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doc
-
资源ID:18903607
资源大小:10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doc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随着我国会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颁布实施,财务会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一门课程中已无法容纳,因此,有必要将财务会计分成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讲授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高级财务会计则在此基础上,主要讲授特殊业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专题。各章内容相对独立。(二)教学目的高级财务会计学是在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是会计学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解决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领域中的高、深、难、特四大问题。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等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构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特殊会计业务的特点、处理原则,运用特殊的方法程序处理企业复杂及特殊业务,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会计专门课题的能力。(三)教学时数及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时数72学时。(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五)面向专业本课程面向会计学院会计学(财务会计方向、会计电算化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等高年级本科开设。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总 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是从理论上理解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区别,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相关理论问题、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还要力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有总括了解,为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创造条件。(二)教学内容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及其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关系;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高级财务会计及其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关系一、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1、高级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传统财务会计基础之上,对一些新出现、有特殊性、打破一般财务会计观念、且必须处理的业务进行反映和控制的财务会计。它与传统财务会计互相补充,共同构成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2、研究高级财务会计的作用二、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1、两者间的联系2、两者间的区别第二节 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的特征二、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1、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基础前提2、会计原则的强化和延伸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三节 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一、特殊会计主体的业务二、特殊会计期间的业务三、特殊计量方式的业务四、其他带有特殊性的业务第四节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方法一、以财务会计学为起点,进行深层次研究二、以各个有特色的会计业务为核心,进行专题探讨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业务分析与实例演示(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 外币折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外币业务的基本纲领内容,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以及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记帐本位币、外币等基本概念;理解外币业务核算的基本程序;掌握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帐务处理;外币业务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及其帐务处理;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等。(二)教学内容外币业务核算的基本程序;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帐务处理;外币业务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及其帐务处理;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第一节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一、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使用该环境中的货币最能反映企业的主要交易的经济结果。二、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 是从日常活动收入现金的角度看,所选择的货币能够对企业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起主要作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销售计价和结算。2、是从日常活动支出现金的角度看,所选择的该货币能够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这些费用的计价和结算。3、是融资活动获得的资金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时所使用的货币。三、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 境外经营的含义境外经营是指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2、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权。(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四、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第二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一、 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1、 账户的设置2、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二、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1、 即期汇率的选择2、 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三、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1、 初始确认2、 期末调整或结算(1) 货币性项目(2) 非货币性项目第三节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一、 境外财务报表折算1、 折算方法2、 特殊项目的处理二、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情况下外币财务报表折算1、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确定2、 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境外财务报表的折算(1)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述(2)利润表项目的重述三、 境外经营的处置(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第三章 债务重组(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债务重组的概念及方式,理解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掌握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债务重组的定义及重组方式一、 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任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与其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作出让步的事项。二、 债务重组方式1、 以资产清偿债务2、 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三、 债务重组日债务重组日即为债务重组完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一、 以资产清偿债务1、以现金清偿债务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1) 以库存材料、商品产品抵偿债务(2) 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3) 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偿债务二、 将债务转为资本三、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1、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2、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四、 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第四章 借款费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借款费用的概念及确认原则,理解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界定及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掌握借款费用的账务处理及其信息披露的要求。(二)教学内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借款费用的账务处理及其信息披露的要求。第一节 借款费用的概述一、 借款费用的范围1、借款费用的定义: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2、借款费用的范围(1) 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2) 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摊销(3) 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4) 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二、 借款的范围三、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第二节 借款费用的确认一、 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二、 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时间三、 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第三节 借款费用的计量一、 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二、 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三、 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第五章 或有事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或有事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概念,理解其特点,掌握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掌握或有事项的披露。(二)教学内容或有事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概念及特点,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或有事项的披露。第一节 或有事项概述一、 或有事项概念及其特点1、或有事项的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的事项。2、或有事项的特点(1)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2) 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3) 或有事项的结果须由未来事项决定二、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1、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的计量。2、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第二节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一、 或有事项的确认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二、 或有事项的计量1、最佳估计数的确定2、预期可获得补偿的处理3、预计负债计量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1) 风险和不确定性(2) 货币时间价值(3) 未来事项三、 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第三节 或有事项会计的具体运用一、 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二、 债务担保三、 产品质量保证四、 亏损合同五、 重组业务第四节 或有事项的列报一、预计负债的列报二、或有负债的列报三、或有资产的列报(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第六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理解货币性资产和非货非性资产的概念,掌握商业实质的判断,在两种计量模式下,掌握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掌握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二、教学内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货币性资产和非货非性资产的概念,商业实质的判断,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2、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3、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一、 确认和计量的原则1、公允价值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账面价值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非货币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做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二、 商业实质的判断1、判断条件(1)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2、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二、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三、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第七章 所得税会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所得税会计;理解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性资产;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掌握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二、教学内容所得税会计、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性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帐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二、 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帐面价值。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转销的金额,做为递延所得税。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一、 资产的计税基础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帐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2、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3、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其损益的金融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5、其他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二、 负债的计税基础1、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2、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3、预收账款计税基础的确定4、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的确定5、其他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三、 暂时性差异1、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在其产生当期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资产的帐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2)负债的帐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者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1)资产的帐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2)负债的帐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4、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2)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1) 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2、计量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适用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按照税法规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要求折现。二、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确认的一般原则(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2、计量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原则相一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所得适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要求折现。三、 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于未来期间转回时,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的情况。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一、 当期所得税1、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针对当前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2、公式: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应纳税所得额二、 递延所得税1、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2、公式: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增加三、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14学时第八章 租 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关租赁的概念、租赁分类的原则和具体标准,掌握承租人融资租赁业务和经营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出租人经营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熟悉出租人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二、教学内容有关租赁的概念、租赁分类的原则和具体标准,承租人融资租赁业务和经营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出租人经营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出租人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教学内容租赁概述、租赁分类的原则和具体标准、承租人的会计处理、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第一节 租赁概述一、基本概念1、租赁的定义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2、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定义最纸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3、最低租赁收款额的定义最低租赁收款额,是指最低租赁讨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二、租赁的分类第二节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一、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1、租金的会计处理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3、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4、相关信息的披露二、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处理2、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会计处理3、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4、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5、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6、租赁期满的会计处理7、相关会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第三节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一、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租赁债权的确认2、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会计处理3、应收融资租赁款坏帐准备的计提4、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5、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6、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7、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第四节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一、售后租回交易的概念售后回租交易,是指卖主(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即出租人)租回。二、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1、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2、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经营租赁3、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4、售后租回交易的披露(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6学时第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概念;理解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错;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熟悉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不易分清的会计处理。(二)教学内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不易分清的会计处理。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一、 会计政策概述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2、会计政策的特点(1)会计政策的选择性(2)会计政策的强制性(3)会计政策的层次性二、 会计政策的变更1、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三、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做为判断基础。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四、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1、追溯调整法(1)追溯调整法的定义:是指对 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2)追溯调整法的步骤2、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有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五、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项和原因以及开始应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有情况。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一、 会计估计概述1、会计估计的定义:是指企业对其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2、会计估计的特点(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所信息或资料为基础。(3)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二、 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1、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期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换,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帐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2、会计估计就是以现有的信息或资料对未来所做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通常,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第一,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第二,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三、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四、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1、 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一、 前期差错概述1、前期差错的定义: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误。(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2、前期差错包括:(1)计算以及账户分类错误(2)采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不允许的会计政策(3)对事实的疏忽或曲解,以及舞弊(4)在期末对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5)漏计已完成的交易(6)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7)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二、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1、不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2、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三、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1、前期差错更正的性质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6学时第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熟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掌握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掌握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二)教学内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一、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的事项。二、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进一步证据的事项;一类是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前者称为调整事项;后者称为非调整事项。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一、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2、涉及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3、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4、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数字二、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后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一、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二、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的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3、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卷以及其他巨额举债4、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8、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6学时第十一章 企业合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企业合并的概念,理解企业合并的方式及类型,熟悉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内容,掌握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二)教学内容企业合并的概念;企业合并的方式及类型;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内容;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一、 企业合并的界定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二、 企业合并的方式1、控股合并: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取得对被合并方的控制权,企业合并后能够通过所取得的股权等主导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并自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益,被合并放在企业合并后仍维持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的合并。2、吸收和并: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并将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合并方自身的账簿和报表进行核算。企业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由合并方持有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继续经营的合并。3、新设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企业合并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由新注册成立的企业持有参与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的合并。三、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的。(1)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2)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相同多方。(3)实施控制的时间性要求,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时间内为最终控制方所控制。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1、 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2、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不变。3、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相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影响合并当期利润表,有关差额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4、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方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以前期间实现的留存收益应体现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二、会计处理1、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1)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2)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2、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1)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2)合并差额的处理3、合并方为企业进行合并发生的有关费用的处理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一、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参与合并的一方购买另一方或多方的交易,基本处理原则是购买法。1、确定购买方采用购买法核算企业合并的首要前提是确定购买方2、确定购买日购买日是购买方获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企业合并交易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日期。有关条件包括:(1)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2)合并事项已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3)参与合并各方已办里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4)购买方已经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5)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3、确定企业合并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4、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1)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要作为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或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进行确认。(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单独予以确认。(3)对于购买方在企业合并时可能需要代被购买方承担的或有负债,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负债单独确认。(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在满足确认条件后,应以其公允价值计量。5、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的处理(1)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2)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6、企业合并成本或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暂时确定的情况(1)购买日后12个月内对有关价值量的调整(2)超过规定期限后的价值量调整7、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二、 会计处理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2、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三、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四、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1、从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角度,其自子公司少数股东处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2、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应以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反映。五、 被购买方的会计处理(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二章 合并会计报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的学习,应该掌握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前提及其准备事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程序;掌握各种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时的抵销项目,能独立完成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二)教学内容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前提及其准备事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程序;各种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时的抵销项目,能独立完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