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古代鞋履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docx

    • 资源ID:19018798       资源大小:26.2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鞋履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docx

    中国古代鞋履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当前位置:文档视界中国古代鞋履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鞋履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目录1.中国古代鞋履艺术历史流变1.1远古原始年代的裹足物(3)1.2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靴子的盛行(4)1.3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屐及丝履的兴起(5)1.4隋唐至宋元时期“三寸金莲的产生及发展(8)1.5明清至民国初年时期当代皮鞋的构成(10)2中国古代鞋履艺术的政伦规约与观念统摄2.1探析中国古典时期政治伦理规范对鞋履规制的影响(12)2.2“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在古鞋履艺术中的体现(14)2.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鞋履艺术的影响及体现(15)3.中国古代鞋履艺术的美学品格3.1古代鞋履艺术的审美特征(17)3.2古代鞋履艺术的表现特征(19)3.3古代鞋履艺术的美学概括(25)4中国古代鞋履艺术的构成及影响4.1扎根于我国环境文化土壤的布鞋艺术(27)4.2古代文化思想在鞋履艺术上的反映(28)4.3“借古以开今传统鞋履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28)5.中国鞋履艺术对当代鞋靴设计的指导意义5.1中国传统文化对鞋靴设计的影响(34)5.2传统文化是鞋靴设计创新的精神源泉(35)5.3鞋靴设计是传播文化及信息的载体(37)5.4鞋靴设计的民族化符合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37).38.5.5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主要参考文献(41)1中国古代鞋履艺术历史流变1.1远古原始年代的裹足物现有的考古发现证实,远在数百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而在这一时期生存是人类最大的任务,为了生存,人类要与自然搏斗,要面对天气、野兽、食物短缺等众多困难。其中,恶劣的天气条件是阻碍人类发展之路的主要障碍之一,例如在从远古人向当代人进化的经过中,就曾有过间冰期和冰期更替。人类在暖和的间冰期无须穿着,凭借本身的毛发就能够保持体温维持生命;而当冰期来临时,严寒迫使人类去图1-1裹足皮鞋的雏形寻找能够御寒的包裹物,这时自然界最易获得的动物兽皮,被人类作为最早的御寒工具披在了身上,裹在了脚上,这就是人类早期的“服装。此时的脚部的兽皮包裹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鞋,也就没有文化之讲了,但这种包裹物却为此后鞋文化的产生构筑了一个重要的实用意义的基础。在制作兽皮包裹物的所有原始人类中,我们的远祖北京人是其出色的代表,大约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他们在食用完所猎取野兽的肉之后,就用其制备的简单而锋利的石刀,将兽皮切割成小块,把脚裹包起来,再用石刀把毛皮割成皮条,将毛皮和足部捆扎,这样祖先们创造了人类最原始的“皮鞋裹足皮(鞋的雏形)如图1-1。这也验证了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子所提出的“妇女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足衣即鞋的古称)的观点。除了用最易获得的兽皮作为足部的包裹物外,人类又考虑到另一种重要的制鞋材料植物茎叶,并将图1-2草鞋这种简易的原料加工,进而创造出另一种新的鞋靴类型草鞋如图1-2。在这类鞋的原材料中,最主要的常用植物有:芦花、稻草、蒲草等。相对裹足皮而言,这种草鞋的功用已不仅在于抵御严寒,而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足部免于划伤;在材料方面,草鞋也比裹足皮具有更广的使用空间,并且弥补了人类在兽皮缺乏时对足部保护的需求,也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得以扩大;在制作工艺方面,由于植物茎叶拼接相对愈加容易,所以也就促使部分人为了使本人的草鞋更具有吸引力,进而产生了最早的一些装饰的萌芽。总的来讲,这一时期人类的鞋履发展主要局限在裹足皮和早期草鞋这个范畴,并且最主要的体如今实用方面,而文化功用只要在草鞋的编制中显现出部分装饰的萌芽,但却为鞋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2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靴子的盛行(约公元前1766年-公元249年)夏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起源,而商则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获得了甲骨文等一系列文化成果,其中纺织技术的发展促使商代的先民们在穿着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能够看到对桑、蚕、丝、帛等的文字记载,由此可见在殷商时期,丝纺织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这一时期人们能够在丝织品上织出各种精巧纹样,并将这一技术革新用于鞋履的制作之中,这是中国鞋履史上鞋材的一大变革。如图1-3因而,在远古时代的兽皮材料、草类材料之后,以丝织品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色彩斑斓的缎面鞋,成为鞋靴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为制鞋选择了新材料,并为新工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到了周代,鞋履最大的变化就是鞋履的装饰作用的产生。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最发达的阶段,此时阶级等级森严,图1-3丝帛鞋并在服饰、车辆等方面得以体现,作为服饰重要组成部分的鞋,也就具备了区别尊卑,昭明等威的社会功能。这一社会功能的出现,使鞋具有了广义的文化内涵,是对社会等级、祭祀风俗等的重要体会。在商周时期,鞋完成了制作材料、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的最初建立,是中国鞋履文化产生的起点,也使鞋靴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物,具有对文化众多方面的标记作用。此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制度发生的宏大变革,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隶制,同时这一经过也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相互征伐、战祸连绵。频发的战争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宏大影响,这种影响也映射在鞋靴上。最显著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争斗推动了“胡服骑射图1-4履舄中国服饰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当时,赵国武灵王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引进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胡人的穿着服饰短衣、长裤和革靴。靴子的引进替代了此前无筒的履舄如图1-4,使战士能够在泥泞的地面和颠簸的马背都能行动自若,不受拘谨。在此之后的两千年间,皮靴一直是军队作战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到清朝才改为以布为原材料。皮靴引进的同时,也是对北方少数民族骑射文化的吸收,这种骑射文化为中原农耕文明的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原博得了相当长时间的安宁,为后来秦汉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民间也出现了纳底布鞋、木拖鞋木屐、草鞋(不借)、履(用丝绸制作)、木底鞋(舄)等多种样式的鞋,与当时文学、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以讲文化的多样性促成了鞋靴样式的迅猛发展。同时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与“合的周期,此后的数千年间,中国历史总是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彷徨,也就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鞋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盛世,也就是“合的时候,鞋更多承载的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乱世,即“分的时候,则更多承载的是战争文化以及各民族之间不断融合的文化内涵。1.3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屐及丝履的兴起(公元前221年-公元585年)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分与“合的第二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鞋文化也同样遭到了两种不同社会状态的影响。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是在战国群雄纷争、战火连连之后产生的,固然其留存时间很短,但为其后数百年的安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并且在衣、冠、履各种服制的创立方面,对后来的汉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是“战争与和平周期中的盛世阶段,此时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鞋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这一时期的鞋文化几乎未受战争文化以及外来文明的影响,而遭到的主要是当时主流学术思想的影响,十分是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时候,这种影响更为明显。据史料记载,汉孝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汉朝宠信授命制定服饰和朝服制度,冠冕、鞋履各有等序。其中对鞋子的穿着有严格的规定:祭服穿舄,朝服穿履,燕服穿屦,出门行走则穿屐,妇女出嫁也必须穿木屐,并在屐上施以彩画,另以五彩丝带系之。这是商周时期鞋最初显示等级区分功能之后的再次大规模呈现,只是这次分类由于遭到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使这种功用更趋权威、统一与细致。例如在男女鞋款区别的区分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秦汉时男人穿方头鞋履,尊天方地圆讲表示阳刚从天。女人则穿圆头鞋如图1-5,意喻温和圆顺从夫。这主要是从鞋的造型上加以区分。此外还有遭到当时黄老思想中死时如生观念的影响,贵族在死后身穿金缕玉衣,脚蹬金缕玉履,期望用玉来锁住真气,防止尸体腐烂,是本人在死后仍然能够像生前那样享受奢侈的生活,这种方式主要盛行于汉代。而与这一持续较长时间的盛世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第二个战争频繁、社会动乱的时代,与此相伴的是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这种局面反而增加了各民族之间互相交融的时机。各族的衣冠鞋履渐图1-6玉鞋图1-5圆头鞋趋融合。据(抱朴子·饥惑篇)记载:“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如北方民族常用的靴子再次在中原流行,与战国时不同,这次传入主要通过民间的渠道,此时的靴子仍以兽皮为面料,并由于中央集权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封建礼俗的控制,因而也没有对女性穿着的限制。但其毕竟是从异族传入,因而在觐见天子之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使用,否则就为失礼。与舶来品靴子不同的是,本土所产生的木履和丝履成为当时最盛行的鞋靴款式,木履即用木料制成的鞋,亦称木屐,当时上至天子,下至文人、上庶都穿木屐,(释名·释衣服)称屐为木底下装前后两个齿的鞋,便于在雨水图1-7两齿木履泥地中行走。屐齿的高度一般在68厘米之间如图1-7,前后高度大致相等,又据鞋齿的不同,分为连齿屐、活齿屐、装齿屐,此时还出现了后跟齿高于前齿的木屐。在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这种特殊的木屐,写下了“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千古名句,生动地描绘了这一鞋样款式的作用与产生原因。在魏晋南北朝时的中国,由于门阀制度的深远影响,造成社会等级分化严重,统治阶级完全被,大地主,大豪强所控制。不少士族文人隐逸于尘世之外,以游山玩水为乐,在登山的经过中,这些文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谢公屐这种最早的登山鞋,同时也是高跟鞋的雏形。可见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我国已有高跟的鞋子。图1-8丝履这一时期盛行的另一种鞋丝履如图1-8,在实用功能上相对弱化,而将装饰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时的丝履造型多样,十分是履头部分的装饰更是五光十色,多种多样,流行的有五朵履、尘香履、伏鸠头履。因而,当时民间呈现出“头上金叉十二行,组下丝履五文章的独特风景线。这一时期的鞋文化,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基础上,在装饰、文化功用以及受主流思想观念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化的发展,但整体形式并没有太大变化。1.4隋唐至宋元时期“三寸金莲的产生及发展(公元589-公元1333)盛衰更替是中国历史上无法走出的怪圈,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动乱与分裂之后,隋朝再次完成了国家统一,实现了中央集权,获得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定,而其后的唐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与这种昌盛相伴的是服饰文化的飞速发展。此时由于社会安宁、经济繁荣,人们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更充足的时间和精神去关注本人服饰鞋履的装饰。因而,在鞋的装饰方面,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花色与款式层出不穷的局面,成就了有史以来最为绚丽多彩的鞋饰,也使鞋文化更多的蕴含在鞋饰当中。唐固然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但并不像汉代那样独尊儒术,思想融合了多家学讲和宗教教义,也就构成了多样性、包涵性的唐文化,而此时的服饰鞋饰则是对这种包涵性文化的最佳阐释。唐时社会开化,魏晋时期的门阀等级制度也被彻底打破,在这样的社会图1-9高履头鞋大环境下,女性地位也相应得到一定的提升,出现了妇女下身穿长裤和靴子,盛行仿穿男装的风气,突破了汉以来靴子的穿着对女性的限制,使靴子的等级分化弱化。当时常用彩皮或织锦制成尖头短靴,靴上镶嵌珠宝,由此可见,鞋子在服饰中的地位已有所提高。与汉代的履不同,唐代的履主要为女性贵族穿着,并且大多具有各种各样装饰精巧的高耸履头,最高可达30厘米图1-9。如唐皇室女眷的履全是用红色的飞禽羽毛制成,前后贴上金箔剪成的云形纹饰,履头高三寸多,上面缀有两颗珍珠。民间则崇尚手工编制鞋履,喜欢穿蒲草编织的鞋履,尤以吴越地区的尖头蒲草鞋为最盛,其编制经过精细得好像缝制绫罗。此外还出现了与服饰相搭配的“时装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讲明鞋已经从完全的附属地位解脱出来,成为整个服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有关鞋的另一重大变革是,鞋履的名称由纷繁复杂走向统一,其泛称“鞋得到正式确定。在唐之后的三百多年间,中原地区一直没有能够完成完全的统一,先是五代十国的动乱,后又出现宋、辽、金、夏鼎足的局面。因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缺乏沟通,也不像唐的那种大气,能够包涵多种文化,因而在以中原王朝正统自居的宋王朝时期,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而这种绝对的统治却带来了文化、艺术、学术等方面的单一。这种理学继承孔孟之道,推崇礼仪道德,提倡伦理纲常。反映在穿着上则是服饰冠履都显得保守、拘束。而相传产生于唐朝的缠足风俗与宋代的理学思想特别吻合,因而缠足之风也愈演愈烈,并成为这一时期留在鞋靴发展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影响了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女鞋发展。在鞋靴发展史上,缠足小鞋的起源一直是有争议的,固然在唐朝,民间就有关于杨贵妃和文成公主穿着尖头小履的传讲,但毋庸置疑的是其盛行确实在宋代,宋时期的缠足履(即三寸金莲)如图1-10演变出不同的形制,并在程朱理学的推动下把唐朝的“小头鞋履推到了“三寸为美的程度,加之文人推波助澜,催生了封建时代最为“臭名昭著的“金莲文化。但就从当时的文化气氛以及公图1-10三寸金莲众的审美观来看,缠足确实是符合当时潮流的,而且也是群众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宋代,民间对缠足小鞋的设计、刺绣、制作都有一定的程式,类似于今天的流水线生产。另外,在宋代还出现了类似于当代专卖店的鞋履店铺。宋朝时期,对鞋履的穿着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异,从事劳动的民众不缠足、穿平头鞋、圆口鞋、蒲草鞋;而皇帝贵族多穿丝帛鞋,因而在当时的宫廷中,甚至有专门制作、管理丝鞋的“丝鞋局,碰到国家大庆时皇帝还经常向百官赏赐丝鞋。与宋几乎同时期的辽、金、西夏,以及再次完成国家统一的元朝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汉族政权相比,他们没有太多的思想禁锢,所以表如今鞋上则是一种游牧民族粗犷的文化特征,同时在与汉人的沟通与学习中,其服饰鞋履也吸收了部分汉族的元素,构成了胡汉交融的局面,例如将古代汉族朝廷礼鞋上的装饰,也融汇到皮靴上来,在革靴上增加了洵、臆等诸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靴为主,种类繁多:如朝靴、花靴、旱靴、钉靴等。1.5明清至民国初年时期当代皮鞋的构成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由于元朝蒙古贵族的种族隔离政策以及对其他民族的压榨,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代,建立了明朝,进而再度建立了汉族政权。元朝在文化上的长期压制,导致了文人的强烈不满,明初为了抚慰广大的汉族文人,中央政府大力提倡恢复汉唐的文化制度,体如今服饰鞋履上就是一股对汉唐服饰的复古之风,这一时期的鞋履集中华传统鞋履之精华,也成为中国各种地方戏剧舞台服饰和鞋履效仿的对象。此外,百官上朝时的靴履也恢复与大唐一样,但除了用皮革制作外,也有用毡、缎等织物制成,但必须染成黑色,俗称“皂履,有时鞋底用木头做成一定厚度,外涂一层白粉,因此又称“粉底皂靴如图1-11。由于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再次提倡程朱理学,也就延续了民间女子“三寸金莲的风俗,此时还出现缠足鞋的新款式高跟缠足图1-11粉底皂靴鞋,鞋跟一般高达45厘米,并以丝绸裱裹鞋跟。明之后的清代是满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政权,为了维持本人民族的统治地位,清政府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强迫推行民族服饰鞋履。满族妇女遭到古代女真人削木为履的风俗影响,大多喜穿木底鞋,其特点是中间脚心部分有一块高出10厘米左右的木底如图1-12,鞋面上织纹绘绣,挂铃带穗,竭尽装饰。如慈禧太后的高跟鞋把鞋头制成一个凤头,嘴衔珠穗,称凤头鞋。而一般官吏则主要沿用隋唐以来各朝代延续的鞋履类型,即仍以靴子为主,不过在款式、材质方面都已经有所改变。款式方面靴头制成两种,平常穿尖头靴,朝会时则用方头靴,以便跪拜;材质方面则将皮革改成织物,使制作变得更为方便。清朝末期则遭到西方鞋靴的影响,进而走出了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渐渐融入了世界鞋靴的发展进程之中。从中国古代整个鞋靴的发展史出发,我们能够理清鞋文化的整个发展脉络:从最初的人类共有的御寒目的出发,在中国大地同样产生了裹足皮,这种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可言的鞋雏形;在此后的中国古代鞋靴发展史中,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渐渐浸透到鞋靴之中,逐步实现了鞋作为文化载体的功用,这种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整个历史起伏变化的,因而其文化内涵也是在不断的曲折中得到丰富与发展,也为中国现现代图1-12满族木底鞋鞋文化与西方鞋文化的接触与交融,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鞋履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