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与有机更新方法研究——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docx
-
资源ID:18995841
资源大小:144.4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与有机更新方法研究——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docx
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与有机更新方法研究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与有机更新方法研究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杨希东,刘晨阳摘要:工业遗产作为记载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城市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发展中一笔珍贵的财富,对城市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概念进行解读,构建城市工业遗产价值体系,提出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技术道路,探索城市工业遗产的开发、经营以及功能空间重构等有机更新保护途径与方法,继而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实例,解读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实践,做出对城市工业遗产更新保护的分析瞻望。关键词:工业遗产,价值体系,保护技术道路,更新途径方法,上海1933老场坊城市经过工业化时期的大发展,其相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也在时时调整、发展、完善,其经济构造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现如今,发展较快的城市正在向着后工业化时期迈进,由原来的工业动力正在向信息、科技、服务等高新动力助推城市发展,城市中发生着不断的改造、更新。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中还留存着工业时期的时代记忆工业遗产,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体现着工业文化、工艺技术、经济及教育等多重价值,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以及时代文明的见证,将成为城市工业文明重要的时代印记。遭到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用地调整、功能置换等城市更新进展迅速,在这种急速转型、剧烈变化的发展形势下,工业遗产也面临着“是去、“是留等问题的众多挑战,其所附有的特殊性日益凸显,越来越遭到公众的关注。该怎样保护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构成如何的保护思路和方法策略,成为现代人们所面临的重要工作。1工业遗产概念引用(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所确定的定义: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遗存组成,这些遗存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这些遗存由建筑物、构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工厂、矿山、仓库和储藏室、能源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筑物及所在的场所组成,与工业相联络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朝拜地、教育机构)也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1】。2工业遗产价值工业遗产是特殊的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显现了在一定地区和时期内民族的文化,尤其是科技创新特征和奋斗精神,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当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具有丰富的价值。城市中心区的工业遗产多为该城市工业时期的初始工业企业,在促进城市发展方面的奉献影响力更大。根据工业遗产的属性及其特征,并结合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现阶段对其的价值诉求,其整体价值体系的构成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见表1,2.1展现时代历史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化时期生产活动的载体,体现着工业文明的特质,从一定的角度能够映衬出时代的发展印记与推进经过,早期的工业遗产还具有创始时代的历史价值【2】。就我国而言,工业遗产是我国近代工业城市发展的历史剪影,例如北京、上海、沈阳、武汉等,展现了工业时期城市的发展和成长。2.2体现精神文化工业遗产的精神文化价值主要通过其物质性的内容所体现,企业精神、文化、形象永远的存在于人们的情感、生活和记忆中,建筑特色则成了工业遗产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体现。工业遗产是一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寄托,印刻了从事工业生产的人群印象深入的人生及成长历史,是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家园。2.3彰显时代科技工业遗产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发展阶段工业化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建筑物及其环境,它是工业化时代科技水平的展现,代表着一定时期工业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遗产的存在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文明、以往的工业科技有着重要的价值,其建构筑物蕴藏着丰富的科技生产技术信息,是工业化时代的历史古董。2.4转型重生潜力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有遭到时间推移的影响,各类建筑质量及其空间环境品质的下降,造成城市中心区域各类建筑与土地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局面,其中,中心区的工业遗产就是典型的转型元素。现阶段城市文化、服务等产业集团的快速增长,其对空间的需求逐年增加,其所需的空间环境多样,建筑类型不拘一格,追求空间的独特性,体现出该产业对空间环境超强的普适性。工业遗产在城市中是独具一格的建筑类型,其与新兴的文化等产业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其所提供的空间及其环境将高效助力于城市内部部分区域的转型发展。2.5托补旅游休闲随着城市生活逐步丰富,人们对于生活的诉求也逐步多样化,追求的旅游休闲地也呈显出多样化、个性化。城市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内部重要的空间要素,其独特的外型及别具一格的内部空间组织,给予城市内部空间环境的新视角,独特的空间环境可提供当代城市生活所追求的文化创意、艺术展示等活动,塑造面向城市内部人群以及外来游客新的观览空间。3保护的技术道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要高度重视,保护工业时代仅存的历史遗留,完善自上而下全方位的保护体系,探索保护技术道路见图1,使得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既要体现出本身的独特性,又要保持与城市环境的兼容。图1城市工业遗产更新保护的技术道路笔者自绘3.1工业遗产认证2007年第三次的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工业遗产被列为重要的普查对象,以建立全国的工业遗产名录。(下塔吉尔宪章)中突出强调工业遗产的普查认定和抢救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各国必须对其需要为后代保留下来的工业以及予以认定、记录和保护【3】。通过科学认定和准确记录的方法,构建工业遗产的评估体系,对实体与虚体的遗存进行归档保护。3.2价值评估分析深化到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中,对其历史沿革进行记录考察,包括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用处的变化、体制的改革等等,完成工业遗产的编制报告和普查成果,根据原真性、整体性、可识别性的原则对各项工业遗产进行综合性的价值评估。3.3政策立法与保护新时期,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步伐增快,需面向该发展变化对工业遗产造成的压力施行评定,同时提出面向多种变化的应对机制,以防重要工业遗产遭受拆改毁坏。鉴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公益性,保护工作往往需要通过援助资金和鼓励税收得以实现。除了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到财政预算,还能够通过出台鼓励社会赞助等政策,通过各方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和保障保护事业的发展【4】。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改造方案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立限制要求,主要采用的改造类型有城市公共空间、文化产业园、主题博物馆、艺术展示等,新功能须尊重其原有的格局、材料和构造特色,预留原有的功能展示区,以供追溯工业遗产的历史记忆。3.4保护宣传教育工业遗产保护的初衷是传承时代文化,属于一项公益性事业,又经常遭到营利性开发的挑战。公众的兴趣和关注度是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最可靠保证【5】。因而,要想获取公众支持,就需面向公众开展关于工业遗产和相关知识和研究内容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为保护规划和管理条例的制定与施行给予保障和监督。4更新保护途径与方法探索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须有明确的道路框架,构成从单体建筑、厂区群体到区域整体的保护思路,探索与城市相融合的整体性有机更新保护途径与方法,构成城市整体的工业遗产景观。城市中心区的工业遗产则需重点突出,作为整体工业遗产景观的重要空间形象展示节点。表2城市工业遗产的有机更新保护途径与方法笔者自绘5上海1933老场坊5.1发展概述上海1933老场坊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是原先上海工部局宰牲场,1933年建成,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最为当代化的宰牲场,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建筑【6】。于2020年,被保护性的改造成了上海创意产业区,集合了时髦表演、展示设计、服务、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带动了区域性经济发展。5.2价值分析历史价值:老场坊作为上海工业时代的产物,其体现了当时上海城市发展迅速,又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征,印证了废旧厂房的重获新生,并且见证了上海由传统工业城市转变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发展进程。文化价值:其建筑形式、风格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元素,体现了上海多元融合的包涵性文化特质,并寄托着老一代上海人的时代记忆,由于本身的建筑特质和历史背景,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技术价值:两层的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巧妙实现温度控制;采用无梁楼盖技术,由伞形柱帽构成室内空间,建筑工艺与工业生产工艺的完美结合。整个建筑设计和施工都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科技水平,具有非常大的科学技术价值。除了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技术价值,老场坊的改造与利用是国内工业遗产成功转型的一大实例,具有复合式的艺术价值,同样也体现出了非常高的旅游价值,由于其形式的独特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使其在工业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5.3目的定位对老场坊进行利用型开发,把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作为经营目的人群,融入创意文化、剧乐演出、艺术展览等当代城市功能内涵,最终建立起一个创意产业融合的时髦发布、交易和推广中心,并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原生态的工业文化博物馆,并施行“开放式园区的管理运营形式,引入更多的公众介入,加强其城市认同感,得到源自公众的切实保护。5.4保护性利用整体对建筑的保护以及空间的再利用遵循原真性和可识别性原则,尽量尊重建筑原有的空间组织,使得使用者、游客有亲身的建筑空间体验,充分发挥建筑的整体价值。建筑原真性:尽可能保持建筑历史原貌,空间上保留原有建筑空间的特质。对建筑的外立面、内部坡道、连廊、铸铁通风口花格、无梁柱帽等特征元素着重修缮,对已损毁的式样、工艺等进行恢复,修旧如旧【7】。改造构造可识别性:在整体的改造经过中,融入当代的功能构建,但在此经过中,新加的功能要素需对原有的建筑构件构成典型的比照,使得当代建筑元素与原有的建筑得以区分,增加建筑的可识别性。5.5保护成果此次保护工程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建筑原有的空间组成,尊重原有空间单元的基础上,对各个平面层的建筑进行了功能重组,以适用于当代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再者对建筑内部各空间单元进行了重新装饰,灌注不同使用者需求的功能构件,同时融入饮食、艺术创作、摄影、展室、艺术坊等功能,让建筑内部功能得到复合见图2,适应不同使用者以及游客的不同需求,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当前位置:文档视界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与有机更新方法研究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与有机更新方法研究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6结语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还在继续,更多的城市将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型发展行列中,城市内部所拥有的工业遗留该怎样存在,需要现代管理者、企业家、设计师以及公众的静心考虑,对工业遗产不遗弃,开掘、延续它的价值,相信在将来的时代,工业遗产对城市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延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或许它将成为城市的新生文化地标。参考文献1马东跃.滇越铁路的保护与开发:一种工业遗产的视角.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212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期刊论文-建筑创作,20063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当代工业遗产为例.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204许海军何真玲.产业驱动下的工业回忆对重庆市工业遗产利用与发展的考虑.期刊论文-重庆建筑,20215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期刊论文-中国文化遗产,20066晁阳.文化视角下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期刊论文-建筑与文化,20217赵崇新.1933老场坊改造.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20作者简介杨希东,硕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刘晨阳,硕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