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范本.docx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范本当前位置:文档视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范本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范本目录1.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2.隔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惫综合征4.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5.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6.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的中药“生玉真散7.“醒脑开窍法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技术8.腹腔镜术后大承气汤和八珍汤的临床应用9.点按少泽穴治疗落枕10.扳法治疗急性期骶髂关节小错缝11.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治疗寒湿感冒项目简介12.泥、温针灸治疗寒湿性膝关节炎项目简介13.苍龟探穴法治疗肩周炎项目简介14.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15.多功能灸具的临床应用16.苍耳子散分型塞鼻治疗鼻炎技术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项目简介:在传统针刺疗法,普通毫针针刺人中穴或天柱穴基础上,配合腰部主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极简化和规了针刺手法操作程序,显著提高了传统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甚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为一种耗材少,成本低、简便、安全、有效的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承当单位:市中医院项目负责人:王竹行疾病简介: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急性腰扭伤,俗称“岔气、“闪腰。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损伤,或姿势不正,用力不当,如过度负重、剧烈运动、弯腰取物等或外力撞击损伤所致。忽然遭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临床表现:有腰扭伤史,受伤后一侧或两侧腰部立即发生疼痛,也有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的。腰部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不能自由翻身、坐立和行走。主诉多为腰及胁肋痛或腰腿痛,静止时疼痛较轻,活动或咳嗽、打喷嚏,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腰部可有局部肌肉紧,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可向下肢放射,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的疗效断定标准。本项目适应症:急性腰扭伤,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和湿热蕴型均属本法的适应症者。禁忌症:脊柱肿瘤、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骨折所引起腰痛;年龄在18岁下面,晕针或哺乳期妇女、妊娠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治疗方法简介1.器具:佳辰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40号直径0.23mm-0.30mm、1寸-1.5寸25mm-40mm,产地为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2.取穴:人中穴又名水沟,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天柱:项后发际,正中线旁开1.3寸处,斜方肌起始部,取双穴。3.体位:按患者强迫体位容易采取的正坐位或俯伏坐位。4.手法与技术操作要领:病人保持相对舒适坐位,头部相对固定,施行针刺治疗。针刺人中穴:用1寸毫针,沿人中穴45度向上斜刺0.5寸,用雀啄或捻转手法,以眼球有泪水为度;或针刺天柱穴:以1.5寸毫针,直刺天柱穴11.5寸,强刺激,以患者能忍耐为度。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各1O分钟捻转1次。动留针术,留针期间后,医生引领患者主动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屈、侧弯,以及腰部缓慢地左右旋转运动。10分钟后嘱其站立位,作腰部旋转屈伸。两次为1个疗程。技术关键环节:针刺一定要有较强针感。留针后的腰部运动经过中,每运动至腰部活动受限位置,应适当停顿并下意识用力争取突破原活动受限的围,或者下意识咳嗽,尝试体会疼痛感的逐步减轻。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的疗效断定标准: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围恢复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未愈:症状无改善。注意事项1.未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响2.一般注意事项治疗作用与操作手法密切相关。针刺人中穴刺激量应足够;腰部活动应充分并放松,用力适当。本项目参考资料:1.王毅刚: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中医学院学报,1992.2:110;2.王毅刚等:常见百病针灸点按穴法图解,中国科技文献2005,1月第2版修订版114116页;3.郝东明等:针刺人中穴配合腰部斜扳治疗急性腰扭伤24O例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14期(第21卷总第284期)41隔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项目简介该项目是选用传统的针灸疗法中的隔物灸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时期治疗秋冬严寒季容易急性发作的支气管炎进行扶正治本的治疗,通过对缓解期脾肾阳虚患者的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进行隔灸能够温阳利水,培补脾肾,祛除顽痰,减轻其冬季的发病率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保护肺功能。承当单位:市中医院项目负责人:王竹行疾病简介: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中医诊断:咳嗽,病机:脾肾阳虚,痰饮伏。临床证候:晨起咳嗽伴痰多清稀色白,纳少,神疲惫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弱。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1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2每年发病不到3个月,而有客观检查根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可以诊断。3能排除心,肺疾病者。本项目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是指有别于伴随细菌感染的急性发作期,无发热和胸痛,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禁忌症:急性发作期,年老体弱,和对疼痛不耐受者禁用。治疗方法简介:技术关键环节1.选穴:风门,肺俞,膏肓俞,厥阴俞,膈俞,脾俞,均为双侧。2.操作:选取上述23对背俞穴,每穴隔灸57壮。每穴一块片,当灸疗至每柱艾绒底部时,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能够用手指在周围进行按压缓解,如不能再忍耐,能够停止并取下艾绒。再进行下一柱灸疗。3.注意事项:1事先告知患者操作经过和适应症。2可能会构成浅表的皮肤灼伤及水泡,愈后有浅表的瘢痕,结痂后就能够进行第二次治疗,连续三次为一疗程。3该疗法需连续治疗三年,从每年夏至开场。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部分患者会出现浅表的皮肤灼伤及水泡,不要搔抓感染,局部用消毒纱布覆盖保护,如有感染迹象能够采用紫草油或抗菌素软膏外涂。配套材料:材料及规格:购买专用的艾绒,制成直径1.5cm,高2cm中型艾柱,和新鲜生,制成直径3cm,0.5cm厚的圆形片。临床研究结论:冬病夏治疗法能够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提高患者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的抗菌力,提高患者体白细胞的数目和杀菌吞噬能力。同时改善肺、支气管、肺泡等呼吸道的通气换气功能和肺脏的微循环,减少分泌物。该项技术在我科应用20余年,平均每年近50名患者接受治疗,连续3年治疗后统计有效率为90%。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惫综合征项目简介慢性疲惫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惫,且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本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本项目运用自行研制的循经灸疗器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且该灸疗器操作方便,对于其他虚证性疾病亦可运用。安全、方便、临床疗效可靠。承当单位:市中医院项目负责人:苟春雁疾病简介:慢性疲惫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惫,且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中医虽无CFS病名,但古医籍中却拥有大量对疲惫的描写和阐述,构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中医虚证,慢性疲惫理论。古医籍中经常把疲惫描绘为“懈惰、“懈怠、“体重、“四肢沉重、“四肢不举等,并记载有治疗疲惫的“增力、“倍力、“益气力、“解疲惫等方法。疲惫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过度的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