并开窗通风,以免产生的电火花引燃扩散在空气中的液化气而爆炸,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错误,故选B15、【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答案】D【解析】A、现象不同是因为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正确;B、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通过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正确;D、热水除了提供热量,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错误。学科网16、【2016年云南省】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答案】A17、【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答案】C【解析】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所以装置中火柴头燃烧,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火柴梗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为: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共83分)18、【2016年广东省梅州市】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水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2)天然水多为硬水,日常生活中可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t1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t2时,向100g水中加入63g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1)属于;(2)煮沸;(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4)BAC;A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溶解度最大,恢复到原来温度,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19、【2016年贵州省贵阳市】小明对展出的“智能机器人”的很感兴趣,他也准备制作一台小型灭火机器人,材料有:锂电池、铜导线、金器合金,塑料,合成橡胶小轮、马达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若模拟扑灭衣物着火,机器人搭载的灭火器及对应灭火的原理是 。【答案】塑料、合成橡胶 隔绝氧气【解析】塑料和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模拟扑灭衣物着火,应该隔绝氧气,故填:塑料、合成橡胶,隔绝氧气。20、【2016年吉林省】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沙子熄灭篝火,应用的灭火原理是_;(2)篝火燃烧,发光、放热这是_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答案】(1)隔绝氧气或空气;(2)化学。【解析】(1)根据灭火原理,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为,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或空气;(2)篝火燃烧,发光、放热这是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21、【2016年辽宁省抚顺市】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图1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将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配制一定质量10%的稀硫酸,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图2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图3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满足的条件是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和提供热量。【答案】(1)气球变大(2)大于 ;散热(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绝空气22、【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A实验:玻璃棒的作用。B实验: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C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答案】引流;验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量少23、【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分析一: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分析(1)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燃烧是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镁表面_铜无明显变化镁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3) 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棕色变为_色发生了化学变化分析二:有助于判断苯酸(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单酸晶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酸性KMnO4溶液是H2SO4与KMnO4的混合溶液)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1)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_(2)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_【答案】分析一:现象来源:学科网ZXXK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分析(1)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燃烧是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镁表面 产生气泡铜无明显变化镁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3)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4)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棕色变为 黑色发生了化学变化分析二:溶液变色,因为反应物中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放出气体,因为反应物中含有碳、氧元素,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4)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分析二: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辩护、生成气体、沉淀等;有助于判断苯酸(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溶液变色,因为反应物中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放出气体,因为反应物中含有碳、氧元素,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24、【2016年辽宁省营口市】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1)实验A: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主要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2)实验B: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来源:Zxxk.Com(3)实验C: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答案】(1)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2)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点燃尾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25、【2016年贵州省贵阳六盘水市】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F气体制取与性质的组合装置。打开活塞K,很快看到F装置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 仪器的名称为:_(2) 小华用G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过高,他调节试管高度需要操作的旋钮是_(3) 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_ 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4) 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5) D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6) E装置中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7) F装置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答案】(1)长颈漏斗 (2) (3)可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2H2O2 MnO2H2O+O2 (4)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5)CaCO3+2HCl=CaCl2+H2O+CO2 (6)CO2+H2O=H2CO3 (7)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6、【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燃烧条件的实验C倾倒二氧化碳 D浓硫酸的稀释(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2)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C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4)D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_。【答案】(1)红磷量不足等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4)散热【解析】(1)红磷量不足等(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4)散热27、【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1)常温下测得某水样的pH=6,则此水样呈性 (填“酸”、“中”或“碱”)。(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填“过滤”、“煮沸”、“蒸馏”或“静置沉淀”,下同);实验室中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常用的方法是 。(3)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化学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个“水中起火”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白磷能在热水中燃烧是因为:白磷是可燃物;白磷与 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 。来源:学科网【答案】(1)酸(2)不能 煮沸 蒸馏(3)氧气 着火点28、【2016年福建省三明市】(5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1)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_(填“高”或“低”)。(2)加油站、仓库等地方要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是因为这些地方存在着大量的_,当遇火或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3)实验室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灭火的原理是_。【答案】(1)氧气 低 (2)可燃物 (3)隔绝氧气29、【2016年辽宁省丹东市】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小实验,请回答:(1)A中能燃烧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2)B中水的作用是。来源:学科网ZXXK(3)C实验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可得出的结论是。(4)D实验可得出C0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2)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析】【解析】(1)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且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3)该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至刻度1,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干燥的布条没有变色,湿润的布条变色,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学科网高考一轮复习微课视频手机观看地址:http:/xkw.so/wk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