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特洛伊观后感及参考.docx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及参考致敬于乱世中的英雄观电影(特洛伊)有感首先,观看完(特洛伊)给我一种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巨作。宏大的场面给我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鲜明的人物性格形象让我印象深入。固然内容上和原著(荷马史诗)有所出入,但中心竭力歌颂英雄人物是不变的。整部影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展现了英雄的可敬,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影片中,特洛伊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线是特洛伊小王子抢了斯巴达的王后。斯巴达国王复仇联合其兄弟迈锡尼王阿伽门农配以上千舰队和十万军力进攻特洛伊。在此之前,希腊和特洛伊已经对峙十年之久,阿伽门农趁此时机想一举攻下特洛伊。战争一开场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带领部队身先士卒获得首战大捷。由于特洛伊城易守难攻,加上希腊军队远征疲战,重要的是关键人物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矛盾激化而离开战场,致使希腊屡遭失败。随后由于表弟惨死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刀下,阿喀琉斯重新参加战场。阿喀琉斯配合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的木马计并制造希腊撤军的假象由内而外,里应外合大败特洛伊。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最终以希腊获得最终胜利结束。纵观特洛伊战争,主要呈现了几大对立关系。天神雅典娜赫拉与阿芙洛狄特,阿伽门农和普里阿摩斯,以及墨湿拉俄斯,阿克琉斯和赫克托尔等,对抗关系中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在神的对抗关系中,三位女神的金苹果事件表现其虚荣和妒忌心里。作为神,他们往往情感不定,善恶自传,听凭心情,随意给世人带来灾难,并且希望得到世人的尊敬,极少有神体会到世人的痛苦,他们之间的争论往往引发人间大乱。英雄无疑是特洛伊的主角,影片中最重要的是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两位英雄。阿克琉斯,是极具对抗精神的,他不满阿加门农,亵渎太阳神庙,挑衅神威;他英勇果断,为荣誉远征特洛伊,战场上他是一匹战狼,未尝败绩。作为特洛伊战争中的关键人物,对希腊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不伤布里赛伊斯,归还了赫克托尔的尸体等。但是,这样一个战争纷乱的时代,也造就了他残酷喋血的心。但个人以为这个正是时代的生存之道。反观赫克托尔,他是一个真正正直仁爱,具有博爱精神的人,他考虑全局,为整个特洛伊的人民着想,他同时爱憎分明痛斥弟弟的耻辱行为,面临危机,他敢挑重任,但它的结局还是悲剧性的死亡,不得不讲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这两个不同的悲剧。此外还有诸多的人物,如帕里斯,他整个人给人一种不成熟的感觉,但骨子里却是硬朗的,与墨涅拉俄斯对抗时,他害怕逃跑了。但当特洛伊真正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了,这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还有一位是特洛伊的老国王,这位仁慈宽容的老国王,是一位疼爱儿子,对于小儿子的羞耻行为,他和蔼的接受了海伦。他饱经战乱乞求和平,为了给儿子一个荣耀的葬礼,他孤身一人深化敌营,竟将儿子的尸体带回来了,老国王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对立者阿加门农,能够讲是蛮横,老谋深算,果敢。为了吞并特洛伊,准备十年之久,四处征服武力讨伐,带给周围的国家以战争,但此人正是以此建立起强大的希腊王国,纵横地中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霸主,一统四方,让人臣服。此外不只要男性才能够成为英雄,海伦敢为真爱和帕里斯逃走,或许也有些许轻浮,间接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布里赛伊斯的善良,她在本身危险时还乞求不要伤害别人。英雄不是完人,他们也有不明显人性的怯弱,他们是荣誉和尊严的集合体。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我觉得站起来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他们敢于挑战,或对抗、或仁爱、或英勇、或坚强。(伊利亚特)写于文艺复兴时期,霎时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乌云渐开,英雄主义,神的人性化,情感化,都体现了时代的思想解放。(特洛伊)作为一部英雄史诗,更多有人的情感关心,与诸多英雄的悲剧结尾,让人留有些许遗憾,书中尽显人生的有限,但书中的英雄观,价值观则又告诉我们及时把握时间去追求荣耀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我以为这便是(特洛伊)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陈中梅译/(伊利亚特)/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P181-P182罗念生译/(伊利亚特)/上海出版社/1994/P5-P28陈本P359-367罗本P396陈本P2,P71-P74,P103-P113陈本P20,P70,P102陈本P181-P182罗本P485陈本P473罗本P566-P572陈本P55-P56罗本P56罗本P66陈本P522-P527罗本P601-P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