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规管理规定.docx
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学校常规管理规定【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规定。一、计划的制定学期初,老师要及时制定规范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订要作到:据标准(新课程标准)、依教材、切实际(符合时间排合理)务实效。1、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本学期的目的、任务及工作重点教学进度计划安排。2、计划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教务处审阅通过,符合要求准予施行,不符合要求者,重新制定。二、备课1、全体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堂讲课,新聘、调入老师必须按教材体系备好详案:要有较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经过、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有一定教学经历和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能够备略案。2、备课内容必须与上课内容符合(以学生班务日志记录为准),否则视为无效。3.电子备课,每节备课应有:要有较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经过、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三、上课1、老师在上课铃前1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场上课。2、上课要有计划,要实践教案。教学经过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3、上机、实验实作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4、体育课、音乐课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的,每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严禁整堂课学生自由活动安排。5、自习课老师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得离开教室,不得在走廊外聊天等。6、老师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上课禁止打接电话和吸烟等。四、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的,难易适度。作业批改中杜绝大“大“×现象,作业本上应可批注。(一)初中1、语、数、外、理、化书面作业检查要求:作业全批全改,每期批阅次数语、数、外不少于60次;物理、化学不少于50次;政治、历史不少于40次;地理、生物、音乐、美术按实际课时记数。期末温习阶段的作业能够试卷讲评为主,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已批改可做为三次作业处理。2、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作业应详批详改,无学生批改现象,无划大勾现象,严禁弄虚作假,一次批改多个日期3、作业检查每月一次,年级组长负责组织检查,教诲处抽查,老师应在检查前将收交的学生作业发还。作业检查以查学生登记收交记录和作业本为主。(二)高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量应达课时总量的2/3以上,语文、外语、专业高考科目的作业布置及批改量应达课时量的1/2以上,非专业高考科目的作业布置及批改量应达课时量的1/3,政治、礼仪、健康每期布置及批改2个大作业,非计算机专业每月一篇电子作业,语文老师每月应布置及批改两次作文。五、考试、阅卷1、各任课老师应严格根据教务处、年级组通知的详细时间提早准备试卷。2、按时组织考试、认真阅卷,按时上交成绩册(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教务处保存)。3、毕业班月考3天后,必须将成绩交到班主任处。4、每次考试结束各年级组长组织该年级老师开好总结会。5、对试卷准备不充分,师生反响强烈的和不按时上交成绩册的老师,不予发放该次监考、阅卷津贴。6、对不尽职尽责而造成重大失误、严重影响考试正常秩序的,上报行政严肃处理。六、常规检查1、早晚自习由值周领导巡查,正课教务处巡查。2、备课、作业分每月定期检查和每周不定期随机抽查。定期由教务处负责,不定期由行政会成员检查。3、每次检查和巡查结果在下周周前会上公示。七、处理意见1、不按时上交计划、总结的扣当期教学绩效50元。2、备课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视为无效备课;备课节数缺乏的每差一节扣教学绩效5元。3、作业批改量没到达规定标准的,每差一次扣教学绩效5元。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学校常规管理施行方案【2】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兴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工作施行方案)和(兴安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达标学校评估细则),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一、学校行政管理1、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的全局,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切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坚持重大事件报告制度,按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2、学校要充分体现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要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经过的全程管理,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u>3、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总责,分管领导详细负责。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查制度,学校领导要坚守工作岗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廉洁高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管理学校,围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法制校园、民主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将学校办出本人的特色和品牌。4、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根据教育政策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对学校全面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5、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校级领导班子均要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具有相应的职称和能力,构造合理,作风正派,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深化实际,解决问题,擅长考虑,勇于创新。坚持校长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本身综合素质;坚持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的例会制度和寒暑假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制度,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安然平静能力。6、重视老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师德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老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老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按有关规定建立老师业务档案和考核制度。认真落实老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合理科学地安排教职工的工作量,组织教职工参加文体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7、建立老师学期和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经过监控机制,定期对老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以此作为评定职称、受聘上岗、晋职晋薪和施行赏罚的根据。建立和完善各种表彰和奖励制度。8、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兴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9、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学校档案资料建设管理。二、学校教职工管理1.严格考勤制度和工作纪律。教职员工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服从组织安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2.老师要树立关爱学生意识。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老师不得挖苦、挖苦、歧视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坚持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不得指责和怒斥学生家长,搞好家校配合教育。3.老师要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职业行为。老师必须穿着整洁,仪态端庄,讲普通话,谈吐文明,团结同志,行为举止规范、文明礼貌,语言规范健康,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廉洁从教。不介入黄赌毒、封建迷信和不正当思想教育活动。4.学校要高度重视老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习。制定校本培训规划,从学校实际出发,对老师的学历达标、教学基本功等提出详细要求。制定老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计划和措施,每位老师要到达规定的学历和获得相应老师资格证书。老师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积极介入课程改革和学校各项改革,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当代教育意识,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当代教学技术等知识。5.加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教职工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6.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班级管理。选择师德高尚、认真负责、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学期制定班务工作计划u>总结u>三、学生和学籍管理1.学校要根据市、县教育局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建立新生学籍档案,办理学籍变更的相关手续。要建立健全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逐步实现学籍管理的电子化。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及时编制(在校生花名册),填写学生学籍卡,按规定进行学籍登记。2.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认真做好转学、休学、复学、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考勤和毕业证书的发放管理。3.加强学生考勤管理。各班制定学生考勤制度,做好具体考勤记录。四、学校教学管理1.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关心学生学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合理、科学课程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安排总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设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2.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经过管理。学校要建立有老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的评价制度及早读、自习和课外辅导的管理措施;强化学生预习、上课、温习、作业等基本要求。3.重视学生体育和美育工作。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要保证音乐、体育、美术课时。保证学生天天锻炼一小时。4.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和学生征文比赛。活跃校园文化气氛。5.规范学校教材和教学辅导用书。严格禁止使用未经省教育厅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和未列入省教育厅教材目录的教材及各类学习辅导材料、参考读物、练习册、试题集和学具等。6.充分发挥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及计算机室等当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不断充实课程资源库。重视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7.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重视加强家校联络,听取老师、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或教学经历沟通会,积极总结和推广教改成果。8.建立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每人每学期要听课15节以上,分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要有听课笔记,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并注意与任课老师交换意见,以学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