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
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施行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曲靖市正金煤业有限公司以劳养武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施行方案正金煤业曲靖市正金煤业有限公司以劳养武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二0一三年十月十九日目录前言-1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2第一节矿井大概情况-2第二节地质特征-7第二章瓦斯治理方案-13第一节矿井采掘部署优化-13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27第三节区域防突施效果检验及验证-32第四节预测预报-38第五节局部防突措施-44第六节安全防护措施-50第三章抽采钻孔封孔方法及工艺-55第一节瓦斯抽采方法-55第二节钻孔抽放套管-64第三节钻孔封孔-65第四节钻孔施工劳动组织保障-69第五节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0第四章抽采系统建设-72第一节现有抽采大概情况-72第二节配套抽采管路敷设方案-76第三节管路敷设质量及日常维护-78第五章钻机选型-80第一节钻机选型-80第六章瓦斯治理相关要求-80第一节健全机构落实责任-80第二节开拓开采系统-88第三节通风管理-99第四节机电设备管理-94第五节瓦斯治理培训-97第七章瓦斯治理钻孔工程量概算-98第一节区域瓦斯治理钻孔工程量计算-98第二节局部瓦斯治理钻孔工程量计算-98第三节钻孔工程量汇总-99前言瓦斯是煤矿五大自然灾祸之一,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防止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根据省工信委、省安监局(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化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工信煤行20201153号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紧紧捉住采掘部署、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监测监控、现场管理等重要环节,切实落实“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效防备和遏制瓦斯事故。我矿可采煤层5层,煤层埋藏较深,瓦斯含量偏高。据历年来的瓦斯等级鉴定和2005年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表明,我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煤矿。现结合我矿地理、地质、煤层、煤质、瓦斯参数以及开拓、开采现状等方面的情况,特编制(曲靖市正金煤业有限公司以劳养武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施行方案),以此作为我矿瓦斯治理的工作指南。本方案主体从安全机构设置,安全装备购置,安全培训管理,通风系统管理,防突措施,瓦斯抽采管理,监测监控管理,六大系统建设,现场安全管理,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资金投入,岗位责任制度、劳动纪律等方面采取系列方法和措施而编制,不完善的方面,在今后工作中,可根据详细情况,逐步修改,补充完善。第一章煤矿基本情况第一节矿井大概情况一、交通位置以劳养武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143°方向,直距约42km处,地处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4°0854104°1014;北纬25°185225°1927。矿区有10km简易公路连接恩洪至曲靖柏油公路,距曲靖城区约76km,至昆明237km,交通方便。二、井田境界及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一井田境界矿区核准矿界拐点10个,呈南北向延展,总体为不规则菱形,面积。采矿许可证登记范围内的可采C8、C9、C11、C13、C16共5个煤层。矿井生产能力:9万吨/年。我矿为斜井开拓,现有4个井口,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和专用回风井,在建一口皮带井井筒工程已完成350米。1860水平9煤层布置了903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一个,903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一个,11煤层布置有1103采煤工作面一个。四、矿井通风矿井目前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主斜井和副斜井进风,专用回风井回风,矿井目前在回风井安装主扇2台,一台在用一台备用,主扇型号:FBCDZ-18,功率:2×90KW,风量,21004360m3/min。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层及地质构造一井田地层以劳养武煤矿矿区分布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与飞仙关组。二构造1、位于恩洪复向斜南段的洒马笔背斜和九河-新村向斜中段、富源弥勒大断裂东侧,总体为一地层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为6°20°。受富源弥勒大断裂的影响,区内构成一组呈北北东向走向,倾向南东的断裂构造,构成矿区的构造骨架。2、内共发现6条断层,断距在15m35m之间,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复杂类型。分述如下:F2正断层:位于煤矿东侧。该断层走向近南,倾向正西,倾角70°。地层断距60-70m,东盘T1k与西盘T1f1接触。该断层为恩洪矿区中段南部的西部边界。F5逆断层:位于煤矿西侧,为煤矿西北部边界,该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65°。地层断距,由于该断层的影响,使之如今主副井附近的煤系地层龙潭组P2l出露地表。F6正断层:北东走向,倾向南东,倾角60°,断距25m,矿区内延伸长250m后为滑坡体覆盖后情况不明。F7正断层:北东走向,倾向南东,倾角50°,断距30m。矿区内走向延伸长1000m,中部被F5断层错切后东移,在矿区北部重现。F8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断距2035m,中部被F5错切,北盘东移后于矿区北部重现,矿区内走向延伸700m。F9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断距2030m,中上部被F5错切,北盘东移后于矿区北部重现,矿区内走向延伸1000m。3、构造变动对煤层的影响矿区内主要呈单斜出现,区内大的断裂已基本控制,唯小的断裂较多,使煤层产状发生变化,并导致煤层空间不连续,仍致煤层构造毁坏,增厚变薄现象发生,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二、含煤地层及煤层一含煤性矿区含煤地层为晚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总厚190226m,一般厚214m,含煤2346层,煤层间距35m,一般为28m。单层煤厚04.33m,以薄煤层为主,煤层总厚2537m,含煤系数为1416%。其中,可采煤层11层,其中全区稳定者5层,较稳定者6层,不稳定者2层。单层煤厚04.33m,一般厚1.35m左右,以薄煤层及中厚煤层为主。主要可采煤层出如今含煤地层中段上部。煤层可采系数为68%。二煤层比照矿区内龙潭组含煤地层中,多数煤层稳定性较差,岩性变化大,稳定标志层少。主要比照根据是:标志层特征;煤岩层组合及测井曲线特征;煤质及古生物特征。下将煤层比照的主要标志列述如下:一1号标志层B1:位于卡以头组底部,为厚约10m的绿色至浅绿灰色粉砂岩和薄层菱铁矿互层,菱铁矿单层厚度一般12cm,下距C1煤层5m左右有动物化石层,含Estheriasp,LinguIasp化石,C1煤层含隐晶高岭石夹矸。系比照C1煤的良好标志。二2号标志层B2:为C3煤层上部及下部围岩,一般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三3号标志层B3:位于C4与C5煤层之间,为浅灰色砂质泥岩,含绿泥石鲕粒,仅局部发现。四4号标志层B4:为C6煤层直接顶板的黑色页岩,致密,厚0.5m,风化后呈页片状。其上3m左右为一含动物化石层。五5号标志层B5位于C8煤层与C9煤层之间,为薄层灰色粉砂岩和薄层菱铁矿互层,一般厚15m左右。菱铁矿单层厚一般5cm,含完好的大羽羊齿化石,系划分C8、C9煤层的良好标志。同时C9煤层厚度大、煤质好,结构简单,煤层下部含一层12cm稳定的隐晶高岭石夹矸,全区稳定,是比照C9煤层的良好标志。六6号标志层B6:为C11煤层中棕色微薄层状纸状显晶高岭石夹矸,一般厚35cm。七7号标志层B7:C14煤层下部或下分层含一薄层粗晶高岭石夹矸;煤层的下分层比上分层薄的构造也较特征。八8号标志层B8:C16煤层下部夹显晶高岭石夹矸;位于C16煤层下2.50m处一般2m左右,为纯质细腻其贝壳状断口的黑色页岩,地表风化后呈页片状,厚度由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全区稳定,系比照C16煤层的可靠标志。九9号标志层B9:位于B8之下,为一厚层灰色粉砂岩夹细砂岩,一般厚度36m,本区稍薄。砂岩上部夹薄煤层C17、C18,此标志层在测井曲线上反映明显。十10号标志层B10:位于C23煤层之上,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及中粒杂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玄武岩岩屑及粘土岩,粗粒岩屑的长轴沿层理定向排列,富含炭质及星散状黄铁矿,并夹粗粒砂岩,俗称“芝麻石,层位不稳定,厚度6m左右。十一11号标志层B11:位于龙潭组底部,为灰色至灰白色铝土岩,含星散状黄铁矿,一般厚度3m,全区稳定。上述11个标志层中,B1、B5、B8、B11为全区稳定标志层;B4地表、B6、B9为较稳定标志层;B2、B3、B10为不稳定标志层。三可采煤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含可采煤层11层,C8、C9、C10、C11、C14(原核实报告C13)、C15、C16-1、C16、C19a、C19b、C23b,分述如下:C8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煤层厚度-1.95m,常具1层棕灰色高岭石粘土夹矸,厚度为0.43m,构造较简单,是稳定的比照标志煤层。该煤层比照可靠,为较稳定煤层。粉状或片状,半亮型煤层。C9煤层:距C8煤层16m左右,煤层厚度-3.03m,平均1.75m。常具03层夹矸,夹矸厚度为0.26m,构造较简单。主要位于煤层中下部,大多为灰黑色鳞片状泥岩,间夹高岭质泥岩。煤层直接顶、底板主要为泥岩。该煤层比照可靠,为稳定煤层。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粉状或片状,半亮型煤层。C10煤层:距C9煤层-2.00m左右。煤层厚度0-1.03m,平均0.72m。无夹矸。顶、底板岩芯为泥岩。煤层构造单一,为不稳定煤层。C11煤层:距C10煤层14m左右,煤层厚度-1.50m,平均1.26m,煤层夹矸为01层,构造较简单,夹矸为泥岩,有时为高岭质泥岩,夹矸厚度为0.35m。顶、底板岩性为泥岩和砂质泥岩。该煤层比照可靠,为较稳定煤层。块状、粉状,半亮型煤层。C14煤层:距C11煤层-12.50m,厚度-1.40m,平均1.21m。煤层夹矸为01层,构造较简单,夹矸为泥岩。顶、底板岩芯为泥岩。煤层构造单一,属较稳定煤层。C15煤层:上距C14煤层-1.90m,煤层厚度1.12m。含夹矸02层,单层厚度多在0.20m之间,构造简单,夹矸为泥岩及高岭石泥岩。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该煤层比照较可靠,为较稳定煤层。块状,半亮型煤层。C16煤层:上距C15煤层-20.0m,煤层厚度-1.80m,平均厚1.57m。层位稳定,煤层中部有一层-009m厚的棕灰色中粗晶高岭石粘土岩夹矸。顶、底板岩芯均为泥岩。属稳定煤层。C19a煤层:上距C16煤层15-20m,煤层厚度0-1.20m,平均厚0.87m。煤厚变化较大且有分叉合并现象。含夹矸02层,单层厚多在0.78m,一般在0.50m下面,有少数超过0.50m,构造较复杂。夹矸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该煤层比照较可靠,为不稳定煤层。块状,半亮型煤层。C19b煤层:上距C19a煤层5-9m,煤层厚度-2.13m,平均厚1.26m,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含夹矸02层,单层厚多在0.78m,构造较复杂,夹矸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属较稳定煤层。C23b煤层:上距C19b煤层16-22m,煤层厚度0-1.67m,平均厚0.73m,厚度变化大,区内仅有个别可采点。根据原恩洪矿区中段南部报告,仅矿区东北部圈出一部分可采范围,属极不稳定煤层。含矸05层,现有资料其单层厚在0.44m,大多在0.40m下面,为含炭泥岩、泥岩等。煤层顶、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该煤层比照可靠,为不稳定煤层。构造复杂,半亮型煤层。四煤质特征一肉眼煤岩类型:该区煤层呈黑色,具沥青光泽,均一状,条带状构造。多呈块状、碎块状、粉末状,内生裂隙发育,断口呈阶梯状及不规则棱角状。硬度中等,性脆,易破碎。煤岩类型为半暗煤、也见半亮煤,煤岩划分以暗煤、亮煤为主,夹有丝炭与镜煤条带。燃烧时具较强的熔融膨胀性,火焰较长。相对密度为m3。二化学性质、工业性能及其可选性煤层1、C8原煤,灰分Ad%,精煤挥发分Vdaf%,全硫St,d%,发热量(Qbad)kg,属低灰特低硫煤。胶质层Y15.6mm,属焦煤JM25。洗选采用比重,回收率%,回收率优等,易选。煤层2、C9原煤水份Mad%,灰分Ad%,精煤挥发分Vdaf%,全硫St,d%,发热量(Qbad)kg,属低灰特低硫煤。结焦性X32mm,指数Y19.0mm,属焦煤JM25。洗选采用比重,回收率%,回收率优等,易选。煤层3、C10原煤灰分Ad%,精煤挥发分Vdaf%,全硫St,d%,发热量(Qbad)kg,属低灰特低硫煤。属焦煤JM25。煤层4、C11原煤灰分Ad%,精煤挥发分Vdaf%,全硫St,d%,发热量(Qbad)kg,属低灰特低硫煤。结焦性X29mm,指数Y19.0mm,属焦煤JM24。洗选采用比重,回收率%,中等可选。5、C煤层14原煤水份Mad%,灰分Ad%,挥发分Vdaf%,全硫St,d%,发热量(Qbad)%MJ/kg,属低灰特低硫煤。结焦性X29.0mm,指数Y18.6mm,属焦煤JM24。洗选采用比重,回收率较C偏低,采10用时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