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docx
农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农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目录农业考察报告范文沭阳县施行农业构造调整的考察报告湖北襄樊何骆村的生态农业建设考察报告赴美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考察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为了解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9月10日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水和,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天法分别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农业小组人大代表,分赴林州市、县、县、县等县(市),听取了有关县(市)的工作情况汇报,认真观察了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对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成效通过视察,大家以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当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成绩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我市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为动力,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连续14年获省政府颁发的“红旗渠精神杯。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先后施行了南谷洞、琵琶寺水库除险加固,河市区东段治理、茶店坡沟治理,引黄补源、跃进渠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通过建水库、机电井、旱井、水窖、集中供水处,初步构成了沟相通、渠能联、旱能浇、涝能排的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供应保障体系。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70多万亩,年可节水3亿m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特别显著。(二)重点林业工程进展顺利,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良好。近年来,我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积极组织施行了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外资造林等重点林业工程,扎实开展“四荒拍卖造林体制改革,大力搞好林业高效园区建设,切实加强林地、湿地、沙地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使全市各项林业工作获得了重大进展。十分是在今年林业生态市建设经过中,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奖补力度、严格考核赏罚、严把造林技术关、实行户户合同以及广泛宣传发动等措施和手段,使我市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顺利,获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4.28万亩,是省下达28.83万亩的119%,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3万亩,是任务的100%。全市的林木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5.4%,生态环境状况初步得到改善。(三)耕地保护政策及责任制得到了较好落实。近年来,我市把保护耕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首要任务。通过强化领导、广泛宣传、动态巡查、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关于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规定,实现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确保了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处不改变,全市现有农用地面积522646.49公顷,其中:耕地408214.21公顷;园地11505.39公顷;林地68926.49公顷;牧草地4.71公顷;其他农用地33995.71公顷。1999年,我市共施行占补平衡项目782个,新增耕地面积9826.66公顷。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工矿废弃地治理和砖瓦窑厂复垦等项目,自以来共开发整理和复垦土地4.3万亩,新增耕地21200亩。(四)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农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机具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组织联合机收、机械化秸杆还田、农机行政执法等工作,不仅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而且提高了农机管理工作水平,有力的服务了全市的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14.6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870台、联合收割机6900台、秸杆还田机7522台、旋耕机7196台、机引播种机34130台(其中免耕播种机1230台)。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一方面提高了我市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加强了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业构造调整的步伐,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认真施行种子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绿证工程“四大工程,积极推广各项优质配套技术。如县结合其工作实际,创立了三大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目前,县小麦优质专用率已到达100%。使精量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八大技术得到推广,推广配方施肥250万亩,今年夏粮生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接近170万亩,基本实现全县覆盖。林州市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引进农业新技术68项,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挑选出合适该市的农业新技术3项,农作物新品种10余个,并认真加以推广。县重点推广了优质小麦、玉米、花生、尖椒以及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等5项新技术,推广面积较大,使该县的农业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财政投入缺乏,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近年来我市对农业的总投入固然大幅度增长,但大都用在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高新技术项目等方面,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却明显缺乏。因而,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知足发展当代农业的需要。如全市已治理的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缺乏30%,尚有近400万亩的中低产田有待开发改造。通往农田的道路、桥梁年久失修,有些已经损坏,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气力薄弱,群众“一事一议比拟困难,极需要财政投入资金修复改造。此外,今年是创立林业生态市第一年,省下达我市植树造林任务已超额完成,但市财政奖补资金缺口较大,至今没有到位,占地补助资金详细落实时间也没明确,群众吃不上“定心丸,将直接导至夏秋两季收种时新植树木的保存问题。(二)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老化问题严重。我市的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如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豆公渠等灌区工程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老化问题严重。代表在视察中看到,豆公灌区的拦河大闸仍在带病运行,急需修复。据汇报统计,全市110座小水库中,有60多座病险水库未得到治理,严重威胁下游安全。很多桥梁、涵闸等建筑物,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低,经太多年超标准运行,如今大部分已成病险工程,桥梁断裂、桥墩倾斜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急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据了解,县存在比拟严重问题的桥涵闸就达643座,县2600座桥梁中的半数承载能力不够或损坏,200座水闸中90%存在漏水等缺点,有的已无法提起。而且,目前我市有很多水井没有通电,只能用柴油机进行灌溉,浇一亩地要比用电增加成本12元。全市现有的540万亩耕地中,还有90万亩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另外,县倾全县之力耗资4800万元历时四年的修建的引黄补源工程,由于上级没有统一调水机构,至今没有引来黄河水。 (三)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一是大多数乡镇农技站已名存实亡,即使是仅有的一两名农技人员,也往往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缺乏,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待遇低,人心不稳。三是随着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而目前农业技术干部再培训的渠道却没有相应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四)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施行,各级政府固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但相对较少,十分是一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资金缺乏,新的生产领域的机械化进展慢,滞后于新农村建设、农业构造调整步伐;二是小麦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比拟高,但高效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经过机械化程度较低,发展缓慢。另外柴油价格逐年上升,农机作业成本越来越高。小麦跨区机收市场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迅猛增长,造成作业价格下,机手不能获得应有效益,挫伤了农机经营者的积极性。(五)有的地方对耕地保护认识缺乏,对耕地的质量建设重视不够。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站在“从国家全局着想,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而是从局部和短期利益出发,侧重考虑本辖区的经济增长,甚至以太多占用耕地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现象。二是在一些地方,只注重占补平衡数量的落实,而不考虑耕地质量的提高,在配套设施方面远达不到要求,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三、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外,还要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拓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逐步构成政府投入支持、民办公助和社会介入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十分是要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田间道路和桥梁修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二)要尽快发挥引黄补源重点水利工程效益。鉴于县耗巨资修建的引黄补源重点水利工程完工五年未发挥效益,市政府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引黄补源调水协调机构,催促省水利厅及黄委会建立和完善调水机制,使引黄入内补源工程尽早发挥效益。(三)完善和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要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要有重点地扶持一批示范性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鼓励开展经营性服务,对一些发展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服务实体,优先培育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承包领办高效农业科技园,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快建设各种专业协会,发挥协会带头推广作用。完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安然平静创新能力,尽快建立构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增效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要搭建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为主体,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站为服务窗口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搞好服务。(四)进一步加快农机事业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每年财政要拿出一定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先进的大中型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施行农机田间作业补贴,鼓励和保护农机经营者的积极性。二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组织,完善农机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建设。三是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快推进高效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经过机械化进程。(五)加强耕地保护,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一是严格施行土地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乱占滥用耕地行为。二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积极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集中清理闲置土地,十分是注重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等的治理力度,建设环境友好的耕地生态系统。 沭阳县施行农业构造调整的考察报告农业考察报告范文2|沭阳县施行农业构造调整的考察报告我们赴江苏省宿迁市挂职学习小组,在市委组织部统一领导和宿迁市委组织部、沭阳县委、县政府及有关乡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地挂职、主动介入、调查了解、展开座谈、走访部门等多种形式,对沭阳县近年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农业构造调整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对了解的情况有了初浅认识和体会。一、基本情况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南北55公里,东西60公里,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5米左右全县最高峰海拔70米。全县国土面积22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4万亩,水面45.28万亩,荒滩13.5万亩,为江苏省陆域面积第一大县。该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沭阳县交通便利,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324、326、245省道穿境而过,全县乡乡通柏油路,总里程约450公里。沭阳县现辖37个乡镇、1个农场,总人口174万人,非农人口46.98人,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城镇化率27%。该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县,是有名的“杨树产业之乡,先后三次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被评为全国绿化百佳县。这里是出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拥有花卉品种3000余种,颜集镇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新河镇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到底,沭阳县国内生产总值77.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8.14亿元,第二产业26.53亿元,第三产业22.35亿元。工业总产值27.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06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4元。该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三分之一。204万亩耕地面积,复种指数为2。粮食播种面积229.1万亩,总产量84.7万吨;棉花面积9.46万亩,总产0.76万吨;油料总产量5.97万吨;蔬菜、瓜果面积59.9万亩,花卉面积22.5万亩,食用菌面积0.5亿平方尺。生猪饲养量156万头,家禽1513.7万只,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特种养殖6万亩,水产品产量2.9万吨,实现渔业产值2.15亿元。以木材、蔬菜、禽肉类等为主的大中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20个,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6个,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80多个,农民经济人到达了3万余人;全县共有市、县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个。全县成活林面积累计59万亩,农田林网达200万亩,四旁植树3000余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380万立方米,木材林覆盖率达27.9%;绿化苗木面积近16万亩,年产值近6亿元,销售收入5亿多元。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和大户发展到2300余户。二、主要经历与做法沭阳县把农业构造调整放在了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衡量一个乡镇农业构造调整能否调出成效,就看这个乡镇在构造调整中能否构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此,全县上下对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实行做大规模,扩大影响,促大效益的办法;对尚无优势项目或优势不明显的乡镇,一方面在本地寻找农业构造调整中的增收亮点,加以放大。另一方面尽快组织乡村干部和种养大户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乡镇和外地经历,挑选项目,把规模抓上去,把主导产业抓出来,真正地使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明晰,农业产业构造优化。他们的主要经历与作法是:1、坚持科学规划,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沭阳县的很多乡镇在农业构造调整经过中,十分注重区域种植和规模养殖,从计划到落实,再到催促检查验收,每个环节都少不了对照规划抓落实。在这个县的很多乡镇,单从农业构造调整规划意见就能够看到,种植什么,养殖什么,都做了详细规定。对未按规划施行的包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要追查责任,以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花木产业是该县潜力宏大的特色产业,种植花木的效益与种植粮食等作物相比,一般在10:1左右甚至更高,扩大花木种植面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为此,他们采取的办法首先是大力稳固老区,花木生产老区新河、颜集两镇,根据“走花路、念花经、发花财、奔小康的指导思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面积到达8万多亩,占全县花木总面积的35.6%,构成了盆景制作、常青类苗木、草坪、月季、花果立体种植等五大生产基地。其次是积极拓展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